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王怀忠案
一审被判死刑消息传出之后,王怀忠案再次受到强烈关注,特别是在司法界,特别是在王怀忠的家乡,可谓五花八门,无奇不有。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人认为,从王怀忠案可以看到:
谣言之死。
王怀忠什么都交待了,王怀忠成植物人了,在江淮大地一度传疯,从高官名人,到平民百姓,或别有用心地制造,或无所用心地传播。
2003年12月10日济南法院开庭审理,审理的不只是王怀忠还有围绕王怀忠的有所谣言,并末经当庭宣布地当庭宣布了这些谣言之死。
“坦白从宽牢底坐穿,抗拒从严回家过年”这一犯罪分子经验之谬。
李嘉廷和王怀忠,同是受贿索贿,同是巨额财产来源不明,而且李比王的数额大,一个坦白悔过,一个百般狡辩,结果,李被终审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而王一审被判死刑。
犯罪总有过程,之前抗拒犯罪,不致犯罪,那是本份、本领。
犯罪之后死不认账,死不悔过只能死路一条,死有余辜。
无论是源于《人权宣言》和意大利宪法的无罪推定,还是我国司法时兴不久的零口供,不是犯罪的救命稻草而是惩处犯罪的有利武器。
“愿赌服输”,拿性命赌法律的人只能伏法了事。
李、王两案鲜明无比地表明了上述这一犯罪子分子经验之谬。
司法之进步。
尽管“王怀忠在审查、起诉和案件审理期间表现出来的心理素质与应对能力”给他的主辩律师王亚林留下了深刻印象;尽管王怀中自称无罪使他的主辨律师在所接的一大批腐败案中“感到意外”“还是第一次”;尽管王怀忠“始终不认罪,始终不忏悔,无疑是对律师的提问还是公诉人的指控,他都没有像多数贪官那样痛责自身,而是寻找种种理由进行自我辩解”;尽管王怀有着晓得无罪推定的来源和了解犯罪学之父贝卡利亚的“博识”,但法网恢恢,疏而不漏;狐狸再狡猾也斗不过好猎手,王怀忠还是对送达起诉书的法官说“你这个起诉书,就是我的死亡通知书”;王怀忠还是依法被一审判处死刑。
所以如此,不能不是司法之进步。
反腐之胜利。
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法律是无情的。
谁贪脏枉法,谁就会被人民唾弃受法律制裁,无论官大官小,无论“二十九岁”现象、“五十九岁”现象。
“只要反腐不放松,就能抓到王怀忠”,对王怀忠是这样,对
255
王怀忠一类的贪官也都是这样。
王怀忠一审被判死刑,不能不是反腐之胜利。
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