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国内外的中小企业在融资问题上都遇到很大的困难,这是由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共同作用造成的。
从内部原因分析:一般来说,中小企业的资产规模较小,固定资产相对较少,并且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信息不真实、不透明,缺乏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低下等问题普遍存在。
从外部原因上考虑:愿意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资金的金融机构少之又少,而且他们在提供资金时信用歧视现象尤为突出;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的信用体系不健全;能够直接支撑中小企业的发展的法律、法规保障体系不健全。
本文通过对中小企业融资的研究,阐述了几种国内外比较著名融资理论并提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几种方法。
中小企业的融资决策,其核心思想应该是通过科学化的治理公司,使企业做到规范化,以此来提升企业的信用等级,同时制订合适的融资策略,选择正确的融资渠道,则可以有效地提升企业的融资能力,进而保证融资活动的成功。
当然,根据中小企业的特点,适合企业的融资渠道比较少,单单依靠企业自身的努力还不能完全的解决当前小型企业融资难的困境。
随着政府和金融机构逐渐加大对小型企业的支持力度,小型企业的融资环境将会的大更好的改善,其时再配合企业自身的努力,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将可以得到比较好的改善。
本文主要分为以下五章内容:第一章,文献综述,对目前国内外与中小企业融资有关的诸多理论观点进行梳理,总结前人已有的研宄成果,作为后续章节的研究依据;第二章,中小企业融资,详细阐述了中小企业以及融资的定义,提出了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及作用,并从内源性融资和外源性融资两方面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进行了总结;第三章,详细介绍目前山东中小企业融资的具体情况并以山东恒星塑料机械有限公司为例阐述了中小企业融资中存在的问题;第四章,分析山东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形成原因,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打好坚实基础。
对现存的问题,从完善中小企业自身经营管理、改善我国法治环境、提升银行等金融机构作用、发展担保体系等一系列方面提出改进意见;第五章,通过分析提出具体的解决对策。
第六章,结语一、文献综述(一)国外文献综述Macmillan是现代金融史上第一个正视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人。
1931年,麦克米伦在调研了英国金融体系和企业后,提交给英国政府一份《麦克米伦报告》,并在报告中提出了“麦克米伦缺口”,他指出由于融资体制并不完善,资本供给方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的动力不足,所以中小企业的资本需求常常得不到满足,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尤其缺乏长期资金来源。
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融资缺口将严重制约其持续发展,因此有必要重视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Stiglitz和Weiss基于信贷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所创建的模型显示,银行贷款存在信贷配给,由于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所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导致了信贷配给问题的出现,银行提供的贷款总量与利率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单调递增函数。
当银行贷款需求过剩而银行又不能识别借款人的风险时,银行会主动对利差进行限制,避免由于过高的利率造成低风险的优质贷款申请人因贷款利率普遍较高而放弃贷款,进而选择其他融资方式而使银行的总体贷款风险升高并出现得不偿失的情况。
中小企业往往缺乏抵押品,自身的经营风险较大,财务风险较高,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愿意付出高利率也不会被批准。
Stranhan和Weston 指出了由于银行决定是否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受银行规模的影响。
当银行规模达到一定程度,银行因为管理的需要会造成审贷方面的成本上升,因此银行会通过减少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而达到减少成本的目的。
该理论成为人们支持通过发展中小银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理论依据。
Berger和Udell进一步认为,小银行由于规模小及组织管理层级少等原因,更适合为中小企业提供关系型贷款。
如果没有银行基层客户经理长期积累的企业软信息, 那么关系型贷款根本无法实施,因此银行不得不把贷款决策权下放给持有企业软信息的基层客户经理,这样就产生了由于权力下放所带来的委托代理问题。
因而,银行必须能够有效控制委托代理问题。
相比组织(二)国内文献综述何德绪认为,中国的中小企业一般规模较小,财务制度不规范,并且为了生存和竞争对隐满信息充满了强烈的偏好,造成中小企业信息不对称问题更为严重。
这是致使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也因此而产生。
以民营企业为主的中小企业存在比以国有企业为主的大企业更严重的所有权与控制权高度结合的现象,控制权与所有权之间更缺乏相互制约,使得中小企业的道德风险更高。
综合以上原因,银行在选择资金的配给时为了避免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往往会更倾向于大企业。
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在对小企业发放贷款时主要釆取抵押贷款的方式。
