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朝鲜半岛历史与文化

朝鲜半岛历史与文化

朝鲜半岛历史与文化
一、朝鲜半岛大事记:
1945年8月15日,朝鲜人民从日本殖民统治下获得解放,同时苏美两国军队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别进驻北半部、南半部。

从此,朝鲜半岛处于分裂状态。

1948年8月15日,半岛南半部宣布成立大韩民国。

1948年9月9日,半岛北半部宣布成立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

1953年7月27日,签订停战协定,朝鲜战争结束,朝鲜半岛以军事分界线(三八线)为界继续处于分裂状态。

1971年8月6日,朝鲜内阁首相金日成表示,愿意在任何时候同包括南方的民主共和党在内的所有政党、社会团体和个别人士进行接触。

8月20日,朝鲜和韩国红十字会人员在板门店举行了首次会晤,商讨离散家属团聚问题。

1972年7月4日,朝韩双方发表《南北联合声明》,确认了祖国统一的三项原则。

1980年1月12日,朝鲜总理李钟玉致函韩国总理申铉石高,建议举行北南总理会谈。

24日,申铉石高复信同意举行双方总理会谈。

其后,双方就总理会谈举行了多次预备会谈,但未达成协议。

1984年9月29日-10月4日,朝鲜红十字会通过板门店、仁川港和北平港向韩国红十字会运送了救济物资。

1984年11月15日,朝韩双方举行了首次经济会谈。

1990年9月5-7日,朝鲜总理延亨默与韩国总理姜英勋在汉城举行第一次总理会谈。

1991年12月11日—13日,第5次总理会谈在汉城举行,朝鲜总理延享默和韩国总理郑元植签署了《北南和解互不侵略和合作交流协议书》。

1991年12月31日,朝韩双方代表在板门店草签《朝鲜半岛无核化共同宣言》。

1994年6月28日,双方代表在板门店接触,确定朝鲜国家主席金日成和韩国总统金泳三于当年7月25日至27日在平壤会晤。

1994年7月8日,朝鲜国家主席金日成逝世,朝韩首脑会晤因此未能举行。

1998年2月25日,韩国总统金大中宣誓就职。

金大中建议南北方互派特使和举行南北首脑会晤。

2000年4月10日,朝韩双方同时宣布,朝鲜国防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日和韩国总统金大中将于6月12日至14日在平壤会晤。

后因技术原因,会晤推迟一天举行。

2006年6月15日,朝鲜、韩国以及海外民间代表团在平壤举行朝韩首脑会晤5周年的纪念活动,宣布将6月15日定为“民族之日”,并呼吁开展广泛的统一爱国运动,消除战争危险。

2007年8月8日,朝鲜和韩国同时宣布,朝鲜领导人金正日和韩国总统卢武铉将于8月28日至30日在平壤举行首脑会晤。

后因朝鲜遭受严重洪灾,首脑会晤推迟至10月2日至4日举行。

2008年2月,李明博政府上台后推行“对朝政策三原则”,将朝鲜弃核和实行改革开放作为韩国向朝鲜提供经济援助和发展南北关系的前提,放弃了前两任总统的“阳光政策”,从而导致朝韩关系不断恶化。

朝鲜方面不仅停止了双方红十字会的联系和离散家属会面,还从2008年12月1日起采取包括驱逐朝鲜开城工业园区和金刚山旅游区的部分韩方人士、中
断开城旅游、禁止朝韩铁路通行等一系列措施。

2009年,双方在开城工业园区运营问题上又起分歧,特别是朝鲜5月再次进行核试验以后,韩国宣布全面加入防扩散倡议,韩朝对立进一步加剧。

2008年8月16日,朝鲜领导人金正日会见韩国现代集团会长玄贞恩。

随后,朝鲜亚太和平委员会与韩国现代集团联合发表了关于组织离散家属团聚、尽快重开金刚山旅游、恢复开城旅游并搞活开城工业园区等5项交流事业的协议。

2009年8月26日,韩国和朝鲜红十字会在金刚山举行会谈,讨论拟于10月初举行的离散家属会面问题。

这是韩朝红十字会时隔近1年零9个月之后首次举行会谈。

2010年3月26日,韩国“天安”号警戒舰在韩国西部海域因发生爆炸而沉没,舰上104名官兵中仅有58人生还。

韩国“天安”号军民联合调查团5月20日公布的正式调查结果称,“天安”舰是遭受“朝鲜小型潜水艇实施的鱼雷攻击”而沉没的。

朝鲜国防委员会表示拒绝接受这一结论,并要求派团到韩国核查证据,但这一要求遭到韩国拒绝。

5月24日,韩国总统李明博发表讲话,要求朝鲜就“天安”号事件道歉,表示将禁止朝鲜船只进入韩国领海,中断朝韩经贸合作和交流,并将在与有关国家协商后把这一事件提交联合国安理会。

韩国统一部等相关部门同一天也宣布了对朝制裁措施。

25日,朝鲜祖国和平统一委员会发言人在平壤发表讲话,宣布对韩国的八项措施,称将从现在开始全面冻结朝韩关系,废除朝韩互不侵犯协议,全面停止朝韩合作。

27日,朝鲜人民军总参谋部宣布了7项措施,以应对韩国就“天安”号警戒舰沉没事件对朝鲜采取的制裁措施。

2010年11月23日,韩朝在“北方界线”附近的延坪岛地区发生相互炮击事件,双方都指责对方首先开炮。

韩朝在朝鲜半岛西部海域的边界划分上一直存在分歧。

韩国和美国单方面设定了一条“北方界线”,但朝鲜一直未予承认。

朝方于1999年设定的海上军事分界线比韩方的“北方界线”更为靠南。

“天安”号沉没和延坪岛炮击事件后,朝韩关系更趋紧张。

2011年5月30日,朝鲜国防委员会发言人发表声明说,鉴于韩国政府反朝活动日益加剧,朝鲜军队和人民同李明博政府“将不再接触”,并将切断朝韩东部地区的军事通信线路,关闭金刚山地区的通信联络所。

