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 3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拟提名2019年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项目项目一项目名称:多学科协同治疗先天性唇腭裂的临床应用完成人:陈涌完成单位: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项目简介: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对先天性唇腭裂患者进行多学科协同治疗,对患者的先天畸形进行有步骤、多学科参与的序列化治疗,尤其对畸形所导致的心理及语言障碍也得到了有效治疗,既提高了治疗有效,又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及经济效益;先天性唇腭裂患者的多学科协同治疗由口腔外科为主导,在口腔正畸科室,口腔修复科,口腔内科,临床心理科,麻醉科,耳鼻喉科等多个学科共同协作下对患者进行长期系统化治疗,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加完善的治疗效果,目前为云南省唯一可以开展多学科协同治疗先天性唇腭裂的医疗机构,甚至扩大致我国西南片区也属领先位置。
候选人对项目的贡献情况:为本项目的主持人,致力于开展与推广多学科协同治疗先天性唇腭裂的临床应用,负责项目的总体实施方案,填补了云南省对于多学科协同治疗先天性唇腭裂的临床治疗空白。
推广应用情况:培养各地进修医生100多名,多次举办国家级及省级继续医疗教育培训班,相关技术在云南多家三级医院推广应用。
获得知识产权情况:发表论文33篇,其中北大核心1篇。
项目二项目名称:卒中后抑郁发病机制研究及临床应用--基于临床患者与猕猴的比较完成人:尹勇;胡新天;秦冬冬;谷震;杨栩;甘露;潘雷;单灵敏;武若雯;李川雄完成单位: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项目简介: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 PSD)是脑卒中常见并发症,发生率由5%-63%,严重影响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增加卒中患者死亡率和自杀率,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
本研究采用神经介入法阻断与人类遗传、结构和生理功能相似的非人灵长类动物猕猴大脑中动脉制备卒中模型,选择卒中猕猴和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测定卒中猕猴和卒中患者行为,称量体重,检测儿茶酚胺、细胞因子和可的松水平,分析5-HTTLPR基因型、测定局部脑血流值以及猕猴糖水消耗量和清水消耗量,评估其抑郁状态,比较卒中患者和卒中猕猴抑郁相关数据,探讨其发病机制。
如果是卒中脑损伤引起的生物学改变导致抑郁出现,则所有卒中猕猴都将表现出抑郁症状,且PSD猕猴和PSD患者生物学变化将呈现出高度统一性。
如果是卒中后带来的社会心理应激导致PSD发病,卒中猕猴由于不具备人类复杂心理过程,将可能不表现抑郁行为或很少表现抑郁行为,通过比较PSD被试(包括患者和猕猴)和卒中后非抑郁被试确立社会心理应激。
如果是生物学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共同参与PSD发病,再通过比较PSD猕猴和PSD患者数据,判断主导因素?此项研究国内外未见报道。
研究发现卒中后抑郁发生与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显著正相关,携带5-HTTLPR的SS基因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高,推测该基因型可能是卒中后抑郁发生的易感基因。
卒中猕猴没有表现出抑郁症状,PSD猕猴和PSD患者两者没有呈现出生物学变化高度统一性,说明卒中脑损伤引起的生物学改变并不是导致抑郁发生的主要因素,初步推断发PSD生是在卒中脑损伤引起的生物学改变基础上,由卒中后引发的社会心理因素改变所致。
在国内外首次选用非人灵长类动物猕猴制备PSD模型,观察卒中猕猴抑郁样行为,首次将脑卒中患者和猕猴脑卒中抑郁相关数据进行比对,研究PSD发病机制。
候选人对项目的贡献情况:尹勇,负责主持本项目,对成果创造性贡献。
获得知识产权情况:发表SCI论文5篇,影响因子合计19.368.项目三项目名称:脂联素及调控microRNA变异在代谢性疾病中的价值评估完成人:李奕平、杨莹、陶文玉、李显丽、杨曼、王晓苓、王飞英、熊煜欣徐凡徐波陈郊丽完成单位: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项目基本情况:本项目在2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3个省级基金项目支持下,历时14年。
成果发表论文15篇,团队发表SCI论文6篇,影响因子15.899。
中文核心期刊7篇,其中北大核心期刊3篇。
他引128次,SCI他引53次,其中2篇被DIABETES正面引用。
项目组研究团队入选云南省创新团队,培养云南省人才1名,后备人才1名;内分泌代谢专业领军人才1名;学科带头人1名。
博士2名,硕士8名。
项目简介:随着中国人群生活方式的改变,代谢性疾病(2型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已成为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严重威胁我国人群健康。
探索代谢性疾病在中国人群中的遗传倾向是当代遗传研究领域的挑战。
本项目从脂联素、脂联素受体(CDH13)和调控microRNA的变异三方面阐明其在代谢性疾病中的价值。
研究成果如下:1.首次发现脂联素启动子区域的SNP-12140,其单倍型与中国人群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相关。
对脂联素基因启动子区域进行测序分析,测序结果发现4个变异位点:SNP-12140(rs266730)、SNP-11426(rs16861194)、SNP-11377(rs266729)和SNP-11016;并证明SNP-12140、SNP-11426及其单倍型与中国人群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相关。
