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雄性动物生殖生理

雄性动物生殖生理

雄性动物生殖生理
1、睾丸下降:胎儿期的睾丸位于腹腔内,大多数雄性动物在出生前或出生后不久,睾丸才由腹腔通过腹股沟管进入位于腹壁的阴囊内
公猪:出现于胚胎期的后四分之一阶段;
牛和羊:胚胎发育的中期;
马:出生后不久。

2、隐睾:某些个体出生后,会出现一侧或两侧睾丸未能降入阴囊,仍滞留于腹腔或腹股沟内的现象
单侧滞留为单隐睾,动物可具备正常的生精能力,但精子的产量和精液中精子的密度会明显下降;
双侧滞留为双隐睾,动物完全没有生殖能力,但由于隐睾的间质细胞分泌功能不受影响,仍可产生雄激素维持雄性特征和一定的性欲。

3、隐睾影响生殖的原因:
正常情况下,动物阴囊内的温度低于动物体温,使得精子处在一个正常的生精环境;
一旦发生隐睾后,睾丸不能下降,其温度保持和体温一样,破坏了睾丸正常产生精子的环境,精子不能产生,使得雄性动物失去生育能力
4、初情期(puberty):指雄性个体第一次释放有受精能力的精子,并表现出完整性行为序列的时期
5、影响初情期因素:光照,温度,营养,品种
初情期是由于促性腺激素活性不断增加,以及性腺能同时产生类固醇激素和精子的能力逐渐调整一致的结果。

此时,公畜进入最为迅速的生长阶段,开始具有使母畜受孕的能力,但精子活力和正常精子数低于性成熟者;其繁殖力较低,需要持续几周才能达到正常的繁殖水平。

意义:标志着公畜和母畜具有初步的繁殖能力。

初情期年龄越小,表明动物性早熟。

特点:繁殖力低,生殖器管发育迅速。

应用:
(1)繁殖力低,不可作为种用;——“青春不育”
(2)公母畜应分群饲养,防止误配,防止公畜性机能早衰;
(3)加强营养,确保体格及生殖器官发育的营养需要。

评价指标:即根据个体和性腺的发育程度及精液品质检查
①月龄
②体重
③睾丸大小
④精液品质等
1.月龄
国外品种
猪7月龄,牛12~15月龄,马15~18月龄,兔3-4月龄;
国内品种
猪4~5月龄,牛8~9月龄,马12月龄,兔2~3月龄。

.初情期与体重的关系密切。

奶牛:体重为成年体重的30%~40%;
肉牛:为45%~55%;
绵羊和山羊:体重为成年体重的40%~60%。

畜种性成熟期(月) 体成熟期(月)
牛10-18 24-36
水牛18-30 36-48
猪3-6 9-12
羊5-8 12-15
兔3-4 6-8
马18-24 36-48
6、性成熟:青年公畜经过初情期后,身体和生殖器官进一步发育,已具备成熟和完善生殖机能的时期,标志着动物个体达到具有正常繁殖能力的时期。

性成熟与初情期的区别:
初情期生殖器官发育不完善,性成熟后,生殖器官发育完善,公畜能正常产生成熟精子。

7、体成熟(body maturity):家畜生长发育(骨骼、肌肉和内脏各器官)基本完成,获得了成年家畜应有的形态和结构。

特点:
体成熟年龄晚于性成熟年龄。

初情期年龄﹤性成熟年龄﹤体成熟年龄
8、适配年龄:根据公畜自身发育状况和使用目的人为确定的公畜用于配种的年龄。

根据品种、个体发育及繁殖能力等,确定适用于配种的公畜年龄,为适配年龄。

应用:
(1)种畜适配年龄应晚。

(2)商品畜适配年龄可适当提前;
(3)用于评定的种畜采精可在性成熟时进行,但频率不可过高。

9、繁殖机能停止期:因衰老、疾病等因素导致公畜繁殖机能停止的时期。

10、性行为:指初情期后,公、母畜接触中,公畜通过神经刺激(嗅觉、听觉、视觉和触觉等)与母畜发生联系的基础上表现出的特殊行为。

完整的性行为包括:
(1)求偶;
(2)阴茎勃起;
(3)爬跨;
(4)阴茎伸入阴道;
(5)抽动;
(6)射精;
(7)从母畜身上退下
动物的上述性行为是按照一定的顺序确定进行的,将动物固定的有顺序发生性行为的过程,称为性行为链(sexual behavior chain)
雄性动物的性行为表现一般是定型的,而且按一定的程序表现出来,大体上是经过有性激动、求偶、勃起、爬趴,交配,射精,交配结束等步骤。

