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左耳影评(精选6篇)

左耳影评(精选6篇)

《左耳影评》左耳影评精选(一):《左耳》:爱对了是感情,爱错了是青春最近几年国内的青春片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从《那年我们一齐追过的女孩》到《致青春》再到《小时代》系列,还有同为今年上映的《匆匆那年》,大都是以畅销的青春小说改编成电影搬上了大荧幕,让观众从影片中寻找回忆和青春,还挺受欢迎的。

因为都是畅销小说所以用户群还是有基础的,再者就是青少年这一大波人群愿意走进电影院去感受那如火般炽热的青春,对于已不再年轻的成人能够透过影片追忆那逝去的青春,回味那青春特有的香甜和苦涩。

但是超多的青春电影也会让人产生视觉疲劳,逐渐有了免疫系统,因为这类题材都大同小异,想要做到与众不同绝非易事。

对于这部影片最先吸引我的是这个在上学时期就很有名的小说,由饶雪漫写的《左耳》,影片更是它的同名电影,让人对这部陪伴过自己走过学生时代的畅销小说如何被演绎充满期盼。

另一个原因就是其中一位主演叫杨洋,他最初走进人们视野的是早起扮演的贾宝玉,这个90后在影视道路上一步一步的前行着,主演的《少年四大名捕》收视颇高。

其他几位主演大都是新人,连女主角都是荧屏首秀,南航的校花最初是在网络走红,被导演选中和她的气质形象脱不了干系,但启用新人还是有必须风险的,因为新人的演技会显得有些笨拙和稚嫩,在影片中也很容易就能发现。

但是仗着小说的名号票房也不会太差,只是口碑来说会受些影响。

这部影片还有个亮点就是苏有朋首次担当导演这个主角,完成了他人生中第一次执导的作品,让人不自而然的会想到赵薇指导的《致青春》,个人觉得《致青春》更胜一筹~影片和小说比较贴近,讲述的几个学生时期的孩子的叛逆,对感情的执着和奋不顾身,以及肆无忌惮的青春所带来的不一样的人生轨迹,比起之前的几部青春电影,该影片略显暴力和阴暗,展示了青春里的不那么阳光的阴暗面,也算有自己的特色。

黎吧啦这个名字个性性格豪放的小姑娘为了感情不顾一切,甘愿被利用,她的胆大妄为,她对感情的执着,她直爽的性格和为人仗义被化身成了青春的代言人,也正是因为她的存在,她身边的人都被她潜移默化的影响了,以至于在她走后人们对她的怀念是刻骨深切的。

每个班级中都会有乖乖女,影片中的女主角李珥就是那样的一种存在,有个很爱自己的哥哥可她偏偏喜欢上一个不爱自己的人--许弋,应对冷漠也甘愿付出,也是对感情的一种执着,在懵懂的青春中每个人都会遇见一个喜欢的人,有的人能够依偎在一齐,有的人只能远远地观望,那也是一种幸福。

许弋和张漾的关系很微妙,因为一段未知的过往而怀恨在心,心结打开的一刹那会体会到如释负重的畅快淋漓,每个人物的性格刻画的都很明显和与众不同,在经历了青春的无知和伤痛后都会蜕变成一个崭新的自己,这就是青春的好处吧。

也许是因为导演初来乍到,又是一部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小说的情节缜密而又丰富,当导演把它过于完成的搬上大荧幕之后会有一个问题,影片的冗长和没有重点。

作为一部国产青春片来说时长115分钟确实有点长,再看影片的故事情节和讲述视角都是按着时间线讲述的,有点是易于理解比较清晰,但是如果只是纯粹的罗列会显得影片有点枯燥乏味没有重点,我看完之后就是这种感觉。

感觉导演拍完之后剪辑的时候过于保守不舍弃该舍弃的,所以让影片看着有点索然无味,小说大家都熟知,竟然搬上大荧幕就就应突出导演想要的重点展示在观众面前,或者像《小时代》一样打造成一个系列。

