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法学教程复习笔记1. 法学的主要研究对象:①法的本体; ②法的运动; ③法与社会现象的关系2. 法学,又称法学或者法科学,是以法现象及其发展规为研究对象的科学,是社会科学的一个学科。
3.法学的性质:① 具有科学性,它属于社会科学,因为运用法来管国家和社会,是有规可循的;② 具有阶级性,因为法的产生是与阶级的统治要求直接相联系的,法学产生于统治阶级有效运用法实现统治的要求。
4. 法学的职能:① 意识形态的职能; ② 认识论的职能; ③ 应用的职能5. 法学的产生以法的产生为前提,又以文字的表述和记载为重要条件。
6. 社会是由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所组成的有机体。
7. 社会调整是指一定的社会组织,为建、保护和发展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而对集体的或个人的社会为按照一定规则进指导、管、监督和制约的活动。
10. 法产生的主要根源:① 法产生的经济根源:法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的发展;② 法产生的政治根源:由于社会分为益用、甚至对的阶级,少数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取代原始的民主管。
原始的氏族制最终被一种驾于社会之上的由职业官所组成的,以有组织的为基础的特殊公共权所代替;③ 法产生的文化根源法的起源是社会内部生产的发展引起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的变革,进而引起整个上层建筑,包括调整社会关系的社会规范的变革。
11. 法产生的一般规:① 法的形成表现为由个别调整发展为规范调整的过程;② 法的形成经历由习惯演变为习惯法再发展为成文法的过程;③ 法的形成经历与道德、宗教等社会规范的混沌一体到逐渐分化独的过程。
12.法产生的标志:① 国家的产生;②权和义务的划分;③解决纠纷的专门机关的出现15. 广义的法,是指国家制定、认可,并以国家强制保障实施的为规范的总称;狭义的法,即特定或具体意义上的法,专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
16. 社会规范是调整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为规则,它包括法规范、道德规范、宗教规范、社会规章、习俗礼仪等。
17. 法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的特征:① 法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所谓制定,是指掌握政权的阶级,通过国家机关,按照一定的权限和程序,创制成文法;所谓认可,是指掌握政权的阶级,根据其需要,由国家机关承认在社会上早已存在并起作用的某些为规则(如风俗习惯、宗教信条、道德礼仪等)为现的法规范,赋予法效,如判法、习惯法。
② 法以权和义务为基本内容。
所谓权,亦称法权,是指法所确认和保障的人们可以从事某种为的权能;所谓义务,亦称法义务,是指法所规定的人们必须某种为的责任。
③ 法以程序性为重要标志。
④ 法以国家强制为最后保障手段。
⑤ 法具有普遍的约束。
18. 法的本质:① 法是国家意志的规范化表现,具有国家意志性;② 法的基础内容归根结底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反映,法具有物质制约性;③ 经济以外的因素对法的影响。
19. 法的定义: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可由国家强制保证其实施的、反映着统治阶级(即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意志的规范系统,这一意志的内容是由统治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它通过规定人们在相互关系中的权和义务,确认、保护和发展对统治阶级有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
24. 资本主义法的本质:资本主义法制史建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基础之上的,它体现的国家意志来自于占社会少数的资本家阶级,因此它与古代两种历史类型的法同属剥削者类型的法。
25. 资本主义法的特征:① 私有财产神圣可侵犯原则;② 约自由原则;③ 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29. 两大法系的比较:① 法的渊源的区别。
在民法法系国家,正式的法的渊源是制定法,除少数外,基本上存在判法;而在普通法系国家,制定法和判法均为正式的法的渊源,其中,判法是重要的法的渊源。
② 法形式的区别。
民法法系国家承袭罗马法的传统和观,趋向于将基本法编纂为统一的法典;而普通法法系国家并追求法典的形式,制定法一般表现为单法,且往往受到判法解释的制约。
③ 法的分类的区别。
民法法系国家把法划分为公法和私法,同时构成划分部门法的基础;而普通法法系国家则把法划分为普通法和衡平法,这种分类使它们各自所包括的部门法够明晰。
④ 司法诉讼制上的区别。
a.民法法系国家除对轻微案件由法官独自审外,一般采用合议制;普通法法系国家审案件时一般采用法官独任制;b.民法法系国家采用演绎推的方式审判,而普通法法系国家的审判则采取归纳推的方式;c.在诉讼模式上,民法法系国家以法官为重心、突出法官的职能,采取的是审问式程序,而普通法法系国家采取的是“对抗式"或“庭辩式"程序,法官往往扮演着消极的裁判者角色;d.民法法系国家对案件的审采取的是陪审员的形式,而普通法法系国家则采取的是陪审团制。
⑤ 法官权限的区别。
民法法系的法官在审案件是必须遵从制法的规定,在作出裁判时必须严格忠于法原意,即只能司法能法;普通法法系的法官在审案件时可以决定法的效,兼具司法和法的职能,可以在判决中创造新的法原则。
30. 法的要素是法的基本组成成分或者因素。
法的要素的特征:①单质性;②多样性和差别性;③整体性和可分割性。
32. 法的要素分类:法概,法原则和法规范。
33. 法概是指法上规定的以及人们在法推中通用的概,它是人们从无数的法实践中概括出来的。
34. 法原则是由法规定的体现法要求的用以指导处法事务的基本准则。
35. 法规范又称法规则,是指通过一定法的渊源表达的,规定着社会关系参加者法上的权和义务,并具有严密的内在逻辑结构的特殊为规则。
36. 法原则与法规范的区别:① 法原则加抽象和概括,具有较宽的覆盖面和宏观上的指导性;法规范则比较具体和明确,在微观层面具有明确的适用性。
