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试政论文写作应试作文的成绩是成人教育体系在一定层次的升学考试中判断考生能否入校学习的根据之一。
它是考生知识、能力的综合体现,是接受高一级培训、深造的基础。
中央党校函授学院本科班入学考试的应试作文,是写作难度较大的一种。
原因,一是由于写作是“大专”和“大本”低年级必修的基础课,相应的写作知识和能力是升入本科必需具备的条件;二是大专要学习理论课,从这篇文章中应能看出考生是否有一定理论基础并能否用来说明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同时看出其思维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成人高考多为议论文。
议论文有两种,一种是一般性议论文,高考和函授大专班考的就是这一种;另一种是我们函授本科所要考的理论性议论文之一种,即政论文。
它不仅要用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讲出一般的道理,而且要求带点理论性,从政治和理论的角度来阐述一些社会实际问题,由此而考察考生是否受过大专的写作课训练和学过大专的理论课。
就是说,它不是要求论证一般道理,而是要能运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原理原则及体现它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来联系实际,并达到观点明确、结构严谨、文笔顺畅。
应试政论文的特点是定体、定题、定时的,即只能写政论文这种规定的体裁,只能按统一出的题目来写,只能在限定的考试时间内写完。
要写好它,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和掌握一些必要的技法。
(一)准备阶段人们完成任何工作除了明确的目的外,还必须具有一定条件。
准备,就是在写这篇应试政论文之前,为制作这一精神产品准备物料的阶段。
它是多年积累的,也可临时学习准备;它在应试作文之前进行,却决定了临场的成败。
1.明理——学习理论,通畅思路(1)明白道理,通情达理应试政论文要言之成理,作者自己必须先懂道理。
这道理不但要符合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还要符合实际,不脱离国情、时代,与时俱进,能说服别人,得到认可。
(2)思路对头,理路顺畅文章要顺理成章,作者想问题的方法必须对头。
就是说,考虑问题不能片面偏激、钻牛角尖,想到邪道绝路上去;讲道理时避免概念不准确、判断不合理、推理不合逻辑。
(3)提高理论素养,解决世界观方法论问题要做到道理正、看问题深、思路清楚、讲话有逻辑性,那必须提高理论水平。
当然这要从平时做起,要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及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政令等,在工作、谈话、写作、决策时注意提高思维能力。
作为干部,学过《邓小平文选》、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一些重要讲话及党和政府的重要文件,结合理论课的复习进行即可,一般不需另行准备。
2楼2.储材——储存知识,积累材料(1)知识、信息是写好政论文的基础写政论文是一种高级复杂的思维活动,知识和信息是思维活动的基础,离开知识无法思维;同时,知识、信息又是政论文的原料,它的论点就是用理论来分析材料——知识和信息所形成的看法、主张。
论点是在材料基础上提出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个知识贫乏、信息不灵、不谙世事的人,无法写好政论文。
(2)论据是论点的支柱政论文要证明自己的论点,必须有论据。
论据就是政论依据的事实和道理,也就是材料,通常说的知识和信息。
①材料从性质上可分为事实材料和理论材料。
事实材料指在文中建立论点、证明论题的各种客观事物。
主要有三类:一类是典型事例,一类是数据,一类是自身经历。
使用时要概述。
理论材料,是指与自己的议论有关或作为正面反面理论根据的思想理论、观点论述。
主要也有三类:一类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权威人士的观点和政策法规,一类是文件、书刊上的论述,另一类是与自己所论问题有关的理论动态和信息。
使用时可引原文,也可复述大意,但要防止断章取义。
②材料从来路上可分为直接材料和间接材料。
直接材料是自身观察、体验、调查所得的事实材料和自己从原著上取得的理论材料。
使用时要注意“熟知不是真知”,防止事实不典型;理论材料要全面理解,防止“唯我所用”。
间接材料是通过文件、书刊、资料、广播得到的他人引用的材料。
使用时要注意,事先查对或经考虑可信再用,不要用道听途说的材料。
(3)平时积累和临时准备政论写作这两方面都需要,应试政论文写作的材料主要靠平时积累,否则临场必然“学到用时方恨少”。
如果平时对搜集材料注意不够,不妨在复习时就两三个热点问题准备一些事实材料和理论材料。
3.辨体——把握文体,能论起来政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
要写好它必须会议论。
议论,是通过材料和逻辑推理的方法来证明观点看法、辨明是非曲直,借以说服人的表达方式。
换句话说,议论就是说理、讲道理,就是运用逻辑思维方式——概念、判断、推理,揭示事物的本质、规律、联系,或证明自己判断主张的正确可行。
议论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1)议论既然是对事物的评论和主张的阐发,就必须持有观点看法,就是论点;持有观点看法必须有依据,就是论据;用依据来证明观点的过程和方法就是论证。
①论点,指在文中要告诉读者的观点、看法、主张。
论点一般是由一个判断句(肯定或否定)表述,它虽往往从叙述中引出或还要加说明,但中心是这个判断句,即主题句。
