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西安办事处也称八路军驻陕办事处,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古城内西五路北新街七贤庄1号,取魏晋时代“竹林七贤”的“七贤”二字,院落座北朝南。
1988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36年初,中共的秘密转运站在此设立。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转变为半公开的红军联络处,负责人为叶剑英。
1937年9月改为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
先后由林伯渠,董必武负责。
办事处的主要任务是开展统一战线工作,输送进步青年去延安,为陕甘宁边区和前方采购,转运物资。
周恩来,朱德,张闻天,任弼时,刘少奇,叶剑英等人曾多次来此处并指导工作。
1946年9月,办事处撤往延安。
结构布局旧址包括七贤庄一,三,四,七号院。
一号院是主要办公地点,三,四号院为下属各部门和工作人员居室,七号院为招待所。
各院布局基本相同。
一号院坐北面南,由前后两面三刀进院落的砖木结构平房组成。
两院主体建筑平面呈"工"字形,面阔五间,进深六间,辟有地下室。
一号院于1959年维修后辟为纪念馆,存有周恩来,朱德,林伯渠的书信,照片等遗物。
历史沿革1936年初,中国共产党在七贤庄一号院建立秘密联络处。
1一号院是八路军办事处的主要办公地点。
是一座古式四合院布局,结构严谨,幽静雅致。
院内的接待室是接待各地奔赴延安的进步青年和各界采访人士的地方。
位于“工”字形套间的会客厅,是中央首长和办事处负责同志接待国际友人、中外记者、各界知名人士和国民党高级官员的地方。
周恩来副主席曾在这里会见美国记者史沫特莱,接待杨明轩、侯外庐、郑伯奇等各界爱国人士。
朱德总司令在这里会见过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
林伯渠同志在这里会见过李公朴、闻一多等爱国知名人士。
周恩来副主席在这里会见过国民党第17军军长胡宗南。
在地下室里,安设有我党一部秘密电台,转发新华社消息。
救亡室,是文娱活动场所。
当年办事处曾组织各界救亡团体在此联欢。
演出《放下你的鞭子》、《兄妹开荒》、《小放牛》等文艺节目。
1940年,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在此演奏和教唱过《黄河大合唱》的片断。
如今,这些地方都已复原,供群众参观。
同时又开辟了陈列室,陈列有当年的文件、证章、电台、书刊、新闻图片、烈士手稿、等革命文物,生动而具体地介绍了办事处成立的经过、历史任务、办事处同志工作、学习和与敌人斗争的场景。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居住和办公的地方,也复原开放,同时,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同志、印度援华医疗队巴苏大夫等外国友人的住室也复原开放。
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还经常举行纪念性展览,对广大群众进行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
自纪念馆开放至今,已有数以万计的中外人士来这里参观学习。
特别是1979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叶剑英委员长视察西安期间,特地访问了办事处,并欣然命笔,题七绝一首:一九七九年四月十二日雪后,与明涛、尔重同志访办事处志感:西安捉蒋翻危局,内战吟成抗日诗。
搂屋依然人半逝,小窗风雪立多时。
公元1986年5月,全国政协主席邓颖超同志也兴致勃勃重访办事处,赞扬了纪念馆工作做的好,并勉励大家不断前进。
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是一座有着国际影响的革命纪念馆。
作为西安事变旧址之一,八路军西安办事处旧址也于公元1982年3月被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35年10月,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医疗器械和药品十分缺乏,周恩来指派在张学良身边工作的我党联络代表刘鼎在西安设立秘密交通站。
1936年春夏之交,刘鼎来到竣工不久正待出租的七贤庄,因这里距火车站较近,考虑到向延安运输物资比较方便,于是用200块银元租下了七贤庄的一号院,在德国牙医博士温奇·冯海伯牙科诊所的掩护下,秘密交通站开始了为延安采买、转运医疗器械和通讯器材的工作。
与此同时,刘鼎还请地下工作人员涂作潮在一号院地下室安装了一台由一台电子管收音机改装的电台,担负秘密通讯任务,把中共中央的声音传播到全国各地。
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秘密交通站”改为半公开的“红军联络处”。
1937年2月6日,中共代表周恩来等从张学良公馆迁回七贤庄一号院,正式成立红军联络处(又称中国工农红军西北办事处)。
经与顾祝同、杨虎城协商,门外挂出“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军第三十八教导队通信训练班”的牌子。
由叶剑英主持工作,秘书长先后由李克农、李涛担任。
主要任务是发展东北军、西北军、红军三位一体的联络团结工作,促进国共两党为核心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早日建立。
1937 年7 月7 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抗日战争开始。
为了争取国民党抗日,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红军联络处改为“八路军驻陕办事处”。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办事处被迫于1946 年9 月奉命撤回延安。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保护这处革命旧址,于1959年在此建立纪念馆。
1988馆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纪念馆现对外开放有七贤庄1号院旧址原状复原陈列、3号院基本陈列、4号院“伟大的女性——海伦·斯诺生平展”以及8号院“永远的丰碑——全国八路军办事处史实展”与”中国共产党西安历史展览馆“。
西安“八办”建馆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林伯渠、朱德、董必武、叶剑英、邓颖超、李瑞环、陈慕华、李铁映、曾庆红等都亲临纪念馆指导工作。
七贤庄革命旧址虽然经历了半个多世纪,但楼屋依然,已成为对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课堂。
