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药执业药师药学专业知识(二)模拟题233药剂学部分一、最佳选择题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是A.由国家颁布的药品集B.由国家医药管理局制定的药品标准C.由卫生部制定的药品规格标准的法典D.由国家编纂的药品规格标准的法典E.由国家制定颁布的制剂手册答案:D[解答] 本题考查药典的定义。
药典是代表一个国家医药水平的法典,所记载的药品规格、标准具有法律的约束力,由国家组织的药典委员会编印,并由政府颁布实行。
故本题选D。
2. 下列有关浸出方法的叙述,哪条是错误的A.渗漉法适用于新鲜及无组织性药材的浸出B.浸溃法适用于黏性及易于膨胀的药材的浸出C.浸渍法不适于需制成较高浓度制剂的药材浸出D.渗漉法适用于有效成分含量低的药材浸出E.欲制制剂浓度高低是确定渗漉速度的依据之一答案:A[解答] 本题考查浸出方法的有关知识。
浸出的基本方法有煎煮法、浸渍法和渗漉法,含有挥发性成分的药材还可用蒸馏法;浸渍法简单、易行,适用于黏性、无组织结构、新鲜及易于膨胀的药材的浸出;渗漉法是动态浸出,浓度梯度大,置换作用强,扩散效果好,较浸渍法用时短,适用于能粉碎成适宜粒度的药材、需制成较高浓度制剂的药材及有效成分含量低的药材,但不适用于新鲜、易膨胀及无组织性药材的浸出。
故选项A错误。
3. 下列哪一项措施不利于提高浸出效率A.恰当地升高温度B.加大浓度差C.选择适宜的溶剂D.浸出一定的时间E.将药材粉碎成细粉答案:E[解答] 本题考查片浸出效率的有关知识。
一般来说,欲提高浸出效率,应针对影响浸出的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将药材粉碎到适当的粒度、采用能造成最大浓度梯度的浸出方法及设备、把一次浸出改为多次浸出、变冷浸为热浸、控制适当的浸出时间、选用适宜的溶剂等。
提高药材粉碎度可以增加药材比表面积而利于浸出,但浸出效率与药材粉碎度是否适当关系极大,并非越细的粉末浸出效果越好。
故选项E错误。
4. 下列物质中,对霉菌和酵母菌具有较好抑制力的是A.对羟基苯甲酸乙酯B.苯甲酸钠C.苯扎溴铵D.山梨酸E.桂皮油答案:D[解答] 本题考查常用防腐剂。
常用的防腐剂有苯甲酸与苯甲酸钠、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季铵盐类及山梨酸等,其中山梨酸的特点是对霉菌、酵母菌的抑制力较好,最低抑菌浓度为800~1200mol/ml,常与其他抗菌剂或乙二醇联合使用可产生协同作用。
故本题选D。
5. 热原的主要成分是A.异性蛋白B.胆固醇C.脂多糖D.生物激素E.磷脂答案:C[解答] 本题考查热原的主要成分。
热原主要由细菌产生,尤以革兰氏阴性杆菌的热原致热能力最强。
热原的主要成分是脂多糖,可与蛋白质组成复合物,存在于细菌的细胞壁和细胞膜之间。
故本题选C。
6. 噻孢霉素钠的氯化钠等渗当量为0.24,配制2%滴眼剂100ml需加多少克氯化钠A.0.42gB.0.61gC.0.36gD.1.42gE.1.36g答案:A[解答] 本题考查处方噻孢霉素钠的相关知识。
噻孢霉素钠的氯化钠等渗当量为0.24,即1g的噻孢霉素钠在溶液中能产生与0.24g氯化钠相同的渗透压效应。
欲使100ml 2%的噻孢霉素滴眼剂呈等渗,应加入氯化钠为:0.9-0.24×2=0.42g。
故本题选A。
7. 下列哪一条不符合散剂制备方法的一般规律A.组分数量差异大者,采用等量递加混合法B.组分堆密度差异大时,堆密度小者先放入混合容器中,再放入堆密度大者C.含低共熔组分时,应避免共熔D.剂量小的毒剧药,应制成倍散E.含液体组分,可用处方中其他组分或吸收剂吸收答案:C[解答] 本题考查散剂制备方法的相关知识。
