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食物药膳学》第四章第一节四性与五味
《食物药膳学》第四章第一节四性与五味
5
当归
[性味]甘、辛;温。 [归经]入肝、心经。 [功效]补血活血、调经止痛、
润肠。 [禁忌]阴虚火旺者、腹泄者。
6
3.平性
如粮谷类;扁豆、山药;鸡蛋、牛奶;白果、红枣 等。 性平温和具有滋补、健脾养胃作用;在药膳上可广 泛配伍使用。
7
(二)药膳的五味
五味:药物或食物的辛、甘、酸、苦、咸五种味道。 通过观察药物或食物作用于人体所发生的反应并经反复验证 后归纳出来的。 (1)辛味
食材:生姜、葱蒜、辣椒、芥末、韭菜、洋葱、酒等; 药材:当归、佛手柑、三七、砂仁、川芎、益母草、红花等 具有散寒、行气、活血开窍等作用,多用于寒证、气血阻滞
等症;
8
砂仁
【性味归经】辛,温。归脾胃、肾经。 【功效】 1.行气健胃
2.化湿止呕 3 .安胎 【主治】脾胃气滞积湿引起的脘腹胀痛,不思 饮食,呕吐等证。
第四章 食物药膳学的药性理论
第一节 药膳的性味 1.药膳的四性 2.药膳的五味
(一)药膳的四性
四性: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性质。
从药物或食物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应,并经过反复验证后 归纳起来的,是与人体或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对而言的。
1.寒性或凉性
食材:西瓜、冬瓜、苦瓜、绿豆;梨、橙;海鲜、鸭肉等 药材:黄连、绿茶、玉竹、麦门冬、石斛、贝母等
三七
川芎
10
川芎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心、肝经。 【功效】 1.活血通经、行气:
血瘀气滞证(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瘀滞腹痛等 ) 2.祛风(湿)止痛 : 用于头痛,风湿痹痛。
【注意】 阴虚火旺,多汗者,月经过多者不宜使用。
11
益母草
12
益母草
【性味归经】辛、苦,凉、微毒。归心、肝、膀胱经。 【功效】
具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滋阴润燥的作用,适于热证;
2
玉竹
百合科植物玉竹的干燥根茎。 “茎干强直,似竹箭杆,有节。” 性味:味甘,性凉。 归经:入肺、胃经。 功效:养阴润肺止咳,生津止渴。 用于肺胃阴伤,燥热咳嗽,咽干口渴,内热
消渴。
麦门冬、石斛、贝母
2.温性或热性
食材:姜、葱、辣椒、胡椒、肉桂;韭菜、洋葱; 桃子;板栗;羊肉、狗肉、虾等。 药材:当归、肉苁蓉、杜仲; 具有温里散寒、补火助阳的作用,适于风寒感冒、 恶寒、风湿关节痛等寒证;
17
地黄
18
熟地黄(补血类)
[性味归经]甘,温。入肝,肾经。 [功效]补血滋阴、填精益髓。 [注意事项]胃弱便溏者慎食。
19
1.六味地黄丸
[功效] 滋阴补肾。 用于肾阴亏损,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头晕 耳鸣。 [配方]熟地黄160g、山茱萸80g、牡丹皮60g、山药80g、 茯苓60g、泽泻60g。 [制法] 以上六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 末加炼蜜35~50g 与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即可。
1.活血调经: 血滞经闭、痛经、经行不畅、产后瘀滞腹痛等。
2.利水消肿: 用于水肿,小便不利。 【使用注意】孕妇忌服,血虚无瘀者慎用。
13
红花与藏红花
(2)甘味
食材:糖、蜂蜜、大枣、南瓜、板栗、香蕉、梨等; 药材:当归、黄芪、玉竹、山药、阿胶、熟地黄等 具有补益滋养、健脾养胃、止痛功效,多用于机体或脾胃 虚弱;
黄连
25
黄连
【性味】苦,寒。 【归经】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 【功效】清热泻火,解毒燥湿。 主治:湿热腹满,呕吐吞酸,黄疸,高热神昏,心 火亢盛,心烦不寐等。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慎用。
26
枇杷叶
【性味】苦,寒。 【归经】归肺、胃经。 【功效】清胃热止呕、清肺热止咳化痰等。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慎用。
四性(四气) 食材举例
药材举例
基本功效
29
1.治小儿脾虚泄泻,小便不利:
茯苓薏米粥:茯苓、薏米各25克,陈皮5克,粳米适量, 煮粥食。
2.治妊娠呕吐(健脾和胃):
茯苓陈皮姜汁茶:茯苓25克,陈皮5克,水煎,饮服时加 入生姜汁10滴。
3.养心安神、滋阴润燥:
茯苓麦冬粥:茯苓、麦冬各15克,小米100克。小米加水 煮粥;二药水煎取浓汁,待米半熟时加入,一同煮熟食。
山药(补益类)
【性味归经】味甘,性平,入脾、肺、肾经。 【功效】补益脾胃、补肺止咳、补肾益精、治疗消
渴、强身延年。 【主治】脾胃气虚所致的食欲不振,肺气阴虚所致
的咳嗽,肾气阴虚所致的小便频数,遗精等。
16
阿胶(补血类) [成分]蛋白质、氨基酸、钙等。 [性味归经]甘、平。入肝、肺、肾经。 [功效]补血止血、滋阴润燥。 [禁忌]不宜与其它药同煎。
22
山茱萸
【性味归经】酸,温。归肝、肾经。 【功效】 固肾涩精,敛汗固脱。 【主治】因肝肾不足所致眩晕耳鸣,腰膝酸痛,遗精 遗尿,崩漏带下,大汗虚脱等症。
吴茱萸
(4)苦味
食材:苦瓜、杏仁、绿茶等; 药材:黄连、蒲公英、枇杷叶、荷叶、夏枯草等 具有清热降火、凉血解毒、润燥降气的作用, 多用于口渴、口臭、咳嗽、便结、出血等热证。
2.四物汤
[功效]补血养血。 熟地12g,当归9g,川芎6g,白芍9g,水煎服。
20
(3)酸味 食材:醋、山楂、梅子、杏、猕猴桃等; 药材:酸枣仁、山茱萸、陈皮、槟榔等;
具有健脾开胃、收敛固涩、止泻的作用,多用于虚 汗、久泄、久咳、遗尿、遗精等滑脱病证。
21
酸枣仁(安神类)
【性味归经】酸、甘,平。归心、肝、脾经。 【功效】 宁心安神,健脾胃,敛汗。 【主治】治虚烦不眠,惊悸怔忡,烦渴,虚汗。
27
(五)咸味
如昆布、紫菜、盐、芒硝等; 具有泻下通便、软坚散结等作用,用于便秘、瘰疬等;
(六)淡味
如茯苓、薏仁、冬瓜等; 具有利水渗湿、利尿的作用,用于水肿、小便不利等病证;
(七)涩味
如龙骨等;具有收敛止汗、止泻及止血等作用。
28
茯苓
【成分】茯苓多糖、卵磷脂、麦角甾醇、多种酶 和钾盐。
【性味归经】微苦、淡,平。归心、脾、肾经。 【功效】补中健脾、宁心安神、利水渗湿 。
30
五味子
“五味皮肉甘酸,核中辛苦,都有咸味”,故有五味子之名。 【性味归经】味甘、酸,性温,入心、肺、肾经。 【功效】养心安神、补益五脏、补气生津。 【主治】劳伤虚损,气血虚脱,食欲不振,气虚亡阳症等。
31
性味不同的药物,其功效有所区别。 性味相同的药物,其功效大致相同。紫和辛夷32思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