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篇血液生物化学PPT课件
非蛋白氮(non-protein nitrogen, NPN): ——除蛋白外的含氮物质所含的氮
.
6
正常人血中NPN: 14.3~25.0mmol/L
临床意义:反映蛋白质、核酸的代谢情况 及肾脏的排泄功能
血液中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 BUN) 约占NPN的1/2
临床意义:判断肾脏排泄功能的指标
.
3
抗凝
全 血
非抗凝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血浆(含可溶性纤维蛋白原) 白细胞、血小板 红细胞
血清(无纤维蛋白原) 凝块(含不溶性纤维蛋白)
?血清(serum)与血浆(plasma)的区别
.
4
血浆的主要物质成分
可溶性固体
水
81%~86%
O2、CO2
蛋白质
非蛋白 含氮物
不含氮 有机物
无机物
维生素
相对恒定
.
5
非蛋白含氮物: 尿素、尿酸、肌酸、肌酐、 氨基酸、氨和胆红素
.
7
二、血浆蛋白质的分类
正常含量:60~80g/L
常用分类方法
盐析法
电泳法
超速离心法
.
8
盐析法[(NH4)2SO4]
清蛋白(A) 球蛋白(G) 半饱和 全饱和
正常人A/G:1.5~2.5 1
.
9
电泳法
醋酸纤维素薄膜
+ 清蛋白 1 2
_
.
10
超速离心法
根据蛋白质密度不同而分离
CM VLDL LDL HDL
+ + + + + + + +
成熟红细胞
+ +
19
一、成熟RBC代谢特点
无亚细胞结构,不能进行核酸、蛋白 合成,不能进行有氧氧化,但保留了糖 酵解和磷酸戊糖途径 及谷胱甘肽代谢系 统
意义:供能、2,3-BPG支路、氧化还原系统
.
20
1. 糖酵解
获得能量的唯一途径 ATP:
维持膜上离子泵的正常功能 脂质的更新 谷胱甘肽和NAD+的生物合成
.
13
清蛋白: 1. 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 2. 营养作用 3. 运输功能
.
14
四、疾病状态血液成分变化
血液无机成分是机体稳态的重要标志 非血清固有酶有临床诊断价值 1. 血浆功能酶 2. 血浆非功能酶 血浆蛋白质含量变化
.
15
第二节 红细胞代谢
.
16
一、红细胞膜具有特殊蛋白质的 膜结构和功能
血液化学
(Chemistry of blood )
.
1
第一节 血液及血浆主要的蛋白质 (Blood and Major Plasma Proteins)
.
2
一、血液的化学组成
血液(全血)
血浆(55%~60%)
有形成分(40%~45%)
(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
血液总量: 占体重8% 失血<10%:无症状,可代偿 失血=20%:症状明显 失血>30%:休克死亡
.
21
2. 2,3-BPG支路
红细胞糖酵解途径中,由1,3-二磷酸甘油 酸(1,3-BPG)经2,3-BPG转变为3-磷酸 甘油酸的侧支途径,称为2,3-BPG支路
.
22
G
1,3-二磷酸甘油酸变位酶
1,3-BPG
3-磷酸甘油酸激酶
2,3-BPG
3-PG
2,3-二磷酸甘油酸磷酸酶
乳酸
2,3-DPG支路
组成:珠蛋白+4血红素
正常人: HbA(97%)——22
HbA2
——2 2
胎儿: HbF
——2 2
.
34
二、功能
运输O2 运输CO2 调节体液H+
.
36
思考题
1. 非蛋白氮的概念,非蛋白含氮物的种类 及临床意义?
2. 血浆蛋白质的组成、分类和功能? 3. 成熟RBC代谢的特点是什么?何谓2,3-
关键酶:ALA合成酶 (辅酶:磷酸吡哆醛)
.
29
胞液
血红蛋白
珠蛋白
琥珀酰CoA、Gly ALA合
成酶
ALA
血红素 原卟啉IX 粪卟啉原III
线粒体
ALA
ALA脱氢酶
卟胆原
粪卟啉原III 尿卟啉原III
.
30
血红素合成的调节
(—)
琥珀酰CoA ALA合成酶
Gly
ALA
(+) (+) (+)
血红素
某些类固醇激素 促红细胞生成 杀虫剂、致
二、血红蛋白的合成 与调节
.
26
血红蛋白 hemoglobin
正常成人:HbA(α2β2)
珠蛋白
血红素
heme
.
27
氧化还原系统
还原力
NADH(糖醛酸途径)
MHbHb
NADPH(磷酸戊糖途径)
GSSGGSH
.
28
血红素的生物合成
部位:(骨髓)有核红细胞及网织红细胞 的线粒体和胞液
原料:琥珀酰CoA、Gly、Fe2+
(睾酮)
素(EPO) 癌物、药物
血红素合成的特点
① 合成的主要部位是骨髓和肝脏(成熟红细胞 不含线粒体,不能合成血红素);
② 合成的原料简单:琥珀酰CoA、甘氨酸、 Fe2+等小分子物质;
③ 合成过程的起始与最终过程在线粒体,中 间过程在胞液。
.
32
第四节 血红蛋白
.
33
一、组成和结构
血红蛋白(Hb): 占红细胞总蛋白的90%以上
.
23
2,3-DPG的作用
降低Hb对O2的亲和力,调节运氧功能
BPG与去氧血红蛋白结合
红细胞内能量的贮存形式
.
24
3. 磷酸戊糖途径和氧化还原系统
6-PG
NADP+
2GSH
H2O2
磷酸戊 6-磷酸葡萄糖
糖途径
脱氢酶
谷胱甘肽 还原酶
谷胱甘肽 过氧化物酶
6-PGA
NADPH+H+ GSSG
蚕豆病
2H2O
DPG支路,它的作用是什么? 4. 血红素合成的原料、部位、关键酶?
.
37
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仅供参考,实际情况实际分析
.
38
感谢您的观看和下载
The user can demonstrate on a projector or computer, or print the presentation and make it into a film to be used in a wider field
.
11
二、血浆蛋白的共同特点
大部分在肝脏合成(其他: 球蛋白) 合成场所— 附在内质网上的多核蛋白体 大多数属于分泌性蛋白质 绝大多数是糖蛋白(清蛋白例外) 许多血浆蛋白呈多态性 具有特征的t1/2(半寿期)
.
12
三、血浆蛋白的功能
1. 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清蛋白(75%~80%) 2. 维持血液正常pH值 3. 营养作用—清蛋白 4. 运输作用 5. 催化作用 6. 血液凝固和纤维蛋白溶解作用 7. 防御作用
.
17
RBC的成熟过程:
原始红
早幼红、中幼红
网状红
成熟RBC
晚幼红
.
18
红细胞成熟过程中的代谢变化
代谢能力 分裂增殖能力
DNA合成 RNA合成 RNA存在 蛋白质合成 血红素合成 脂类合成 三羧酸循环 氧化磷酸化
糖酵解 磷酸戊糖途径
有核红细胞
+ + + + + + + + + + +
.
网织红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