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师如何让学困生爱上学习

教师如何让学困生爱上学习

教师如何让学困生爱上学习
一、教育学生不仅要晓之以理,更要动之以情。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作为发展中的学生,更是如此。

面对
形形色色的学生,诸如这样那样的问题,你如何对他们进行教育呢?
是批评说教,还是严厉惩罚,我认为沟通师生感情的方法最佳。


得前几年我带的班级里有一个学生,平时总是自由散漫,无组织无
纪律,上课不听讲,下课不交作业,还经常惹是生非,老师多次批评,他左耳进,右耳出,真是拿他没办法。

可是后来一件意外的小
事却改变了他。

一次放学路上,他跑得过快,一不小心被一块砖头
绊倒了,我路过那里,立即跑上去扶起了他,并把他送到药铺进行
简单的处理,告诉他今天的作业可以缓写。

没想到就这么一件不起
眼的小事却使这个学生从此改变了对老师的看法,改变了学习态度,学习一天天好起来,最后还考上了城中呢!古人曰,亲其师,信其道,可见教师与学生若无感情,是很难取得教育效果的,他不爱你,也
就不太愿意听你讲话。

如果我们能动之以情,深于父母,晓之以理,细如春雨,既入情又入理,那么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必然能使其
亲其师,信其道。

二、教育学生,一定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

一个人如果丧失了自尊心,那就像丧失了弹性的弹簧,失去存在的意义。

一个孩子变坏,往往是从破罐子破摔,不顾廉耻开始的,
所以教师要十分小心细致地对待和处理学生中出现的问题,不仅不
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还要想方设法培养他们的自尊心。

比如,当你
发现学生作业没有做完,而说谎忘在家里时,决不能当着全班学生
的面揭穿它,更不能用恶毒的语言伤害他,可以给他一个补救机会,如:“下午带来好吗?老师相信你是个听话的学生,一定能按时完成
作业。

如果大声斥责,他非但不听,反而会变本加厉。

三、教育学生,一定要宽严相济,松管严教。

如果把学生比作一颗种子,教育就是土壤、阳光、温度、空气和水,种子要生根、发芽、长大,需要合理、适度的养分。

养分过多
或不足,都会使幼苗生长受阻,而不经风吹雨打,甚至过早夭折。

同样,对孩子过分溺爱或缺少关爱,都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关
键就在于教育方式要科学。

过分的宽容,放纵孩子,或苛刻束缚孩子,都将事与愿违。

对学生生活能力,学习方面持一种放手态度,
有意给孩子做好和解决问题的机会。

对于关系到学习习惯、人格发展、日常生活规范的问题,应从身边小事做起,一丝不苟,严格要求。

四、要教育好学生,还要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

小学生身体、心理、生理都处在发展阶段,他们是非观念模糊,好奇心强,容易模仿,因此,教师的言传身教,像“润物细无声”
的雨露一样,对他们的教育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要求学生做
到的我们首先必须做到。

另外,我们还可时时处处想办法为他们树
立榜样。

比如,给他们讲一些伟人的故事,让学生抄写伟人性格教
育的10条原则,并贴于床前。

我还在班级经常开展树优评差活动,
让优秀学生利用专门时间做一些学习、纪律、卫生方面的经验交流等。

我让学生时刻以他们为榜样,永不自满。

这样以来,学生身上
的毛病渐渐少了,优点多了。

这样的教育,效果甚佳。

著名教育家徐特立在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任校长时,对教师们说:“教育不应该用强制的办法,更不应该有粗暴的态度,中国古
代温柔敦厚的诗教,今天的学校教育中还用得着。

”他所说的诗教
就是爱的教育,只有爱意浓浓,才能有好的教育效果。

学生像花朵,老师是园丁,有了爱的雨露,祖国的幼苗才会茁壮成长,爱是教育
的源泉,让我们把全身心的爱都倾注给我们的学生吧!
1、学习生活给予“偏爱”
对学困生仅仅做到一视同仁是很不够的,必须满腔热情给予偏爱,学困生帖于各种原因在班集体中长期处于落后状态,故有一种不如
别人,低人一等的自卑情绪,他们怕老师提问,怕教师检查作业,
怕考试不及格,因而怕接近老师,有的甚至产生对立情绪。

