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复合解堵剂及其应用方法与制作流程

复合解堵剂及其应用方法与制作流程

本技术介绍了一种复合解堵剂,包括:初通剂,其包括质量分数为20%的工业盐酸溶液,质量分数为40%的氢氟酸溶液,季铵盐表面活性剂,铁离子稳定剂,氮化硅,氟硅酸钠,余量为水;复通剂,其包括1丁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磺酰亚胺盐,氯化铵,氧化锌,余量为松油醇;增效剂,其包括质量分数为55%的工业乙酸溶液,甲酚酸,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甲基戊醇,余量为甲醇。

本技术还介绍了一种复合解堵剂的应用方法。

本技术制备的解堵剂疏导网络空隙喉道,增大毛管数,活化滞留油,增加原油流动力,即通过提高油层的可流动空隙度和可流动渗透率达到降压增注目的,具有良好的溶解能力以及缩膨能力,以及具有良好的降压增注现场施工效果。

技术要求1.复合解堵剂,其特征在于,包括:初通剂,其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成分:质量分数为20%的工业盐酸溶液15%-20%,质量分数为40%的氢氟酸溶液5%-8%,季铵盐表面活性剂15%-20%,铁离子稳定剂0.5%-0.8%,氮化硅1%-2%,氟硅酸钠0.5%-1%,余量为水;复通剂,其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成分:1-丁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磺酰亚胺盐5%-8%,氯化铵1%-1.2%,氧化锌0.5%-1%,余量为松油醇;增效剂,其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成分:质量分数为55%的工业乙酸溶液50%-60%,甲酚酸0.5%-1%,十二烷基苯磺酸钠5%-5.5%,甲基戊醇0.5%-0.8%,余量为甲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解堵剂,其特征在于,包括:初通剂,其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成分:质量分数为20%的工业盐酸溶液18%,质量分数为40%的氢氟酸溶液6%,季铵盐表面活性剂15%,铁离子稳定剂0.8%,氮化硅1.8%,氟硅酸钠0.7%,余量为水;复通剂,其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成分:1-丁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磺酰亚胺盐7%,氯化铵1.2%,氧化锌0.8%,余量为松油醇;增效剂,其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成分:质量分数为55%的工业乙酸溶液56%,甲酚酸0.8%,十二烷基苯磺酸钠5.2%,甲基戊醇0.7%,余量为甲醇。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解堵剂,其特征在于,包括:初通剂,其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成分:质量分数为20%的工业盐酸溶液16%,质量分数为40%的氢氟酸溶液8%,季铵盐表面活性剂18%,铁离子稳定剂0.6%,氮化硅1.5%,氟硅酸钠0.6%,余量为水;复通剂,其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成分:1-丁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磺酰亚胺盐6%,氯化铵1%,氧化锌0.6%,余量为松油醇;增效剂,其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成分:质量分数为55%的工业乙酸溶液58%,甲酚酸0.8%,十二烷基苯磺酸钠5%,甲基戊醇0.6%,余量为甲醇。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解堵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初通剂、复通剂、增效剂的用量重量比为2:2:1。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复合解堵剂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向油井中注入所述初通剂,再伴注液氮,向油井中注入所述复通剂,再伴注液氮,向油井中注入所述增效剂,再伴注液氮,向油井中注入水顶至储层,关井。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解堵剂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向油井中以正挤方式、0.8m3/min的排量注入所述初通剂,再以0.5m3/min的排量伴注液氮,向油井中以正挤方式、1.6m3/min的排量注入所述复通剂,再以0.5m3/min的排量伴注液氮,向油井中以正挤方式、0.8m3/min的排量注入所述增效剂,再伴注液氮,所述初通剂、复通剂、增效剂的用量重量比为2:2:1,向油井中以正挤方式、0.5m3/min的排量注入水顶至储层,关井24h,泄压,洗井。

技术说明书复合解堵剂及其应用方法技术领域本技术涉及油田开采技术领域。

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复合解堵剂及其应用方法。

背景技术油田开采时,油、气、水、泥浆等流体经过地层或传输管道,伴随着酸碱度、温度、压力等条件随时发生改变,地层或传输管道可能生成油垢、水垢或注射,特别是碳酸盐岩储层、砂岩储层,但是物理解堵在不同程度上存在施工复杂、适用范围不广的缺点。

技术内容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技术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合解堵剂及其应用方法,其能够。

为了实现根据本技术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复合解堵剂,包括:初通剂,其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成分:质量分数为20%的工业盐酸溶液15%-20%,质量分数为40%的氢氟酸溶液5%-8%,季铵盐表面活性剂15%-20%,0.5%-1%,余量为水;复通剂,其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成分:1-丁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磺酰亚胺盐5%-8%,氯化铵1%-1.2%,氧化锌0.5%-1%,余量为松油醇;增效剂,其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成分:质量分数为55%的工业乙酸溶液50%-60%,甲酚酸0.5%-1%,十二烷基苯磺酸钠5%-5.5%,甲基戊醇0.5%-0.8%,优选的是,包括:初通剂,其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成分:质量分数为20%的工业盐酸溶液18%,质量分数为40%的氢氟酸溶液6%,季铵盐表面活性剂15%,铁离子稳定剂0复通剂,其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成分:1-丁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磺酰亚胺盐7%,氯化铵1.2%,氧化锌0.8%,余量为松油醇;增效剂,其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成分:质量分数为55%的工业乙酸溶液56%,甲酚酸0.8%,十二烷基苯磺酸钠5.2%,甲基戊醇0.7%,余量为甲醇。

