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应用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多媒体应用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过分强化多媒体教学而淡化教师教学主导作用。
2.过分强化计算机功能而淡化了学生主体地位。
而忽视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使学生仍处于被动学习状态,
3.过分强化媒体技术而淡化教学内容。
在对更好发挥多媒体课件作用的几点看法
1.加强学习,更新教学理念。
“积极探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办法,是实现教学改革的关键。
2.过分依赖课件忽视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3.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要精简,讲究实效。
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双边的活动,任何一方不积极参与,都不会有好的效果。
多媒体教学也不例外。
1.教师方面
多媒体教学对教师的要求不是降低,而是提高了。
它要求教师从哪些方面来参与呢?
①认真钻研教材,深入了解培训对象。
②选择最恰当的媒体,准备好软件。
③课堂上认真观察培训对象的反应,作出正确判断,迅速采取调整措施。
④课后及时反馈、调整。
课后进行调研,
2.培训对象方面
多媒体教学从视、听两方面为学生学习提供了较多的信息,其中许多信息是听讲所无法替代的。
一、当前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信息量过大展示的速度就会变得飞快,学生就无法跟上老师的节奏,看课件就会看的眼花缭乱、头晕目眩,
2、忽略师生双方的互动与交流
教师被“禁锢”在多媒体控制台上埋头操作计算机演示课件,根本无暇顾及、观察学生的反应,也不了解学生接受的程度;有的多媒体课件或电子教案的文字冗长,枯燥无味,打在幻灯片上以后,有些学生总是急于记下来,而没有听到老师讲的内容;而有些学生只是轻描淡写地看一看,过后头脑中一点印象也没有。
还有些教师也缺乏主动站到台前来活跃课堂气氛、与学生进行交流的意识。
学生主体一旦发生变化,程式化的教学将难以使教师与学生在交流中产生思想碰撞出的火花。
所谓的“教学相长”便成了一句空话。
3、以辅代主,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实质上是辅助的教学工具,应用它是为了给教学提供更加逼真的表现效果,扩大学生的感知空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仍起主导作用。
但有些教师在进行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时,忽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尤其是教师的讲授艺术在多媒体教学中得不到很好的发挥。
少数教师教学方法简单,把教材的内容全部搬到了电脑屏幕上,再用投影仪设备投射到大屏幕上来代替黑板。
这样,不仅会增加课件制作人员的工作量,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失去了媒体的优势,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授课是一门艺术,教师应该根据授课内容和授课对象的心理状态用生动、幽默的语言有声有色地把要讲授的内容讲出来,有时还要用合适的肢体语言、脸部表情或眼神变化使语言形象化、艺术化,从而扣住授课对
象的心弦,激发其学习兴趣,使其全神贯注地听讲和思考。
4、认为课件形式越丰富就越好,要知道教学形式要为教学内容服务
很多教师片面的认为只有把课件制作的形式多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于是就不惜花费精力、物力和财力,运用多种技术(如Authorware、Flash 、PowerPoint等)来制作课件。
殊不知,这样就大错特错了,甚至有时会弄巧成拙。
如果我们在给学生讲解课文时,把课件制作的花哨的,那样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走了,谁还会有精力、有兴趣去学习呢?所以课件制作要求简洁、重点突出、主次分明,最主要的是实用,避免追求表面,不能喧宾夺主,更不能画蛇添足。
所以,要依据各个阶段的学生制作出不同的课件,因人而异,因需要而不同。
华而不实的课件只能成为无效的教学手段。
此外,多媒体教学的种种功能设置,是一项非常繁琐的工作,教师为了使画面漂亮些,文字富于变化些,往往在一项设置上需反复设置、反复运行演示,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对于课件的设计付出太多,教师往往就无力再去钻研教材教法了。
二、在多媒体教学中采取的应对策略
1、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内容要适量
2、要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加强师生间、学生间的合作学习
3、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仍应发挥主导作用。
4、有效控制多媒体教学频度的同时促使教学手段多样化
5、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多媒体教学课件内容的质量
加强引导,转换教师角色
二)加强对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设备使用方法的培训开发多媒体课件的培训使用课件进行教学设计的培训
