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制动摩擦片检测教案

制动摩擦片检测教案

汽车制动盘和制动摩擦片检测【课题】汽车制动盘和制动摩擦片检测《汽车维护教程》第一级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课时】2课时【教材内容分析】《汽车维护操作》主要介绍汽车维护操作的基本知识,主要内容包括丰田概况、丰田技术员、基本的维修操作、工作安全、5S、定期维护的目的、定期维护的的基本知识、定期维护等。

本工位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汽车前轮制动器摩擦片和制动盘的检测方法以及能正确判断制动盘和制动摩擦片的磨损情况。

【学生情况分析】本课所面临的教学对象为中职学校汽修专业的学生,其实中职的学生不比普高的学生差,只是我们老师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没有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已。

面对这样的情况,首先我们应该要激发其学习兴趣。

对于那些报汽车专业学生相信应该对汽车还是有一定兴趣,但这需要我们教育好、引导好。

此外,由于中职学生学习难度不能太大,要让学生容易接受。

因此我们需将各个操作项目进行分步骤细化讲解,来降低学习的学习难度。

制动盘和制动摩擦片的结构、原理在之前的项目循环中已经讲解过,本堂课为实训课,在学生知道结构原理的基础上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让我们学生的技能学习更加符合企业的现实需要。

【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指导各检查项目的原因和依据。

2、知道制动盘和制动摩擦片检查的作业流程。

能力目标:1、能借助举升设备和常用工具,在15分钟内独立拆卸和安装制动摩擦片,且作业流程规范,安装后能正常使用。

2、能借助测量工具,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掌制动摩擦片、制动盘的检查。

3、让学生能独立的按照整个项目内容的作业流程进行操作。

情感目标:1、操作步骤规范,动作标准。

2、工具、场地整理清洁,有安全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重点】重点:汽车制动摩擦片的的拆卸方法。

(通过操作强化记忆。

)难点:千分尺使用(通过将该操作进行一步一步的分解,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的进行细化讲解来突破难点。

)【教学方法】分组教学与演示教学法【教学平台和资源】多媒体、自制ppt幻灯片、工作任务书若干、评分表若干、千分尺4套、各类拆装工具4套、整车两辆等【教学策略与思路】我校开展汽修任务驱动和项目教学的工作已有四年的时间,本人参加汽修项目教学的工作也有四年,我校汽修项目教学的框架基本形成,包括从学生的整队、7s的管理、教学模式不改进、工作任务的再修改。

但是在教学过程还是会发现不少问题,所以项目教学还是需要进一步深化。

作为一名一线教育工作者,经常会发现教学过程中会暴露出不少的问题,尤其是任务驱动和项目教学。

一般情况下,教师先会把项目内容和步骤示范一遍,并且告诉学生操作的注意事项,然后学生逐一练习和操作,一个学生在练习的时候,其他学生只能在旁边观摩,或者有的学生就回到自己的座位,自制能力差的学生就开始聊天,这样既不能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又增加了课堂教学管理的难度,所以我的设计出发点要让没有操作的学生既动手又动脑。

根据学情分析,我将第一层次的学生分到操作组(2人),第二层次的学生分到评价组(2-4人),在学生练习的时候,以操作组为中心,操作组在拆装检测的同时,评价组利用评分标准对操作组进行评价。

当操作组完成任务后,教师利用评价组的评分对操作组进行评价和总结。

当操作组的所有学生都完成操作任务后,二组的学生进行轮换,评价组的学生进行操作练习,操作组的学生根据评分标准进行评分。

这样就可以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到该项目当中。

本项目应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当中有效的运用“多媒体”等手段,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独立完成制动盘及摩擦片的检测,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当中有所启发,该项目中培养学生勇于动手和探索的能力,而教师的工作就是引导学生,在作业环节中对学生进行评价和管理,体现学生做中学、教师做中教的教学模式。

【课前准备】1、将车辆举升到适当高度并轮胎已经拆除。

2、工具准备。

分发教师准备的评分标准、实训报告书3、将学生分两大组(12-16人),再把一大组学生分成二个小组:分别是操作组(2人)、评价组(2人)。

如下图。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案例:车主罗先生反应他的丰田卡罗拉轿车这几天车辆制动时,底盘发出“吱吱’尖锐的摩擦声,来4s店进行检查,经过技术人员的试车并检查,发现该车的制动摩擦片已经磨完了,发出声音的原因是摩擦片的底座和制动盘在一起摩擦的声音,由于制动摩擦片的底座是铸铁材料制作,和制动盘的相互摩擦之下,在制动盘的表面留下很深的沟槽。

导致制动盘报废,本来换一副摩擦片只需要四百元可以解决问题,现在制动盘和摩擦片都要更换,需要多支付七八百块钱,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并且技术人员讲到,这种情形之下很容易出线制动不良或制动失灵的严重后果。

同学们,我们知道一辆汽车的刹车系统是非常重要的,就像我们日常用的自行车、电动车一样,在骑的过程中遇到紧急情况或者到达终点时需要用刹车,在长时间使用刹车,那么刹车片是会磨损的,那么我们需要定期进行刹车片以及刹车系统的检查,这样才能保证我们车辆能够正常运行。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制动系统的检查。