2.在中国人群中,首次报道CDH13基因rs12596316AG杂合子增加2型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的风险。
3.首次报道了miR-124a的rs531564C等位基因为中国人群2型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的保护等位基因;而miR-146a的rs2910164C等位基因增加患2型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的风险。
本项目研究结果为从脂联素、到脂联素受体(CDH13)和调控microRNA的变异在中国人群代谢性疾病中的诊断、防治提供遗传学数据。
项目四项目名称:食用油洗胃联合改良胃管救治早期急性口服磷化铝中毒的应用完成人:杨春爱,杨亚非,刘涛,朱峻波,刘子梦,付金孝,王锦文,李洪波,郑粉双,黄云祥,成忠凤。
完成单位: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项目基本情况:1、口服磷化铝中毒的死亡率为60%~100%,死亡率高。
本项目在口服磷化铝中毒家兔模型中,口服磷化铝中毒后给予食用油洗胃以及持续进行胃肠减压,是提高救治存活率的关键。
2、将食用油洗胃后持续胃肠减压治疗急性早期口服磷化铝中毒应用于临床,可以显著提高口服磷化铝中毒患者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3、此技术国内外尚未见相关报道,是目前国内外救治口服磷化铝中毒的最有效的技术之一。
由于该技术具有容易掌握,风险性小,疗效明显的特点,特别适宜现场早期救治,已在省内9家医院推广应用,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项目简介:1、前期动物实验得出结论:口服磷化铝中毒后给予食用油洗胃以及持续进行胃肠减压,是提高解救存活率的关键。
2、将食用油洗胃联合改良胃管持续胃肠减压治疗口服磷化铝中毒应用于临床,观察到,早期使用该项技术,可以显著提高口服磷化铝中毒患者的治愈率。
候选人对项目的贡献情况:该同志是该项目的负责人,从事临床工作18年,负责完成本项目的临床应用的观察研究,收集本项目的所有资料,自制气体压力检测装置,解决了该项目体外气体压力检测的关键技术,参与改良胃管的设计,使本项目得以顺利实施。
近年来,发表北大核心期刊论文1篇,参编专著1部,科技核心论文数篇。
对本项目的全部创新点做出了贡献。
从2009年开始在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临床应用,项目组成员杨亚非主任医师在多次学习班和省、地市急诊学术年会推广应用,陆良县人民医院、宣威市中医院、宣威市人民医院、曲靖市人民医院、马龙县人民医院、富源县人民医院、寻甸县人民医院等多家医院临床应用。
并于2018年12月12日在全国医生圈,急危重症系列大型网络公益直播第三十五讲《中国中毒与急救医学联盟》大讲堂对该新技术进行直播讲解,向全国推广该技术,交流应用经验,得到了外省多位专家的赞誉。
经过几年推广和临床应用,大家一致认为该技术操作简单方便,所需材料易得,可重复性好,容易观察临床变化,疗效肯定等优点。
获得知识产权情况:发表论文6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1 篇,北大核心期刊1 篇项目五【项目名称】肝脏应用解剖学及临床关键技术创新与推广应用【完成人】喻智勇,韦嘉,王俊峰,刘巧云,喻诗哲,蔡强,高则海,向安东,马铎,孙斯逊,侯丽莉。
【完成单位】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郑州大学医学院,云南微乐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项目简介】一、主要技术内容:1.肝脏Glisson 系统应用解剖学研究回顾历史,人们对肝脏解剖的深入研究促进了肝脏外科的发展;现今,“精准肝切除术时代”要求我们对肝脏解剖学进行更深入思考和认识。
本项目从临床需求出发,对肝内各部分Glisson系统的走行形式、空间解剖位置、二/三级分支的数目及分布范围等解剖学特征进行了系统描述性研究。
结果显示:肝脏左、中、右各叶Glisson系统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其三级分支分布情况不完全符合经典Couinaud八段的描述,突破了传统对肝脏解剖学以某一脉管为基础进行分叶/段的认识。
2.结合我们对尸肝Glisson 系统解剖、既往对犬、兔等哺乳动物肝脏比较解剖学研究结果,复习肝脏胚胎发育相关的资料,提出了“肝脏以Glisson 系统的3 大二级分支为依据分为左、中、右三叶是合理的,而且肝脏是以中叶Glisson 主干为轴心的对称性器官”的观点。
3.在研究肝脏Glisson 系统解剖学和重要局部结构特征的基础上,我们在本省早期系统性开展并推广了多项解剖相关肝外科关键技术,包括:降肝门板技术,Glisson 蒂区域血流控制技术,Glisson 蒂横断式肝切除术,Kelly 钳精细钳夹法切肝技术,经肝后腔静脉间隙绕肝悬吊技术,肝脏数字化解剖技术等。
与传统肝脏外科技术(全肝入肝血流阻断技术、鞘内解剖血管技术、非解剖性肝切除术等)比较,熟悉肝脏Glisson 系统解剖,设计合理的手术方案,恰当应用解剖相关肝脏外科关键技术,本项目在安全性、适宜性、疗效方面更符合现代“精准肝脏外科手术”的理念和要求。
【候选人对项目的贡献情况】喻智勇:“云南省王曙光院士专家工作站(2018IC10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应力对肝再生的影响及其Ras/MAPK信号途径调节机制的研究(81060041)和云南省科技厅-昆医联合专项:门静脉压力调控预防小肝综合征的实验研究(2008CD008)项目负责人”,从事本项目研究10余年,是本项目主要完成人。
1.举办培训班:开展省级/国家级继续教育“肝脏应用解剖学及相关肝脏外科关键技术”培训班6期。
2.在中华医学会第十八届全国外科学学术大会(郑州,2017 年)和省内外学术会议多次推广本项目研究成果;3.“肝脏Glisson系统解剖相关的肝脏外科关键技术”在多家医院得到推广应用。
【获得知识产权情况(专利和文章)】1.专利1项2.中文论文21篇3.学术会议交流论文5篇4.SCI 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