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学》期末考试复习题1、关于自然资源问题的论争(代表人物、代表作、观点…)p12悲观派(马尔萨斯主义者):代表人物:罗马俱乐部代表作:《增长的极限》观点:如果目前这种趋势继续下去,世界将变得更加拥挤,污染会变得更加严重,更多资源将耗竭或退化;由于富者愈富,贫者愈穷,这将引起严重的政治和经济骚乱;战争的威胁亦会增加乐观派(丰饶论者):代表人物:西蒙代表作:《没有极限的增长》观点:如果目前这种趋势继续下去,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将造成一个并不拥挤,污染较少,资源更加富有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大部分人都会更加健康,寿命更长,物质财富也更多2、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点ppta)自然资源总量大,类型齐全b)人均资源量少c)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资源组合结构不匹配d)资源质量不一3、我国面临哪些自然资源稀缺方面的挑战ppt(粮食安全、矿产资源危机、生物多样性减少、资源承载力、资源开发的环境影响)1)粮食生产有四个特点:i.一是粮食单产稳定略增,2005年我国粮食单产为309.4公斤/亩,比上年提高1.4公斤/亩,提高0.5%,粮食单产水平再创历史新高;ii.二是粮食播种面积继续扩大,2005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5.6亿亩,比上年扩大4002万亩,增长2.6%,因面积扩大增产粮食247亿斤,对粮食增产总量的贡献率为85%;iii.三是粮食增产主要增在主产区,从粮食增产区域看,13个粮食主产区增产幅度较大,占全国增加量的91%。
iv.四是夏粮、秋粮增产,早稻减产。
2)矿产资源危机i.我国矿产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居世界第80位ii.由于矿产资源紧缺,导致能源、钢铁、有色金属、化工等原材料供给紧张,许多工厂开不足,使四分之一的生产能力得不到发挥,损失的潜在工业产值4000亿元iii.我国生产1美元产值所消耗的能源是印度的2.3倍,韩国的2.1倍,日本的5倍,法国的4.74倍;每生产1美元产值所消耗的钢材是韩国的3.4倍,日本的2.32倍,法国的3.71倍,美国的2.5倍。
我国能源和矿产资源消耗率高,加剧了矿产资源的危机。
3)生物多样性减少i.我国生态系统多样性受破坏的形式主要表现为森林减少、草原退化、土地退化、水域缩小和恶化、白然灾害加剧等,这里主要陈述我国物种和遗传多样性所受的威胁。
ii.据近年来的初步统计,大约有398种脊椎动物颜危,占我国脊椎动物总数的77%;有1009种高等植物濒危,占全国高等植物种数的34%。
4)资源承载力据研究我国目前土地资源生产力的合理承载量为11.5亿人,若按温饱型计算最多承载15~16亿人,如能严格控制人口规模,2030年将达到资源承载极限。
5)资源开发的环境影响i.水土流失面积由50年代初的116万hm2增加到现在的153万hm2 ,每年流失表土50亿t左右,带走氯、磷、钾约4000多万t,相当于我国比肥的全年总产量。
森林面积减少,目前覆盖率仅13.92%,草原退化面积达7.7亿亩。
沙漠化土地不断扩展,平均每年达1500km2。
环境污染已从城市向农村蔓延。
工业三废和农药污染的耕地近3亿亩。
估计2l世纪初的情况将更加严重,70%的淡水资源将因污染而不能直接利用。
ii.开始大规模治理环境污染时,美国的人均GNP已达11000美元,日本亦超过了4000美元,而我国目前人均GNP仅1000多美元。
4、自然资源内涵(以书本或UNEP定义为准)UNEP:所谓自然资源,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总称书本:自然资源是人类能够从自然界获取以满足其需要与欲望的任何天然生成物及作用于其上的人类活动结果5、自然资源的类型/分类(恒定性资源、不可更新资源、可更新资源)p39-42或PPT○1恒定性资源:按人类的时间尺度来看是无穷无尽,也不会因人类利用而耗竭的资源○2不可更新资源:地壳中有固定储量的可得资源,由于它们不能在人类历史尺度上由自然过程再生(如铜),或由于它们再生的速度远远慢于被开采利用的速度(如石油和煤),它们是可能耗竭的○3可更新资源:在正常情况下可通过自然过曾再生的资源。