散剂混合的均匀性是散剂质量优劣的主要指标,混合的均匀程度受散剂中各组分的比例、堆密度、理化特性等因素影响。
组分基本等量且状态、粒度相近的两种药粉混合经一定时间后便可混匀。
但组分数量差异大者,同样时间下就难以混匀,此时应采用等量递加混合法混合。
性质相同、堆密度基本一致的2种药粉容易混匀,若堆密度差异较大时,应将堆密度小(质轻)者先放入混合容器中,再放入堆密度大(质重)者,避免质轻者浮于上面或飞扬、质重者沉于底部不易混匀。
散剂中若含有液体组分的,可用处方中其他组分吸收液体组分,若液体组分量太多,宜用吸收剂吸收至不显润湿为止;其含易吸湿性组分则应针对吸湿原因加以解决。
对于可形成低共熔物的散剂可使其共熔后,用其他组分吸收、分散,以利于混合制成散剂。
倍散是在剂量小的毒剧药中添加一定量稀释剂制成的稀释散,以利配方。
故选项C错误。
8. 粉末直接压片时,既可作稀释剂,又可作黏合剂,还兼有崩解作用的辅料是A.淀粉B.糖粉C.氢氧化铝D.糊精E.微晶纤维素答案:E[解答] 本题考查片剂辅料的相关知识。
在片剂的生产过程中,除了加入主药成分以外,需加入适当的辅料才能制成合格的片剂。
淀粉是最常用的片剂辅料,常用玉米淀粉作为填充剂其外观色泽好吸湿性小价格便宜,性质稳定但可压性差,不直接单独使用,常与可韧性好的糖粉、糊精混合使用。
糊精主要用作填充剂具有较强的粘结性极少单独使用。
糖粉作为填充剂其特点为黏合力强,可使冲剂硬度增加,表面光洁美观。
缺点为吸湿性较强长期贮存,硬度变大一般不单独使用。
氢氧化铝用作助流剂和干黏合剂。
微晶纤维素作为填充剂,具有良好的可压性,有较强的结合力,压成的片剂有较大硬度。
可作为粉末直接压片的干黏合剂使用。
另外片剂中含20%微品纤维素时崩解较好。
故本题选E。
二、配伍选择题A.分层B.转相C.酸败D.絮凝E.破裂乳剂不稳定的原因是1. Zeta电位降低产生答案:D2. 微生物作用可使乳剂答案:C3. 乳化剂失效可致乳剂答案:E4. 乳化剂类型改变,最终可导致答案:B[解答] 本组题考查乳剂不稳定的原因。
Zeta电位的降低会促使粒子的聚集,这是絮凝的微观解释。
对于乳剂,乳液聚集成团但仍保持各乳滴的完整分散个体而不合并的现象也是絮凝。
乳剂受外界因素(光、热、空气等)及微生物的作用,使体系中油或乳化剂发生变质的现象称为酸败。
乳剂是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组成的非均相分散体系,分散的液滴称为分散相,包在液滴外面的液相称为连续相,一般分散相液滴直径在1~25nm范围内,由于表面积大,表面自由能大,因而具有热力学不稳定性,故乳剂中除上述两相外,还须加入乳化剂才能使乳剂稳定。
絮凝后分散相乳液合并且与连续相分离成不相混溶的两层液体,乳剂即破裂,破裂是不可逆的。
乳化剂失效即失去乳化能力,如在用碱金属皂作乳化剂形成的O/W型乳剂中加入强酸碱金属皂即破坏形成游离脂肪酸,失去乳化能力,乳剂因而破裂。
O/W型乳剂转成W/O型乳剂或相反的变化称为转相,这种转相通常是由于外加物质使乳化剂的性质改变而引起的。
例如钠皂可形成O/W型乳剂但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后,生成钙皂为W/O型乳化剂,可使乳剂转变成W/O型。
故题组分别选D、C、E、B。
A.成型材料B.增塑剂C.遮光剂D.防腐剂E.增稠剂空胶囊组成中各物质各起到什么作用5. 山梨醇答案:B6. 二氧化钛答案:C7. 对羟基苯甲酸酯答案:D[解答] 本组题考查空胶囊的组成。
空胶囊组成中,为增加坚韧性与可塑性,一般加增塑剂甘油、山梨醇、CMC-Na、HPC、油酸酰胺磺酸钠等;对光敏感药物,可加遮光剂二氧化钛;为矫味和便于识别,可加矫味剂和着色剂;为防腐可加防腐剂尼泊金等。
