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铁路桥梁工程监控要点

铁路桥梁工程监控要点

一、明挖基础1、了解地质资料、水文资料,做好地质勘探和分析,审查施工工艺方案,特别是基坑、开挖范围和坡度、支护、弃土位置、防排水等方案是否符合现场实际情况;督促施工单位对支护结构、周围环境随时进行观察和监测,当发生异常情况时停止施工及时处理,待恢复正常后方可继续施工。

2、审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抽检原材料,核查施工机械,开挖前的测量放线。

3、审查批复分部、分项工程开工报告。

4、基坑开挖和支护监理控制要点1)、检查基坑开挖方式、开挖坡度、支护形式、开挖尺寸是否符合施工工艺设计要求。

2)、检查支护方案、开挖范围及基坑防排水措施。

3)、检查开挖的深大基坑建立监测系统,进行安全防护。

4)、若施工时基坑顶有动载时,坑顶边缘与动载间应留有1m的护道。

当地质、水文条件不良,或动载过大,施工单位应对基坑开挖边坡稳定进行检算,根据检算结果再确定采用增宽护道或其它加固措施。

5)、基底应避免超挖,当基坑开挖接近基底20㎝时,专业监理工程师应到场检查。

土质基底不得采用大型机械开挖,石质基底不得采用爆破开挖。

6)、基坑开挖后选择合适的检验方法进行基底承载力检测;勘察设计单位对地基进行现场确认。

7)、挖至标高的土质基坑,不得长久暴露,扰动或浸泡。

8)、检查基坑平面位置、坑底尺寸满足设计和施工工艺设计要求。

9)、检查回填填料及回填工艺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5、基底高程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序号地质类别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1 土±50mm测量检查2 石+50、-2006、基础施工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1序号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1 基础前后、左右边缘距设计中心线±50尺量检查每边不少于2处2 基础顶面高程±30尺量检查不少于5处二、钻孔灌注桩1、监理人员需熟悉的基础资料1)、掌握水文、地质情况,针对卵石、裂隙、溶洞地层、承压水地层、含可燃气等地层,督促施工单位研究专项方案。

2)、熟悉设计文件中关于桩的种类、桩径、桩长、嵌岩深度、终孔原则及清孔要求、钢筋笼的相关要求、混凝土的相关要求、质量检验的相关要求。

3)、了解承台结构,相关预埋件。

4)、按设计和合同要求,监理试桩工程。

2、审查钻孔桩施工方案,重点审核成孔工艺、钢筋笼2成型工艺、混凝土灌注工艺、钻机选型、钢筋笼运输及安装方案等。

3、督促施工单位完成水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试配,并按照《铁路混凝土施工验收补充标准》、设计及规范要求进行审核批复。

4、督促施工单位按要求埋置钢护筒,钢护筒的平面位置、垂直度偏差应符合要求,护筒埋置深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岸滩上,黏性土、粉土应不小于1m,砂类土不应小于2m。

当表层土松软时,宜将护筒埋置到较坚硬密实的土层中至少0.5m;埋设护筒应在护筒周围回填黏土并分层夯实。

2)水中筑岛上,护筒宜埋入河床面以下1m。

水中平台上可按最高施工水位、流速、冲刷及地质条件等因素确定埋深,必要时打入透水层。

3)护筒顶面中心与设计桩位偏差不得大于5cm,倾斜度不得大于1%。

5、钻孔过程监理控制要点1)、钻机的平面位置应按施工放样要求控制,开3孔的孔位必须准确,应使成孔壁竖直、圆顺、坚实,其垂直度应按桩的倾斜度要求控制。

钻机应固定良好,确保在钻进构成中不发生移位或倾斜,钻头或钻杆中心与护筒中心偏差不得大于5cm。

2)、督促施工单位观测检查孔内泥浆比重,预防坍孔、缩孔。

3)、督促施工单位勤检查钻机性能和孔内钻进的变化,避免掉钻头。

4)、督促施工单位按频率测试泥浆指示,见证泥浆比重和含沙率试验,泥浆指示在施工规范或施工方案的规定的范围内;在砂类土、碎(卵)石土或黏土夹层中钻孔,宜采用膨润土泥浆护壁;泥浆比重:正循环旋转钻机,冲击钻机以用管形钻头钻孔时,入孔泥浆比重为1.1~1.3;冲击钻机使用实心钻头钻孔时,孔底泥浆比重:粘土、粉土不宜大于1.3;大漂石、卵石层不宜大于1.4,岩石不宜大于 1.2。