如果此类资源被利用的速度超过再生速度,它们也可能耗竭或转化为不可再生资源6、自然资源的基本属性(PPT为准)1)整体性、社会性、时间性、空间性、有限性/稀缺性、传布性、层次性、多用性、竞争性、增值性、选择性、分散性、国际性、“虚化”2)有限性(获得绝对地租等经济利益)、区域性(获得级差地租等经济利益)、整体性(综合开发)7、自然资源研究的基本原理ppt1)能量转化与守恒原理2)物质循环原理3)地域分异规律原理4)因地制宜原理5)自然节律原理6)生态平衡原理7)林德曼定律原理(十分之一定律)8)最低因子限制律原理9)系统原理10)价值规律原理8、探明储量、条件储量、远景资源和理论资源的内涵p56-611)探明储量:已经查明并在已知在当前的需求、价格和技术条件下具有经济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藏量2)条件储量:已查明的储量,但在当前价格水平上,以现有采掘技术和生产技术来开采是不经济的3)远景储量:尚未查明的藏量,但可望将来在目前仅作了少量勘察和试探性开发的地区发现它们4)理论储量:被认为具有充分有利的地质条件,但迄今尚未勘察或极少勘察的地区可能会发现的矿藏9、净第一性生产力意义、大小(排序)p73意义:通过测算现存第一性生产力和生物量来测定生物的生产力大小(排序):热带草原、热带季雨林、温带常绿林、温带落叶林、北方森林、疏林与灌木、萨瓦纳(稀树草原)、温带草原、冻原和高山、荒漠与半荒漠、裸地10、自然资源的绝对稀缺和相对稀缺、卡特尔p50-55绝对稀缺:当全球尺度上自然资源的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时造成的稀缺称为绝对稀缺相对稀缺:由于资源分布与经济发展差异、地缘政治、经济原因、环境问题等因素造成的区域性稀缺称为相对稀缺卡特尔:某种资源的主要供应国家就该种资源的生产、供给和价格达成协议,这就是卡特尔(比如OPEC)11、GNP、GDP、PQLI、HDIGNP:国民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PQLI:人口素质指数HDI:人类发展指数12、资源保护与环境改善的途径,它们的优缺点*p165政府法规:优点:有助于使污染和资源耗损保持在某种水平之下;使某些外部成本内化;各地污染物排放和资源循环利用的标准一致,防止污染者和资源耗损者转移到国内低标准地区;让企业自有地决定如何满足标准;鼓励发明和开发新的污染控制和资源环境保护技术;对于家庭生活引起的污染和资源损耗(如私人汽车、家用炉灶),这是唯一有效的方式;比其他方式更易于在立法机构通过缺陷:要求所有污染排放者和资源损耗者满足同样的标准,这只能使少部分成本内化;未考虑各地环境自净能力的差别;要求所有生产者使用同样的控制技术,这不利于更好的和更便宜的污染控制和资源保护技术的开发;使无足够资本安装新设备的小生产者破产停业;标准倾向于是可执行的而不是最适当的;污染者遵从法规后对任何损失和危害皆不负责这有失公允污染排放税和资源使用税:优点:若征税额接近估计的外部成本,则各种外部成本得以内化;鼓励生产者把污染和资源损耗减少到最适水平;增加税收收入而不是让纳税人负担外部成本;由于污染者要承担违害和损失的代价,因此是公平的;有利于自觉服从缺陷:在正确的收费水平时可能要经反复试行,也可能产生误差;若税收不能自动随通货膨胀,则通货膨胀则会导致污染和资源损耗的某种增加;很难在立法机构通过污染权和资源使用权:优点:鼓励生产者把污染和资源损耗减少到最适水平;环境和资源保护团体可以购买和持有这些权利来保护脆弱地区;增加税收收入而不是让纳税人来负担外部成本;通货膨胀会自动提高这些权利的价格,从而使污染和资源损耗不致上升,让市场来设置税收缺陷:需要广泛的监测和强制执行,以确保未购买这些权利的人不污染环境,不使资源退化和耗损经济奖励:优点:减少生产成本并可得到较高利润,使商品价格保持低水平,改善国际市场上得竞争缺陷:不能使外部成本内化;生产者倾向于为取得津贴而游说以增加其产出,而不是保护资源要和改善污染控制;用去税收收入而不是创造税收;津贴常常给予那些有影响的人和企业,当不需要时难以终止;占用其他用途的财政支出13、自然资源的自然供给、自然资源的经济供给(内涵、影响因素)、自然资源的需求(自然需求和有效需求)p168-172自然资源的自然供给:实际存在于自然界呃各