影片再次让人体会到了青春的那份张扬的性格,那份无知而勇往直前的勇气,那份受伤之后暗自舔舐伤口的痛楚,青春只有一次,爱对了是感情,爱错了是青春,很喜欢这句话。

每个人的一生都会有一个深爱不已的人,也许那个人并不是你的Mr.Right,但是爱就爱了,不能将就不能勉强,就算受了伤也心甘情愿,这才是青春~左耳影评精选(二):为看《左耳》在工业大学的点映几乎横跨半个南京城,期间转了三趟地铁,坐到头昏脑胀。

所幸的是,那些在路上消磨的小情绪都在电影开场的刹那消失殆尽。

以至于事后我一向在想,我要如何写出一篇影评,能够衬得上它的好看。

在去看《左耳》之前,我曾发了赵薇演唱的MV给一个朋友。

她看完之后对我说,必须会去看这部电影。

她从来是个挑剔的人,于是我忍不住问她原因,她说因为她看到了MV最后的苏有朋,那感觉,太知性。

我笑,对她说苏有朋这次是导演,不出镜的。

她却说那样知性的一个人,必须会拍出这部电影应有的情怀。

情怀,嗯,就是这个字眼。

它能够大到无边无际,又小到浓缩至影片中每一个细节。

苏有朋做到了,《左耳》做到了。

在我至今仍对他在《风声》里面的演技津津乐道时,他又用《左耳》给我另一个惊喜。

我不能剧透,所以我说说自己的感受。

那就是你在观影的时候能够清晰地感觉到导演是在用镜头用心的讲一个故事,而不是把一个无数浮华的符号和夸张的情感刻板的堆砌出来不由分说地推到你眼前。

作为观众我务必讲,《左耳》让我实实在在感觉到了两个字诚意。

电影结束之后,雪漫姐上台跟观众开始互动。

她说出了自己的担心,因为这部电影导演、编剧和制片都是新人,不仅仅如此,演员也都用的是演艺界的新鲜人。

她说这是一次冒险,显然太年轻的演员不会像是已经成角的大明星一样有巨大的票房号召力。

可我的想法恰恰相反,电影《左耳》最棒的地方就是用了这些年轻人,他们充满了生机和活力,那些少年们的特质在他们的身上是如此突出,以至于他们根本不用表演青春,他们就是青春本身。

电影的拍摄地在厦门,这个地方简单清新,它让故事里短促的时光似乎能够无限绵延。

我喜欢用有色彩的空气来标注我对这个电影的印象,比如小耳朵看到许弋,空气是萌萌的粉;吧啦遇见张漾,空气是热烈的红;小耳朵跟吧啦相识,空气是纯净的白;尤他跟小耳朵一齐上学,空气是暖暖的黄我用这样不同的颜色像是记号笔一样标注他们的少年时光,就像是我在看书,当书页合上,我就能够得到一本标注满满的日记。

影评写到那里,我还有一点私心,要写一点点文字送给我最喜欢的主角,尤他。

胡夏饰演的尤他在电影里并不能算是主角,但他却是让我最心动的一个人。

我最初明白胡夏的时候,他还站在台湾的综艺节目超级星光大道的舞台上,说实话,此刻的他跟那时候的他似乎没有什么不同,还是那样淡定的一个少年,丝毫没有改变。

我固执地以为,比起其他的几个或是热烈,或是腹黑,或是帅气的男生,尤他反而是我们生活中遇到的最多的男孩子的形象,他安静、温暖、毫不张扬,但却总是出此刻小耳朵需要的时候,护她周全。

中国好表哥啊!观影的时候,坐在我身边的女孩喃喃地说。

听到这句话,我也忍不住点头。

谢谢胡夏,谢谢尤他,我喜欢《左耳》里所有人,但我偏爱他给人的温暖,像是林间清流,沁人心脾。

最后要谢谢雪漫姐,写了这样一个精彩的故事,并且如约将它搬上了大荧幕,这必是一个不易的过程,但却从此让那些主角不再只鲜活于她的笔下,而是真真正正地出此刻我们这些读者的眼中,让我们有机会跟随镜头看它无限延展,从而成就一段最美的时光。

左耳影评精选(三):90后的青春该是什么样貌,《左耳》就应是比较贴切90后的青春,但真如小说写的那样吗首先没看过这部小说,但是一般这种青春小说都一个模子,都是文艺女青年幻想意淫的,主角都是女生,长的不好看但是可爱,学习成绩不好但是上进,被别的女生欺负或者孤立,有个男闺蜜或者要好的朋友,不是娘炮就是美女,后期朋友出卖自己,然后撕逼,最后朋友道歉说自己错了什么的。