反循环旋转钻机入孔泥浆比重可为 1.05~1.15。

黏度:入孔泥浆粘度一般地层16~22s,松散易塌地层19~28s。

4含砂率:新制泥浆不大于4%。

胶体率:不小于95%。

PH值:应大于6.5。

为提高泥浆黏度和胶体率,可在泥浆中掺入适量的碳酸钠、烧碱等,其掺量应经试验决定。

造浆后应试验全部性能指标。

钻孔过程中应随时检验泥浆比重和含砂率,并填写试验记录表。

5)、渣样检查与地层核实督促施工单位按要求捞取渣样保存,填写施工记录。

检查记录土层变化情况,与地质剖面图核对,发现地质情况与设计文件不符时,应及时要求施工单位报告设计单位进行复核。

6、钻孔作业终孔检查要点1)、钻孔至设计高程,经对孔径、孔深、孔位、竖直度进行检查确认钻孔合格后,应进行清孔。

严格按设计终孔原则控制终孔。

2)、采取探孔器探孔等多种办法综合判断能否终孔,避免误判。

3)、见证对孔深、孔径、倾斜度等项目进行检查,5符合设计要求。

监理见证使用钢尺复核测绳。

7、清孔的监理控制要点1)、督促施工单位按批准的清孔工艺进行清孔。

2)、在清孔排渣过程中应保持孔内水头,以防坍孔。

3)、严禁采用加深钻孔深度方法代替清孔。

4)、清孔应达到以下标准:孔内排除或抽出泥浆手摸无2~3mm颗粒,沉浆比重不大于1.1,含砂率小于2%,黏度17~20s.浇筑水下混凝土前孔底沉渣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柱桩不大于10cm,摩擦桩不大于30cm,否则应进行二次清孔。

8、钢筋笼加工及钢筋笼安装的质量监理要点1)、进场的钢筋应经检验合格后才能使用。

2)、钢筋骨架的加工、制作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3)、长桩骨架应分段制作,分段长度应根据运输及吊装、安装条件确定,钢筋接头的加工应严格按批准的工艺试验确定的工艺进行,并按相关规定进行检验,钢筋接头应按设计及规范要求错开。

4)、骨架外侧应按要求设置控制保护层厚度的垫块。

65)、检查钢筋骨架运输与起吊措施,确保不发生变形,必要时应增加辅助结构。

6)、安装钢筋笼时,应对准桩孔中心,垂直下放,应平稳、小心,避免钢筋笼碰孔壁;准确控制钢筋笼顶标高,到位后应对钢筋笼进行良好固定。

7)、对多节段的钢筋骨架,进行现场接长作业时,对已下钢筋骨架应固定良好,监理人员应对现场接头施工进行旁站监督与签认。

8)、钢筋笼下放完成,应督促施工单位进行自检并报验,监理进行复验并签认。

9)声测管的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确保接头严密不漏水(浆)。

9、水下混凝土灌注的质量控制要点1)、督促施工单位严格按照批准的水下混凝土灌注工艺实施,并现场见证或平行检测混凝土坍落度、和易性等性能指标符合设计及验标要求。

2)、首批混凝土的数量应满足要求,首批混凝土入孔后,导管埋入混凝土的深度不得小于1m并不宜大于3m。

3)、后续混凝土的供应应满足要求,确保开灌后的7连续灌注,中途不得停顿,每根桩的浇筑时间不应太长,宜在8h内浇筑完成。

4)、灌注过程中,导管的埋置深度宜控制在2~6m。

5)、对设计钢筋笼未到底的桩,混凝土灌注顶面接近钢筋笼底时(约1米),应控制混凝土灌注速度,当钢筋笼埋入混凝土中4m以上,再提升导管,使导管底口高出钢筋笼底2m以上。