建馆44年来,接待国内外观众近千万人次,成为对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
1984年对一号院主要建筑进行了大规模翻修,并加固、维修了三、四号院内的部分建筑。
直到2010年,七贤庄10个院落都已全部收回。
多年来,党和政府十分关心“八办”的建设,对纪念馆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的作用给予了很高的荣誉。
1994年纪念馆被省委省政府授予陕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先进单位;1995年度被国家文物局评为全国文物系统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96年被国家六部委授予“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6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1997年初被中宣部命为“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连续八年保持了省级文明单位称号。
[2] 2006年,被列入“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2011年,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展馆由来国民革命军第八路驻陕办事处是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在国民党管辖区西安设立的公开办事机构,是第二次国共合作的产物。
七贤庄八路军办事处是全国所有的八路军、新四军办事处中成立最早、坚持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办事机构。
“西办”利用其特殊的政治地位和地理位置,在维护和推动全民族抗日运动的发展,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开展统一战线工作,为八路军领取、采买、转运物资,组织爱国青年奔赴延安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这期间,中国共产党、八路军的主要领导人周恩来、朱德、刘少奇、彭德怀、叶剑英、邓小平、林伯渠、董必武等曾多次留驻办事处并指导工作。
基本陈列八路军西安办事处旧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北新街七贤庄。
它是1936年至1946年我党我军设在国民党管辖区西安的办事机构,在全国所有八路军、新四军办事处中成立最早,坚持斗争时期最长、影响最大。
历经土地革命战争末期,整个抗日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
它的建立是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产物。
它光荣的历史被载入中国革命的史册。
一号院原状复原陈列是一处面积为1360平方米的工字型四套院土木结构的平房院落,遵照“保存原貌,以存其真”的方针,复原开放了接待室、办公室、会客厅、秘书室、救亡室、理发室、机要室、地下室和周恩来、朱德、叶剑英等同志住室,还复原了白求恩大夫等国际友人的住室,再现了八路军驻陕办事处的历史风貌。
三号院辅助陈列用大量生动、翔实的历史照片、文献、图表和文物,分“团结御侮共赴国难”、“西办功绩永载史册”、“巍巍宝塔中流砥柱”、“坚守阵地完成使命”、“当年红色桥梁今日传统课堂”五个部分,系统地对“八办”的历史背景、主要工作和历史地位作了全面介绍。
四号院专题展览用大量珍贵的文物和历史照片,向人们讲述了美国著名作家、社会活动家海伦·斯诺在中国的革命活动。
展览与藏品第十八集团军证章1937年8月22日,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决定,将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改编而成“国民革命第八路军”,朱德、彭德怀任正、副总指挥。
1937年9月11日,改称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八路军总部改称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部。
朱德改任总司令,彭德怀改任副总司令,叶剑英任总参谋长。
该证章是1940年,第十八集团军佩戴的证章:圆形,兰底,上有国民党党徽图案及五角星标志。
上写"第十八集团军"、"廿九年用"、"369",直径3.2厘米。
由曾任“西办”处长的周子健珍藏,六十年代纪念馆建馆初期捐赠于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
宣侠父为张知道题诗宣侠父:(1899~1938),1922年入党,1924年入黄埔军校。
1937年2月,奉命开西安开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担任八路军驻西安少将高级参谋,其出色的工作引起了国民党的仇恨,于1938年7月31日被暗杀于西安。
这是宣侠父为张知道的题诗,内容"客梦空如许笑频年买剑秦陇倚蓬吴楚褴褛人间天亦小枯寐唯君可语"后题"二十六年春已垂垂去矣重游长安屈指十载往事如梦如烟重逢知道更不禁感慨系之也侠父于西京图书馆"。
长93.8厘米,宽21.1厘米。
此条幅一直由张知道保存。
1962年张知道病逝,1963年原陕西省副省长苏资琛从张知道妻子处将条幅带到北京交宣侠父夫人金玲保存金玲去世后,一直由女儿宣平珍存。
1998年7月31日,在八办召开的"纪念宣侠父烈士遇难六十周年座谈会"上,宣平、张其礼将照片、幅条等三件文物捐赠于纪念馆,1998年10月12日,由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评定为一级革命文物。
叶剑英给"西办"纪念馆的题字叶剑英:(1897~1986)原名叶宜伟,字沧白,广东梅县人。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参谋长"西安事变"后来到西安,在红军联络处("八办"前身)主持工作。
1937年底到武汉,任中央长江局委员。
抗战胜利后,任北平军调处执行处部中央代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
该题字内容"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叶剑英一九七九年九月十日",长29.4厘米,宽21.5厘米。
1979年4月12日,叶剑英来纪念馆故地重游,9月应邀为"八办"题字,"八办"纪念馆珍藏至今,并放大制作成牌匾挂在纪念馆门前,现为馆藏一级革命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