(以此类比方式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工具介绍利用ppt,介绍和展示所用工具以及外径千分尺(设计目的:使学生能够认识工具及千分尺,对后面的操作和数据的读取做好铺垫)三、分组操作按照教师在课前的分组进行作业,操作组根据教师自制的工作任务进行操作、评价组根据教师自制的评分标准进行评价、观摩组进行观摩,并记录操作注意事项。

操作组工作任务书:制动盘、制动摩擦片检测步骤01)首先确定制动蹄片的相关组件及固定螺栓的位置那么为什么要先观察相关组件的结构和螺栓位置呢?(大家想一下,可叫同学回答)因为我们在观察相关组件的时候,会发现制动分泵的组织结构,能了解其各部位部位的连接关系,有利于下一步工作的进行。

操作:教师要指出制动分泵的结构,说出制动分泵的组成部分和连接关系。

提示:在观察过程中,要注意禁止另外一侧的车轮转动,因为的转动的过程可能会中可能会伤害的这一侧的同学。

02)取出梅花ø14和ø17扳手,用合适角度松开制动分泵固定螺栓由于制动分泵是被制动卡钳支架固定在转向节上面的,所以,拆卸的时候必须先拆卸固定卡钳支架的上下两颗滑销的螺栓。

操作:双手拿好两把梅花扳手分别卡在螺栓的相应位置,两把螺栓的角度要适当。

提示:两把扳手的角度避免过小,防止用力的时候伤到手指。

03)取下制动分泵固定螺栓,用铁钩将分泵挂起来。

检查:将制动分泵卡钳支架中滑销的螺栓旋松取下,用铁钩将分泵挂在减震器底座上,方便下一步操作。

提示:在制动分泵滑销螺栓旋松取下时,将分泵抬起时,小心制动摩擦片的消音片落地摔变形,铁钩挂的位置要选择有孔的位置。

04)取出内外侧制动摩擦片,用目测表面有无异常磨损检查:取出内外侧的制动摩擦片目测检查摩擦片表面有无沟槽、烧蚀、以及分析磨损是否均匀,有无异常磨损现象,检查消音片有无裂纹,变形。

提示:检查摩擦片的表面是为了分析制动盘和摩擦片的工作是否正常。

05)直尺测量摩擦片的三个点,看摩擦片是否磨损均匀。

检查:用直尺测量制动摩擦片的周围两侧至少三个点的高度并记录。

提示:摩擦片的正常高度应在3-11mm之间,低于3mm应更换。

06)清洁制动转子盘,取出外径千分尺并校零检查:用抹布清洁制动转子盘两侧,取出外径千分尺清洁并检查误差。

操作:清洁转子盘两侧污垢为了测量更准确。

检查外径千分尺的误差值,如有误差请校零或记录误差值。

07)测量制动转子盘厚度,均匀分三个点测量操作:在距离制动转子盘边缘10—15mm处测量转子盘厚度,转动转盘,在盘的周围选三点测量,每个点距离目测距离120°。

提示:测量转子盘厚度是为了判断转子盘磨损的均匀性。

本次实训用车转子盘的厚度为19-22mm,低于极限值19mm需要更换。

检测项目标准数据检测次数实际测量值对比误差值维修意见制动盘新盘:22mm极限:17.8mm 1 2 3制动摩擦片新盘:11mm极限:3mm12308)安装制动摩擦片。

操作:按照拆卸顺序安装内外侧制动摩擦片以及消音片。

提示:注意消音片的安装位置,防止脱落。

09)安装并紧固制动分泵螺栓操作:将制动分泵放入制动卡钳支架中,安装滑销螺栓并紧固。

提示:在制动分泵放入卡钳支架中时,要观察消音片的位置,防止移位评价组工作任务书制动盘、制动摩擦片检测评分标准操作同学:四、1.制动盘和摩擦片低于极限值必须更换。

2.制动盘摩擦表面如果出现沟槽,属于磨损不均匀,一般由于摩擦表面进入异物(如金属颗粒等)引起,如沟槽深度低于0.5mm,则无需更换,此时建议更换摩擦片。

3. 摩擦片表面出现沟槽,一般由于摩擦表面进入异物或者摩擦片材质引起,此时应更换摩擦片。

五、回顾教学,课堂小结教师对各个组的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提出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经常犯的错误和注意事项六、教学反思本项目主要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进行教学,学生按照教师自制的制动盘检测任务书进行操作,在练习过程中学生有所收获,而教师主要任务是课堂的管理和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操作提示。

通过学情分析,将学生分成二个层次,组成操作组、评价组,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动手和动脑,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师课堂管理的有效性,完善了对学生的评价制度。

这种方法可以运用其他项目教学课程中,例如发动机拆装、底盘拆装、自动变速器拆装、四轮定位等操作类课程。

这一份教学设计,从理论到实践再回归到理论,真正意思上实现理实一体化,降低了抽象知识的学习难度,体现了应用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体现了具有“学生做中学、教师做中教”的职业教育特色的新型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