② 法原则的稳定性强,会随着社会的变迁而轻改变;法规范的变动则相对频繁。
③ 在功能上,法原则仅有规范人们为的功能,并且有指导具体指导建设的功能;而法规范则直接表达制,直接规范人们的为。
37. 法规范的基本特征:① 法规范是一般性的为规则;② 法规范体现着价值判断;③ 法规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为规范;④ 法规范有特定的逻辑结构,规定社会成员的为模式及其法后果;⑤ 法规范以国家强制作为最后保障手段。
38. 法规范的结构,亦称法规范的逻辑结构,是指一个完整的法规范由哪些要素所组成,这些要素之间的相关关系如何。
39. 法规范的结构主要包括:① 条件,是指适用该法规范的特定情况;② 为模式,是指法规范中规定的为规则;③ 法后果,是指法对具有法意义的为赋予某种结果。
40. 法规范的逻辑结果在法条文中的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种情况:① 一个法规范通过一个法条文表现出来;② 一个法规范通过同一个规范性法文件的同法条文表现出来;③ 一个法规范通过同规范性法文件的同法条文表现出来。
41. 法规范的种类:① 按照调整方式,可以分为授权性规范和义务性规范;② 按照强制性程,可以分为强性规范和任意性规范;③ 按照确定性程,可以分为确定性规范、委任性规范和准用性规范;④ 按照功能,可以分为调整性规范和构成性规范。
43. 法的体系的特点:① 法的体系是一个国家的全部现法构成的整体;② 法的体系是一个由同法部门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③ 法的体系的想化要求是门类齐全、结构严密、内在协调;④ 法的体系的形成既有客观性,又有主观性。
44. 法学体系是指有关法的学科体系,它是由法学的各分支学科构成的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45. 法学体系与法的体系的区别:① 法学体系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具有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的属性;而法的体系属于社会规范的范畴,是社会及个人的为准则。
② 法的体系是一个国家全部现法的有机整体,是一个主权国家的表现形式,一般而言,一个国家只能有一个法的体系,但在一个国家中,属于思想范畴的法学体系,则可能同时存在多个。
46. 法体系是指根据法体制规定的法权限而形成的规范性法文件构成的体系,又可称为规范性法体系,是制定法的外在表现形式。
47. 法的体系与法体系的区别:① 法的体系的基本构成单位是法部门,而法体系的基本构成单位则是规范性法文件。
② 法的体系讨论的基本构成单位是民法、刑法、政法等部门法,而法体系讨论的是宪法、法、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法的渊源。
48. 法系是指根据各个国家或地区的法的历史传统和外部特征对法所作的一种分类。
49. 法的体系与法系的区别:① 法系由干国家或地区的法组成,而法的体系则仅由一个国家的法组成;② 构成一定法系的法是跨历史的,仅包括现法,也包括与这些现法有传统联系的、历史上存在过的法,而法的体系则只能由一个国家现法构成。
50. 法部门又称部门法,它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和原则所制定的同类法规范的总称。
是法的体系的基本组成要素。
51. 法部门的划分标准:①法调整的社会关系(即法对象);②法调整的方法。
所谓法调整的方法是指法在调整社会关系时用以影响和控制这些社会关系的手段和方法。
52. 法部门的划分原则:①目的性原则;②整体性原则;③均衡性原则;④开放性原则。
53. 简述当代中国法体系中的主要法部门:① 宪法法部门。
宪法作为一个法部门,是我国社会主义法体系的基础,是其他法部门的法依据。
② 民、商法法部门。
民法部门调整平等主体之间财产关系与人身关系的法规范的总和。
③ 政法法部门。
是指有关调整国家政管活动中形成的社会关系的法规范的总和。
④ 经济法法部门。
经济法法部门是指调整国家在经济管中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规范的总称。
⑤ 社会法法部门。
社会法法部门是调整有关劳动关系、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关系的法规范的总和。
⑥ 刑法法部门。
刑法法部门是规定犯罪、刑罚、刑事责任的法规范的总和。
所调整的是因犯罪而产生的社会关系。
⑦ 诉讼法法部门。
诉讼法法部门是调整因诉讼活动而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规范的总和。
规定的是以诉讼方式解决争议的制和机制。
主要有三个子部门构成,即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和政诉讼法。
⑧ 军事法法部门。
军事法法部门是指关于军事管和国防建设方面的法规范的总和。
⑨ 自然资源和环境法法部门。
自然资源和环境法法部门是关于自然资源的合用与保护,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以及其他公害防治的法规范的总称。
54. 法的渊源是指法的外在表现形式,即由同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的,具有同法地方和效的表达法规范的各种法文件和法材的总称。
55. 当代中国法的渊源有哪些?如何解其效等级?① 宪法。
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效,是其他所有法、法规的依据,法、法规凡与宪法相抵触均无法效。
② 法。
仅次于宪法的主要的法的渊源。
法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和颁布的规范性法文件。
③ 政法规。
是国家最高政机关根据宪法和法制定、颁布的规范性法文件的总称。
政法规的地位和效仅次于宪法和法,能与宪法和法相抵触,其目的是保证宪法和法的实施。
④ 地方性法规。
是指具有地方法规创制权的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同宪法、法、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所制定的规范性法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