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期中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期中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教学质量分析报告4月13日,第二协作区进行小学期中考试,上午进行的是四、五、六年级,下午举行的的是一、二、三年级。

考完后,我校统一进行评卷工作,评后各年级针对本班的成绩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然后又对本年级本学科写出了质量分析报告。

下面,就根据各年级、学科分析的情况上以及期末质量检测的有关数据,结合平时教学教学、检查等情况,作如下分析:一、试卷分析语文:“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总的来说,1---6年级的语文试卷从整体看凸显课改精神,涵盖面广,难易程度适中,具有一定的指向性,题型开放、结构合理,富有时代性。

从试卷的设计来看,以考查小学各年级基础知识为主,题型全面,强调积累运用,关注学生的能力发展。

其中包含“基础知识”、“阅读理解”、“习作展示”等内容,不仅考察了学生掌握双基的情况,还考察了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引导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实现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

试卷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体现重点,注重双基:课标要求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像“拼音”“汉字”“词语”就是语文学习的基础。

“语文大厦”的构建离不开这一砖一瓦。

在试卷中“基础知识”和“日积月累”两大板块就直接检测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如:“基础知识”部分有“看拼音写词语”“下面的字跟谁是朋友,写在横线上”“我会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读音画对号”、“我会照样子写词语”、“选词填空”“给下列句子加标点”“我会连线”等,内容全面,考察面较宽。

2、试题开放,培养能力。

学习语文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在理解语言的基础上运用语言的能力,而“阅读理解”和习作展示就可以考察此项能力,这类题目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学生则有着很大的灵活发挥的空间,很好的检测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如一年级的第四题“比一比组词”,这一题富有开放性,可以考察学生组词的能力;再如五年级的语文试卷,我们不难看出其命题目的、范围及特点。

命题人员希望通过试卷,对教师的教学提出建议:今后教学不仅要围绕课本教书,更应注重课外阅读的辅导,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试卷力求通过一些开放性的试题,答案多元的试题,引导学生设计出自己理想的答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另外,此套试卷还力求体现人文性、趣味性和灵活性,打破旧的命题模式。

同时整份试卷还体现了“三重”,即重基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重能力(识字能力、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积累运用能力),重创新(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数学:1、试卷内容覆盖面全,符合新课程理念。

各内容所占比例合理,试题贴近教材,既关注了双基,又能考察能力的发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相应的成功喜悦,充分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教学课程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相结合的新理念。

2、题目类型全面,呈现形式多样,难易程度适中。

试卷能根据小学低、中、高年级学生的不同年龄特点,将填空、计算、选择等结合起来编入试题,让学生从实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在熟悉的事物和具体的情境中解题,既注重了学科的整合,考察学生的操作能力,提高学生解题的兴趣,又体现《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与思想,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

英语:本次命题在考察学生英语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注重了对学生语言综合能力和知识迁移的考察,注重语言环境及文化背景的设置,增加了试题的灵活性、开放性、及综合性。

试题紧紧围绕课本重、难点,以听、读、写的形式,全面地检查了学生应掌握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使学生体会到学有所用、学有所获的喜悦之情。

笔试部分试题难易适中,能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水平。

基础知识题占三分之二,能力题占三分之一左右。

此题注重考察词的认读、语法等语言知识,在特定的语境中运用语言知识进行交际能力。

此题知识覆盖面较广,重点,难点比较突出,注重了语言能力考察,词汇、句法考察,考察方式突出了语境。

具体来讲,英汉互译、词组补充、连词成句、情景交际、单项选择,学生在这部分试题上差距不大,失分不多。

三、四年级学生在这方面做得最好。

五年级试题中词形转换题有些难度,涉及面广,学生不易把握,所以失分较多,希望能增加些重点句型方面的试题。

此外卷面上第六题要求与题肢不符,应该纠正。

六年级语音试题较难,分值又大,成为制约学生成绩的瓶颈,此题是整份试题难点之一.。

3、五、六年级笔试中的阅读理解,此题考察学生是否具备根据上下文猜测词意进行推理等思维活动,识别选择归纳所提供的信息,探索语篇中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的阅读能力,从而达到获得正确的语言信息的目的。

该题难度适中,失分不多。

二、期末考试成绩一览表语文、数学期末考试成绩一览表英语期末考试成绩一览表三、取得成绩自实施课程改革以来,经过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已逐渐步入正规化轨道,质量意识已逐步深入人心,新的教学理念也已逐渐形成,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在悄悄发生变化,课堂教学效率也在不断提高,保持了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上升。

学科教学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1.提高课堂效率上学期虽然教学时间较长,但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也是很多的,所以利用课外时间培优补差的机会不多,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能向四十分钟要质量。

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认真备课,让课堂充满活力;加强纪律教育,实现全员参与。

注重班级学习氛围的建设,使每个学生对语文、数学学习各有明确的目标。

从语文期末测试来看,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好,无论是字词的积累,还是基本句式的运用,学生大多已掌握。

