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认识人民币(案例分析)

认识人民币(案例分析)

认识人民币(案例分析)教材分析:1 .本单兀教材容和作用。

本单元的容是: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它们的十进关系,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能看懂物品的单价,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本节课是第一课时,即第46—49页主题图、例1、例2、例3、例4的教学容。

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它是价值的一般代表,它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让一年级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100以数的知识,学习、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教材的编写特点。

(1)突出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一年级儿童年龄虽小,但对于要用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的商品意识是有的。

为了突出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教材在这方面作了精心的安排。

如在本单元的开篇(主题图)就出示了3幅逼真的购物、乘车、存钱图,这些反映学生日常生活的画面,揭示了同一个主题,即一切要进行商品交换的,都要用到人民币。

同时,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教育学生将平时的零花钱积攒起来,积少成多后,将这些钱用来办更多更有意义的事情,如买好书、捐赠给贫困的同伴……等等。

(2 )集中学习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为了商品交易的便利,我国制定的法定货币品种较多。

按质地来分,有纸币和硬币;按单位来分,以元为单位的有12种,以角为单位的有6种,以分为单位的有3种。

为了使学生对我国制定的法定货币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也为了让学生体会元是人民币的基本单位,以及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在人们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本单元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集中学习。

由于人民币的单位间的十进关系和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是一样的,学生学习过100以数的读、写、大小比较后,再来集中学习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就不会感到困难了。

(3)突出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的教学。

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中,元是基本单位。

在货币流通、商品买卖中使用的人民币基本上是以元为单位的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因此,本单元教材的安排始终是以“元”为主线,让学生在认识元的基础上认识元、角、分之间的十进位关系,认识面值不同的人民币的币值,同时开展主要用元为单位的人民币进行买卖的购物活动。

如第48页例2中,让学生认识1元=10角,在“做一做”的练习中,让学生体会1元钱能买哪些学习用品和小件物品;第49页“做一做”中,让学生体会10元钱能买哪些学习用品。

(5)创设购物情境,让学生在购物活动中认识人民币。

人民币的认识离不开现实的购物活动,就像计算机的学习离不开上机操作一样。

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缺乏社会经验,上市场购物的机会少是肯定的。

那么,怎样弥补学生学习上的这个不足呢?教材多处创设了良好的购物情境,让学生在模拟购物活动中认识人民币、掌握人民币的有关知识,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

3、基于以上分析,本课时教学目标为:通过购物、乘车、存钱3幅图,说明人民币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让学生认识小面值的人民币,知道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并学会简单的取币、换币。

(3)运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换币、取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学会主动他人交流合作,受到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等教育。

针对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认识人民币的特点及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人民币的换与取。

一、引入:片段一:师:上个月,学校组织我们为“希望工程”进行了捐款捐物活动,XX,你捐了多少钱?xx,你呢?有的小朋友捐得多一点,有的少一点,但多少都表达了我们对贫困儿童的一片心意。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钱的知识。

世界上的钱有许多种,如美国使用的是美元,日本使用的是日元,我们国家使用的是人民币。

师:昨天,老师要小朋友搜集一些人民币,清将搜集的人民币在投影仪上展示。

1分2分5分1角2角5角1元…纸币1分2分5分1角5角1元…硬币小结: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

评析:结合学校开展的捐资助学活动,学生认识到数学就在身边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同时在学习新知前,展示学生的搜集成果,既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为学习新知作好了铺垫。

片段二:(1)教师出示一只玩具,让学生猜一猜它是用多少钱买来的。

教师:像刚才同学们说到的钱就是我们国家发行的法定货币,叫人民币。

(2)教师:请你说一说,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人民币?(3)课件出示第46页的主题图。

①、购物图。

教师:小朋友和妈妈在干什么呢?我们买东西要不要用钱呢?②、教师:再看看这位小朋友他在干什么?(对,买车票也要用到钱。

)③、教师:钱除了可以买东西,我们还可以把它怎么样呢?(出示第3幅图),(对,存起来。

)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存钱的习惯呢?有钱有什么用呢?我们可以把爸爸妈妈给我们的零花钱存起来,办更有意义的事,比如说买好书、买学习用品、献爱心等。

我们从小要养成不乱花钱,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4)教师:看来,人民币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认识人民币。

(板书课题:认识人民币)。

[紧密联系本班学生的实际,通过识别储蓄盒,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

这样引入新课自然,不落俗套。

寥寥数语,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向学生进行了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的思想品德教育。

]片段三:师:今天是小明7岁生日,妈妈要带小明乘车去买生日蛋糕和礼物,小明说:“我长大了,能让我自己试试吗?”于是妈妈把钱交给小明,由小明买车票,买蛋糕和礼物,你们看小明多高兴啊!(教师边讲电脑出示买东西的画面)。

“同学们,你们都用过人民币吗?谁能说说你在什么时候用的?”学生自由发言。

师:“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人民币?在小组说一说。

”学生在小组互相介绍自己见过的人民币。

生:①纸币、硬币。

②几元的、几角的、几分的。

师:“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来认识人民币。

”(板书:人民币)[力图从学生身边的事例导入,联系生活,贴近生活,从而缩短了学生与学习容之间的距离,使之产生亲近感,可以激发学生在的情感体验,引发学习兴趣,从而能主动的去学习新知。