2011年9月30日,韩国执政党大国家党代表洪准杓访问朝鲜开城工业园区。

此行是历史上韩国执政党领导人首次访问朝鲜,也是朝韩关系因“天安”号和延坪岛炮击事件陷入僵局以来,韩方访朝的最高级别政治人物。

2011年12月30日,朝鲜国防委员会发表声明说,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逝世后,李明博政府不顾同一民族情谊,以“区别对待领导人和居民”等理由阻挡韩方人士赴朝吊唁,朝鲜将永远不再同李明博政府打交道。

2012年10月7日,韩国政府宣布,韩国与美国已经商定将韩国弹道导弹射程从300公里增至800公里。

这意味着从韩国中部地区发射的弹道导弹能够覆盖朝鲜全境。

2013年3月8日,针对联合国安理会通过涉朝决议以及韩美举行海上联合军演,朝鲜方面采取强硬举措予以应对。

朝鲜祖国和平统一委员会宣布,从11日开始全面废除关于朝韩之间互不侵犯的所有协议,宣布《朝鲜半岛无核化共同宣言》完全无效,并关闭朝韩板门店联络渠道。

11日,朝鲜按照此前宣称,如期切断了板门店的朝韩热线电话。

12日,韩国外交通商部发言人赵泰永称,朝鲜单方面宣布废除《朝鲜停战协定》无效。

14日朝鲜外务省发言人表示,《朝鲜停战协定》同其他协定不同,如有一方不遵守协定即自动失效。

27,朝韩将军级会谈朝方团长向韩方通报说,朝方从当天起将切断双方间的军方通信线路。

30日,朝鲜政府、政党和团体当天发表特别声明,宣布朝韩关系进入战时状态,所有朝韩之间的问题将根据战时状态来处理。

2014年3月朝鲜在5天内连续两次发射短程弹道导弹,导致朝鲜半岛局势进步恶化
二、针对2014年3月朝鲜在5天内连续两次发射短程弹道导弹,导致朝鲜半岛局势进步恶化的事件进行分析:
朝鲜在今年3月的5天内连续两次发射短程弹道导弹,发射地点都在位于江原道中部地区的安边郡旗杆岭和附近的元山一带,但是有关朝鲜发射导弹的消息均都来自韩联社,朝鲜官方至今未就发射一事发表任何评论。

我个人觉得朝鲜这样发射是在向外界传递某种信息,只是这种信息目前还处于半朦胧阶段。

所以我就对现阶段较明朗的一些信息做一些浅显的评论。

对于朝鲜近期的导弹发射,反应最强烈的毫无疑问肯定是韩国,并称此次朝鲜发射短程弹道导弹是在事先没有提供航行警报的情况下突然进行的,是一种不正常的军事行动,是对国际航行秩序等具有重大威胁的挑衅行为。

但我个人认为,朝鲜的这一举动符合其一直以来的以“超强硬对强硬”的处事风格,首先是针对正在进行的韩美年度联合军演,展现其毫不示弱的态度,向全世界发出朝鲜军事也不弱的信号。

其次是出于政的考虑,向外界表示金正恩政权保卫国家安全的强硬姿态,为接下来可能的人事变动壮声威,说白了就是在为巩固金正恩政权造势。

从近几年来看,朝鲜在对美关系上的一系列举动,到发射导弹、进行核子试验,再到最终退出“六方会谈”……半岛局势几度恶化,始终处于非常紧张状态。

朝鲜这样做我认为他也有自己的战略考虑,但最根本的目的无非就是要增加谈判筹码,讨价还价,通过展示自己的实力,引起美国等大国注意力,最好是能实现与美国直接单独对话或谈判,最终实现与美国关系的正常化。

但从美国态度不难看出美国根本就不吃这一套,美国也就认为朝鲜就像个“孩子”一样小打小闹不碍事。

而且,朝韩关系起起伏伏,至今没有产生什么根本性改善。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为了维护其在东北亚的战略利益,保护其盟友安全,势必会继续保留其在半岛的军事力量,而作为盟友,美国肯定会坚定不移地支持韩国和日本,从外交、政治、经济上进一步施压、孤立、制裁朝鲜。

在朝鲜不顾国际形势,执意发射导弹问题上,我认为朝鲜还更应该考虑一下中国的感受和立场,中国一直都在帮助朝鲜发展。

但朝鲜这样做很明显是为了逞一时之快,他这样做只会让半岛局势更加恶化,而作为一直帮助他发展的中国是最不愿意看到这样局面的。

所以朝韩双方都应该冷静思考从大局着眼,早日解决半岛问题。

这样对整个国际形势和亚太地区的形势都有利,对朝韩双更是利远远大于弊。

朝鲜的导弹发射无论出于什么样的目的,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导致半岛局势升温,也会给美国实施重返亚洲战略提供一个名正言顺的藉口。

朝鲜半岛的事务,最终还是需要半岛人民通过和平、自主的方式来解决,任何外来力量都无法帮助其解决根本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