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23带刺的朋友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23带刺的朋友教案

23带刺的朋友1.认识“枣、馋”等1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扎”,会写“刺、枣”等12个字,会写“红枣、摆动”等17个词语。

2.能找出描写刺猬偷枣的内容,体会语言的生动。

3.能以“小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为开头,用自己的话讲述刺猬偷枣的过程。

4.初步体会“那个东西”“那个家伙”“小东西”等不同称呼中蕴含的情感。

重点1.能找出描写刺猬偷枣的内容,体会语言的生动。

2.能以“小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为开头,用自己的话讲述刺猬偷枣的过程。

难点初步体会“那个东西”“那个家伙”“小东西”等不同称呼中蕴含的情感。

1.识字写字(1)识字。

本课的生字,可引导学生采用多样、灵活的方法识记。

可以借助形声字的形旁理解字义。

比如,“馋”的食字旁提示这个字与吃东西有关。

可以充分利用熟字来识记。

比如,“缓”可用熟字“暖”换偏旁来识记。

可以利用造字法来识记。

比如,“悤”加“耳”(听力器官)另造“聪”代替,强调耳朵灵敏,善于通过辨听声响来洞察环境。

本课的多音字“扎”,可以让学生在语境中辨音。

比如,小时候我最怕两件事,一是扎(zhā)针,二是扎(zā)辫子。

每次遇到这两件事,我都是拼命挣扎(zhá)。

(2)写字。

要重点指导本课易混的字。

要引导学生仔细对比观察,发现它们的区别。

2.理清文章叙述顺序本文有两条叙事线索贯穿其中,一条是“我”,一条是刺猬。

以“我”的见闻为主线,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描写了刺猬偷枣的全过程。

引导学生发现在此过程中“我”前后的情感变化,圈画关键词:惊讶、猜测、监视、恍然大悟、钦佩。

抓重点段落,概括理清刺猬偷枣的过程:爬树摇枣——逐个归拢——打滚扎枣——驮枣快跑。

3.朗读课文课文引人入胜地描写了刺猬月下偷枣的有趣情景,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心情的起伏变化,读出相应的语气。

朗读刺猬偷枣的内容,边读边想,读出画面感,读出趣味性。

4.课内外结合本文节选自宗介华的散文《带刺的朋友》,原文除了写刺猬偷枣,还写了小刺猬一家的很多故事。

让学生读一读,将阅读触角从课内延展至课外,获得更多的阅读感受。

1.预习提纲(1)通过查字典认识本课生字,理解题目的意思。

(2)搜集有关刺猬的资料和图片。

(3)搜集作者宗介华的简介。

(4)初读课文,对本课生字能口头组词,对于易错字可和同桌讨论记忆的方法。

这篇课文中表示动作的词语比较多,可以用演一演的方法去理解词语,感受小刺猬的聪明伶俐。

(5)再读课文时,找出文中作者对刺猬称呼的变化,可联系生活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试着带着感情读一读。

2.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枣、馋”等1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扎”,会写“刺、枣”等12个字,会写“红枣、摆动”等17个词语。

2.能找出课文中描写刺猬偷枣的内容,体会语言的生动。

一、谜语激趣,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谜语。

(以动画的形式出现谜底和刺猬的图片)课件出示:生在田野中,昼藏夜里行。

身背一身刺,遇敌呈球形。

(打一动物)1.同学们,猜一猜,这则谜语的谜底是什么?(刺猬)2.通过这则谜语,你知道了刺猬有什么特点?生:刺猬白天隐藏,夜间觅食活动,满身是刺。

3.是啊,刺猬身上的刺作用可大了。

课件出示:一幅刺猬在枣树下觅食的图片。

同学们,枣儿长得可真好!想不想摘些来尝一尝?这不,咱们这位带刺的朋友就迫不及待地抢先行动了。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刺猬,走进课文。

齐读课题。

(教师板书:带刺的朋友)4.课件出示课前搜集的作者资料。

宗介华,北京人。

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会长。

198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他特别擅长撰写儿童文学作品,为少年儿童提供了很多优质的儿童文学作品。