种自然资源的可得数量自然资源的经济供给:在自然资源的自然供给范围内,某用途的资源供给随该用途收益的增加而增加的现象影响因素:(1)对自然资源的需求(2)自然资源的自然供应量(3)其他用途的竞争(4)科学技术的发展(5)自然资源利用德尔集约度(6)交通条件的改善(7)政府政策与公众舆论自然需求:人们对自然资源需求的需要(或欲望)影响因素:(1)人口及其生活水平(2)自然资源本身的品质(3)技术进步(4)产业发展有效需求:人们对于自然资源的需求和满足这种需求的能力影响因素:(1)自然资源的经济供给(2)自然资源的需要(3)需要者的支付能力(4)自然资源和其他生产要素的比价(5)自然资源产品赫尔其他产品的比价(6)自然资源利用集约度14、缓解自然资源供需矛盾的途径p1751)控制资源的自然需要2)充分合理地利用资源3)发展其他产业,尤其是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4)开发处女地5)理顺资源产品价格6)强化自然资源利用的社会控制15、自然资源无价论的根源及危害p183根源:(1)劳动价值论的绝对化(2)确定价格的市场机制不合理(3)历史因素(传统观念忽视自然资源的价值)(4)“公共财产”问题危害:(1)导致自然资源的破坏和浪费(2)导致贫富分配不公和竞争不平等(3)一项重要的国家收入化为乌有(4)资源物质补偿和价值补偿不足,导致自然资源财富枯竭(5)国民财富的核算失真16、现代自然资源价值包括哪些部分?各个部分的内涵p1841)天然价值:自然资源本身所具有,未经人类劳动参与的价值影响因素:1.自然资源的丰饶度和质量2.自然资源的自然地理位置2)人工价值:自然资源上附加的人类劳动3)稀缺价值:由于自然资源的稀缺性所产生的价值17、自然资源的自然地理位置、经济地理位置p185-187自然地理位置:自然的客观方面的因素(自然资源与山脉、河川、海岸线等自然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经济地理位置:社会的主观方面的因素(自然资源对于城市、道路、消费区的相对位置关系)18、稀缺价值对价格的影响,自然资源的价格公式*p191影响:稀缺价值主要体现在供求关系上。
在供给量一定时,需求量越大,会促使价格越高,即需求量对价格的影响是正比例关系;在需求量一定是,供给量越大,会促使价格越低,即供给量对价格的影响是反比例关系自然资源的价格公式:(为年利率,为级差系数,为年地租量,为不变资本,为可变资本,为剩余价值或利润,为需求量,为需求弹性系数,为供给量,为供给弹性系数)19、自然资源(土地)报酬递减规律p197报酬递减规律:凡将某一变动生产要素连续投入附加到另一有限的固定要素上时,逐渐会达到一个点,在此点后的每一单位投入的附加产出(或)边际产出)将减少并且最终成为一个负数20、机会成本p209机会成本是指把一定的资源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生产另一种产品的价值,或者说,机会成本是指利用一定的资源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另外一种收入21、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估算方法p223狭义:只评价自然环境影响广义:不仅要评价自然环境影响,还要评价对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实际上是要评价项目导致的所有未纳入市场体系的影响后果,包括有益的方面,如增加就业机会、改善地区经济结构和带动地区经济发展、改善交通条件、增加资源供给、改善气候水纹条件等;也包括有害的方面,如收益分配不均、导致劳动力紧挨个或生活费用上涨、自然环境的污染或破坏、危害人类的生态环境的健康等)环境影响估算方法:1.在缺乏市场价格的情况下,有时可以用推理的间接估计的方法作合乎逻辑的估算,有时可以估算为了恢复原来的环境质量水平需付出的费用,如水处理费、除尘设备费等2.通过财产价值的变动来估算项目的环境影响3.已建立的国家(或国际)环境质量标准也可以用来估算项目的环境影响22、土地资源评价内涵(包括潜力评价和适宜性评价)、种类、评价要素、评价目的、任务ppt土地资源评价:是指为了一定的目的,在一定的用途条件下,对土地质量的高低或土地生产力的大小进行评定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