为了转
移这种状况,我要求自己不断提升事业心和责任心,以多关心,多
过问,多给予炽热的情与爱,以此点燃学困生心中上进的火花,为
此我平时常请班里的学困生来当面辅导,并关心他们的思想和生活,同时发动班上优等生同桌互帮互学,共同进步,使学困生感到集体
的温暖,增强学习上进的信心和力量。

如,我刚接手的这个班,在
开学初的第一次语文单元检测中有8名同学不及格,而且都在二三
十分,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进步相当大,在第三次单元检测中,
已消灭了六个不及格。

我好高兴呀!借机在班上大表扬,特表扬,同
时又将他们叫下来帮忙分析本次考试进步的原因和失分的地方。


困生个个心悦诚服。

大家都知道学困生他们的反复性较强,为此,
我并不因他们一次的进步而沾沾自喜掉以轻心,我继续给予“偏爱”,使其彻底扫除学习的障碍。

2、课堂提问给予“偏爱”
在课堂教学中,好多老师都怕延误教学时间,往往习惯提问优生,把学困生冷落在一旁。

久而久之,学困生听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学
习效果自然很差。

为此,我采取了课堂提问优先照顾差生的措施,
办法是降低提问难度,讲究提问方式,让学困生在老师的提示帮助下,经过自己的思考能够做到正确划比较正确地回答问题,从而获
得成功的喜悦,达到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的
目的,引导他们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使其逐步养成良好的
听课习惯。

3、批阅作业给予“偏爱”
由于学困生的听课这一环节上有“障碍”,因此作业马虎潦草,错误百出。

对此,我要求自己做到:决不能有厌烦情绪,不能草草
批阅了事,做到优先批阅,仔细认真,不放过一字一句一个标点。

同时把握住因材施教的原则,对于他们的作业划分层次,因人而异,不一刀切。

布置专项作业宜少不宜多,强调讲究质量。

对于他们的
作业、试卷我尽量做到面批,对不懂的问题耐心辅导,还经常给他
们开小灶,请随时到老师跟前来关注他们的作业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及时调整对他们的作业要求。

随时提醒他们做到先复习,后
作业,以提高作业质量。

1、家庭环境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身教大于言传,父母的一言一行会时刻影响到孩子未来的发展。

学校大多数孩子都是独身子女,父母常
年在外打工挣钱,靠祖辈们照顾。

孩子生活上懒散,学习不求上进,得过且过。

家长对孩子听之任之,学生学校里学到的东西回家后忘
得一干二净,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严重脱节。

2、学生的学习经历
我校一部分学生大多有多个学校上学的经历,多则几年,少则几个学期。

他们中很少有人能完整的在一个学校学完一个学段的课程。

学生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很难形成好的班风、学风,一些想努力
学习的学生,看到班里面其他同学不怎么努力,自己也就随波逐流。

从而出现一些不思进取,厌学逃学,贪图享乐的学生。

3、社会环境
当今时代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新的读书无用论又流行起来,“拼爹”现象严重,孩子每周六返校时都会从父母那里
得到一些数量可观的零花钱。

他们只想在初中混三年,毕业后就外
出打工。

他们有外出打工的渴望,却没有在校读书的激情。

有些同
学节假日外出打工挣钱,到校后在同学中间鼓吹打工的乐趣,严重
的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学科特点
在农村中小学,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班级管理,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都没有城区学校做的规范、细致。

学生以前接受的
教育是注入式的,缺乏自主学习的习惯和发散思维于探究精神的培养,且学生在小学学段接触主要是最基本化和概念化的知识,进入
初中(七一九年级)学段以后,不仅科目增加了,而且深度和难度也
增加了。

要记得内容多了,有些概念性的东西的确需要死记硬背,
但要多的内容需要理解记忆,部分同学进入初中学段后仍旧抱残守缺,机械听课,只听不记,不思考,甚至上课打瞌睡,复习时只看
不做,懒于动笔,课后作业也是抄别人的完事,这种老旧的学习方式,必然造成学习成绩下降,进而加重学生学习的心理负担,造成
学生学习上的困难。

猜你喜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