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等职业学校优秀高职语文模拟试卷19

中等职业学校优秀高职语文模拟试卷19

高三考试语文试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一卷(44分)一、基础知识(20分,每小题2分)1、下列依次给出的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组是()角色露骨力能扛鼎量体裁衣拾级而上A、jué lòu káng liàng shíB、jiāo lù káng liáng shèC、jiǎo lòu gāng liáng shíD、jué lù gāng liàng shè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联合国维和部队进驻后,这一地区箭拔弩张的局势才得以缓和,冲突双方终于坐到了谈判桌前。

B、没有经过周密的调查研究,就贸然作判断下结论,那么,这种判断和结论是很难站得住脚的。

C、在竞选过程中,采取种种不正当手段拢络人心从而赢得选标的做法,是非常可耻的。

D、事故发生后,他迅速赶赴现场坐阵指挥,直到被困井下的矿工全都脱离危险才离开。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大楼里没有鼠患,_______不养猫,老鼠也不会上门。

②_______教练指导正确,因此大家的成绩提高得相当快。

③近日连续降雨,造成了李家沟山洪___________。

④家长教育孩子要注意方法,不要_______孩子的自尊。

A、即使由于暴发伤害B、即使因为爆发损害C、如果由于暴发损害D、如果因为爆发伤害4、下列语句中熟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A、我不是笼统地反对在文学作品中使用方言,只是反对不分青红皂白地在文学作品中滥用方言。

B、昨天早晨,我和多年失去联系的小刘在街上不期而遇,开始都觉得面熟,却不敢相识。

“这可真是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一家人了啊!”当彼此叫出名字时,他笑着说。

C、在学习、工作中,人总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碰到问题多向别人请教,这样才会有进步,俗话说得好,众人拾柴火焰高。

D、我们的时代,要求每个有志青年都要有进取心,努力克服“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思想。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按照“行政处罚法”规定,严重的骚扰电话一旦被查清,骚扰人可被施以行政拘留的处罚。

B、然而她是从四叔家出去就成乞丐的呢?还是先到卫老婆子家然后再成乞丐的呢?那我可不知道。

C、不良的食物搭配不仅可能引发不适,甚至有可能导致中毒,如萝卜与橘子,白酒与柿子,牛奶与巧克力,花生与黄瓜等等。

D、把这份迟到的书信插在娘冷寂的坟头,“娘,儿出息了,你听到了吗?你可以含笑九泉了!”我喃喃自语道。

6、下列各句中,语意明确的一句是()A、今天老师又在班会上表扬了自己,但是我觉得还需要继续努力。

B、他看见组织部新来的援藏干部很高兴,于是两人亲切地交谈起来。

C、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中国政府进行了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救援活动。

D、因患病住院,83岁高龄的黄昆和正在美国的姚明没能到场领奖。

7、下面两组句子中,各有一句衔接较好,都衔接较好的一项是()①我把老李找来,让他立刻写报告,他写完报告马上把他交上去了。

②我找来了老李,老李立刻写报告,报告写完马上交上去。

③古都西安,许多古代建筑坐落在主要街区,肃穆的官府衙门,玲珑的亭台轩榭,色彩鲜明的回廊,风格独具的居民,┅┅看到这些,你立刻会为它们凝重深厚的文化底蕴所吸引。

④古都西安的主要街区坐落着许多古代建筑,肃穆的官府衙门,玲珑的亭台轩榭,色彩鲜明的回廊,风格独具的居民,┅┅看到这些,你立刻会为它们凝重深厚的文化底蕴所吸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8、下列句子修辞运用恰当的一句是()A、等我进入中年回想这种种,却有一件小事,像一只小铃,轻轻地然而分外清晰地在记忆中摇响。

B、天虽不暖,蒲公英却已经开了,柔弱的茎上顶着小黄花,雄赳赳地站在路旁。

C、这篇散文层层推进,环环相扣,首尾响应,结构像神经节和神经网那样结合得非常严密。

D、我不是钱塘江澎湃的雄潮,也不是桃花源安逸的小溪,而是路边草丛中的一只萤火虫——给夜行的人们带来无限光和热。

9、对下面这首唐诗的解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A、第一句说诗人客居洛阳,又见秋风,引起对家乡亲人的悠长思念。

B.第二句紧承“见秋风”,正面写“思”。

诗人心里涌起千愁万绪,觉得有说不完、写不尽的话需要倾吐,而一时间竟不知从何处说起,也不知如何表达。

C.最后两句写诗人因过度思念而导致的担心。

心怕深厚丰富的情意在短时间内表达不尽,因而在自己寄发信件之前又将信封打开,千言万语,惟恐遗漏一句。

D、《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个富于包孕的片段——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客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

10、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是指礼、乐、射、御、数、术这六种学问和技能。

B、杜甫是唐代的大诗人,号称“诗佛”,他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变化过程。

他和李白并称为“李杜”。

C、苏洵,字明允,号老泉,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

擅长史论,文笔纵横姿肆,《六国论》是其代表作。

D、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是一首语气轻盈柔和、抒情味极浓的小诗。

曹禺是现代著名的小说家。

二、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人类正面临着全球变暖的挑战。

联合国的一份报告向我们描述了气候变化产生的灾难性后果;森林消失和沙漠扩大,将使非洲成为受影响最广的地区;热带流行的疟疾和寄生虫病将向北蔓延,使欧洲出现流行病;地中海地区由于严重缺水会半沙漠化,滑雪运动在欧洲将荡然无存;在英国,肆虐的冬季风暴将变得司空见惯,东部的某些地方可能变得过于干旱而无法种植各类作物。