6)、灌注的混凝土顶面应高出设计桩顶高程0.5-1.0m,以确保桩身混凝土的质量(多出的混凝土在进行桩头处理时清除)。

7)、监理人员对灌注作业进行全过程旁站,督促施工单位抽检混凝土性能指标并留取耐久性指标、强度标养及同条件养护试件,每根桩制作混凝土检查试件不少于一组。

督促施工单位认真做好相关施工记录,监理现场签认。

10、成桩后,桩长小于40m的钻孔桩桩身混凝土质量均应进行低应变动测法检测;桩长超过40m的桩应按设计要求进行超声波检测;专业监理工程师现场见证无损检测。

;对质量有问题的桩,应钻取桩身混凝土鉴定检测。

11、钻孔桩钻孔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8序号项目允许偏差检验方法1 护筒平面位置50mm测量检查倾斜度1%2 孔位中心群桩100mm单排桩50mm3 倾斜度1%12、钻孔桩钢筋骨架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序号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1 钢筋骨架在承台底以下长度±100尺量检查2 钢筋骨架直径±203 主钢筋间距±0.5d尺量检查不少于5处4 加强筋间距±205 箍筋间距或螺旋筋间距±206 钢筋骨架垂直度1% 吊线尺量检查三、承台1、督促施工单位严格按批准方案实施围堰及安全防护9施工。

2、检查嵌入承台的桩身混凝土面及钢筋,基桩嵌入承台长度及桩顶钢筋锚入承台长度应满足设计要求;桩顶应进行凿毛处理,桩顶距设计高程30cm以内不得使用大型机械凿除,应用人工配合小型凿除设备将桩头修正平整。

在凿除过程中应修齐预留钢筋,不得任意弯折或加热后修整。

钢筋表面应清理干净,钢筋应按设计要求制作成形,并按设计要求补充箍筋。

3、检查承台钢筋的质量和规格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钢筋的加工及安装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4、检查基底面修整情况,检查底面及侧面按设计要求设置保护层垫块。

5、承台中预埋墩(台)身钢筋的质量和规格、数量、间距等应满足设计要求。

6、大体积混凝土温控管线及测试元件应准确安装并固定良好。

7、督促施工单位按所批准方案进行承台侧模的加工及安装,安装好施工人员操作平台。

8、承台混凝土应在无水条件下浇筑,混凝土下料口的10布置应合理,从高处向模板内倾卸混凝土时,其倾卸高度不宜大于2米;当倾卸高度超过2米时,应通过多节导管、串筒、溜槽等措施下料。

9、混凝土的原材料按冬季或夏季施工处理,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

当环境昼夜平均气温连续3d低于5℃或最低气温低于-3℃时应采取冬期施工措施进行监控;当环境昼夜平均气温大于30℃时,应采取夏(热)期施工措施降低混凝土水化热和内部温度措施进行控制。

10、混凝土浇筑宜从中间开始,往四周扩散,并分层浇筑,分层厚度控制规范要求范围内。

11、混凝土应多点下料,振捣应及时跟进到位,不得采用振捣方式赶料。

12、对分层施工的承台,施工缝的处理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13、要求施工单位做好承台顶面混凝土的收浆工作。

14、做好承台混凝土的温控和养护检查工作,并做好相关记录。

混凝土养护期间,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不宜超过65℃,混凝土内部温度与表面温度之差不宜大于20℃,养护用水温度与混凝土表面温度之差不得大于15℃。

11当环境温度低于5℃时禁止洒水养护。

15、督促施工单位做好施工记录,对钢筋加工和钢筋安装进行巡视检查和中间检查,对报验的钢筋和模板进行验收,对混凝土浇筑过程进行旁站,并督促施工单位按要求抽检混凝土坍落度、留取混凝土试样,对温控及养护工作进行巡视检查。

16、承台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序号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1 尺寸±30 尺量长、宽、高各2点2 顶面高程±20 测量5点3 轴线偏位15 测量纵横各2点4前后、左右边缘距设计中心线尺寸±50 尺量各边2处四、墩身一)墩台身施工监理控制要点1、基础顶面处理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应将基础顶面浮浆凿除,冲洗干净,整修连结钢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