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训一等倍大右上颌中切牙石膏牙雕刻技术一、目的要求1.通过对等倍大右上颌中切牙石膏牙的雕刻,牢固掌握其解剖形态及生理特点。
2.掌握牙冠各轴面外形高点的确定和描绘方法。
3.掌握牙冠切缘的确定和描绘方法。
4.掌握牙冠各面轮廓线的描绘方法。
5.掌握石膏牙的雕刻方法、步骤、操作技术。
6.掌握石膏牙雕刻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实训内容1.雕刻等倍大右上颌中切牙石膏牙框架成形。
2.雕刻等倍大右上颌中切牙石膏牙二面体成形。
3.雕刻等倍大右上颌中切牙石膏牙四面体成形。
4.雕刻等倍大右上颌中切牙石膏牙多面体成形。
5.雕刻等倍大右上颌中切牙石膏牙四面成形。
6.雕刻等倍大右上颌中切牙石膏牙精修完成。
三、实训器材1.5cm×1.5cm石膏棒、牙形尺或牙体浮雕图、牙体雕刻多面体图、直尺、铅笔、橡皮、石膏切刀、雕刻刀、储水盆、小毛巾、红蓝铅笔、垫板、牙刷、爽身粉等。
四、方法和步骤一、石膏框架成形1. 测量牙体规格摹刻离体牙时,需预先测量并记录牙体规格。
图1 牙体规格表现方法2.描绘框架及标志物参考图2把牙体规格及外形高点、邻接点、牙尖根冠分界线及四个轴面的中轴用耐水铅笔转移到石膏棒上。
方法:图2 上颌中切牙五面观要求:上述标志物应尽可能精确。
3.石膏框架切削成形方法:用石膏切刀从唇舌面、近远中面入手切削均可。
先休整二侧,再修整另二侧。
如有必要,可预先在石膏棒上记录方位(颊、舌、近中、远中)。
底座四周应平整,见图3。
要求:切削成形的框架应与牙体规格一致。
图3 框架假想图4.刻入中轴、根冠分界线方法:为防止后续操作中标志线的消失,现阶段用小雕刻刀在四个轴面沿着尺刻入中轴、根冠分界线。
沟痕浅为好,不宜过深。
要求:刻入的中线需与描记的中线一致。
二、二面体形成1.描绘近中牙体形态方法:参照线近中图,正确描绘近中牙体形态,见图4。
因近中面大于远中面,远中沿近中切削,故无需描绘远中牙体形态。
要求:为防止沾水后,铅笔印痕消失,需使用耐水铅笔。
描绘后,需用牙形尺检查。
检查时,需使尺和石膏牙的中轴和图4近中形态根冠分界线的“十字”相吻合。
2. 二面体切削成形方法:用石膏切刀上下推拉,切削到线。
为提高工作效率尽量不用小雕刻刀。
再次用牙形尺检查二面体形态。
要求:近远中牙体形态应与牙形尺一致,不多切,不少切。
三、四面体成形1.描绘唇面形态方法:参照远中线图,正确描绘唇侧牙体形态,见图5。
因唇侧大于舌侧,故无需描绘舌侧形态。
要求:同描绘近中形态。
图5 唇侧形态2.唇舌面切削成形方法:用石膏切刀沿上述边缘线切削成形。
要求:轴面外形轮廓需与线图一致。
近远中邻接点不应成为悬突。
正确保留牙根底部的形态。
四、多面体成形1.多面体成形原理切缘面观各轴面外形最突处连线及其轴面角以弧线的方式存在,多面体的成形原理是不仅用直线形式表现切缘面观的各个弧线,同时通过1个轴面角2个斜面的形式,使牙体形态呈现出更多的斜面,使其更接近于符合牙体特征的弧线,见图6。
图6 切缘多面体与线图的关系图7 各轴面外形多面体图2.正确描绘各个轴面的多面体方法:参照外形多面体图形(图7)的边缘线(或按照切缘观),估算该线与中轴、根冠分界线、外形高点之间的距离,并将其正确转移到石膏棒上。
雕刻技能熟练后,可不参考多面体图形,通过切缘面观推测多面体的合理位置。
要求:在正确理解多面体成形原理的基础上,尽可能使多面体边缘线与多面体图形(或与切缘观图形的伸展)相一致。
3.切削多面体方法:按照多面体边缘线切削各斜面,见图8。
要求:切削多面体时,不得损坏唇侧牙颈突度。
如同一轴面角有2个以上的轴角,可预先形成其一,再形成其二。
图8 多面体形态图五、唇侧成形唇侧成形的操作范围包括:唇侧牙根成形(至牙根的近远中轴面外形最突处连线)、唇侧颈缘突度、唇侧中1/3成形、近唇轴面角、远唇轴面角成形。
