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自行车出口贸易状况及优劣势分析学号: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班级:姓名:指导教师:论中国自行车出口贸易状况及优劣势分析【摘要】中国是世界自行车出口大国,2007年中国整车出口数量高达5923万辆,占了世界自行车整车贸易量的70%。
然而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和金融危机等国际出口环境的急剧变化,自行车出口贸易方面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也暴露出越来越大的自身问题。
2013年上半年,自行车整车出口同比下降3.45%,但全年预计将增长8%.【关键词】自行车出口车型欧盟(一)中国自行车出口现状1、我国自行车生产规模我国自行车产量、出口量均占世界总量60%以上,国内消费量也居世界第一,制造能力不断提高。
由于早年自行车发达的美国、日本在结构调整之后,已无产业基础,中东、东盟自行车基础薄弱。
我国是世界自行车生产、消费和出口大国。
自行车年产量从1978年的不足1000万辆发展到2012年的8278万辆。
2012年我国自行车整车出口5715万辆,同比增长2.56%,出口总额为31.7亿美元。
近十年,我国自行车行业发展迅猛,到目前我国自行车整车出口量约占世界贸易总量的60%以上,产品销往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自行车行业的产业集中度较高,集中在天津、江苏、广东、浙江和上海地区,上半年上述5个地区出口占全国出口的96%.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全国已形成三大产业基地,构成了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产业。
表一:2010年上半年全国各省市自行车产量统计表单位:万辆地区1-2月3月4月5月6月1-6月合计天津298.4 160.9 216.8 214.6 174.1 1064.7河北 3.2 1.7 1.8 1.7 4.4 12.9上海58.1 38.2 56.7 59.5 46.6 259江苏125.2 52.7 75.3 73.6 106.9 433.7浙江174.3 101.9 126.9 129.7 133.6 666.4山东0.2 0.2 0.2 0.2 0.2 0.9河南 1.3 1 1.1 1.1 1.1 5.7广东149.4 60 78.4 66.9 67.1 421.9广西0.4 0.1 0.4 0.3 0.2 1.4四川9.4 4.6 4.8 5.2 5.2 29.1陕西0.1 0 0 0 0 0.1合计820 421.2 562.4 552.8 539.4 2895.82、出口产品结构我国自行车整车出口类型结构较稳定,2010年上半年出口仍然以中低端自行车为主,出口均价为58.79美元。
而一辆欧洲产的自行车价格往往在100~300欧元之间,而美国的自行车平均售价为200美元左右,日本自行车价格28000日元(350美元)左右。
以下是我国自行车出口平均价格走势图。
2010年1月-2011年7月我国出口自行车量价月度走势图01002003004005006007002010年1月3月5月7月9月11月2011年1月3月5月7月出口量(万辆)20304050607080平均价格(美元/辆)出口量平均价格2010年上半年平均出口价格有所提升,同比增长3.22%;其中,越野及竞赛类自行车单价增速较快。
表2:2010 年上半年自行车出口分车型统计表商品名称出口量(万辆) 出口额(万美元) 单价(美元) 占出口总量比重竞赛型自行车 6.5 1216.4 186.8 0.20% 山地自行车 485.5 36122.5 74.4 16.80% 16、18、20英寸越野自行车459.3 12341.2 26.9 15.90% 其他越野自行车 2.4 81.5 34.6 0.10% 16 英寸及以下未列名自行车768.4 16026.2 20.9 26.60% 其他未列名自行车 1161.5 64857.1 55.8 40.30% 合计 2883.6 130644.9 399.4 100%我国自行车零配件出口市场结构与整车出口不同;自行车零配件近八成出口亚欧。
其中出口欧盟占三成,其主要自行车生产国为我国零配件的主要出口目的市场。
上半年出口欧洲为3.7亿美元,出口增速4.96%,占比为36%,其中出口欧盟占30.6%.欧盟的自行车制造产业主要集中在意大利、德国和荷兰,占欧盟自行车总产量的50%.这三个国家都是我国自行车零配件的主要出口目的国。
另外国际知名自行车龙头企业较多的台湾省是中国大陆自行车零配件出口的第一大目的市场,占比达15.4%.2、出口主体我国自行车行业外商投资企业和私营企业主导出口,国有企业出口份额较少。
2010年,我国外商投资企业出口自行车1415.7万辆,占43%;同期,私营企业出口1217.1万辆,占37%。
此外,国有企业出口539.9万辆,占20%。
其中,大企业出口集中度降低,半数以上企业为出口量不足万辆的小企业。
2010年1-10月我国自行车出口企业数目有597家,其中,出口百万辆以上的大企业仅6家,合计出口1343万辆,占27%。
出口万辆以下的小企业多达331家,数量占企业出口总数的55.4%,但合计出口量仅占同期我国自行车出口总量的1.3%。