男主一般都是那种高大帅气、校草类型的,学习成绩好,家境好,毕业后又是某公司高层领导或者老板。

当然了,免不了怀孕堕胎。

近几年根据小说改编的青春电影泛滥不绝,《那些年》开创了青春小说改编的热潮,于是《致青春》,《匆匆那年》,再到此刻的《何以笙箫默》、《左耳》,其实那么多一点好处也没有,基本沦为圈钱的目的。

《那些年》能够让我们感受到青春的味道,那时候的自己单纯无知调皮,不好学,暗恋某个女生,课堂上调皮捣蛋,该努力的时候就得努力。

这跟我们大多数人产生共鸣,这就是我们青春该有的样貌。

说了那么多,还是没有切入主题,所以90后的青春到底是什么样貌呢。

暂且来说说6、70年代的青春,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就是一个代表作,以前的我们年少无知,被那个时代摧残,爱上一个姑娘,长大后回想这一切,觉得好傻逼。

80后的青春褪去了青涩,代表作有《那些年》、《yiheyuan》和《80后》,那个时代我们都很含蓄,只明白暗恋,不敢表白,有时却爱的很深,错过彼此就再也回不去了------幼稚能够很好的概述80后的青春90后的青春能够说是80后的延续,只但是多了一层现代的标签。

以前的我们年少无知,学习是第一要素,考上好成绩是第一目标。

那时候学习时间很紧迫,渴望星期天,渴望假期,谈恋爱也是偷偷进行,记得那时候学校还出过通报文件,说某某某和某某某在下课的时候有亲密行为,举止暧昧,被某个老师发现,特此通报批评,看到这些我们都笑了。

课堂上和别的女生互传纸条,自习课在课桌下偷偷看小说,玩手机。

有时候在学校太坏也会被叫家长,成绩太差甚至谈恋爱也要被叫家长,那时候最害怕的就是叫家长了,家长一来就要挨批。

其实最害怕的还不是叫家长,最害怕的是自习课上玩手机或者聊天讲话,班主任默默站在窗户外望了你很长时间而自己毫无察觉,是假期和女朋友逛街遇到班主任,在考试的时候做小抄被逮到。

以前害怕哥们儿把自己往女生那边推,此刻大骂自己傻逼,以前和女生一块写作业,此刻后悔当时什么也没做自己单身太久,不是长得丑就是书呆子,班里总有那么几个调皮捣蛋的学生,总有几个只明白学习的好学生,总有那么几个女生和男生勾肩搭背,自称哥们儿,总有那么一个心中的女神,还有一个偷偷站在窗外看着你的班主任(年少的阴影啊)..都说90后非主流,我觉得说的太夸张了,主流是什么,谁也说不准,张扬而不夸张,太过于领先时代潮流,有自己的风格,这只是一种特征。

其实比较60、70、80的青春,肯定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但时代在变,青春也在变,有时候不是这代人在改变青春,而是这个时代在改变青春,就比如此刻的00后,他们的青春和我们就更不同了。

左耳影评精选(四):《左耳》我的青春电影里小耳朵默默的留意翼翼的关注着许弋的一举一动,并且一向到最后都不敢直视许弋的眼睛,我想这就是喜欢啊。

突然就想起了当年读高中的自己。

有人说:陈都灵只要往那里一坐,我就明白她就是李珥。

事实确实如此,小耳朵没有让我们这些书迷失望。

杨洋饰演的许弋无疑是电影中最帅气的那个人,他微微一回头,脸上满是清澈的笑容,让十七岁的李珥动了心,从此整个世界都是许弋。

几乎所有看过《左耳》这部小说的人,都喜欢性格鲜明的黎吧啦,喜欢那个一出现就轰动了天中的吧啦。

电影里吧啦在雨中哭着给小耳朵打电话,然后奋力奔跑的时候,我明白她就要死了。

那一刻我好难过,眼角不知不觉中已微微湿润。

吧啦最后死在了马路中央,大雨滂沱中,像一朵盛开到极致的花朵。

张漾第一次出现是在篮球场上,他的出现是吧啦人生的转折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