具体表现为看拼音写词语、选词填空、照样子写句子、修改病句、扩句等正确率高。

对课文内容也较为熟知,按课文内容填空、课内阅读等题正确率也较高,课外积累总体表现也不错。

从数学期末测试来看,大多数学生已掌握了基础知识,主要体现在:A、运算的意义和算理掌握得较好,口算、笔算的能力较强;B、对基本的概念、关系、性质已基本理解和掌握,并具有应用这些概念、性质、关系解决相关问题;C、能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D、具有简单的统计能力和简单的几何作图能力。

2.实现资源共享上学期,我们改变备课方式,注重日教研和周培训的落实,因为各年级组内的老师都在同一个办公室,统一教研时间,同年级段老师间互相合作交流,教育资源互相共亨,教学方法互相探讨,这种开放共享的模式既节约时间,又提高了课堂效率,最终使全体学生受益。

3.改变学习方式课堂上师生的活动效果有了一定的提高,由单一的学习方式转向多样性,努力实现“老师讲,学生听,到师生互动,实践操作”的转化。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积极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原有的生活经验,,创设恰当的情境,体会到学科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

学习方式有了一定的改变。

4.开展课外阅读上学期,学校大张旗鼓地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教导处向各年级段推荐课外阅读参考书目,每天的一小节课外阅读课,保证了阅读时间;亲子共读活动,把阅读延伸到课外,使学生阅读的热情高涨。

大量的阅读不仅扩大了视野,开阔了眼界,促进了课外知识的积累,更为重要的是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了学风的转变。

5.系统有效的复习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作业布置注意层次性。

期末拟订好学科复习计划,有条理地对所学知识点进行反思、梳理、归类,达到温故而知新,最终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

四、存在问题及努力方向虽然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是,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教学工作仍然存在些问题,比如,教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教学评价滞后,不能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等等,这些都会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

1、存在问题语文:本次语文期末测试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五年级的阅读题目中,从整篇短文的情况来看,学生的理解能力较差,对短文理解不透彻,不能正确领会短文的意图,从而不能正确回答问题或回答不到位。

可以看出学生的概括及语言表达能力差,词不达意;另外学生联系具体语境理解字词意思的能力较差,说明学生的理解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今后还要加强训练;还有习作部分文,大部分学生能做到条理清楚,语句通顺,但总感觉缺少真情实感,不够生动。

反思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在具体语境中进行语言训练的意识不强;重知识积累,轻方法、能力的积累;学生学习习惯不好。

数学: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差。

课上听讲不好,不能深入思考后再答题,理解能力需要继续提高。

上课老师讲过的题型,考试时稍做变化,学生理解偏差,说明学生的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弱,思维有待进一步开发、训练。

联系实际不够。

缺少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

英语:笔试部分,具体来讲,英汉互译、词组补充、连词成句、情景交际、单项选择,学生在这部分试题上差距不大,失分不多。

三、四年级学生在这方面做得最好。

五年级试题中词形转换题有些难度,涉及面广,学生不易把握,所以失分较多,希望能增加些重点句型方面的试题。

此外卷面上第六题要求与题肢不符,应该纠正。

六年级语音试题较难,分值又大,成为制约学生成绩的瓶颈,此题是整份试题难点之一.。

2、努力方向今后教学工作的基本思路是把握一个重点(提高教学质量),强化两项行动(教师专业成长、课堂效率提升),抓好三个落实(求实、求新、求精)。

①把握一个重点课堂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战场,教学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的效率。

人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这就要求全体教师彻底转变观念,以一三一课堂评价模式为标准,从课堂动态发展的实际出发,选择正确、灵活的教学方法,尽可能地使用形象、直观的教具、课件进行教学,尽可能多地为师生开辟更多的信息渠道,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尤其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和学习的整合,已经成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目标。

新课标出台后,语文教学对语文人文性的关注高涨,在阅读教学中,重人文性轻工具性,重情节轻训练的现象不容小觑,淡化语言训练的结果就是造成学生错别字增多,对语言敏感度下降。

道理很简单,因为训练的机会少了。

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阅读教学中,一方面要注重人文情意的营造,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要充分挖掘文本中的语言训练点,增强训练意识,努力追求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数学教学则要保持传统教学优势,继续加强“双基教学”。

注重对教材的开发性使用,做到“吃透”教材前提下,领会编者意图,大胆拓新,对知识的重难点力求把握准确,突破难点。

加强应用题教学,特别注意方法指导,数量关系分析,避免程式化练习,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使学生充分感悟到“学以致用”,数学无处不在的魅力。

②强化两项行动学校教导处要进一步强化教学过程的全程管理,细化教学管理,向管理要质量,向常规要质量,把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落到实处。

进一步强化校本教研,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本学期中心校教研组要积极以活动为载体,通过开展优质课评选活动、优秀论文、优秀案例评选活动,组织示范课、研究课,到协作区进行交流活动,通过校校之间、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研究,达到资源共享、提高质量之目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