而我国中小企业的资产主要是流动资产,并非是银行乐于接受的可抵押物,这就导致了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有些学者认为融资渠道狭窄亦是造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中,陆岷峰指出我国中小企业负债率高,融资主要依靠银行的原因是由于我国银行之外的金融服务体系发展不足,因此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就必须要积极拓展除银行以外的其他融资渠道,大力发展针对中小企业的资本市场更是重中之重。
周兆生也认为我国银行组织方式存在的缺陷,银行组织内部存在代理问题使其无法克服与中小企业的信息不对称,结果必然导致中小企业难以从银行渠道获得融资。
而引入风投机制,发展针对中小企业的资本市场,贷款在契约特性上和银行在体制上存在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林毅夫、李永军等人也认为如何使风投机制顺利运行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十分重要。
近些年,一些学者把研究的目光转向了中小企业自身所存在的缺陷。
陈晓红、郭声馄指出,银行之所以不愿意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素质差,资源不充足,设备陈旧,产品属于卖方市场,严重影响银行的风险和利润。
胡援成认为,中小企业的还债能力不但与其盈利能力有关,也与其存活能力密切相关。
二、中小企业融资概念及方式(一)中小企业及融资概念1、中小企业的界定中小企业,又称中小型企业或中小企,是与所处行业的大企业相比人员规模、经营规模与资产规模都比较小的经济单位。
中小企业一般可由单个人或少数人提供资金组成,其雇用人数与营业额都不大,因此在经营上多半是由业主直接管理,受外界干涉较少。
2011年6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规定各行业划型标准为:2 、融资融资也就是对资金进行融通。
从广义上讲,融资包括资金的融入和融出,但是在狭义方面,仅指资金的融入。
广义上的融资是指资金的流入和流出,换句话说,融资不单单是包含筹资还包含对资金的运用。
在狭义上来说,融资仅指资金的流入,也就是企业根据生产经营情况和未来发展战略的需要,对资金需求量做出预计,然后通过企业自身积累或者在金融市场上通过向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借入借款、发行长期债券、股票等方式进行资金的筹集,是一个单向的过程。
中小企业融资是把中小企业作为融资主体,根据自身的财务状况、经营管理和未来的发展战略,并通过一定的渠道筹集资金。
(二)中小企业融资方式而今,企业主要有两种资金借贷方式:内源性融资和外源性融资。
其中内源性融资又分为债务资本筹集和权益资本筹集。
外源性融资主要是指各商业银行间接融资和国家政策性金融机构融资以及证券市场里面股票和债券直接融资。
1、内源性融资第一,内源性权益资本筹集。
筹集的方式有两种:一是通过对权益性证券的出售。
二是通过自身内源性融资,即企业的利润不是以股利的形式支付给股东,而是根据股份比例用于再投资,扩大投资形成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由于企业在刚刚成立时存在规模小、利润低、发展缓慢等问题,将企业自身的权益性证券进行出售无疑就成为了首选的筹资方式。
然而由于我国的体制问题,大部分中小企业因为抵押问题根本不能以出售证券的方式来缓解公司压力。
更不用说那些股东们不仅没有将分红进行重新投资的理性意识,反而将得到的股利用于消费,这种障碍也为内源性资本筹集的开展增添了困难。
第二,内源性债务资本筹集。
内部债务的筹集是指提供债务性质的借款,而这些人一般是那些和企业有直接关系的企业法人、合伙人、股东或业主的亲戚朋友。
这种完全由公司所有人运作的融资方式相当灵活,并且利率也起伏不定,资助人和企业间不会因为信息或者其他问题引起拒贷危机。
但对于这些企业,外部融资渠道狭窄,这种方式也许更适合自己,并且,从实际的角度来看,在初始阶段,所有的企业都会遇到这样的筹资方法。
对于这些企业来讲,基本上他本人或者其家人就提供了大概91%的资金,并且从狭义上讲,内部资本的筹集是一种非正式金融行为,也就是所谓的“民间借贷”。
然而这种方式常常会导致“高利贷”、“非法集资”的产生,阻碍了“民间融资”的发展;从广义上讲,对于这种渠道,政府应该从源头上进行疏导,从法律上提供保障,从实际的意义上来讲,它对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也起着重要作用。
2、外源性融资第一,间接融资渠道。
只有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以及非金融机构和信用社能够给企业提供借贷。
但是,政策性银行的资金一般偏向于借贷给政府支持的项目和国有企业,这就使除上述之外的企业借贷就只能依靠商业银行款项,除此之外,非金融机构的款项和信用社贷款所提供的资金根本无法满足需求。
然而,那些商业银行的贷款也并非轻易就可以获得,因为中小企业相较于大企业来说,无疑存在着诸多弊病,这使得他们更愿意把钱贷给大型企业。
因此,中小企业的间接融资也存在障碍。
第二,直接融资渠道。
企业只能通过股票和债券两种方式获得直接融资。
然而由于证券股票市场对于融资有着非常严格的规定,而且除那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大型重点企业外不可能获准批量发行债券,因此,大多数中小企业没有上市融资的资格。
三、山东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以山东恒星塑料机械有限公司为例(一)中小企业总体情况2014年公布的《中国中小企业景气指数研究报告》显示,到2013年12月为止,在我国注册的中小企业已超过42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九成以上,中国近60%的经济总量均由其创造,占中国全国经济的半数。
然而,在中国民主建国中央委员会的调查中显示,只有10%的小微企业从银行获得贷款,并且贷款利率一般上浮30%左右; 90%小微企业获得融资,要依靠私人贷款和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成本约25%,应急式的过桥贷款需要更高的贷款利率。
根据山东省中小企业办公室统计,截止至2012年12月末,山东全年新增中小企业60000户,总数达到814000户。
其中,私营企业数达到661000户,从业人员、注册资金分别比2011年增加了7.6%和19.9%。
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在全国名列前茅。
销售产值、营收、利润、税收四项指标创全国第一,分别占全国的13%、14%、15%,增加值同比增长13.9%,实现营收、利税、利润,同比增长超过20%,增速超全国平均水平,超东部地区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