3、出口方向亚洲及北美市场占我国自行车出口的八成;美、日市场仍旧占据我国自行车出口的半壁江山。
2013年上半年出口亚洲7.8亿美元,出口北美洲5.4亿美元,共占总出口额的79.4%.欧盟市场由于继续向我国征收高达48.5%的反倾销税,故我国的自行车整车仍无法占领欧盟市场,今年上半年自行车整车出口欧洲2亿美元,同比增速为27.5%.美国、日本仍旧占据我国自行车出口的半壁江山,但出口额与去年同期比均有所下降。
美国、日本和东盟为前3大出口市场;对俄罗斯出口增幅明显。
2010年,我国对美国出口自行车819.6万辆,对日本出口578.2万辆,对东盟出口431.9万辆,上述3大市场出口量合计占同期我国自行车出口总量的55.6%。
值得关注的是,同期对俄罗斯出口147.3万辆,大幅增加,对欧盟出口51.8万辆,下降幅度较大。
(二)优势分析1、在节能减排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大形势下,一些发达国家选择自行车作为代步工具的人员增加,销售市场扩大。
2、我国自行车产品在全球中低端市场占有绝对优势,出口产品以中低档产品为主、或是贴牌产品,以价格优势占据国际市场3、海外销售渠道扩大,国际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市场的扩大,使大量小订单业务成为自行车出口增长的新亮点。
4、优质高效的外贸服务软环境,使自行车出口更加便捷和低成本。
(三)劣势分析1、受欧盟反倾销的影响,许多企业因本身产品问题短时间无法进入欧盟--这个全球第二大的自行车消费市场。
2、由于中东、北非地区政局动荡,使得出口中东地区和周边国家的产品也受到了较大的影响,装运前检验政策对成本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3、区域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尤其是技术工人的流动,导致企业制造成本的不断增加,中低端产品逐渐失去竞争优势。
4、企业专利与知识产权维权困难,研发成本较高,周边小企业通过仿制和侵权获得价格优势,以不正当竞争的手段抢夺一些准入门槛较低的市场。
5、物流与运输费用显着增加,随着洋山港区的建设,对欧美航线的转移,使内陆段运输费用、码头费用、航线附加费用、燃油附加费用等大幅度增加,每标柜的综合物流成本增加近1000元。
(四)对于中国自行车行业的进出口状况提出以下建议:1、树立国际品牌意识,积极拓展国际营销渠道,提高国际营销水平。
自行车企业要重视品牌的推广,积极宣传自有品牌,与品牌经销商保持良好的协作,将它们放在品牌推扩展略上的重要地位,调动经销商品牌推广的积极性。
企业还要重视品牌的保护,注意商标注册,保护知识产权。
要努力提高营销水平,积极拓宽国际营销渠道。
首先,企业内部应加强营销管理,制定计划并进行严密的实施和监控管理,建立及时有效的反馈机制,企业可以选择实力较强的、最接近消费者的经销商合作,和他们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同时要注意提供售后服务,不断提供营销支持、创新产品和服务。
企业间应加强联合战略,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做到优势互补,更易于开拓市场。
针对电子营销已成为了自行车行业国际营销手段的重要方式,企业要利用好网上资源,加强管理,及时回复客户询价,对网上成交量应做到月度统计。
最后企业要实行多元化的市场战略,在稳定美国、日本大市场的同时,开拓新兴市场。
2、提高技术含量,实现自主创新产品的结构升级。
结合自行车产品的特点,可以在自行车的外型设计上进行创新。
针对不同的消费人群进行不同的外形设计。
在选材上,可以采用可以选用铝合金,碳纤维,钛合金等材料,吸引消费者。
除此之外,还可以对自行车进行更多的人性化的设计。
3、突破技术壁垒,积极应对反倾销。
技术壁垒是可以突破的,首先,自行车企业应认真学习WTO中关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协定、协议,尤其是争端解决机制,可以利用其挽回损失。
其次,企业也应不断提高自已产品的质量,提高产品的形象,努力达到国际上通用的行业标准。
在接二连三的反倾销面前,我们要勇敢面对,掌握游戏规则,熟悉国际贸易法规和惯例,做到成竹在胸是面对挑战不可缺少的的条件。
,除了应诉,企业也应该在产品上下功夫,不在执迷于价格竞争。
4、重视人才引进和培养。
人才是自行车产业持续发展的源泉,面对自行车出口贸易遇到的问题,只要有优秀的人才,一切都能迎刃而解。
现阶段,自行车行业急需具有国际贸易营销经验、适应国际竞争、懂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具有创新能力的研发人才和设计人才。
首先。
企业需要建立全球化得人才战略,吸引外来人才,积极同高校合作,共同培养高素质人才。
其次,创造最佳的用人机制,加强企业的文化建设使员工对企业有归属感。
最后,企业要加强自身人员的培训,建立奖励机制,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还要加强员工的团队合作精神。
【参考文献】[1]中国海关总署《今年1-7月我国出口自行车量减价扬欧盟延长对我反倾销值得关注》[2]中国自行车网《中国自行车出口现状》[3]中国发改委经济运行局《当前自行车行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