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石_古诗讲解
石灰吟是托物言志,表达自己不惧困难, 淡看危险的平常心,竹石是赞物喻己, 表达自己坚贞不屈的正直高尚的品格。
《竹石》对比《石灰吟》
• • • •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 • • •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 《竹石》作者是(清朝的郑 燮)。诗人运用了(托物言志) 的方法,赞颂了岩竹(顽强坚 定)的品质,表达了(对当时 黑暗社会不妥协的斗争意志和 高尚节操)。
•
扬州八怪
• “扬州八怪”之说,由来已久。但8人的名 字,其说互有出入。据李玉棻《瓯钵罗室 书画过目考》中的“八怪”为汪士慎 (shen)、高翔、金农、李鱓 (shan)、 黄慎、李方膺(ying)、罗聘(pin)、郑 燮(xie)(又名郑板桥)、高翔和汪士慎。 此外,各书列名“八怪”的,尚有高凤翰、 华嵒、闵贞、边寿民等,说法很不统一, 今人取“八”之数,多从李玉棻说。扬州 八怪,职业而已,不能说是正面人物还是 反面人物,有时含贬义。
诗意上
《竹石》
《石灰吟》
竹子牢牢地咬定青 经过千锤万凿从 山,把根深深地扎 深山里开采出来 石灰吟表达的是应对磨难的平常心, 在破裂的岩石中。 的石头,对烈火 经受了千万种磨难 的焚烧已看得平 竹石表现的是应对困难的坚决心。 打击,它还是那样 常,只要能把自 坚韧挺拔。不管是 己的清白留在世 东风西风,还是南 界上就粉身碎骨 风北风,都不能把 也不怕 它吹倒,不能让它 屈服。
内容上
《竹石》 《石灰吟》
石灰吟:赞颂了石灰坚贞 竹石 : 叙述了竹 竹石表达了作者不流世俗 , 两袖清风的品格 . 不屈,不怕磨难,保持高尚 子扎根于岩石 石灰吟表达了诗人一身正气 , 正直高尚的思 节操的精神。表达了诗人 的景象,赞颂了 想品质。 一身正气 ,纯洁高尚的思 竹子坚贞不屈 想品质 。 的精神。 《石灰吟》和《竹石》都用了象征手法,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 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
恨恨地咬住青山岩石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把根深深地扎进破碎的岩石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千般折磨,万般打击,只能使我更加坚韧,
任尔东西南北风。
管你什么东南北风。
这首诗纯为写景,但又不是自然景物的写生。 这个画面有鲜明的象征意义,乱崖恶风,压 制摧残着竹枝的生长,从而联想到封建王朝 的残酷统治,这正是当时社会环境的象征和 写照。竹枝“咬”住青山,扎根乱崖,挺立 风中,虽经千磨万击,不管是在炎夏还是在 残冬,仍然节节向上,傲然屹立,这正是作 者那种不屈不挠的高尚人格的映射。乱崖恶 风是凶残的,但在恶势力的催残中,竹枝不 仅没有屈服,反而更加坚劲挺拔。从这强烈 的对比中,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作者对恶势 力的强烈憎恶,更能体会到作者对竹所象征 的那种刚强人格的崇高赞美。
清·郑燮
制作人:程慧 清水塘北辰小学六(2)班
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 诗人是著名画家,他画的竹子 特别有名,这是他题写在竹石 画上的一道诗。
任 尔 东 西 南 北 风
千 磨 万 击 还 坚 劲
立 根 原 在 破 岩 中
咬 定 青 山 不 放 松
竹 石
清 · 郑 燮
。 , 。 ,
竹石
寓 意 深 刻 的 题 画 诗
前两句说竹子扎根破岩中,根基 坚固,洋溢着诗人的赞美之情。
后两句是对竹子的坚定顽强的精神 的赞美。同时也隐喻了作者自己风 骨的强劲。 全诗语言明白晓畅,风骨凌然, 塑造了一个百折不挠,顶天立地 的精神强者的形象。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从经历风雨而不屈这一角度,再次赞 美了岩竹坚强的风骨与越挫越勇的斗 争精神。这既是诗人不愿与污浊的官 场同流合污的写照,又表现了他所追 求向往的人生境界,常被后世用来形 容革命者在斗争中的坚定立场,以及 受到敌人打击决而不动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