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劳动习惯培养的研究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精品2020-12-12【关键字】方案、建议、情况、思路、方法、环节、条件、成绩、空间、效益、质量、模式、增长、行动、计划、传统、地方、认识、问题、系统、密切配合、统一思想、有效、密切、自主、主动、自觉、深入、整体、尽早、现代、合理、良好、健康、合作、配合、沟通、召开、保持、提升、统一、发展、制定、提出、发现、掌握、了解、研究、措施、规律、特点、关键、安全、网络、意识、风尚、信心、思想、成果、根本、精神、要素、基础、需要、氛围、素“幼儿劳动习惯培养的研究”的结题报告单位:长治市康园幼儿园课题组作者:贾国琳韩仁玲摘要:“幼儿劳动习惯培养的研究”,是我园适应新时期需要,在人们越来越关注幼儿全面发展,尤其是劳动能力培养的需求下进行的一种实践性研究。
它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采用了以行动研究为主,以问卷调查法、实验法、记录法、文献法、个案法为辅的研究方法,全方位系统地开展研究。
课题研究从2006年4月到2008年8月,在省幼教中心、市教育局基教科的指导下,经过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历经两年的时间,顺利完成各项研究任务。
关键词:劳动:劳动是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使用劳动工具所进行的有目的的生产活动,是生产的最基本要素。
幼儿劳动:是指幼儿通过自身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和简单的生产劳动的教育和实践,使幼儿初步学会一些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逐步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良好的劳动习惯、以及热爱劳动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
习惯:指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
一、问题的提出。
二十一世纪需要培养自立创新的人才,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来说,劳动习惯和技能是必不可少的。
幼儿期是自我服务能力和劳动习惯培养的关键期,《幼儿园教育纲要》指出“要培养幼儿的生活卫生习惯和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幼儿对劳动者的热爱和劳动成果的尊重”。
从中外教育家的论述中也可以看出从小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也是非常重要的。
苏联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儿童的心灵是在劳动中逐渐培养起来的,关键的问题是要使儿童从小就参加劳动,使劳动成为人的天性和习惯。
……儿童的智慧在手指尖上”。
我国教育家陈鹤琴、陶行知也十分强调教育孩子手脑并用,做自立自强的小主人……,强调要让小孩子凡是自己能做的事情就自己做,自己能想的事自己想,如果不让孩子使用自己的手和脑,就是不让儿童的身心得到发展。
从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看,年龄小,可塑性强,此时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越易成功。
为此,从小对幼儿进行劳动习惯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让孩子自己动手自理,做力所能及的劳动,自己动脑思考问题,可以使孩子积累生活经验,发展多种感官,学会认知,学会多种劳动技能,学会生存,懂得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
俗话说,从小多做事,益德又益智。
然而,通过我园对在园幼儿劳动习惯、行为及家长对待幼儿劳动的认识、态度等的调查发现,当前孩子多为独生子女,在幸福里诞生,在蜜罐里成长,在家里得到了过多的关爱、保护和享受,为此在生活方面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不会干,即使自己可以干,也希望得到大人的帮助。
吃东西挑拣、浪费、不爱惜物品等,他们根本不知道人们吃、穿、用的东西是从哪里来的,更不懂得劳动的“艰辛”及对劳动成果、劳动人民的尊重。
但这些问题并未引起家长的重视。
世纪需要培养自立、创新的人才。
对于培养未来人才的全面素质来说劳动技能素质是必不可少的。
然而,而在许多家长眼里,孩子语言发展是重要的,获得知识是重要的,开发幼儿智力是重要的,至于手指的锻炼、劳动能力的培养往往很少给予重视,家长和老师往往忽视幼儿劳动教育,不重视幼儿劳动习惯的培养。
在家里,幼儿有舒适的生活环境,特别是独生子女家庭对幼儿“超负荷”的包揽;在幼儿园里,老师很少安排劳动活动,使得幼儿动手机会减少,生活自立能力降低,自己的事情不会做或不愿做,因此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为了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劳动兴趣和劳动习惯,提高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让幼儿更多了解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靠劳动创造出来的,让幼儿从心底尊敬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
劳动是指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使用劳动工具所进行的有目的的生产活动,是生产的最基本要素。
幼儿劳动是指幼儿通过自身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和简单的生产劳动的教育和实践,使幼儿初步学会一些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逐步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良好的劳动习惯、以及热爱劳动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健康教育目标中对幼儿和成人提出这样的要求:“幼儿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和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
因此,更新观念,引导广大的教师、家长朋友们从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的误区中走出来,认识幼儿劳动的重要性,提高幼儿劳动的意识和能力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日常生活中千万不要忽视孩子的穿衣、吃饭、打扫卫生等基本的生活技能的培养,不要荒废孩子双手上的智慧。
有目的、有计划地对他们进行劳动能力的培养,不断向孩子提出劳动的任务,并给予适当的引导与鼓励,教给孩子一些实干巧干的方法和技能,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促进幼儿肌肉的发育和完善,促进他们动作的协调发展,而且由于手部肌肉活动越多、越丰富,就越能开发幼儿大脑的潜能,促进智力的发展。
这是孩子学会生存、学会自主的起点。
