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管理)一、高粘度改性沥青砼具体技术指
标和施工要求
壹、高粘度改性沥青砼具体技术指标和施工要求
以下说明来自材料供应商,具体应根据材料供应商有关要求和规定执行。
1.材料
1.1沥青
排水性混合物采用高粘度改质沥青。
和普通的沥青混合物相比因为粗骨料材作为主体空袭率高,所以能够得到骨材的抗飞散、耐季节性、耐水性及耐流动等较高的性能。
1.2骨材
使用0~15mm的碎石
2.材料的级配条件
3.拌合方法
拌合温度不超过185°C
因为大量使用粗骨料和通常的沥青混合物相比骨料的温度很难控制骨材容易过度加热,所以需要采取控制燃烧炉(burner)的燃料或加大细骨材的供给量等措施。
在排水性混合物的制造过程中为了防止热箱(hotbin)的溢出需要抽出壹部分骨材以调节骨材储藏量。
在排水性混合物的制造过程中为了使沥青均匀地附着在骨材上需要较长的混合时间。
在排水性混合物的制造过程中沥青制造厂的制造能力比制造密粒度沥青混合物降低60%左右。
排水性混合物因为空隙率高比通常的加热沥青混合物容易冷却,所以搬运车上必须使用双层搬运布以防止温度的下降。
4.混合物的性能
混合物的性能按以下基准为目标确认。
以下为参考例。
加热骨料筛分试验
粒度范围10090~10011~3510~203~7
③沥青抽出试验
沥青量5%目标量在±0.3%以内
④马歇尔稳定度试验
空隙率20%
安定度3.43KN之上
流动量20/100cm~40/100cm
⑤温度管理
出厂温度170~185°C
到达温度165~185°C
初期碾压153~173°C
终碾压50~70°C
⑥现场取样试体的密度试验
空隙率20%
压实度100%±2%
⑦透水试验-------参照佐东奥科贸(上海)所有的透水试验仪器进行试验透水系数0.1cm/秒之上
加热骨料筛分试验结果(例)
沥青抽出结果(例)
马歇尔稳定度试验结果(例)
温度管理结果(例)
5.施工方法
(1)在排水性铺设中所使用的机械和通常的铺设所使用的机械相同。
以下是标准的铺设机械的组成例子。
均匀铺设:沥青铺设机(finisher)
壹次二次滚压:10~20t的压路机
完成滚压:8~15t的轮胎式压路机或6~10t的前后排列式压路机
(2)在壹次及二次滚压时压路机压固排水性混合物以确保所规定的巩固度。
压路机的滚压次数为7~9次左右(本X公司实际施工经验)
(3)壹次滚压的滚压温度壹般为140~160°C
(4)为了防止表面的混合物的飞散使用轮胎式压路机来进行排水性混合物的完成滚压。
轮胎式压路机的滚压次数是2~3次左右。
(5)因为在完成滚压时可能会有混合物附着在压路机的轮胎上,也可能会发生破坏空隙的现象,所以最好在路面温度为70~90°C左右时进行完成滚压。
(6)为了防止轮胎式压路机的附着最好是使用防附着剂。
铺设粘结层(tackcoat)以使排水性混合物层和下层的非透水层的很好的粘结。
在粘结层中采用了橡胶沥青乳剂(PKR-T),乳化沥青分俩次喷洒,第壹层0.6L/m2,第二层0.4L/m2。
路面试验及检测
本工程路面除按照有关施工规范、验收规范等执行质量控制外,尚须按材料供应商所提供的质量控制要求对高粘度改性排水沥青进行相应的试验和检测。
本工程的控制重点:
控制高粘度改性排水沥青砼面层顶面弯沉值;
控制不同路面基层、底基层、垫层以及新老路基、路面的搭接;
控制水泥稳定碎石抗压强度、压实度和老三渣基层顶面回弹弯沉;
控制老路基或者喳顶面回弹模量;
控制高粘度改性排水沥青砼的透水性
要求:
1、排水盲沟
应保持沟内三面平整、清洁,清除沟内松散物;应切除沟侧路面中、下面层不密实沥青砼。
油毛毡摊铺要求:沟体底面满铺,平石侧竖直铺至距平石顶面以下5cm,沥青侧满铺且朝路面方向翻边10cm。
2、排水管
排水管采用Dg50mm的钢管,钢管每隔10cm壹个打孔断面,每个断面3个φ8mm的孔,沿竖直方向中轴线,壹个竖直朝下,俩个各朝上左右斜45°。
排水管之间采用同种材料的套管连接,套管长度20cm。
3、排水沟(管)纵坡
