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泰山版小学信息技术《声波测距避障碍》教学设计

泰山版小学信息技术《声波测距避障碍》教学设计

四年级信息技术备课
第二单元主备人:使用人:
课题
12声波测距避障碍
课型

案序
审核
学习
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超声波传感器,了解超声波传感器的作用;能够搭建小车模型,了解小车避障的原理;使用超声波传感器实现小车的自动避障功能。
2、技能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掌握团队合作的方法。
3、情感目标:激发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动手实践和发现探索能力。
三、小组互学
1.小组分析讨论,编写程序,使自己的小车动起来。
2.小组成果展示,班级成员进行评价。
四、展示评价
1.围绕下列问题,先小组进行讨论:
在编写程序时,是如何实现车轮转向的?如何实现车轮前进的?小车车轮转向的角度是如何确定的?
2.评选出最佳作品,在教室的作品区展示。
五、总结拓展
1.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
2.自己阅读课后“新视窗”。
欣赏视频,感受科技发展的魅力,增强学习的兴趣。
避障车应用仿生学的知识,要爱护生物。
小组中发言和倾听要讲究方法,尊重别人。
课后请同学们自己搜素无人驾驶的知识。
搭建时注意连接处要接线正确,线头牢固。
调试程序时,注意使用不同的数据,获得更加准确的效果。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修改程序让小车慢慢减速、停止,然后再后退。
组装小车编写程序调试程序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重难点把握准确,教学内容主次分明,结构合理,衔接自然紧凑。教学安排清晰,便于学生自主学习搭建避障小车,程序调试有一定的难度,增加了学生的挑战欲望,通过任务学习,学生基本达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 .出示教学目标,组织学生默读目标。
2.情境引入:学生观看无人驾驶的视频,教师提出问题:
你觉得无人驾驶的汽车与普通汽车有哪些不同?
无人驾驶汽车带给人的便利有哪些?
无人驾驶汽车是如何实现的?
二、个人自学
1.探究新知:人们在驾驶汽车时,靠眼睛识别前方的障碍物,然后将信息传递给大脑,从而做出躲避或停车的判断。有了传感器技术和电脑控制处理系统后,这一切可以通过程序进行控制。
德育目标
动手制作小车,实现小车避障,激发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动手实践和发现探索能力。
教学
重点
了解超声波传感器的作用和小车避障的原理使用Scraino软件编写程序,实现小车避障。
教学
难点
利用Scraino软件编写程序,实现小车避障。
媒体
使用
多媒体网二次备课,
智慧激趣
一、出示目标
3.编写避障程序:a.参考课本69页程序进行设计和程序的上传。通过实例学习“如果.....那么......否则”积木、侦测积木、超声波传感器积木的使用。b.程序上传:1.借助课本69页,自己尝试编写程序。2.选择Nano控制器和相应的串口。3.切换离线模式。4.上传程序。5.打开电源,观察效果。c.结合小秘笈提出问题:如何使用程序实现小车前进?如何使用程序实现车轮的转向?
2.搭建感应避障车:a.教师讲解感应避障车各部分硬件的作用。b.教师给出感应避障车的模型分析图,以及与Nano控制器的连接图,学生动手操作。c.方法:1.用DC-002F数据线将一个电机连接到Nano控制器的接口1,另一个电机连结接口2。2.将Nano控制器固定到搭建好的避障感应车底座上。3.用Mini USB数据线将电脑与Nano控制器的通信USB接口连接。4.用PHB2.0数据线将RGB灯连接到接口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