文学成就:电影文学剧本《傻大洋与精二洋》获1992年全国儿童读物奖,长篇儿童小说《太阳花》获2001年文化部蒲公英儿童读物奖金奖。

主要作品:长篇小说《太阳花》《山猴子》;中短篇小说集《宗介华含谜小说选》《爸爸您姓什么》;散文集《访苏的足迹》《会飞的伙伴》;报告文学集《成才之谜》;中短篇科学童话集《马戏团里的不速之客》等。

5.助学资料。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斑斑驳驳:指植物和其他物体将阳光阻挡而产生的光斑。

惊讶:感到很奇怪;惊异。

诡秘:(行动、态度等)隐秘不易捉摸。

兴许:也许;或许。

恍然大悟:恍然,猛然清醒的样子。

悟,明白。

突然一下子醒悟过来。

设计意图:由谜语导入,可以迅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再由谜语提炼出刺猬的特点,为下面理解刺猬的生活习性及偷枣本领埋下伏笔。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听教师范读。

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

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1)识字方法:枣、馋、缓、讶、测、监、恍、悟、逐、扎、聪①借助形声字的形旁理解字义:“馋”是食字旁,与吃有关,是指嘴馋;“恍、悟”偏旁都是竖心旁,字义和心理活动有关。

②熟字记忆:缓—暖;测—则;监—蓝。

(2)多音字指导:扎(zhā zā zhá)课件出示小练习:课件出示:扎:A.zhā B.zā C.zhá①你猜怎么着,归拢的那堆红枣,全都扎.()在它的背上了。

②小时候我最怕两件事,一是扎.()针,二是扎.()辫子。

每次遇到这两件事,我都是拼命挣扎.()。

(3)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3.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读得是否正确,句子读得是否通顺。

4.分类写字。

(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刺、枣、颗、忽、暗、伸、匆、沟、聪、偷、追、腰(2)仔细观察这些生字结构,你发现了什么?(3)指导书写。

左窄右宽:暗、伸、沟、聪、偷、腰左宽右窄:刺、颗上下结构:枣、忽半包围:追独体字:匆(4)老师范写。

易混字指导:重点指导“刺—枣、忽—匆”。

“刺”左边部分有沟,而“枣”上边部分没有沟;“刺”是左右结构,左边部分最后一笔是点,右边部分细长,而“枣”是上下结构,上边部分宽扁,撇和捺要写得舒展,盖住下边部分的两点。

“忽”的上边部分没有一点,“匆”不能漏写一点。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

5.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6.小结:本节课我们通过朗读、指名读,读熟了课文,掌握了字音,学习了本课生字,并掌握了识字的方法。

设计意图:采用集中识字的方法,以学生预习中的前置性学习为背景,找到学生学习的起点,以查促学,聚焦难点,重在突破,提高课堂效率。

对于预习中暴露出的问题,需要“浓墨重彩”地从音和形的角度加以教学。

三、再读课文,初步感知。

1.指名分段读课文,师生共同点评。

2.梳理结构。

全文共12个自然段,可分为3个部分。

课件出示: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秋天的枣树上挂满了令人眼馋的红枣。

第二部分(第2~11自然段):写小刺猬“偷枣”的过程。

第三部分(第12自然段):写“我”对小刺猬的担心和牵挂。

3.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方法提示:采用提问法,先找主人公,再看他干了什么事情,结果怎样,最后连起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一天晚上,“我”来到枣树旁边,看到了小刺猬爬上树枝摇落红枣,然后下树就地打滚儿,用背上的刺扎枣,最后成功地驮着满背的枣跑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梳理文章脉络,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在这一环节中,教学生一些方法,提供给学生句式,能帮助学生概括好主要内容。

练习的指向明确,易操作,达到了高效学习的目的。

第2课时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以“小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为开头,用自己的话讲述刺猬偷枣的过程。