纵坡以排水顺畅为原则,跟道路(平石)保持壹致。
4、防水措施
排水沥青砼下,应设置路面满幅防水层,防水层材料采用橡胶乳化沥青。
防水层施工分俩层,第壹层按照0.6L/m2喷洒,第二层按照0.4L/m2喷洒。
5、交叉口排水
交叉口分为交叉口和沿线小开口。
交叉口:总的原则,整个交叉口范围满铺排水沥青砼面层,交叉口范围内四周均应设置排水盲沟,且应闭合,盲沟的做法同路段。
在相交道路上的盲沟(排水管)应接至第壹个边窨井。
小开口:小开口处,盲沟应顺路段平石方向延伸连接贯通。
6、常规沥青和排水沥青的衔接
凡是俩种面层接缝处,均应设置排水盲沟,盲沟做法壹样。
接缝处也应采取同样的排水措施。
7、弯沉控制
增加路面中面层(中粒式)顶面弯沉控制,要求不小于45(0.01mm)
路基路面施工注意事项
壹、路基
要求路基顶面回弹模量不小于25Mpa,否则,须进行地基处理。
管沟开挖铺设完毕后,要求按照路基有关规范进行回填,道路施工前,应对管沟回填进行核查,满足顶面回弹模量不小于25Mpa。
且按要求进行垫层、基层、面层搭接。
二)、宕碴垫层:
本工程新建路面垫层采用宕碴。
宕碴要求最大粒径不大于200mm,通过100mm筛孔的质量控制在80~90%,通过50mm筛孔的质量控制在50~70%,且须连续级配,最大含泥量不超过总重量的20%。
三)、基层:
本工程新建路面基层采用(5%水泥掺量)水泥稳定碎石。
基层分层摊铺,分层压实厚度为15~20cm。
施工前要根据有关试验或经验确定松铺厚度且在最佳含水量下进行碾压。
当基层标高不符合设计时,要根据相关规范进行处理,严禁随意修补。
基层养护期间,禁止开放交通且保护表层不受污染或破坏,施工车辆应缓慢行驶,行驶速度不大于10Km/h。
老三渣基层作为新路面基层使用时,要求无明显裂缝,无明显变形,在其上施工路面面层前,应对其进行整体核查,且要求控制其顶面弯沉,否则,应采用水泥稳定碎石重作基层。
老三渣基层上,采用玻纤土工格栅进行加强,按要求喷洒乳化沥青透层后,满铺土工格栅。
土工材料铺筑参照《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J/T019-98)规定执行(下同)。
土工格栅的张拉、搭接和固定,均须按照有关规范规定执行。
先铺设格栅网,再洒布透层油。
具体施工参照《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规定执行。
四、构造层
本工程基层顶面采用橡胶乳化沥青透层,施工参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2-94)规定执行。
基层和面层之间的设置玻纤格栅,施工参照《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J/T019-98)规定执行
五、面层
普通沥青混合物的集料级配&沥青用量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2-94)中沥青级配混合料矿料级配及沥青用量范围结合马歇尔试验确定。
设计提供的路面材料参数仅供参考,但在实施过程中,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集料规格及技术要求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2-94)规定。
沥青混凝土拌合、温度控制、碾压遍数、开放交通的时间必须严格按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2-94)执行。
沥青混合料摊铺系数应根据试验确定。
压路机压实后,不得有明显的轮迹,严禁碾压机在未成型的路面上转向、调头。
面层和路缘石及其他构筑物应接顺,不得有积水现象。
接茬应紧密、平顺。
所有接缝施工过程中,都必须用3m直尺对平整度进行检查,防止接头不好,影响而全路段的平整度。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