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然保护区网络设计与功能分区

自然保护区网络设计与功能分区


2 生物多样性原则
典型生态系统、野生生物资源以 及珍稀濒危物种的集中分布区都将 受受保护。
特有种和稀有物种
二 自然保护区网络设计的指标
代表性指标 如多样性指标和稀有性指标
控制性指标 限制保护区网络的成本

如保护区个数或面积百分比
代表性指标
1、多样性指标
物种多样性:不加权多样性指标
1、自然保护区/荒野区 4、生境/物种管理区 2、国家公园 5、受保护的陆地景观/海洋景观 3、自然纪念地 6、受管理的资源保护区
1、人类学保护区
Anthropological Reserve
2、生物保护区
Biological Reserve
3、生物圈保护区
Biosphere Reserve
4、鸟类保护区(禁猎区)
Bird Sanctuary
5、保护区
Nature Park
Conservation Area
法和指标在选择保护区网络时的优劣。
计分方法没有考虑单元的特殊属 性,在一些优先单元清单中,某些 属性会重复出现,产生较明显的冗 余;某些属性会丢失,代表性较低。 计分方法中各单元的物种互补性较 差,往往需要选取更多的单元才能 达到网络设计目标。因此,仅根据 计分不能确定保护区网络的备选地 点。
GAP分析强调至少应该使每一物种和植被类型在 已有保护区系统中出现一次,对于没有保护或在已 有保护区系统中没有包括的物种和植被类型,需要 立即采取行动进行保护。它识别的热点地区或空白 点为选择自然保护区网络提供了依据。
GAP分析从景观尺度上将物种保护和 生境保护结合起来,它提出的热点 地区是对国家或区域范围内生物多 样性保护状况的初步评估。
1、科研保护区/严格的自然保护区 2、受管理的自然保护区/野生生物禁猎区 3、生物圈保护区 4、国家公园与省立公园 5、自然纪念地/自然景物地 6、保护性景观 7、世界自然历史遗产保护地 8、自然资源保护区 9、人类学保护区
10、多种经营管理区/资源经营管理区
1993年IUCN形成了一个“保护区管理类型指南”。指 南中将保护区类型最后确定为6种:
自然保护区网络设计与功能分区
第一节 设计的原则与指标 一、 设计的原则 1 完整性原则 维持生态系统地域完整性和生态过程的完整性
是自然保护区网络设计的基本原则。
等级—尺度:自然保护区仅是更大时空尺度中 的一个组分,因此网络设计应在广泛的时空尺 度上包含生态过程和生物多样性各组成成分, 应以生物等级系统的各个层次或节点作为保护 对象,将节点连接成一个完整的保护网络。
6、保护公园
Conservation Park
7、联邦生物保护区
Federal Biological Reserve
8、动植物保护区
Fauna and Flora Reserve
国际自然和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保护区与国家 公园委员会(CNPPA)于1978年提出了保护区的分类、 目标和标准。提出10个保护区类型:

五 自然保护区网络设计的迭代法 六 整数规划方法
第二节 自然保护区的类型
一 自然保护区的类型
(一)国际上的保护区分类
自从1872年美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自然保护区—黄 石公园以来,全世界各国都陆续建立了各种类型的自 然保护区,由于保护对象的不同、管理目标的不同和 管理级别的不同,使各国在保护区的名称上也是五花 八门,各有特色。除去在城市中建造的人为公园外, 全世界与自然界有关的保护区名称,据初步统计为44 种,它们是:
保护区选择的主要目标是以尽量少的地点保护 所有属性(生境或物种)。自然保护区网络设计 的有效性指数E可以表示:

E = 1—(X / T)(E:0--1)
X-- 一次或若干次包含所有属性所需的单

元数或面积;
T-- 总的单元数成面积。
E越接近于1,所选区域代表所有属性的有效 性越高。用这一系数可以很方便地比较不同方
GAP分析一般适用于大范围的区域。 如果考虑的区域太小,无法区分各 指标的空间差异。

四 自然保护区网络设计的计分方法
根据一个或一组指标如多样性指标和稀有性指标, 计算各单元的得分,把这些单元依得分大小排序, 然后根据保护要求取位于前m位的单元,作为保护 区网络的备选地点。
因此,计分方法(包括以下网络设计方法)首先要 把研究区域划分为若干个单元,单元可以是规则的 栅格,不规则的栅格如生境类型、土地利用类型。 其次,要提出一个或一组指标.量化各单元保护价 值的相对重要性,得分高的单元表明其保护价值也 高。一般常用的指标包括物种多样性、分类多样性、 稀有性或斑块面积等。
(2)具有严格地理区域的地方种;
(3)与物种主要分布区发生地理学分离的分隔种群
(4)处于物种地理分布区边缘的边缘种群
(5)曾经丰度很高或者广布但现在已为数小不多的
濒危种
稀有性也可分为全球性、国家性或生物地理区
3 保护目标的表达
选择保护区的最基本问题是从特定生物区域选择最少 量的保护区,以尽可能代表这一区域的所有物种。因此, 保护目标一般可以表达为: (1) 以最少的保护区数或保护区总面积包含所

加权多样性指标
生境多样性
遗传学多样性
加权多样性利用现有分类系统中已有的特有性信息 来确定物种差异的程度,它也是分类多样性指标。
2、稀有性指标 珍稀
稀有性:指地理分布受限与统计上量值低Biblioteka 物种稀有性 生境稀有性
稀有性五种类型:
(1)地理区域上广布但每个分布区数量均很少的广泛
分布稀有种;
有物种; (2)以最少的保护数或保护区总面积,
包含每一物种一定比例的分布面积。
三 自然保护区网络设计的地理途径(GAP分析)
地理途径(GAP分析)是通过对研究区域的植被状 况、物种分布及其丰富度、野生动物生境等分布信 息的分析,寻找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热点地区 (hot spots),然后对比当地土地利用现状和生物多样性 保护现状,最终识别当前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空白点 (gaps)和差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