另外,一些河流水量将大大减少甚至干涸,饮用水源遭到破坏;昔日绕道而行的台风将频频袭击日本,致使短时间内大量降水,洪水泛滥,城市淹没,山体滑坡,交通中断。

而最为严重的影响,将是地球上数以百万计的人由于海岸线受侵蚀、海岩被淹没和农业生产遭破坏而被迫离开家园。

最新的一项研究表明,到本世纪末,地球平均气温将比现在升高3℃。

这一预测是以近年来地球气温升高的现象和温室效应为依据的。

温室效应,在物理学上是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对流等热交换而产生的保温效应。

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它可以减少地表热量向空间散失,使大气层保持一定的热能。

二氧化碳在大气层中的含量直接影响着地表气温,当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增加时,地表气温就相应升高。

科学家认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在地球环境的演化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大气层的保温作用,全球气温将为-40℃,而现在全球平均气温为6℃。

科学家们预言,人类如不采取果断和必要的措施,到2030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将比1850年工业革命时增加一倍。

导致大气层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的原因是显而易见的。

工业革命开始以后,化石燃料(煤炭、石油、天然气)的燃烧量越来越大,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断增加。

同时,雷击、虫害、砍伐造成的森林火灾、草地衰退和森林破坏也使能够吸收二氧化碳的绿色植物遭到破坏。

所以,要控制全球变暖,必须改变能源结构,大力植树造林。

有科学家指出,只有以核燃料代替化石燃料,才能从根本上防止温室效应的加剧。

气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自身活动所造成的灾难。

我们必须树立全球共同性的大气环境观念,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爱护头顶的这片蓝天。

11、下列对“温室效应”这一概念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A、指由于与外界缺乏对流等热交换,能够接受阳光的一定的密闭空间中所产生的一种保温效应。

B、指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剧增以后,又与外界缺乏对流等热交换,从而使地表气温相应升高的效应。

C、指在接受阳光的密闭空间中能够影响地表气温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使地表气温相应升高的效应。

D、指大气层中主要的温室气候,通过减少地表热量向空间散失,在特定密闭空间中产生的保温效应。

12、根据原文,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最严重的一项是()A、河流水量减少甚至干涸,饮用水源遭到破坏,导致不少地区沙漠扩大,疾病流行。

B、肆虐的冬季风暴将变得司空见惯,一些地区会因为过于干旱而无法种植各类作物。

C、数以百万计的人因海岩线受侵蚀、海岩被淹没和农业生产遭破坏而被迫离开家园。

D、台风频频袭击,致使短时间内大量降水,洪水泛滥,城市淹没,山体滑坡,交通中断。

13、对“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自身活动所造成的灾难”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世界各国迟迟不采取果断和必要的措施,不改变能源结构和大力植树造林,以致大气层的温室效应越来越严重。

B、1850年工业革命以来,大量开采和燃烧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结果,大大增加了大气层中温室气体的含量。

C、由于人类无限制的破坏,地球上大片森林和草地急剧消失,沙漠进一步扩大,使得地表气温也随之不断提高。

D、因雷击和虫害而造成的森林火灾、草地衰退,导致能够吸收二氧化碳的植被日益减少,而人类对此却束手无策。

14、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非洲是受全球变暖影响最广的地区,人类如果能从根本上防止温室效应的加剧,那么非洲因此而受益的面积也将最广。

B、一旦人类能够控制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从根本上防止温室效应加剧,那么滑雪运动在欧洲将能继续,台风将远离日本。

C、为避免增加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一些科学家主张用核燃料代替化石燃料,可见使用燃料不会产生二氧化碳。

D、假如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持续降低,全球气温就有可能持续降低,人类也许将面临另一场全球变冷的挑战。

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也。

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

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

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

闻粲在门,倒屣迎之。

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

邕日:“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

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

”年十七,司徒辟,诏除黄门侍郎,以西京扰乱①,皆不就。

乃之荆州依刘表。

表以粲貌寝而体弱通悦②,不甚重也。

表卒,粲劝表子琮令归太祖。

太祖辟为丞相掾,赐爵关内侯。

太祖置酒汉滨,粲奉觞贺日:“方今袁绍起河北,仗大众,志兼天下,然好贤而不能用,故奇士去之。

刘表壅荣荆楚,坐观时变,自以为西伯③可规。

士之避乱荆州者皆俊杰,表不知所任,故国危而无辅。

明公定冀州之日,下车即缮其甲卒,收其豪杰而用之,以横行天下;及平江、汉,引其贤俊而置之列位,使海内回心,望风而愿治,文武并用,英雄毕力,此三王④之举也。

"后迁军谋祭酒。

魏国既建,拜侍中。

博物多识,问无不对。

时旧仪废弛,兴造制度,粲恒典之。

初,粲与人共行,读道边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