故题组分别选B、C、D。
A.山梨酸B.羟丙基甲基纤维素C.甲基纤维素D.微粉硅胶E.聚乙二醇4008. 液体药剂中的防腐剂答案:A9. 片剂中的助流剂答案:D10. 注射剂溶剂答案:E[解答] 本组题考查液体药剂、片剂和注射剂的辅料。
液体药剂中常用的防腐剂有苯甲酸与苯甲酸钠、对羟基苯甲酸酯类、乙醇、季铵盐类、山梨酸等。
润滑剂按其作用不同可分为助流剂、抗黏剂和润滑剂。
硬脂酸镁为疏水性润滑剂,微粉硅胶为优良的片剂助流剂,滑石粉主要作为助流剂使用,氢化植物油是一种润滑性能良好的润滑剂,聚乙二醇类与月桂醇硫酸镁皆为水溶性润滑剂。
注射剂溶剂包括注射用水、乙醇、甘油、丙二醇、聚乙二醇、苯甲酸苄酯等。
故题组分别选A、D、E。
A.共沉淀法B.交联剂固化法C.胶束聚合法D.注入法E.重结晶法为以上制剂选择最适宜的制备方法11. β-环糊精包含物答案:E12. 纳米粉体答案:D13. 固体分散体答案:A[解答] 本组题考查β-环糊精包合物、纳米粉体和固体分散体的制法。
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法有重结晶法、研磨法和冷冻干燥法;纳米粉体的制法有注入法、薄膜分散法、超声波分散法和高压乳匀法等;固体分散体的制法有熔融法、溶剂法即共沉淀法和溶剂一熔融法。
故题组分别选E、D、A。
A.丙烯酸树脂Ⅱ号B.羟丙基甲基纤维素C.虫胶D.滑石粉E.川蜡包衣过程应选择的材料14. 胃溶型薄膜衣答案:B15. 粉衣层答案:D[解答] 本组题考查片剂包衣的相关知识。
片剂包衣包括包糖衣和薄膜衣,薄膜衣又包括胃溶型薄膜衣和肠溶型薄膜衣2种。
包糖衣:隔离衣所用辅料有玉米朊、虫胶、邻苯二甲酸醋酸纤维素(CAP);粉衣层所用辅料有糖浆、滑石粉;糖衣层所用辅料有糖浆;有色衣层,其辅料为有色糖浆;打光所用辅料为川蜡。
胃溶型薄膜衣所用辅料主要有: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聚乙烯吡咯烷酮、丙烯酸树脂Ⅱ等。
肠溶型薄膜衣辅料主要有:邻苯二甲酸醋酸纤维素(CAP),丙烯酸树脂Ⅱ、Ⅱ号等。
故题组分别选B、D。
三、多项选择题1. 丙二醇可用作A.透皮促进剂B.气雾剂中的潜溶剂C.保湿剂D.增塑剂E.气雾剂中的稳定剂答案:ABCD[解答] 本题考查丙二醇的用途。
丙二醇是药剂学中常用重要溶剂,其分子量小,为无色、澄明粘黏稠性液体,能与水以任意比例混合。
丙二醇在药剂学不同剂型中有不同作用。
在注射剂中将丙二醇与适量的水混合,作为注射剂的溶剂;在软膏剂中除调节软膏稠度外,还具有促进药物透皮吸收和保湿作用;在气雾剂中为了使药物能溶解于抛射剂中常加入适量的乙醇或丙二醇作潜溶剂;在薄膜包衣材料中也常加入适量的丙二醇作增塑剂;但丙二醇并不起稳定剂作用。
故本题选ABCD。
2. 可完全避免肝脏首过效应的是A.舌下给药B.肠溶片C.阴道黏膜给药D.鼻黏膜给药E.肺部吸入给药答案:ACDE[解答] 本题考查肝脏首过效应。
诸多药物制剂中,口服给药占绝大多数,口服给药虽然简单,但其影响因素也较多,特别是肝脏首过效应。
人体其他给药途径给药则不经肝脏而是先由静脉进入心脏,再随血流分布到组织和器官,无肝脏首过效应。
故本题选ACDE。
3. 单剂量大于0.5g的药物不宜制备A.注射剂B.薄膜衣片C.气雾剂D.透皮给药系统E.胶囊剂答案:CD[解答] 本题考查单剂量给药。
在药剂学中单剂量是指一次授予患者的治疗剂量。
对片剂、胶囊剂这种剂型,由于工艺方面的问题以及打片冲模大小或胶囊型号大小所限,不易打成0.5g以上片剂或将0.5g以上的药物装入胶囊剂中,可打成多个小片或装入多个小胶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