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婴幼儿保健_第二章 幼儿生理特点及保育要点
婴幼儿保健_第二章 幼儿生理特点及保育要点
系
天。骨的红骨髓可以产生新的红细胞补充
衰老或被破坏的红细胞。红细胞中有一种
统
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成年男子血 液中的血红蛋白焊料为120~160g/L,成年
女子为110~150g/L。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
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
方容易与氧分离,血红蛋白的这种特性使
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另外,红细胞能运输一部
分二氧化碳。当血红蛋白与氧
循 结合时。血液中氧含量丰富,
呈现红色,这种血叫做动脉血;
环 当血红蛋白于洋分离,血液中
系
含氧量少,呈暗红色,这血叫 静脉血。
统
(3)白细胞:
白细胞是无色有核的血细胞,在
注意
运 动 系 统
有机物与无机物 硬度大,弹性小 比
成人的骨头好
成人3:7
曲
干树枝,不易弯
儿童1:1 硬度小,弹性大 骨头较软(好比鲜
嫩的柳枝)易发生
弯曲
成人骨中的有机物约占
1/3,无机物约占 2/3。有机
运 动 系
物主要是胶原纤维,在骨板中 成层排列,使骨具有韧性和弹 性。骨盐(主要是各种钙盐) 沉积在胶原纤维的周围,提供
统
倒立 、碰碰车 、滑板车 、小区健
身器材 。
过早从事某一专项体育运动对未 成年儿童也是一种伤害。
二.骨骼肌
幼儿肌肉中水分较多,蛋白质
及储存的糖元较少,因此肌肉柔嫩, 收缩力较差,力量小,易疲劳。但
运
由于幼儿新陈代谢旺盛,疲劳后恢
动
复较快。
系 统
婴幼儿时期,支配上下肢大肌肉群 活动的神经中枢发育较早,故大肌 肉动作发育较早,躯干及上下肢活
骨髓填充于骨髓腔内,能制造
血细胞。
在儿童时期全部为红骨髓,有造血
运
机能。随着年龄的增长(约5—7岁),髓
动
腔内的红骨髓逐渐为脂肪组织所代替,转
系
呈乳黄色,称黄骨髓,无造血机能。当大
统
量失血或贫血时,黄骨髓又能转化成红骨
髓而执行造血机能。骺、短骨和扁骨中的
红骨髓终生存在。
3.骨头的成分和特性
成分
特点
足部不是全部负重的,以跖骨和足
跟主要负重,足弓常悬空以缓冲震 荡,保护大脑和内脏,并使人具有
很好的弹跳性。
(三)骨连接
人体骨和骨之间藉助于结缔组
织、软骨或骨连接起来。从连接形 式上可分为直接连接(不动连接)和
运
间接连接(可动连接,关节)两种。
动 系
构成关节两骨的相对面叫做关节面, 一般是一凸一凹互相适应。凸的叫 做关节头,凹的称为关节窝。其表
第二章 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 及保育要点
幼儿身体各系统的发育特点和保健 保育特点
概
幼儿正处于迅速生长发 育的重要时期,掌握幼儿身
心发育特征和发育规律,对
述
幼儿生长将带来一身的益
处.
幼
孩子出生后,虽然具有人体的
儿 身 体
基本结构,但他的五脏六腑及各个 器官尚未完全成熟,需要经过一个
各 较长的生长发育过程,才能达到结
时期,脊椎的生理性弯曲虽己出现,
但未完全固定,一般在18一25岁之
间,才能完全固定。
脊柱生理性弯曲:脊柱是人体
的主要支柱。从背面看脊柱,它又
正又直。但从侧面看脊柱,它并非
运
一根“直棍儿”,而是从上到下有
动 系 统
四道弯儿。这四道弯儿叫做“脊柱 生理性弯曲”。
作用:具有弹性,缓冲震动, 保护内脏和大脑,更能负重 .