“你见过什么样的人民币”有助于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为教师的组织教学提供了充分的依据。

]片段四:师:(投影出示各种棉值的人民币)这些钱你们都认识吗?小组里说一说,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生1:钱也叫人民币。

生2:元最大。

生3:10分就是1角生4:钱可以买很多东西。

……师:看来有关人民币的知识,大家已经知道了很多,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更多的知识。

(揭示课题)[评析:课前教师曾对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对于人民币的作用学生已非常熟悉,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有使用人民币的经验。

因此导入中教师直截了当地在投影仪上出示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让学生在小组里说一说,这样不仅教学环节简洁、流畅(教师也不必浪费很大的物力精力去准备)、还适时地了解了学生的知识基础,便于教师对后面的环节进行合理调空。

整个环节显得真实自然。

]二、新课教学: 片段一:1、认一认。

师:大家从信封里倒出人民币学具,你都认识吗?你认为比较难认的是哪些?拿到前面来让大家一起帮着认一认。

反馈:如出示面值2元的纸币和2角的纸币,新版的和旧版的都是50元的纸币等等,让学生帮着辨认,并强调:看人民币的数字和数字后面的单位就能知道它的面值。

2、分一分。

师:如果把这些人民币分分类,你准备怎么分?小组活动后反馈。

生1 :放两堆,纸做的一堆,硬币一堆。

生2 :分三堆,把元的放在一起,把角的放在一起,把分的放在一起。

生3 :把100元的放在一起,再把其他的放在一起。

3、数一数。

师:我这里有多少钱?谁帮着数一数?学生上台在投影仪上数,得出一共有5元4角。

师:你手上有多少钱?也数一数,同桌帮忙检查一下。

学生各自数自己手中的钱。

4、算一算。

师:(出示标价1元的一支铅笔)你怎么付钱?生1 :给你100元,你找我99元。

生2 :给你2元,找我1元。

师;有没有不用找的?生1:给你2个5角。

生2 :给你10个角。

生3:我给你1个5角,5个1角生:我给你100分。

师:可以吗?生1:可以,因为1元=10角。

生2 : 10分是1角,所以100分就是10角,也就是1元了。

师:看一看,1元有多少种不同的拿法?小组学生活动。

反馈,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各种不同的拿法,如:1枚1元的硬币,1 一元的纸币,2个5角,10个1角,1个5角和5个1角,6个1角和22角,52角的纸币,1个1角、1个5角和22角教师在黑板上作相应的板书。

[评析:这一教学设计跳出了认知技能的框框,非常关注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这一教学设计力求从生活情景中挖掘“数学味”,她放弃了一般课堂中的需要大量准备工作的购物活动,而是用一简单的1元钱付款的方式解决了1元=10角的这一知识点。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思维相当活跃,给出了多种1元的付款方式。

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让学生感到亲切自然,更为重要的是对具体的活动赋予了数学思考,并对如有序思考的数学方法进行了挖掘和渗透。

]片段二:1、认识分师:刚才小朋友说这是1分、2分、5分(投影)你们是怎么认识的?这三个硬币上都有一个分”字,分”(板书)是人民币的单位,以分为单位的人民币有1分、2分、5分三种面值。

学生活动:把1分、2分、5分的硬币找出来,认一认、摸一摸、比一比,然后想一想、摆一摆:用1分币换1个2分币怎么换?用1分或2分币换1个5分币有几种换法?(学生上台,在投影仪上展示换法)评析:学生在找、摸、比、摆的动手操作中,知道了以分为单位的三种币值间的联系和区别。

2•认识角(听录音)有一天,森林里举行运动会。

兔妈妈参加了,三个兔宝宝商量决定每人用1角钱买1面小红旗为她加油,于是回家赶忙把储蓄罐拿出来,打开一看,全是1分、2分、5分的硬币,带着多不方便呀!于是,兔宝宝找熊妈妈想个带着方便的方法,熊妈妈帮兔宝宝数了数罐子里的钱,并将兔宝宝的钱换成了1角的。

投影出示:10个1分硬币、5个2分硬币、2个5分硬币。

板书:角1角=10分师:一共换了3个1角,角也是人民币的单位,以角为单位的人民币有1角、2角、5角三种面值。

师生活动:把1角、2角、5角的人民币拿出来认认、比比(学生到投影前演示),师生互换人民币:12角可以换(2)1角,15角可以换(5)1角,15角可以换(2)2角和(1)1角,15角还可以换(1)2角和(3)1 角。

3•认识元(听录音)运动会后,兔宝宝更加节约,又攒了一些钱,我们数数看,攒了多少个1角?(投影出示)1角1角地数,数出10角来,10角是1元。

板书:元1元=10角师:元是人民币的单位,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有1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投影展示)。

想一想:1元等于多少分?说说想法。

学生活动:12角、11角共是()角,再拿15角,是多少?再加上1元呢?评析:用童话故事将学习的数学知识串联起来,利用投影展示知识点,创设乐学情景,让学生感受到这样的数学学习是轻松的、这样的学习生活是开心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