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远中学初一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卷命题人:江媛审题:初一语文组分值:48+2,共50分班级:姓名:总分:一、积累与运用(12分)1、下列词语中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2分)A、污涩(sâ)蜷伏(quán)羞怯(qiâ)郁闷(yù)B、忏悔(chàn) 怂恿(sǒng ) 哺乳(pǔ) 缀行(zhuì)C、少时(shào) 苫蔽(shàn) 假寐(mâi) 煞白(shà)D、迷惘(wǎng) 伫立(zhù) 干瘪(biě) 胸襟(jīn g)2、下列词语中有且只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A积薪懒惰怅然班斓畏罪潜逃B虐待战粟蓦然安祥神彩奕奕C魁梧迷罔杜鹃料俏孤苦伶仃D蓬松惩诫温驯蹒跚怪诞不经3、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A.在抗日战争时期,白求恩大夫是一位家喻户晓....的人物。
B.王宁数学成绩一向很好,这次考试竟然只得了九十多分,真是怪诞不经....。
C.他这次发言和上次比较,内容大相径庭....。
D.他对每一个问题都认真思考,从不人云亦云,随声附和....。
4、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
B母亲带了浑身黄色的一只小猫回来。
C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我认识到要关爱动物,善待生命。
D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文化环境,清除不健康信息已成为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
5、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他穿着很旧的布马褂,破皮鞋,显得很寒酸。
②现在是躲在乡下,教着几个学生糊口。
③回到故乡之后,又受着轻蔑、排斥、窘迫,几乎无地自容。
④但因为有时觉得很气闷,所以也乘了航船进城了。
⑤谈起自己的经历来,他说他后来没有学费,不能再留学,便回来了。
A.③⑤①②④B.①②⑤④③C.⑤②①④③D.①⑤③②④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所产生的语境最符合作者当时失落、感伤、悲苦的心情的一项是()A. 诗人感喟曰:“鸟,你连这一个快乐的夜晚都不给我!”B. 诗人感喟曰:“鸟!你连这一个快乐的夜晚都不给我!”C. 诗人感喟曰:“鸟,你连这一个快乐的夜晚都不给我?”D. 诗人感喟曰:“鸟!你连这一个快乐的夜晚都不给我。
”二、古诗文阅读( 17 分)(一)(13分)狼蒲松龄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7.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其一犬/坐于前 B.禽兽/之变诈几何哉C.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D.后狼止而/前狼又至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4分)(1) 屠大窘.( ) (3)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2)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 (4) 目似瞑.( )..9.翻译下面句子。
(2分)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10.在与狼的较量中,“屠户”的心理和行动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分)11.概括狼的形象,并说说这则故事讽喻了什么?(2分)12、默写(4分)1、古人大多极言秋之悲凉,《秋词》中与之情调相反的句子是:,。
2、《秋词》中借写秋景来引出作者豪迈诗情的句子是:,。
3、《夜雨寄北》中诗人抒发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的句子是:,。
4、《夜雨寄北》中借环境渲染对妻子的无限思念的句子是:。
三、现代文阅读( 19分)(一)课内现代文阅读阅读《猫》文段,回答小题。
(10分)(1)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妈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没有了,笼板上都是血。
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2)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象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3)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4)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着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妈要小心了。
张妈!你为什么不小心?”(5)张妈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6)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
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
找了半天,却没找到。
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7)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8)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
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