供给充足的营养,骨的生长需要
统
大量蛋白质、钙和磷等,还需要维生
素D促进钙、磷的吸收肌肉生长及 能
量的贮存,需要大量蛋白质和葡萄糖。
合理膳食是保证骨骼、肌肉发育的重
要条件。
循环系统
循
循环系统包括血液循环系统和淋 巴循环系统。
环
血液循环指血液从心脏流向全身、
系
再从全身回到心脏的过程,该系统 包括血液、心脏和血管。
正确站姿是:头端正,两肩平,挺
胸收腹,肌肉放松,双手自然下垂,
两腿站直,两足并行,前面略分开。
组织适当的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
可使肌肉更健壮有力可刺激骨的生长,
便身体长高,并促进骨中无机盐的积
淀,使骨更坚硬。
运
衣服要宽松适度,幼儿不宜穿过
动 系
于紧身的衣服,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鞋过小会影响足弓的正常发育。
血细胞分为红细胞、白细胞和 血小板。
(1)血浆
血浆是将血去除红细胞,粒性白细胞
及血小板后剩余的那一部分。血浆由水, 盐,酶类,抗体和其他蛋白质类组成。
循 (2)红细胞: 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呈两面中
环
间凹的圆饼状,平均直径为7微米。正常 成年男子红细胞个数约为5x1012/L,女子
约为4.2x1012/L。红细胞寿命一般为120
系
和不规则骨。
统
长骨是四肢骨的典型骨,长
度反映了运动的速度和力量。
起支持作用和杠杆作用。
短骨多分布于既能承受压
力又能活动的部位。如:腕骨
和跗骨 。
运
扁骨主要构成腔壁,对腔
动
内器官起保护作用。如:颅骨、
系
肋骨。
统
不规则骨包括不能划入上
述种类的骨。
运 动 系 统
2.骨的结构
骨的基本构造包括骨膜、骨质和骨髓三部分。 骨膜:是骨表面的一层薄膜,含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骨 膜还有大量成骨细胞,可使骨长粗。 骨膜较厚,血管较多,血液供给丰富,所以,幼儿骨 髓受伤后的愈合过程比成人快。 骨质:骨膜内坚韧的结构就是骨质。有骨松质和骨密质 2种。骨密质致密而坚硬,是由有规律而紧密排列的骨板 构成这种结构抗压、抗扭曲力强;
的骨头,使骨盆变形。
一般在18一25岁左右才骨化成为 一块完整的骨。
胸骨
幼儿时期胸骨骨垢尚未愈合 ,
维生素D缺乏、呼吸器官疾病和坐 姿不正确等都会影响胸骨的正常发
育。
运 足骨
动
人体足部的小骨搭积成拱形而
系
成为足弓。足弓是由足骨、韧带肌
统
肉共同构成的,正常时有横弓和纵 弓。当人体站立、行走和负重时,
育
幼
学龄前(3-6岁)孩子的身
儿 身 体
体发育相比较3岁以前,发育速 度相对减缓。但是比后期发展还
各 是要快得多。在3-6周岁这个阶
系 段,儿童的身高大约年增长4-7
统 的
发 育
公分,体重年增加4公斤左右。 这个时期由于儿童的各项生理的 发育速度很快,因此新陈代谢比
特 较旺盛,但是由于身体的生物机
身 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以及体内的物
体 质和能量的转换过程。人体从外
各 系 统
界摄取养料并贮存能量,称为同 化作用.体内部分物质氧化分解、
的 产生能量,以供人体各种生理活
发 动需要,并排出废物,称为异化
育 作用。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是新
特 点 和
陈代谢密不可分的两个方面。婴 幼儿生长发育迅速,同化作用相
保 对较强。
系 构上的完善和机能上的成熟。在整
统 个生发育过程中,各个器官的成熟
的 发 育
有早有迟,不能同期发展,速度也 有快有慢,这就形成了幼儿不同年
特 龄阶段在生理上的不同特点。老师、
点 父母在对幼儿进行教与养时,要根
和 据幼儿的生理特点来进行,这样才
保 育
有利于幼儿的生长发育。
幼 儿
新陈代谢,是指机体与外界
统
了骨的硬度。
幼儿骨骼成分中,胶原纤
运 动
维含量大于三分之一,磷酸钙 和碳酸钙的含量则小于三分之 二,所以和成人相比,幼儿的
系
骨骼更加柔软、有弹性,不易
统
受折,但容易变形。
骨的生长发育
骨的生长有两种方
运
式,一为软骨内成骨,主要在
动
长骨骨骺端的软骨内进行,使
系
骨变长;另一为膜内成骨,主
统
要在骨干皮质和扁平骨骨膜内
统
淋巴循环是指全身淋巴液进人血
管、参加血液循环的过程,淋巴系
统包括淋巴液、淋巴管和淋巴结。
(一)血液循环
1. 血液
循
血液存在于心脏和血管中,由 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环
血浆为淡黄色、透明的液体, 它是血细胞生存的环境,并起着运
系 送血细胞、养料、细胞和代谢废物
等作用。血浆中的纤维蛋白酶原和
统 钙有帮助伤口止血的作用。
能全部钙化。注意:力量不足,婴
幼儿的手劲儿小,为他们准备的玩
具要轻。精细动作难。不宜长时间
作业.也不宜提拎过重之物
骨盆:
结构:髂骨、坐骨、耻骨借软骨
运
相连而成。特点:连接不牢固,(借 助软骨连接)。注意:婴幼儿的骨盆
动 和成人不同,还没长结实。在蹦蹦跳
系 跳时,要注意安全。比如,幼儿从较
统 高的地方往地上跳,就可能伤着骨盆
质,钙化后构成新骨。
运 动 系 统
运 动 系 统
骨单位形成过程模式图
骨骼
几个重要的骨骼
脊柱:
运 动
随着动作的发展,逐渐形成脊 柱的生理弯曲。新生儿的脊柱较平 直,只有最下方的骶部有弯曲3个
系 统
月左右会抬头了,逐渐形成颈前曲 6个月左右能坐,形成胸后曲1岁左 右开始站立行走时,形成腰前曲,
以维持行走时身体的平衡。婴幼儿
强,且骨胳中软骨较多,因此,不容易骨折,但容易因 姿势不好等原因造成骨骼变形。 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 儿童骨内的无机盐不断沉积,骨的坚硬度也逐渐加 大.所以,在幼儿期培养幼儿正确的坐、立、走的姿势, 可以有效地防止骨达到变形。
(一)骨骼的形态、结构、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