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神障碍的心理治疗

精神障碍的心理治疗

– 例:我不是一个好母亲。
d、夸大或缩小
• 对客观事件的意义作出歪曲的评价; 不合理地夸大消极面、缩小积极面;
–例:得了中等说明我多么不足, 得了高分则纯属侥幸;
e、“全或无”的思维
• 要么全对,要么全错, 把生活往往看 成非黑即白的单色世界,没有中间色;
–例:没有成功就意味着失败。
f、乱贴标签
本我(id) 自我(ego) 超我(superego)
超我
3.性心理发展理论
• 弗洛伊德把人的性心理发展分为以下五个时期: 口唇期(oral stage) 肛门期(anal stage) 性器期(phallic stage) 潜伏期(latent stage) 两性期(genital stage)
自我指导训练 方法是教会患者进行自我说服或现场 示范指导,主要用于治疗儿童注意缺陷障碍、 冲动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等。 应对技巧训练 通过在想像过程中不断递增恐怖事件, 以学会调节焦虑和处置焦虑,其中保持身心 的放松同系统脱敏类似,主要适用于焦虑障 碍。
隐匿示范 基本原理是想像演练靶行为,让患者预先了解 事件的结果和训练其情感反应,以产生对应激情境 的适应能力,对恐怖症患者疗效较满意。 解决问题的技术 基本设想是有情绪异常的人,往往缺乏解决问 题的能力,较难选择情境的行为反应。学习如何确 定问题,然后将一个生活问题分解为若干能够处理 的小问题,思考可能的解决答案,并挑选出最佳的 解决办法。治疗情绪障碍的儿童、有破坏行为的儿 童,以及某些精神病患者。
2、人本主义心理治疗
• 来访者中心治疗
–以人为中心的治疗 –罗杰斯(Rogers) –挖掘潜能
• 无条件的积极尊重与接纳 • 共情(empathy) • 真诚或一致性 • 不解释,不要提出问题的解决办法或建议
–充当“心理镜子”
–人本主义心理学 (humanistic psychology)
•人物:马斯洛;罗杰斯 •观点:人性本善;人有自由意志, 有自我实现的需要。
认知治疗(cognitive therapy)是 根据认知过程影响情感和行为的理论 假设,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患 者不良认知的一类心理治疗方法的总 称。 认知疗法更重视患者的认知方式改变 和认知-情感-行为三者的和谐。用于临 床各科病人的心理障碍。
认知治疗基本技术 1.识别自动性想法(identifying automatic thoughts) 2.识别认知性错误(identifying cognitive errors) 3.真实性检验(reality testing)识别认知错误以后, 接着同患者一起设计严格的真实性检验,即检验并 诘难错误信息。这是认知治疗的核心。 4.去注意(decentering) 5. 监 察 苦 闷 或 焦 虑 水 平 ( monitoring distress or anxiety level) 鼓励患者对自己的焦虑水平进行自我检测,促使 患者认识焦虑波动的特点,增强抵抗焦虑的信心, 是认知治疗的一项常用手段。

以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Maslow, 1908~1970年)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 既反对行文主义将人简化为较大的白鼠或较 慢的计算机的做法,又对精神分析只研究异 常人心理的“残废的心理学”表示不满,指 出人的本质是好的、善良的,人是有实现自 身价值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的。心理学应促进 人的潜能的发挥,并使人发展成为“健康的 人”。
一见到白兔就听到强烈的响声(反复数次)
嘭 嘭
白 色
一见到白兔就逃走
著名的白色恐怖实验
白 色 令 人 恐 怖
3.操作性条件反射
• 代表人物:斯 金钠 • •
4.社会学习理论
• • • 代表人物:班杜拉 观察学习实验 认为人类能够通过观察 和模仿他人(即榜样)的 行为进行学习。这里的榜 样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某 个或某些人,也可以是电 影、电视或小说中的人物, 这种学习方式称观察学习。
• 给自己或别人帖上固定的大标签; • 将对整个人的评价和人的某些行为失 误混同起来,而“人不等于人的错误”
– 例:我是一个天生的失败者,我一无是处。
g、应该倾向
• 有一个固定的观念认为自己和别人 “应该”或“必须”怎样,高估不这 样做的严重后果;
–例:要出错的话就太可怕了, 我应该时时尽力,我必须做好;
4、认知主义心理治疗
• 19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心理治疗技术; • 国外
–1976年《认知疗法与情绪障碍》( Beck) –1979年《抑郁症的认知治疗》 ( Beck)
• 国内
–1989年《中国心理卫生杂志》介绍认知治疗; –1991~1993年上海举办中美认知治疗讲习班; –1997~1999年中德高级心理治疗师培训班.
精神分析理论 (Psychoanalytic theory)
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 德(Freud,S) 奥地利精神病医生,精神分 析学派的创始人。他在心理 学日趋客观化的时刻,发展 了高度主观的心理分析方法 。他的无意识理论及人格理 论(人格动力、人格发展和 人格结构),心理防御机制 ,心理治疗,心身关系等方 面的成就对心理学、社会学 及哲学的发展影响极大。