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9)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
(15)隔了几天,张妈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
”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跳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
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16)我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
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11)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12)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
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13)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14)至此,我家永不养猫。
13.简要概括一下选文内容。
(2分)14.梳理选文中“我”情感的变化过程,完成下列填空。
(2分)无奈 → →→悲痛15. 从选文及课文全文来看,“我们”断定猫咬死鸟的根据和这只猫遭受冤屈的原因分别是什么?(3分)16. 根据选文,对“我”做简要评价。
(3分)(二)课外阅读(9分)天上的那件事①对老北京来说,有两缕声音最让人魂牵梦萦:鸽哨与空竹。
②安静的年代,无论串胡同,还是伫立庭院,只要稍留神,耳朵里就会飘入它们。
二者的音色又近乎姊妹:嗡嗡嘤嘤,如梦如幻,清越绵长……不同的是,一个在高处疾掠,一个于低空回荡。
尤其鸽哨,乃皇城根最大牌的嗓子。
鸽哨声声的年代,几乎每条胡同上空都有两三盘鸽子在飞,悦耳的哨声,时宏时细,忽远忽近,亦低亦昂,倏疾倏徐,它是北京的情趣,不知多少次把人的目光引向遥空……③应该说,正是鸽和哨,排遣了天空的寂寞。
④如今没有了鸽哨,没有了这动静,京城的空气便仿佛睡着了,丢了魂儿……北京的鸽哨难觅了,大家很少再集体仰望什么。
天上的那件事——那件最美妙的事,那些溜冰似的、滑着弧线的翅膀,那群雨点般的精灵,不见了。
天寂寞了,云枯瘦了。
即使晴空,因没有了翅膀和音符,也像白痴。
⑤奥运前夕,北京广播电台灌了一张CD 《听,北京的声音,2008秒》。
雕刻市井之声,描画古都音容,这是个很童话的创意。
据说最费周折的是录鸽哨。
起初难觅养鸽人,他们仿佛蒸发了,不知被高楼大厦撵到了何处。
总算找到了一户,但环境太嘈杂,车水马龙,根本没法录。
末了,幸运地遇上了酷爱驯鸽并擅长配哨的郑氏兄弟,可谁知又遇上了大麻烦:附近住着位高官,嫌闹腾,不让鸽子带哨上天……⑥我最早对鸽哨的印象来自电影,尤其在以北京、西安为背景的片子中,它几乎是故事开场的第一声,又总和钟鼓楼、四合院配一起。
想必在导演看来,鸽哨亦是生活空间的必需元素吧。
可令人遗憾的是,后来我才知道,影视里的鸽哨,其实是音效合成的,或者是口技。
⑦视畜鸽听哨为至爱的王世襄①老人曾言一笑话,说他看央视某节目片头:“升国旗,多么庄严,接着是壮丽山河、长城。
随后从老远飞过来鸽子,等近了一看,啊,怎么是那种叫‘落地王’的西洋肉鸽啊!”⑧老人钟爱的是中华观赏鸽。
原来,担负鸽阵和佩哨任务的并非普通鸽子,而是观赏鸽。
然而如今广场鸽、庆典鸽和媒体画面中的鸽子,多是无飞翔天赋的肉鸽,在养鸽人眼里,属“盘”不起来的阿斗,只能滥竽充数、鱼目混珠。
⑨年已九旬的世襄先生寄望北京奥运会上腾空而起的是中华观赏鸽,他亲书《关于奥运会放飞观赏鸽的献议》正式呈交奥组委。
谁都明白,老人想借奥运东风,托一把摇摇欲坠的鸽文化。
然而,奥运开幕那夜,老人未能如愿——该放鸽了,“鸟巢”里升起的竟然不是翅膀,而是少女的纤纤玉手和声光烟幕……那晚,我为老人黯然神伤。
⑩在京这些年,我只在东城和高碑店几片拆剩的平房区邂逅过鸽阵。
不过,大概一两盘的样子,飞得吃力,有些恍惚,很难配得上“翱翔”一词。
这也怪不得它们,到处高楼大厦,犹如在石林中穿梭,怎敢不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其实,我不希望它们飞得更高、更远。
背景的楼如雨后春笋,起得太快、太突兀,在空中找稳定的地标是件难事,鸽子会迷路的。
⑾翅膀在流浪,有翅膀的人被放逐。
⑿如今,谁是天空的主人?尘埃、噪音、尾气、高楼、机翼?⒀城市的飞鸟时代,真的落幕了?⒁除了那件事,还有什么能让人突然驻足,对着天空久久着迷?还有什么能让我们从生活中停下,养成仰望的习惯?⒂没了那件事,我们会不会变成一群只顾低头觅食、左刨右挖,在地上找东西的动物?? ?什么时候,京城的天上能随处可见鸽哨编队呢?【注】①王世襄,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著名文物专家、学者、文物鉴赏家、收藏家,国家文物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曾编著《北京鸽哨》《明代鸽经.清宫鸽谱》等书。
17:阅读全文,简要说出本文围绕“鸽哨”行文的思路。
(每空须有“鸽哨”二字)(2分)魂牵梦萦的鸽哨→→→ 引人深思的鸽哨。
18:阅读①-④段,具体说说作者为什么认为“正是鸽和哨,排遣了天空的寂寞”。
(2分)19:赏析下面句子(2分)几乎每条胡同上空都有两三盘鸽子在飞,悦耳的哨声,时宏时细,忽远忽近,亦低亦昂,倏疾倏徐,它是北京的情趣,不知多少次把人的目光引向遥空。
20:本文⑾-⒂段,作者连用六个问句,从中你体会到作者怎样复杂的情感?再联系现实,说说这些情感带给你的思考。
(3分)答案:1-7、ACBDDB8、处境困迫、为难;从通道;巧变诡诈;闭上眼睛9、看见野地里有一个打麦场,场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一样。
10、害怕、侥幸------准备抵抗-------坚定决心开始屠户很害怕,存有侥幸心理,给狼扔了两块骨头但未能阻止狼的追赶;后来屠户镇定下来,丢掉幻想准备抵抗,拿起屠刀;最后屠户坚定决心,勇敢斗争,杀死了狼。
11、狼的形象:贪婪、狡诈、凶狠;这则故事讽喻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论怎样狡诈,终归是要失败的。
(或者认为这个故事告诫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