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麻醉方式及注意事项
时,往往止痛不够完善,肌肉松弛 欠佳
定义:将局麻药注入手术区域 的组织内,阻滞神经末梢 而达到麻醉作用
给药方法:“一针技术”,即先行皮内注药形成皮丘,再从 皮丘边缘进针注药形成第二个皮丘,沿手术切口形成皮丘带. "分层注药",即浸润一层起开一层,以达到完善麻醉的目的. 每次注药前应回吸或边注药边进针,以免血管内注药.
10%葡萄糖 布比卡因
4.穿刺步骤
(1)普鲁卡因局部浸润麻醉
(2)粗针头破皮
(3)腰麻针刺入硬膜外腔
(4)腰麻针刺破硬脊膜,见脑脊液流出
(5)蛛网膜下腔注入腰麻药物 (10%葡萄糖、0.75%布比卡因)
(6)硬脊膜外腔内插入导管(置管)
(7)导管的固定
术中,硬膜外导管中追加麻药(利多卡因)
(四)直视下插管并调整深度
1.直视下插入气管导管——右手以握毛笔手式持气管导管, 斜口端朝左对准声门裂,沿着喉镜的镜片凹槽在明视下送 入导管;轻柔旋转导管,使其顺利地一次通过声门裂进入 气管内。 2.拨出管芯后再前进到位——待导管通过声门裂1cm后,拨 出管芯再前进。准确的插管深度为:成人再送入5cm(小 孩2~3cm),即声门裂下6cm。
1.多数要通过有创方式给药
2.对呼吸影响要比吸入麻醉
药物强,易导致呼吸抑制; 3.某些药物,如氯胺酮,可 导致术后谵妄; 4.目前多数静脉药物血药浓 度无法检测,某些作用时间 长的药物如使用不合理可以 导致苏醒延迟。
搭配使用;
5.对循环影响相对较小,镇 痛镇静效果明确; 6.可用于术后镇静镇痛的治 疗。
原理:蛛网膜下腔阻滞和硬膜外阻滞的联合,
取长补短。
椎管内麻醉解剖(由外到内)
皮肤 皮下 韧带 硬膜外腔 硬脊膜 蛛网膜下腔
定位
根据手术部位的不同而选择腰椎间隙,一般选择腰2、3 或腰3、4之间进针。
联合腰麻麻醉过程
1、体位及定位(似虾米状)
2.消毒及铺无菌洞巾
3.抽取麻醉用药
生理盐水
普鲁卡因
(8)调整麻醉平面
• 麻醉穿刺完毕后应立即使患者仰卧,调整手术床,在较短 的时间使麻醉平面控制在手术所需的范围。 • 待麻醉平面固定后摆放手术体位。 • 比重问题: 重比重(常用)——0.75%布比卡因+10%GS 轻比重(有时用)——0.75%布比卡因+灭菌注射用水 比较:轻比重腰麻的稳定性较差,主要表现在最高镇痛平 面不稳定及镇痛不全,易发生骶神经阻滞不全。 重比重腰麻持续时间比轻比重长。
1.污染工作环境;
2.必须与氧气合用;
3.必须要有挥发罐和麻醉呼 吸机,投资较大; 4.药物均比较昂贵; 5.对于部分镇痛要求较高的 手术,显得镇痛不足,对应 激反应的抑制不足
www,
全静脉麻醉
1.无环境污染; 2.给药剂量准确,效果确切 3.副作用较少,无肝肾功能 损害; 4.相对吸入麻醉药物,有价 格低廉的也有昂贵的,可以
