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生态制剂及在儿童的应用

微生态制剂及在儿童的应用


与儿科相关的微生物组的生理及病理作用
妊娠期
代谢状态:胰岛素抵抗 感染
儿童早期
感染 过敏-特应质 自身免疫
青春期-成人期
婴儿期
感染 免疫发育 脑发育 过敏-特应质
微生物组在哺乳动物生理发育 中具有越来越复杂的作用,包 括肠道、免疫、血液、代谢内分泌及神经系统的发育,尽 管作用的细节还未完全明了。
感染 代谢状态:肥胖-糖尿病 过敏-特应质 IBD 自身免疫
肠道微生物群多样性 (diversity)随年龄而增 加,并受重要的生活事件 (如分娩方式、抗生素应 用、固食引入)及个体健 康状态有关
生命早期微生物多样性的 减弱与发生疾病的风险增 加相关
McCoy KD, et al. Clin Immunol, 2015;159(2):170-176
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发生依赖于三要素
Concentration log CFU/g
乳酸杆菌 双歧杆菌
2 1
1 2 3 4 5 6 7 8
口腔

十二指肠
空肠
回肠
结肠
直肠
乳酸杆菌在小肠末端最多 双歧杆菌在大肠末端最多
不同Rose Ⅱ菌株在不同pH条件下孵育30min 的存活率
常用益生菌(乳杆菌、双歧杆菌及屎肠球菌)在pH=2时, 几乎均不能存活,故建议餐后服用
机体免疫状态
呼吸道微生物群
(microbiota)
相关致病原
Pettigrew MM, et al. BMC Infect Dis, 2016;16:317
人体微生态系统
口腔 胃肠道 人类 微生态
胃肠道微生态学是最主 要的,它最为复杂,研 究得最早、最多,也最为 深入。
泌尿生殖道 皮肤
机体内正常菌群存在的部位

营养功能 -肠道微生物产生
Vit K, Vit B12, Vit B6, Vit H(生物素), Vit B1, 叶酸、烟酸

-乳糖酶阳性益生菌菌株能有效缓解乳糖不耐受
-产生促进健康复合物
肠道微生态这种作用巨大,可与肝脏媲美,甚至超过后者。如
* 双歧杆菌属、嗜酸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可产生共轭亚油酸 *将植物雌激素前体转化为有活性的同类物质
梭杆菌 肠球菌
大肠杆菌
嗜酸乳杆菌 链球菌 某些真菌 双歧杆菌 类杆菌
Adapted from: Gibson GR. J Nutrition 1995;125:1401-1412.
可能的益生菌 类细菌
(食用时)
代谢与 营养吸收
胃肠 免疫屏障
生物化学屏障
肠道菌群
生物拮抗作用
维持 内环境稳定
抑癌作用
促进微生态平衡及保护宿主健康的作用



Vandenplas Y, J Pediatr (Rio J), 2015;91:6-21


生理功能 -增强肠道运输能力 -减轻腹胀、减少肠腔内气体产生 -促进小肠上皮细胞的离子吸附功能 -降低胆盐毒性、降低血胆固醇水平 (仅限于胆盐水解酶阳性的益生菌) -降低肠道内有害成分


旅行者腹泻
-LGG -布拉氏酵母菌 -干酪乳杆菌

嗜酸乳杆菌效差/无效
Vandenplas Y, J Pediatr (Rio J), 2015;91:6-21


IBS
成人海量文献,儿童资料有限

乳杆菌(OR 1.17; 95%CI 0.62-2.21)
50名儿童及年轻成人6周LGG与安慰剂对照,除LGG可减轻腹胀外 ,均为阴性结果 另有报道,LGG减轻了IBS患儿腹痛的频率及严重度,并改善了肠 道通透性
益生菌和益生元的科学组合

人体微生态简介
微生态制剂功效及在儿科临床的常规应用 微生态制剂在儿童变应性疾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




人体微生态简介
微生态制剂功效及在儿科临床的常规应用 微生态制剂在儿童变应性疾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

微生物定植动力学
拟杆菌属、普氏菌属、梭 菌属、肠球菌、瘤胃球菌 属、乳杆菌属、Blautia 专性厌氧菌 兼性厌氧菌
与外界相通的表面或
部位都有正常菌群。
包括:皮肤、黏膜、胃 肠道、呼吸道、眼和耳 的外部、与空气接触或 空气进入的生殖器官等。
人体微生态系统
1g 10g 20g 1000g • 人体与外界相通的腔道和体表寄居着各种 细菌:
(78%)
1)菌群种类达1000余种 2)数量达100万亿,是体细胞10倍 3)重量约1271g,相当于人肝脏重量
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王永清
顾盼皆是益生菌
什么是微生态制剂
微生态制剂(Microbe
preparation)是在微生物理论指导 下,利用对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和促生长 物质制成的制剂。
益生菌
益生元 合生元
一种在适当剂量下摄入时有益宿主健康的活的微生物FDA/WHO
不可消化的、能够选择性地促进有益菌生长繁殖的物质
20g
•主要集中在胃肠道系统中,占人体总微生物 量的78%。 •肠道菌群中约99%以上是专性厌氧菌(双歧 杆菌),其余是以肠杆菌科细菌为主的兼性 厌氧菌。
200g 20g
出生至2~3岁婴儿期是肠道菌群形成 并达到平衡的关键期,保证人体以后的 免疫应答和代谢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每 对克 数大 值便 )含 活 菌 数
Nelson Textbook of Pediatrics, 20th ed. 2016;1238