优选的是,包括:初通剂,其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成分:质量分数为20%的工业盐酸溶液16%,质量分数为40%的氢氟酸溶液8%,季铵盐表面活性剂18%,铁离子稳定剂0复通剂,其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成分:1-丁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磺酰亚胺盐6%,氯化铵1%,氧化锌0.6%,余量为松油醇;增效剂,其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成分:质量分数为55%的工业乙酸溶液58%,甲酚酸0.8%,十二烷基苯磺酸钠5%,甲基戊醇0.6%,余量为甲醇。

优选的是,所述初通剂、复通剂、增效剂的用量重量比为2:2:1。

复合解堵剂的应用方法,向油井中注入所述初通剂,再伴注液氮,向油井中注入所述复通剂,再伴注液氮,向油井中注入所述增效剂,再伴注液氮,向油井优选的是,向油井中以正挤方式、0.8m3/min的排量注入所述初通剂,再以0.5m3/min的排量伴注液氮,向油井中以正挤方式、1.6m3/min的排量注入所述复通剂方式、0.8m3/min的排量注入所述增效剂,再伴注液氮,所述初通剂、复通剂、增效剂的用量重量比为2:2:1,向油井中以正挤方式、0.5m3/min的排量注入水顶本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制备的解堵剂区别于现有的前置酸、主体酸、后置酸解堵剂,疏导网络空隙喉道,增大毛管数,活化滞留油,增加原油流动力,即通过提高油层的可良好的溶解能力以及缩膨能力,以及具有良好的降压增注现场施工效果。

本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需要说明的是,下述实施方案中所述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述试剂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获得。

<实例1>复合解堵剂,包括:初通剂,其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成分:质量分数为20%的工业盐酸溶液15%,质量分数为40%的氢氟酸溶液5%,季铵盐表面活性剂15%,铁离子稳定剂0复通剂,其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成分:1-丁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磺酰亚胺盐5%,氯化铵1%,氧化锌0.5%,余量为松油醇;增效剂,其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成分:质量分数为55%的工业乙酸溶液50%,甲酚酸0.5%,十二烷基苯磺酸钠5%,甲基戊醇0.5%,余量为甲醇。

<实例2>复合解堵剂,包括:初通剂,其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成分:质量分数为20%的工业盐酸溶液20%,质量分数为40%的氢氟酸溶液8%,季铵盐表面活性剂20%,铁离子稳定剂0复通剂,其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成分:1-丁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磺酰亚胺盐8%,氯化铵1.2%,氧化锌1%,余量为松油醇;增效剂,其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成分:质量分数为55%的工业乙酸溶液60%,甲酚酸1%,十二烷基苯磺酸钠5.5%,甲基戊醇0.8%,余量为甲醇。

<实例3>复合解堵剂,包括:初通剂,其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成分:质量分数为20%的工业盐酸溶液18%,质量分数为40%的氢氟酸溶液6%,季铵盐表面活性剂15%,铁离子稳定剂0复通剂,其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成分:1-丁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磺酰亚胺盐7%,氯化铵1.2%,氧化锌0.8%,余量为松油醇;增效剂,其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成分:质量分数为55%的工业乙酸溶液56%,甲酚酸0.8%,十二烷基苯磺酸钠5.2%,甲基戊醇0.7%,余量为甲醇。

<实例4>复合解堵剂,包括:初通剂,其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成分:质量分数为20%的工业盐酸溶液16%,质量分数为40%的氢氟酸溶液8%,季铵盐表面活性剂18%,铁离子稳定剂0复通剂,其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成分:1-丁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磺酰亚胺盐6%,氯化铵1%,氧化锌0.6%,余量为松油醇;增效剂,其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成分:质量分数为55%的工业乙酸溶液58%,甲酚酸0.8%,十二烷基苯磺酸钠5%,甲基戊醇0.6%,余量为甲醇。

<实例5>复合解堵剂的应用方法,复合解堵剂的配方同实例3,向油井中以正挤方式、0.8m3/min的排量注入所述初通剂,再以0.5m3/min的排量伴注液氮,向油井中以0.5m3/min的排量伴注液氮,向油井中以正挤方式、0.8m3/min的排量注入所述增效剂,再伴注液氮,所述初通剂、复通剂、增效剂的用量重量比为2:2:1,向油层,关井24h,泄压,洗井。

<室内性能评价>1.1溶垢能力实例1-4制备的初通剂、复通剂、增效剂分别在第0、1、2h加入,加入量的重量比均为2:2:1。

对比例1a制备的初通剂、复通剂、增效剂配方同实例4,分别在第0、1、2h加入,加入量的重量比均为1:2:1。

对比例1b制备的初通剂、复通剂、增效剂配方同实例4,分别在第0、1、2h加入,加入量的重量比均为2:1:1。

对比例1c制备的初通剂、复通剂、增效剂配方同实例4,分别在第0、1、2h加入,加入量的重量比均为1:1:2。

对比例2a制备的复通剂、增效剂配方同实例4,加入次序为:复通剂、增效剂,分别在第0、1.5h加入,加入量同实例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