3.初步体会“那个东西”“那个家伙”“小东西”等不同称呼中蕴含的情感。

一、复习巩固,感知全文。

1.课件出示字词。

带刺、一颗枣、忽然、黑暗、伸出、匆匆水沟、聪明、偷枣、追赶、弯腰(1)听写。

(2)教师订正。

2.选用听写词语中的部分词语,简单描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一天晚上,“我”来到枣树旁边,看到了小刺猬爬上树枝摇落红枣,然后下树就地打滚儿,用背上的刺扎枣,最后成功地驮着满背的枣跑了。

)设计意图:通过听写词语,巩固、强化了易混字的字形。

运用所写词语介绍刺猬,初步建构了刺猬的形象,为学习后文打下基础。

二、认真品读,析文悟情。

(一)学习第一部分:“满树红枣”(第1自然段)。

过渡:那刺猬偷的到底是怎样的枣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两段文字,想一想:哪一段中的枣子更诱人?课件出示:①秋天,枣树上挂满了红枣,看着就让人眼馋。

②秋天,枣树上挂满了红枣,风儿一吹,轻轻摆动,如同无数颗飘香的玛瑙晃来晃去,看着就让人眼馋。

1.分小组读,哪一段的描写更诱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小组交流。

3.小结:第一段简明扼要,第二段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红枣的诱人写得生动具体。

结合课文的内容选用第二段更诱人,既写出了红枣的数量多、色彩艳,又写出了红枣香气诱人,同时引出下文刺猬偷枣的情节。

4.指名读,男女生赛读。

5.指导朗读:朗读时,应用轻快的语气,读出秋天丰收的喜悦。

(二)学习第二部分:“刺猬偷枣”(第2~11自然段)过渡:这么诱人的红枣,谁看了都会垂涎欲滴的,别说是小刺猬了。

那么小刺猬是怎样偷枣的呢?1.默读课文第2~11自然段。

课件出示:我暗暗钦佩:聪明的小东西,偷枣儿的本事可真高明啊!(1)指名读。

(2)小组讨论:作者对刺猬偷枣这件事做出的评价是怎样的?(3)汇报:暗暗钦佩、高明。

①板书,谁来解释“高明”?(高明:见解、技能高超。

)联系上下文说说“高明”的意思。

②“暗暗钦佩”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理解的?在生活中你有“暗暗钦佩”的时候吗?预设:我是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暗暗钦佩”的,它的意思是说在心里佩服。

我也有这样的时候,我们班平时成绩不好的李明同学,通过自己的努力,在一次月考中取得了第五名的好成绩,当时我就暗暗钦佩。

③刺猬偷枣的技术十分高超,所以作者暗暗钦佩。

2.交流、板书刺猬偷枣的过程。

过渡:作者暗暗钦佩刺猬偷枣儿的本领高超,那么刺猬究竟是怎样偷枣的呢?(1)指名开火车读课文第2~10自然段,其他同学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刺猬偷枣的句子,并圈出能说明刺猬偷枣高明的关键词。

(2)作者目睹了刺猬的偷枣过程,他是怎么写的呢?其中,哪些词语最能体现出刺猬的高明呢?(3)指名交流:读句子,谈体会。

(4)课件出示:(板书:爬树)那个东西一定没有发现我在监视它,仍旧诡秘地爬向老树杈,又爬向伸出的枝条……①指名读句子。

②理解“诡秘”的意思。

(诡异、神秘)③这个“诡秘”说明了什么?(刺猬小心翼翼、警惕性高)④作者为什么称刺猬是“那个东西”?(作者不知道是什么动物在往上爬的时候,不带有喜欢或憎恶的情感,所以称之为“那个东西”。

)⑤句末的省略号表示什么?(这里的省略号说明那个东西还在继续爬,“我”也还在继续监视。

)⑥指导朗读:读的时候语气要轻些。

(5)课件出示:挂满红枣的枝杈慢慢弯下来。

后来,那个东西停住了脚,兴许是在用力摇晃吧,树枝哗哗作响,红枣噼里啪啦地落了一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