使用多媒体课件要适度。
多媒体课件需要教师灵活运用。
第三,多媒体课件不能完全代替书写。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经常会给学生写一点东西,适当的板书、板画,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突出中心与重点,将会给教学带来生机与活力。
第四,要合理使用共享课件。
第五,不要忽视师生双边交流。
教学就是“教”与“学”的完美结合与和谐统一。
4、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程整合培训
(三)加强对多媒体教学设备的管理与维护
多媒体教学的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科学、先进、规范的管理是多媒体教学的基本保证。
对此,笔者认为:
1、加强对多媒体设备的管理与维护
2、配备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管理人员
存在的问题:
教师水平低,缺乏运用多媒体教学的基本功
( 二)资源浪费,媒体没有得到合理整合
只图形式精美,不重视教学效果
不注意交互性,成了“人灌”变“机灌”
媒体运用不合理,没有找准媒体与教材的作用点
使用多媒体技术,忽视了教师的作用
(七)教学设计不当,影响学生思维的拓展
如何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一、充分认识加强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加强对学生安全教育是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环节。
二、强化措施,确保学校安全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一)要把安全教育内容纳入正常教学计划,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安全教育。
(二)建立健全学校安全培训机制。
加强学校安全教育队伍建设,建立学校安全培训制度,完善学校安全培训机制。
(三)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教育活动。
1. 安全教育活动内容全面:
2.安全教育活动形式: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
3.重点开展安全教育专题活动。
(1)加强学生交通安全教育。
(2)举行地震、消防应急疏散演练。
(3)开展防骗防盗防抢夺安全教育。
教会学生识别骗局,如何应对盗抢行为,临危怎样维护自身安全。
(4)进行针对楼道拥挤踩踏事故的防范教育。
(5)切实做好寄宿生安全教育工作。
(四)组织开展好全国中小学安全教育日和全省学校安全教育周的主题教育活动。
(五)学生安全教育要与学生心理卫生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各地各校要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室,开设心理健康辅导。
(六)构建学校安全教育的“社会、家庭、学校”网络。
三、加强安全教育工作的组织与领导
如部分年龄偏大的老人及工作比较繁忙的家长对小学生监护意识薄弱,部分学生自护能力差,学生实际安全技能欠缺,学校安全逃生演习效果欠理想,学校、家底安全设施存在诸多隐患,学校和社会系统安全教育与心理辅导有待加强……。
对策与建议小学生安全问题既是一个教育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既需要社会各界的参与,更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共同关心与重视。
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 社区、学校联手保平安:以班级为单位,社区、学校联合开展“小手牵大手安全共拥有”活动,通过孩子影响家长,起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作用。
普及交通安全教育:学校应与周边派出所联合,发挥派出所、学校教育合力,深入开展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活动,定期邀请民警为学生作交通安全知识讲座,举办交通安全图片展,开展全校性的交警手势操比赛,组织学生参观交警大队智能化交通管理指挥中心,使学生认识遵章出行的重要,从而形成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意识。
逃生演练固平安:为增强学生避险自救能力,学校应不定期举行防火、防震、防水、燃气泄漏等意外事故逃生疏散演练,做到了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同时,学校应与消防中队联系,请消防员作消防安全教育,让学生懂得如何安全用火,掌握危急情况下的避险方法。
防控疾病求平安:学校应注重对学生进行疾病防控和食品安全教育,与医院定期联系,对学生进行疾病防控知识教育,教给学生防控疾病、消毒杀菌的方法以及自我保护的措施。
针对学生喜欢吃零食的特点,邀请工商局人员为同学们介绍识别伪劣食品的方法,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
安全巡查护平安;为
1、小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差。
2、安全教育空洞说教倾向
3、安全教育滞后
4、重保护轻教育的问题普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