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自然地理学练习题(一)one一、填空题1、自然地理环境是指天然环境和( 人为环境 )两者的总和。
2、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①(地域分异规律);②土地科学;③自然区划理论3、三分法将地理学分为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和( (社会文化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等三个学科。
4、纬度地带性因素和(非纬度地带性因素)是地域分异的两大因素。
5、大陆的地带性单位有4个等级,即热量带、(自然地带)、自然亚地带和(自然次带)。
6、牛文元认为自然地带学说的发展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即①纯经验阶段,②(半理论阶段),③纯理论阶段。
7、(地表自然界地域分异规律的学说)是自然区划的理论基础。
8、目前通用的非地带性区划单位等级系统是:(大区-地区-亚地区-州)。
9、土地分级的理论基础是(地域分异规律)。
10、土地结构包括土地要素组成结构、土地演替结构、(土地空间组合结构)和土地单位内部结构。
11、通常用顺序法和(两列指标网格法)等两种方法表示地块分类系统。
12、地块可区分为三种类型:①原生地块,②(衍生地块)③人为地块13、中国的土地单位系列是(地块-地段-地方)三级土地单位系列。
14、地理环境可以分为两部分即天然环境和( 人为环境 )。
15、自然地理学分为部门自然地理学和(综合自然地理学)。
16、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①地域分异规律;②土地科学;③(自然区划理论)17、布迪科的辐射干燥指数(A)计算公式为(A=R/(L*r))。
18、由自然地理过程的循环和振荡引起的随时间的推移而有规律演替的现象称为(节律性)19、纬度地带性分异的特点是(沿纬线延伸),(随纬度变化)。
20、山地具有足够的海拔和(相对高度),是发生垂直带分异的两个前提。
21、《中国综合自然区划》采用单列系统,即自然大区、热量带与亚带、自然地区与亚地区、(自然地带)、(自然省)、自然州和自然县。
22、自然区划一般采用的地带性等级系统是(带-地带-亚地带-次亚地带)。
23、土地分级的理论基础是(地域分异规律)。
24、地块的形态结构主要有三种①均匀分布,②镶嵌分布,③(斑点状分布)。
25、地块的制图一般需要用大于( 1:10 000 )的特大比例尺,而且只在小范围内进行。
26、西方学者认为土地系统可以区分为三种:①简单土地系统,②(复杂土地系统),③(复合土地系统)37、自然区划一般采用的非地带性等级系统是(大区-地区-亚地区-州)。
28、大陆的地带性单位有4个等级,即热量带、(自然地带)、自然亚地带和(自然次带)。
29、土地结构包括土地要素组成结构、土地演替结构、(土地空间组合结构)和土地单位内部结构。
30、通常用顺序法和(两列指标网格法)等两种方法表示地块分类系统。
31、中国的土地单位系列是(地块-地段-地方)三级土地单位系列。
32、牛文元认为自然地带学说的发展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即①纯经验阶段,②(半理论阶段),③( 纯理论阶段 )。
33、地块的制图一般需要用大于(1:10 000 )的特大比例尺,而且只在小范围内进行。
二、单选题(下列各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按题目要求选出。
)1、人地关系学派的创始人是( C )A英国的赫伯森和德国的帕萨格 B前苏联的贝尔格和伊萨钦科C德国的拉采尔和法国的维达尔.白兰士 D美国的戴维斯和英国的麦金德2、赫特纳的著作《地理学,它的历史、性质和方法》是(A)A区域学派的代表作 B景观学派的代表作C人地关系学派的代表作 D生态学派的代表作3、非地带性因素的能量来自于(A)A地球内部聚集的放射能B太阳辐射能C地热能 D潮汐能4、黄秉维等作中国综合自然区划时划分中国的热量带的主要依据是( A )A≥10℃积温 B ≥15℃积温 C ≤10℃积温 D ≤15℃积温5、地域分异通常以分异现象涉及范围作依据,分为大、中、小三种尺度,下列属于小尺度地域分异的是( C )A.地方气候引起的地域分异B.山地垂直带分异C.岩性变化引起的地域分异D.干湿度分带性6、下列属于非纬度地带性地域分异的是(D)A.自然地带B.热力分带C.热量带D.陆地干湿度分带性7、自然地带学说的创立者是(D)A.拉采尔B.洪堡C.伊萨钦科D.道库恰耶夫8、被视为垂直性分异显著和垂直带谱完备的标志是(D)A.高寒草甸带的出现B.高寒荒漠带的出现C.高寒草原带的出现D.高山冰雪带的出现9、自然区划一般采用的地带性等级系统是(A)。