性行为的引发:(1) 感官刺激(2) 激素(3) 神经系统
影响性行为因素:遗传、生理状态、环境因素、管理
11、交配频率:指在一定的时间内,公畜与发情母畜的交配次数,也称交配能力(serving campacity)。

牛羊的交配频率一般高于猪、马。

12、精子的发生:精子在睾丸内形成的全过程。

(或:在精细管内由精原细胞经精母细胞到精子细胞的分化过程称为精子的发生。

)包括精细管上皮的生精细胞分裂、增殖、演变和向管腔释放等过程,同时也存在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规律。

(1)基本过程
胚胎原始生殖细胞(2N)
↓ (迁移至睾丸,进行有丝分裂,增殖)
精原细胞分裂增殖与分化(A0→A1→A2→A3→A4
→中间型精原细胞)(2N)

B型精原细胞(2N)

初级精母细胞(2N)
↓(减数分裂)
次级精母细胞(1n)

精子细胞(1n)

13、精子细胞变精子发生的变化:
形态变化:最初的精子为圆形,随后在形态上发生明显变化。

(1)细胞核变为精子头的主要部分;
(2)高尔基体形成顶体;
(3)中心小体变成精子的尾;
(4)线粒体逐渐聚集在尾的中段形成该段特有的线粒体鞘膜;
(5)细胞的原生质浓缩为一个球形的原生质滴,附着在精子的颈部。

(6)通过这个变化过程,使圆形的精子细胞逐渐变成蝌蚪状的精子,并脱离精细管上皮的足细胞,游离于精细管。

14、精细管上皮周期:在精细管同一部位出现两次相同的细胞组合所经历的时间,称为精细管上皮周期。

常见动物的精细管上皮周期为:猪8.6天,牛13.5天,绵羊10.3天,马12天。

15、精子发生周期:在精细管上皮细胞中所出现的精子发生序列,亦即由A型细胞开始,直至精细胞变成精子的过程,称为精子发生周期。

猪为44-45天,牛54-60天,绵羊49-50天,山羊60天,马为50天。

每个精子发生周期往往含4-5个精细管上皮周期。

16、精细管上皮波:指在精细管的纵长方向细胞组合排列状态所显示的变化规律。

反映的是精细管上皮的“空间”或距离的变化规律。

17、血-睾屏障:血液和淋巴不能直接进入精细管,使发育中的精细胞免受血液化学变化的影响,是靠精细管的肌细胞和足细胞间的特殊连接来完成。

这种结构称为血-睾屏障。

血睾屏障的功能:
①形成有利于精子生成的微环境;
②阻止对精子有害的物质进入;
③防止精子进入血液循环系统产生抗体。

18、精子由头、颈和尾三部分组成。

头部:头部主要由细胞核组成,核的前面被顶体覆盖,内含各种酶。

颈部:起连接作用,是精子的脆弱部分,很容易断裂,造成头尾分离。

尾部:是精子运动器官。

一般可分为中段、主段和末段三个部分。

19、顶体可分为顶节、主节和赤道节三个部分。

顶体外膜靠近精子质膜,内膜与核膜贴近。

顶体内含有多种与受精过程有关的水解酶。

赤道节是精子首先与卵子发生融合的部位。

精子的运动和代谢器官,是精子最长的部分,长40-50μm,
20、精子尾部组成分:中段、主段及末段三部分。

中段:轴丝+ 致密纤维+ 线粒体鞘
主段:轴丝+ 致密纤维
末段:轴丝
21、精液:精子和精清两部分(就像血液中的血细胞和血浆)
精清主要包括以下三类物质:
副性腺的分泌物
睾丸液(少量)
附睾液(少量)
22、精液的排出过程:附睾-输精管-骨盆部尿道-阴颈部尿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