它是整个议论的唯一中心,处于统率地位,又叫中心论点、总论点、基本论点;议论往往在总论点之下还有从属论点,又叫分论点、小论点。
总论点和分论点是主从关系,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组成关系,即总论点由两个以上分论点组成,是总论点的几个侧面;一是支撑关系,分论点是总论点的几点理由,是证明总论点的几个方面。
②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
论点依靠论据,论据支持论点;论据可靠,论点才可信,所以在议论中论据是基础。
③论证,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方法和过程。
它实际上是剖析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阐明其因果关系,以合乎逻辑的方式说服人。
有了论点和论据,如果没有论证,那叫论点加例子,没有论起来,正如把珠灯和龙灯放在场子里不能叫舞龙灯一样。
(2)论证方式之一——立论及其主要方法论证方式很多,主要是立论和驳论两类,可以交叉运用。
立论就是正面建立自己的论点,证明它正确,又叫“证明”。
立论的主要方法如下:①例证法。
就是用事实材料作论据的论证方法。
事实胜于雄辩,但事实繁杂不能无尽无休地排列,只能选择典型的或现成的作例子,所以才叫例证法。
它反映人类认识由特殊到一般的规律。
事例或数据要概括和选择,避免单薄或繁多。
②引证法。
即引用权威理论材料——经典著作、科学定义、公理格言作为论据来证明论点。
因为它已被实践证明或人们公认,所以可作论据。
要分辨用在这里是否正确,运用要准确(引原文、引大意都是),全篇不能只靠引证。
③分析法。
通过分析来证明论点正确,叫分析法。
它借助剖析事理来证明论点,以逻辑力量使人信服,特别是预测的用这种方法很有利。
人类认识基本上是一个由特殊到一般、一般到特殊的螺旋上升过程。
分析法,先分析后综合或先综合再分析,交替使用,符合认识过程。
它和其他方法配合更好。
④对比法。
以两种事物或事物发展不同阶段作对比来证明论点的,叫对比法。
分纵比和横比。
纵比是先后不同阶段对比,横比是不同事物不同单位不同做法对比。
⑤类比法。
把两个以上同类一理的事物相比,以彼事的道理证明此事的道理,叫类比法。
它类似扩大了的比方、比喻,往往以寓言、故事、神话或浅近易懂的事来比喻抽象、高深的道理。
它属于间接论证,在现代一般不单独运用成文,只是作为直接证明的补充与说明。
(3)论证方式之二——驳论及其主要方法驳论就是以反驳对立论点为主要手段来建立自己的论点,又叫反证。
主要在反驳论点,反驳论据,反驳论证等三个方面进行,又各有若干方法。
(4)议论、论证的基本要求①论点要正确、鲜明。
②论据要确凿、典型。
③论证要合乎逻辑。
(二)构思阶段应试政论文写作的构思,是在考场上进行的,指从拿到试题到正式下笔之前对通篇内容(论点、论据、论证)和形式(按论证要求构设篇章)的安排设计。
也就是考虑好写什么和怎么写。
它的中心是:在命题的范围内确定总论点,在当场能想到的材料的基础上,求得最佳的解决问题的方案(以论据证明论点),以合乎逻辑的方式安排好文章的总体结构。
这是关键的一环,有下列几步。
1.审题——准确地领会题义拿到题目不可匆忙动手,要仔细选题、审题。
(1)选题。
几题选一,要从自己实际情况出发迅速选定一题,最低要求是选熟悉易作的,保证及格以上;写作能力强的,要选能发挥自己特长的,写出见地,写出水平,把总分拉上去。
(2)审题。
就是仔细地理解并把握题义。
选题时已是初审,选定后还要进一步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明了题目的含义,以及规定的范围、角度、针对性。
如果题目是对一件事实进行评论,就要先明了事实,根据题目的要求、联系当前实际,从中看出问题的实质、意义所在,再确定从什么角度、针对什么、作怎样的评价和论证。
总之,都得明白这题目要写什么、怎么写才符合要求。
2.立意——确定总论点和分论点立意就是确立内容。
政论文内容的骨骼是论点,它是在审题基础上,运用作者本身的理论、材料,经过分析思考而形成对题目所规定问题的看法、主张。
一篇政论文的论点是一系列的看法主张,它们有主有从,有中心有组成部分,构成一个总论点和分论点的论点体系。
(1)确立总论点。
即确定对问题的总的看法主张,这是全文中心,统率其他分论点、材料,在论点体系中正如人身骨架中的脊梁骨。
总论点要正确、深刻、明确、集中。
(2)确定分论点。
即总论点下的具体看法主张,是从属总论点的;从形式上看,是一个中心下面的组成方面,或递进的层次。
每个分论点都应是不可缺少的。
(3)理顺总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
这在确立时就应同时考虑。
总论点是核心、灵魂、纲领,分论点要围绕、支撑或从属总论点,不能游离。
分论点之间不能矛盾。
3.取材——确定论据及论证方式在确定论点体系的基础上,要考虑用什么论据——哪些事实材料和理论材料,用什么方法怎样论证。
(1)取舍材料。
在确立论点体系时同时应考虑到能使它站得住的材料,确立后要继续思索材料。
想到的材料极简地记在草稿纸上。
材料不能太多,要选择真实、典型、新颖、有说服力的。
(2)安排材料的归属、使用。
即考虑将每条材料归属到哪个分论点,放在哪一部分,事实材料和理论材料如何搭配。
还要注意如何更好地发挥材料作用的方法,包括怎样引出来,怎样叙述、要否说明等。
(3)考虑采用何种论证方式。
有了论点体系,有了材料并且都归转到各个分论点去了,还要同时确定采用何种论证形式。
即怎样找出和剖析论点、论据之间的联系,以最易说服人的方式去论证。
当然要从论点、论据的实际情况出发,决定采用哪种证明方法,以及如何穿插、配合运用。
4.安排结构——搭好整体大框架在确立论点体系和论证体系时,要按照它们来安排整篇文章的结构框架。
结构就是各部分的组织安排。
结构的原则是有中心有层次。
在政论文中,就是围绕中心论点组织分论点及证明它的材料,共分几个部分,何先何后,怎样开头怎样结尾。
与一般文章分开头、主体、结尾三部分相对应,政论文分导论、正论、结论三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