精神分析治疗一般内容
自由联想(free association) 抗拒(resistance)或称阻抗,是自由联想过 程中病人在谈到某些关键问题时所表现出来 的自由联想困难。 移 情 ( transference ) : 负 移 情 ( negative transference ) 、 正 移 情 ( positive transference) 发泄(abreaction)是让病人自由地表达被压 抑的情绪,特别是过去强烈的情感体验。 释梦 (dream interpretation)也是心理分 析重要手段。 解释 (interpreation)是医生在心理分析治 疗过程中,对病的一些心理实质问题解释。
h、情绪推理
• “跟着感觉走”的非理性推理方式,阻 碍了对事物真实情况的了解,使人陷 入认知误区;
–例:我感觉内疚,说明我一定做了不好 的事; 我觉得失望,所以我的问题不可能 解决。
i、个人化
• 主动为别人的过失或不幸承担责任; • 将一切不幸、事故或别人生病均归因 于自己的过失,引咎自责。
– 例:修理工对我粗暴无礼因为我做错了事。
二、心理治疗的种类
1、精神分析心理治疗
精神分析疗法由弗洛伊德于十九世纪末 创立,它强调潜意识中早年心理冲突在一定 条件下可转化为各种心身症状。 其目的消除病人的症状、注重人格的转 变,或思维模式的转变、以及解决早的心理 冲突,消除潜意识心理冲突的影响,启发病 人的自我意识。通过分析,达到认识上的领 悟,消除各种不良的防御模式。
和意识三个部分。他把这三个层次形象
比喻为漂浮在大海上的一座冰山(图1)
潜意识(unconscious) 前意识(preconscious) 意识(conscious)

2.人格结构理论 (Theory of personality structure)
• 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和超我组成。
满灌疗法(flooding) 逃避诱发焦虑的境遇实际上是条 件反射性地强化了焦虑。让病人面临 能产生强烈焦虑的环境或想像之中, 并保持相当时间,不允许病人逃避, 从而消失焦虑和预防条件性回避行为 发生。
自 信 心 及 社 交 技 巧 训 练 ( assertiveness and social skills training)
观察学习实验
打倒你!
打倒你!
友善
静静的玩
儿童会模仿大人的行为
行为治疗的一般原则
• 循序渐进式 逐步给予一系列的练习作业使得病人在处理 比较简单的问题中获得信心,最后处理较严重问 题 • 行为分析 使用记日记或用评定量表的方式来记录何时 出现症状和行为类型(B),有何诱因和可能的 促发因素(A),会出现何种后果及可能的强化 因素(C) • 实践或练习 将行为作业看成实验来实践完成,如果达到 目的,则意味成功;但没有达到目的并不意味是 失败,而是有一个机会更多地了解和认识问题
• Beck认知歪曲的几种形式
a、任意的推断
• 在证据缺乏或不充分时草率下结论; • 只根据表面现象,缺乏理性的思考;
– 例:我得罪他了。
b、选择性概括
• 根据个别细节而不考虑其他情况便对 整个事件做出结论,“以偏概全”;
– 例:别人都不喜欢我。
c、过度引申
• 从一个具体事件出发引申出一般规律 性结论。指在一件事的基础上作出关 于能力、操作或价值的普遍性结论;
需要层次理论(Hierarchical theory of need)
自我实现的 需要 尊重的需要 归属与爱的需要 安全的需要 生理的需要
3、行为主义心理治疗
• 建立在行为学习理论基础上
– 人们的行为方式是通过学习获得的 – 如果对问题的反应是通过学习得来的,也可 以通过对更适当反应的再学习来改变前一种 反应。 – 经典条件反射作用 • 例:“恐怖”的形成
j、选Hale Waihona Puke 性消极注视精神障碍的心理治疗
一、心理治疗的起源
1、石器时代
– 由于恐惧和对魔鬼、巫术和神力的迷信 – 原始的方法—在患者的头颅上“开洞”
2、中世纪的欧洲
– 受鬼魔学影响,魔鬼附体 – 超自然的力量
3、公元1793年
– “心理上的疾病” –比奈尔(Pinel)医生 –巴黎建立精神病医院
4、19世纪末20世纪初 –真正心理治疗的 出现 –弗洛伊德 (Freud) –对于癔症的治疗 –精神分析
常用认知治疗种类
合理情绪疗法 基本观点是一切错误的思考方式或不合 理信念是心理障碍、情绪和行为问题的症结。 对此他将治疗中有关因素归纳为A-B-C-D-E, 即: A-诱发事件(activating event) B-信念(belief) C-后果(consequence) D-诘难(dispute) E-效应(effect)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