因此,我们选择了“幼儿劳动习惯培养的研究”作为研究的课题,旨在通过研究和实践,探索总结培养幼儿良好劳动习惯的特点、规律及方法,有效地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让幼儿更了解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靠劳动创造出来的,让幼儿从心底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为一生的幸福坚定坚实基础,通过实验研究,优化教师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保教质量,更好发挥示范园的作用,有效促进幼教事业的发展。
二、文献综述幼儿期是自我服务能力和劳动习惯培养的关键期,《幼儿园教育纲要》指出“要培养幼儿的生活卫生习惯和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幼儿对劳动者的热爱和劳动成果的尊重”。
有研究表明:2~4岁是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生活习惯初步养成的关键期。
我们应抓住这个时期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简单劳动,培养其生活的自理能力,培养劳动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从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看,年龄越小越单纯,可塑性越强,越容易接受各种影响和教育,此时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及习惯越易成功。
从中外教育家的论述中也可以看出从小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也是非常重要的。
苏联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儿童的心灵是在劳动中逐渐培养起来的,关键的问题是要使儿童从小就参加劳动,使劳动成为人的天性和习惯。
……儿童的智慧在手指尖上”。
我国教育家陈鹤琴、陶行知也十分强调教育孩子手脑并用,做自立自强的小主人……,强调要让小孩子凡是自己能做的事情就自己做,自己能想的事自己想,如果不让孩子使用自己的手和脑,就是不让儿童的身心得到发展。
为此,从小对幼儿进行劳动习惯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让孩子自己动手自理,做力所能及的劳动,自己动脑思考问题,可以使孩子积累生活经验,发展多种感官,学会认知,学会多种劳动技能,学会生存,懂得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
俗话说,从小多做事,益德又益智。
当前有关幼儿劳动教育的成果。
薛秀玲(2007)在进行“幼儿劳动习惯的养成初探”研究中,她指出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良好的劳动意识,并且利用各种活动,教给幼儿一定的劳动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家园配合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劳动习惯,她简单提到要召开家长会和填写家园联系册。
滨州市实验幼儿园(2005)在“培养幼儿良好的劳动习惯”的研究中关于家长在家庭中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指出了具体的措施及方法,她们指出劳动教育要尽早,劳动技能训练要示范,要针对年龄提供劳动内容,要爱护幼儿劳动成果。
陆惠珍(2007)在进行“培养幼儿劳动习惯的有效途经”研究中,她对在幼儿园培养幼儿劳动习惯的方法作了阐述,其中也简短的提到了家园合作方面。
当前幼儿劳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们在日常观察中发现,孩子缺乏劳动意识,在生活中不能自理;不懂得关心父母和周围的人,自私,以我为中心,只有自已;不会与人相处,不会与人分享,不懂得谦让和宽容;不爱劳动,劳动技能缺乏,事事依赖别人,不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
通过调查还发现孩子的这种现象与家长和老师的教养观念与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家长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身体好就可以了,而老师认为只要孩子在园安全、快乐,能较好的完成教育目标就可以了,都忽略了幼儿的劳动教育。
同时家长和老师对劳动的概念理解不全面,大部分认为劳动就是幼儿的家务劳动和自我服务能力,很少把家务和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联系起来。
这种观念直接影响对幼儿参加劳动的认识和态度。
特别是目前这种“四二一”的家庭模式中,家长往往对孩子千依百顺,有求必应,孩子在这种“无微不致”的照顾下出现了依赖、自私、懦弱等不良的情感或表现,严重的还会影响到孩子以后的发展。
但这些问题并未引起家长和社会的重视。
从所查文献中可以看出,许多幼儿园也从提高幼儿自理能力、动手操作方面进行了探索,但多数是零散的、局部的,这些对培养幼儿劳动意识、提高劳动能力某一方面的能力是有益的,但对于提高幼儿劳动能力这一整体目标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的基本思路是将幼儿劳动能力现状与培养策略研究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从整体上加以把握,从培养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家长工作、家园结合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研究,从而探索出一条提高幼儿劳动能力的新路子。
我园通过课题的研究工作可以正确分析我园幼儿劳动能力发展的现状;分析影响幼儿劳动能力发展的因素;根据各年级组幼儿的不同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各年级组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培养的目标、内容要求、主题网络与活动设计;构建一套促进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发展培养策略,提高我园教师、家长对培养幼儿劳动能力重要性的认识,掌握提高幼儿劳动能力的有效途径,了解培养的方法与研究内容,切实提高幼儿劳动的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1、研究对象:3——6岁在园幼儿,在我园确立小、中、大各一个班为实验班。
2、研究方法:(1)调查法:运用观察法以及谈话、问卷等方法,对幼儿劳动的现状、家长及教师对劳动的理解和认识,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为课题的具体实施提供依据。
(2)文献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有关劳动方面的研究现状,了解别人,找准自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有效的实施课题研究。
(3)记录法:通过幼儿操作,老师记录,掌握幼儿自我服务能力情况,为进行数据比较提供第一手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