A.带-地带-亚地带-次亚地带B. 大区―地区―亚地区―州C.地区-地带-省-州-县D.自然大区-省-州-县10、下列属于地段是(C)A.阶面B.阶坡C.一级阶地D.山顶11、每个区域有一些受局部因素(如母岩)影响,但仍与该地生物气候条件有联系的土地类型,可称为(?A )A.隐域性土地类型B.显域性土地类型C.一般性土地类型D.特殊性土地类型12、在1︰1万到1︰5万比例尺的航片上作为影像元素可以识别出来的是( A )A.地块B.地方C.地段D.土地系统13、山地特有的地域分异现象是(D)A.纬度地带性分异B.经度地带性分异C.干湿度地带性分异D.垂直带性分异14、地方气候造成的地域分异属于(C)A.大尺度地带性地域分异B.大尺度非地带性地域分异C.中尺度地带性地域分异D.中尺度非地带性地域分异15、由自然地理过程的循环和振荡引起的随时间的推移而有规律演替的现象称为( A )A.节律性B.空间性C.季节性D.热力分带性16、景观学派的创始人是( A )A.英国的赫伯森和德国的帕萨格B.前苏联的贝尔格和伊萨钦科C.德国的拉采尔和法国的维达尔.白兰士D.美国的戴维斯和英国的麦金德17、拉采尔的名著《人类地理学》是(C)A.区域学派的代表作B.景观学派的代表作C.人地关系学派的代表作D.生态学派的代表作18、地带性因素的能量来自于(B)A.地球内部聚集的放射能B.太阳辐射能C.地热能D.潮汐能19、地域分异通常以分异现象涉及范围作依据,分为大、中、小三种尺度,下列属于大尺度地域分异的是(D)A.地方气候引起的地域分异B. 山地垂直带分异C.岩性变化引起的地域分异 D .干湿度分带性20、下列属于纬度地带性地域分异的是(C)A.山地土壤垂直带B.海陆起伏分异C.热量带D.陆地干湿度分带性22、被视为垂直性分异显著和垂直带谱完备的标志是(D)A.高寒草甸带的出现B.高寒荒漠带的出现C.高寒草原带的出现D.高山冰雪带的出现23、自然区划的理论基础是(A)A.地表自然界分异规律的学说B.自然地带学说C.人地关系学说D.景观学说24、目前非地带性区划单位通用的等级系统是(B)A.带-地带-亚地带-次亚地带B.大区―地区―亚地区―州C.地区-地带-省-州-县D.自然大区-省-州-县25、中国的土地单位系列是(C)A.相、限区、地方B.土地元素、土地刻面、土地系统C.地块、地段、地方D.生态地段、生态区、生态省26、下列属于地块是(A)A.阶面B.冲沟C.一级阶地D.洪积台地27、土地类型的分布组合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每个区域都有其独特的、反映该地区生物气候条件和主要自然地理过程的土地类型称之为( ?B )A.隐域性土地类型B.显域性土地类型C.一般性土地类型D.特殊性土地类型28、一般在1︰1万到1︰8万比例尺的航片上表现清楚的是(C)A.地块B.地方C.地段D.土地系统29、自然地带学说的创立者是(D)A拉采尔B洪堡C伊萨钦科D道库恰耶夫30、拉采尔的名著《人类地理学》是(C)A区域学派的代表作B景观学派的代表作C人地关系学派的代表作D生态学派的代表作31、下列属于非纬度地带性地域分异的是(D)A自然地带B热力分带C热量带D陆地干湿度分带性32、地带性因素的能量来自于(B)A地球内部聚集的放射能B太阳辐射能C地热能D潮汐能33、地域分异通常以分异现象涉及范围作依据,分为大、中、小三种尺度,下列属于小尺度地域分异的是(C)A地方气候引起的地域分异 B山地垂直带分异C岩性变化引起的地域分异D 干湿度分带性34、自然区划一般采用的地带性等级系统是(A)。
A地带-带-亚地带-次亚地带 B 大区―地区―亚地区―州C地区-地带-省-州-县D自然大区-省-州-县25、土地类型的分布组合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每个区域都有其独特的、反映该地区生物气候条件和主要自然地理过程的土地类型称之为( B )A隐域性土地类型B显域性土地类型C一般性土地类型D特殊性土地类型36、被视为垂直性分异显著和垂直带谱完备的标志是(D)A高寒草甸带的出现B高寒荒漠带的出现C高寒草原带的出现D高山冰雪带的出现37、下列属于地段是(C)A阶面B阶坡C一级阶地D山顶38、在1︰1万到1︰5万比例尺的航片上作为影像元素可以识别出来的是( A )A地块B地方C地段D土地系统39、地方气候造成的地域分异属于(D)A大尺度地带性地域分异B大尺度非地带性地域分异C中尺度地带性地域分异D中尺度非地带性地域分异40、山地特有的地域分异现象是(D)A.纬度地带性分异 B经度地带性分异C干湿度地带性分异 D垂直带性分异41、下列属于纬度地带性地域分异的是(C)A山地土壤垂直带B海陆起伏分异C热量带D陆地干湿度分带性42、非地带性因素的能量来自于(A)A地球内部聚集的放射能B太阳辐射能C地热能D潮汐能三、简答题1、简述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2、简述自然地带学说的要点.3、简述垂直带谱的特征.4、简述景观的概念及其特征.5、土地类型调查制图研究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哪些?6、简述地块的基本性质和特征7、什么是综合自然地理学?它的研究对象是什么?8、关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思想实际上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特点是什么?9、简述地域分异的尺度.10、简述自然区划的原则.11、简述土地的科学概念及其内容.12、简述地块各分类级别的划分标志.13、画出地貌面的划分示意图,并说明地貌面的划分.14、说明理想大陆植物群系水平地带的平面结构.15、画出水平地带性与垂直地带性的关系阶梯图,并说明水平地带性与垂直地带性的相互关系.16、说明西祁连山垂直带谱图南坡和北坡垂直带谱分布的差异及其原因.17、说明理想大陆自然地带更替的规律。
四、论述题1、试论述地域分异规律的相互关系.2、试论述自然地理环境中的能量循环和转化.3、试论述从系统论看地理学的分科.4、试述自然地带学说的要点及其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