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比较研究及启示

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比较研究及启示


《中国制造2025》始终贯穿应对新科 技革命、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思 想理念和措施。但不是专门为应对新一 轮革命制定的一个规划。需要顾及规模 庞大的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整个产业 的创新能力的提升。
目标与优先或重点领域的比较
三、优先行动或重点发展领域对比
德国工业4.0
标准化和开放标准的参考框架 建立管理复杂系统的工具
二、发展现状
德国
中国
德国:直接实施工业4.0
仅与《中国制造2025》中的“1+X” 规划体系里的个体规划,比如说智能制 造规划、两化融合规划相当
中国:工业2.0、3.0和4.0同时推动。 更加复杂、更加艰巨
既要实现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还要实现高端领域的跨越式发展
是瞄准新一轮科技革命制定的措施 具有强大的技术基础,产业技术比 较好。在两化融合,在信息化推动 “互联网+”各方面具有优势。
p 从国际对比来看,1990年我国制造业占全球的比重为2.7%,居世界第九; 2007年达到13.2%,居世界第二;2010年为19.8%,跃居世界第一。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2)中国制造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p 我国制造业技术品质工艺相对落后与严重的产能过剩,是典型的“要素驱动” 型发展,正是这种发展模式使中国的制造业处于产业链的低端。
• 未来制造业将建立在以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互动平台上,将更多生产要素更为科 学地整合,生产制造个性化、定制化成为常态。
• “微笑曲线”为 研发与设计、生产与制造、营销与服务三个模块。

发达国家占据着研发与设计、营销与服务的高端位置

发展中国家则为生产与制造,处于低利润区。
• 中国制造应从高新技术实现产业升级和发展制造业周边服务业,开创全新共享经济,带动大 众创新和万众创新。
建设提供全面宽带的基础设施 设计、网络、系统等全面安全措施
数字化时代工作的组织和设计 持续的职业培训和发展 规章制度建设
提升原材料、人力、财务资源效率
中国制造2025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
航空航天装备 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
先进轨道交通装备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电力装备 农机装备 新材料 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
既蒸汽机后的第四次工业革命,高度数字化、网络化。 德国用8-10年时间,发展自己的特色。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1)中国制造业的现状
p 从中国制造业形势看,2013年工业占GDP的37%,装备制造业产值规模突破20 万亿元人民币,占全球装备制造业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中国发电设备产量约占全 球总量的60%;造船占全球比重的41%;机床占全球比重38%。在500余种工业产 品中,中国有220多种产量居世界第一。2014年,我国共有100家企业入选“财富 世界500强”,其中制造业企业56家(不含港澳台),连续两年成为世界500强企 业数仅次于美国(130多家)的第二大国。
“工业4. 0”追求的是以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新工业革命生产模式。这一模式不仅要在制造 技术上实现革命性的突破,还要引致生产组织方式和社会经济方面的深刻变化,引致人类生产力的巨大 飞跃。显然,这是”中国制造2025”没有论及的。
三、优先行动或重点发展领域对比
• 日本推行供应商管理机制,精益管理,但在中国不一定受用,我们企业由于系统出了问题, 效率低下,很难达到预期目标。
二、发展现状
p 德国工业4.0包括7个部分,即远景目标、行动策略、支撑要素、优先发展领域、与他国 的竞争策略等;
p 中国制造2025分为4个部分,主要是形势和背景分析、基本指导原则、战略任务和重点 发展领域以及支撑和保障体系。
相同点:都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针对制造业发展提出 的一个重要战略举措
• 中国2025处于工业2.0补课,工业3.0普及和工业4.0示范的“并联式发展道路”, 不仅要提出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的路径和措施,还要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 力度,同时还要解决制造业创新能力,产品质量,工业基础等一系列阶段性的 突出矛盾和问题。
p 主要集中在创新能力、产业结构、品牌质量、信息化水平等方面。产品档次 不高、核心技术缺乏,以至于产品附加产值低(以核心技术缺乏为例)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3)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紧迫性”
国际金融危机,凸显实体经济的重要性
中国的“世界工厂”面临双重挑战
人口红利消失 人口成本上升
劳动力 供给减少
从事制造业 意愿降低
u 发达国家正在进行“再工业化”运动 u 东盟国家、印度和拉美国家则拥有更低的
劳动力和资源成本
发展现状
• “互联网+工业” “告别微笑曲线”
• 我们的核心问题有:缺乏自主创新能力,核心技术的关键部件受制于人,同时,产品同质化 严重,存在不同层次的质量问题,能源利用率也不高,浪费和污染严重,产业结构不合理, 许多产业仍处于价值链的中低层。
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比较 研究及启示
1 选题背景及意义 2 发展现状 3 目标与优化或重点领域的比较 4 目标、路径、前景的比较 5 借鉴及启示
目 录
选题背景意义
1
概念,导入
背景
background
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业占全球制造业20%,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这一概念是李克
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当前我国制造业现状是:“大而不强,多而 点击不输精入”文。字
三、优先行动或重点发展领域对比
对比“工业4.0”和中国制造 “2025”的重点突破领域,前者主要集中于制造业生产模式、生产环 境、安全保障、制度建设、员工培训等; 而后者则主要集中于生产制造的一些重要行业,并且这些行 业多数是于 2010 年公布的应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因此,从重点突破的领域看,”工业4.0” 已经不再把技术、品牌等作为发展目标,而是转向生产模式、生产管理、生产安全等更高层面的制造理 念
非核心部件加工,劳动密集型加工,中低端等特点。
工业化与信息化相融合。
“互联网+”
中国制造--------------- Nhomakorabea中国智造
1
点击输入文字
背景
background
德国工业4.0:
15年时间,以物联网为突破口,提高生产智能效率,降 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效益。
卡尔曼博士提出:智能化,自动化(智能工厂,以机器 人为例。我们吃的药,早餐,工人下午上班的时间都可以控 制调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