www,
局部麻醉
概念:利用阻滞神经传导的药物,使 麻醉作用局限于躯体某一局部称为 局部麻醉
分类:包括表面麻醉、局部浸润麻
醉、区域麻醉、神经阻滞
优点:局麻简便易行,安全性大, 能保持病人清醒,对生理功能干扰 小,并发症少。适用于较表浅局限 的中小型手术
缺点:用于范围大和部位深的手术
常用药物:普鲁卡因、利多卡因、 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
(二)摆放体位与开放气道
1.摆放体位——去枕平卧位,术者站于病人头顶部,两脚一 前一后蹲弓步,身体尽量往下沉,视线与喉轴线平行。 2.开放气道——双手托病人双下颌,打开口腔检查并清除口 腔内异物,插管全程应始终保持病人头后仰,显露喉结。
(三)在解剖标志引导下用喉镜暴露声门裂
1.保护好口唇牙齿; 2.喉镜置入口腔; 3.以解剖标志为引导深入喉镜; 4.上提喉镜暴露声门裂
压宁定(乌拉地尔)——降压
气管插管
• 气管插管:将一特制的气管内导管经声门置入气管的技术 称为气管插管,这一技术能为气道通畅、通气供氧、 呼 吸道吸引和防止误吸等提供最佳条件。 • 方法学分类:(一)经口或经鼻插管法 (二)明视或盲探插管法
三种气管内导管
普通气管内导管——使用我科全麻包 内物品。适用于普通全麻手术
定义:将局麻药注入蛛网膜下腔,作用于脊神经根, 阻滞部分脊神经传导的麻醉方法,简称腰麻。 作用:引起痛觉神经和运动神经麻痹,获得良好的肌肉松弛和手 术区无痛。 适用手术:短小手术(1.5h左右),不置管,也称为单次。 因我科没有专门的腰麻包,故使用联合腰麻包。
单纯用蛛网膜下腔麻醉的缺点(并发症)
(1)腰麻休克:麻醉剂注入蛛网膜下腔后,在药液作用范围 内,交感神经被阻滞,因之血管扩张、回心血量减少、心 排血量减低,取血压下降,脉搏徐缓,并有时出现恶心、 呕吐等缺氧征象。 (2)呼吸抑制:麻醉平面过高,常致肋间肌麻痹,呼吸运动 受抑制。 (3)恶心呕吐:多发生于低血压及麻醉平面过高时,因脑缺 氧所致。 (4)麻醉后头痛,为脊椎麻醉常见的并发症。一般认为系脑 脊液压力降低引起,多发生于麻醉后24小时 (5)术后尿潴留:肛门会阴部手术较多见
静吸复合麻醉过程
麻醉诱导
气管插管
麻醉维持,增加氧储 备并排出肺及组织内的氮气 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静脉麻醉药从静脉缓慢注入
静吸复合 麻醉诱导
并严密监测病人的意识、循环和呼吸的变化。
待病人神志消失后再注入肌松药
应用麻醉面罩进行人工呼吸,然后进行气管内 插管。
常见的麻醉方式及注意事项
1、你知道全麻时麻醉医生在做些什么吗? 2.你知道全麻时麻醉医生抽好多药,它们的作用是什么吗?
3.你知道普通气管内导管、弹簧管、双腔管 分别用在什么手术中吗? 4.你知道联合腰麻、腰麻与硬膜外麻醉的 区别吗?