人体微生态简介


微生态制剂功效及在儿科临床的常规应用
微生态制剂在儿童变应性疾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

削弱有害菌势力,抑制肠内腐败(小肠:乳酸杆菌;大肠:双歧杆菌) 治疗便秘和腹泻(有机酸加强肠的消化作用,促进蠕动;对各种原因的腹泻,
染色分类 种类 产物 繁殖高峰 定植部位 时间
长双歧杆菌
嗜酸乳杆菌 粪肠球菌
G+
G+ G+
厌氧菌
兼性厌氧菌 需氧菌
醋酸、乳酸
乳酸 乳酸
48小时
24小时 12小时
结肠
小肠回盲部 消化道广泛存在
机体内无正常菌群的器官:
心脏、肝脏、脑、肌肉和生殖器官
机体内无正常菌群的组织和其他部位:
血液、脑脊液、受检测的精液 在肾脏中的尿


Vandenplas Y, J Pediatr (Rio J), 2015;91:6-21


HP感染
体外试验:乳杆菌、双歧杆菌的某些菌株能杀灭HP 机制
-释放细菌素 -产生有机酸 -抑制HP粘附到上皮细胞 -减少细菌载量、改善免疫反应




临床研究
-不能清除HP -可降低定植密度(维持胃内HP低水平) -联用抗生素后,某些益生菌可协助提高清除率(达10%) -多数细菌性益生菌及酵母菌均有助于提高清除率,减少抗生素不良反应 (尤其是儿童腹泻)
Vandenplas Y, J Pediatr (Rio J), 2015;91:6-21



急性感染性腹泻及胃肠炎
预防社区、日间看护点获得性腹泻,中等效力。 也可用于上呼吸道感染预防
-LGG及其他鼠李糖乳杆菌; -罗伊氏乳杆菌; -嗜热乳链球菌; -嗜酸乳杆菌 列益生菌可用于儿童急性胃肠炎(按字母排序)
益生菌应具有下列特点
非致病性 不被机械消化过程所破坏 不被胃酸和胆汁消化 可粘附于肠道上皮或在肠道内形成暂时细菌集落 对宿主有益处
Teitelbaum JE and Walker WA. Ann Rev Nutr 2002;22:107-138.
乳酸杆菌 双歧杆菌
酵母菌
11 10 9 8 7 6 5 4 3
专性厌氧菌属 双歧杆菌 Bifidobacteria
革兰染色 G+
兼性厌氧菌属 乳杆菌属 Lactobacilli
革兰染色 G+
梭状芽胞杆菌 Clostridia
真细菌属 Eubacteria 拟杆菌属 Bacteroides
G+
G+ G-
肠球菌属 Enterococci
链球菌属 Streptococci 葡萄球菌 Staphylococci
止泻
培菲康
醋 乳
酸 酸
恢复正常排便 维护肠道健康
肠渗透压增大 保留水分
软化 大便
便 秘 解除
重建肠道菌群平衡,恢复正常排便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LGG -双歧杆菌 -布拉氏酵母菌* -嗜热乳链球菌


* 对老年人无效 仅此对梭状芽胞杆菌病有效
Vandenplas Y, J Pediatr (Rio J), 2015;91:6-21
Gueimonde M, et al. Neonatology, 2007;92:64-66
肠道菌群:一个平衡的生态系统
可能有害的细菌
• 腹泻/便秘 • 感染 • 毒素产生
假单胞菌
变形菌 葡萄球菌
可能有益的细菌
• 抑制外源和/或有害细菌 • 刺激免疫功能 • 有助于消化和/或吸收 • 维生素合成
*包括霉菌毒素,外源性有害物质,食物制作过程 中产生的有害物质、如多环芳烃等 *机制:吸附、降解
Vandenplas Y, J Pediatr (Rio J), 2015;91:6-21




免疫功能 -激活局部巨噬细胞 -调节局部及全身IgA产生 -改变促炎/抗炎细胞因子比例 -调节对食物抗原的反应
好的产品包含1-4个菌种
*乳酸杆菌主要在小肠中,双歧杆菌主要在大肠中。它们占人 体肠道微生态菌的95%以上,相辅相承,是一对金牌搭档; *嗜酸乳杆菌、两歧双歧杆菌和婴儿双歧杆菌在人体中使用非 常安全,属卫生部颁布的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益生菌菌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