www,
全麻时护理配合注意事项(易忽略的)
• 首先建立静脉通路——一般选择上肢静脉,至少连接两个 三通接头,有利于静脉给药。 • 准备好负压吸引装置——防止困难插管时病人呼吸道分泌 物过多引起窒息。 • 约束固定四肢——防止诱导时静脉注射肌松药后肢体的移 动与损伤。
www,
椎管内麻醉
T I T L E
定义:将局麻药选择性地注入椎管内的某一腔隙, 使部分脊神经的传导功能发生可逆性阻滞的麻醉方 法,称椎管内麻醉。
适应症:下腹部、下肢、会阴及肛门手术
分类:1.联合腰麻——我科最常用。 2.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简称腰麻。 3.单纯硬膜外麻醉——通常辅助全麻使用。
蛛网膜下腔阻滞(腰麻)
www,
静吸复合麻醉
静吸复合麻醉指将静脉麻醉药和吸入麻醉药合用, 以产生并维持全身麻醉的方法。
由于静脉麻醉药具有起效快和对呼吸道无刺激 等特点,故常用于诱导麻醉。 吸入麻醉药具有较易控制麻醉深度和术后易恢
复等特点,故常用于全麻的维持。
在全麻的维持中,为了增强麻醉效果,减少每 种麻醉药的用量,可同时使用静脉麻醉药和吸 入麻醉药,也可辅以阿片类镇痛药、镇静催眠 药和肌松药。
硬膜外麻醉
• 作用原理:硬膜外腔是一环绕脊髓和蛛网膜下腔的扁圆形 狭长间隙,与颅腔不通,腔内丰富的静脉丛。因静脉丛血 管壁薄,药物能被迅速吸收。 • 局麻药注入硬膜外腔后,以穿刺点为中心向上下左右扩散, 药液扩散至椎间孔,因该处神经根的鞘膜较薄,易被麻药 穿透而使神经根麻痹。 • 缺点:单纯用起效慢、阻滞不全,镇痛不完全 • 优点:可置管,随手术时间长短术中追加局麻药。
椎管内麻醉时护理配合注意事项(易忽略的)
• 体位摆放及保暖——协助麻醉医生进行体位摆放,叮嘱病人麻醉时勿 动,并注意病人的保暖。 • 注意无菌操作——抽取药液前安瓿一定要用碘伏消毒,药液要用注射 器抽取,不可倒入腰麻包内。监督实习麻醉医生的无菌操作。 • 术中密切观察患者——术中应注意观察并询问病人感受,积极配合麻 醉医生处理并发症。
(五)确定导管是否在气管内
挤压复苏球囊,观察两侧胸廓是否均匀抬起,同时听
诊双肺呼吸音均匀一致,而上腹部无气过水声。
(六)确定后妥善固定导管
1.内固定——往套囊内充气5~10ml左右,具体充气量可观察 小气囊的张力; 2.外固定——弹簧管用两条胶布十字交叉,将导管固定于病 人面颊部;第一条胶布应把导管与牙垫分开缠绕一圈后, 再将两者捆绑在一起。普通气管内导管用“猪嘴”固定。
(七)保持呼吸道畅通
1.连接好呼吸机 2.随时吸痰、湿化和护理, 始终保持人工气道畅通
全麻的维持用药
• 吸入药——我科常用七氟烷、异氟烷 • 静脉用药
1.丙泊酚(牛奶)——通过持续输注或重复单次注射给予丙 泊酚都能够较好的达到维持麻醉所需要的浓度。 2.顺式阿曲库铵——用于全麻维持期的肌松。 3.右旋美托咪定(右美)——镇痛镇静作用。可减少阿片类 用药,减少吸入,苏醒快,恢复期病人不易躁动,更好的 耐受气管导管。
禁忌症:对气道内存在沿双腔导管通路上 有任何病变(如气道狭窄、肿瘤、气管支 气管断裂等),或气道外存在压迫(如纵 隔肿瘤、主动脉弓动脉瘤)时,均禁忌使 用双腔导管。
气管插管方法与步骤 (以经口腔插管为例)
(一)插管前物品准备
1、弯型喉镜(必须随时保证亮灯) 2、气管导管(检查套囊是否完好) 3、导引钢丝(管芯距导管开口1cm) 4、10ml注射器(用于套囊充气) 5、消毒的液体石蜡(润滑导管壁) 6、牙垫与胶布(用于外固定导管) 7、吸引装置及吸痰管(随时可启动) 8、带活瓣的复苏球囊 (须连接好氧气) 9、听诊器(用于检查气管插管位置) 10、操作人员戴帽子口罩(首先戴好)
内容
1 2 3 4
全麻相关知识 腰麻相关知识 局麻相关知识
臂丛麻醉简介
www,
全身麻醉
分类
概念
麻醉药经呼吸道吸入、 静脉或肌肉注射进入 体内,产生中枢神经 系统的抑制, 临床表 现为神志消失、 全身 疼觉丧失、遗忘、反
并发症
1.吸入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