概述:1.唇侧牙根成形方法:假想牙根的形态为圆三角形(见图9)。
用小雕刻刀修整唇侧牙根形态(至牙根的近远中轴面外形最突处连线),见图10、图11。
图10 唇侧牙根轴面外形最突处连线图11 近远中轴面外形最突处连线要求:在牙根的末端,不要内收。
特别注意近中根冠连接的形态。
2.形成唇侧颈缘突度方法:参照唇面、近远中线图,在石膏牙上用铅笔正确转移牙颈线。
用小雕刻刀轻轻刻入牙颈线。
参照近远中线图、唇侧浮雕图,用小雕刻刀形成唇侧牙颈突度,见图12-13。
图12 唇侧颈缘突度与近远中牙颈线要求:注意近远中面的根冠连接特征。
注意此时的牙颈线仅为大致的位置。
图13 唇侧边缘嵴与牙颈突度注意不要改变唇侧牙根的厚度。
3.形成唇侧中1/3外形方法:参照浮雕图(图13),在石膏牙上勾勒唇侧近远中边缘嵴。
参照图14,用小雕刻刀修整唇侧中1/3过剩的石膏,使之与唇侧牙颈衔接。
要求:从近远中观察唇侧,需成三面体。
唇侧近远中边缘嵴应成丰满的U字型。
图14 唇侧中1/3的形态模式图4.形成唇侧近远中缘(近唇及远唇轴面角)方法:从近远中面线图观察唇侧近远中缘与邻接点的位置关系。
从切缘线图观察近唇及远唇轴面角的角度,见图15。
用小雕刻刀形成近唇及远唇轴面角,及根冠衔接的特征见图16。
图16 唇侧根冠衔接模式图图15 唇侧近远中轴面角模式图要求:近唇轴面角锐利,远唇轴面角圆钝。
近唇轴面角高于远唇轴面角。
近唇及远唇轴面角需与唇侧颈缘流畅衔接。
六、近中面成形方法:在石膏牙的舌侧描绘舌侧近中边缘嵴,见图17。
图17 舌侧近远中边缘嵴用小雕刻刀从近唇轴面角起,沿邻接点下方,向舌侧平直内收,见图18。
内收到舌侧近中边缘嵴附近,牙根需与牙冠流畅衔接。
图18 近中平直示意图要求:此时不得切除舌侧近中边缘嵴和邻接点。
近中邻接点上方暂不内收。
七、远中面成形方法:在石膏牙的舌侧描绘舌侧远中边缘嵴,见图17。
图17 舌侧近远中边缘嵴用小雕刻刀从近唇轴面角起,沿邻接点下方,向舌侧成弧形内收,以此表现远中的圆突,见图19。
内收到舌侧远中边缘嵴附近,牙根需与牙冠流畅衔接。
图19 远中圆突示意图要求:此时不得切除舌侧远中边缘嵴和邻接点。
远中邻接点上方暂不内收。
八、舌面成形1.舌侧近远中边缘嵴的成形方法:参照牙形尺,在石膏牙的舌侧描绘近远中边缘嵴的内侧边缘,见图20。
图20 舌侧近远中边缘嵴内侧边缘线图21 舌窝模式图用小雕刻刀沿该边缘线刻入沟,使其有一定的厚度。
用小雕刻刀去除近远中边缘嵴内侧间过剩的石膏,见图21。
用小雕刻刀雕刻舌侧近远中边缘嵴,从近远中面观察,使其轮廓线与近远中线图一致,并与舌隆突流畅衔接。
要求:舌侧近中边缘嵴锐利,远中边缘嵴圆钝,见图22。
舌侧近中边缘嵴窄,远中边缘嵴略宽。
注意恢复舌侧近远中边缘嵴最突出部分的连线,见图23。
舌侧近远中边缘嵴止于舌隆突之前(不到达舌隆突)。
图23 舌侧近远中的形态图22 切缘截面图2.切缘成形用铅笔在唇舌、近远中、切缘描绘中轴。
参照切缘线图,在石膏牙的切缘上描绘切缘形态(虚线和实线),见图24。
图25 舌窝模式图用小雕刻刀从舌侧切削,直到鸟翅的实线处。
去除下方石膏的过剩部分,使其与舌窝流畅衔接,见图25。
图24 切缘形态方法:参照图24,在唇侧切1/3,用小雕刻刀沿虚线鸟翅切除过剩的石膏,见图29。
用小雕刻刀使唇侧的切1/3与中1/3流畅衔接。
方法:图29 唇侧切1/3形态参照唇舌面观线图,用小雕刻刀沿近远中邻接点上方修整近远中切角形态,见图30。
在舌侧,用小雕刻刀从虚线往实线修整成弧线形态,在正确保留切缘厚度的前提下,形成切缘厚度,见图31。
方法:图30 唇侧近远中切角形态图31 切缘厚度用小雕刻刀的勺部,沿切缘下方修整近远中边缘嵴的起源处形态,见图32。
参照图33,在石膏牙切缘的下方描绘舌侧最凹处的连线,并用用小雕刻刀的勺部雕刻成形,见。
再用勺部使凹陷与其上下方的突起衔接。
方法:图32 舌侧近远中边缘嵴起源图33 切缘下方的凹陷要求:切嵴和中轴的位置关系需正确。
“鸟翅”型虚线为切嵴,实线为切缘最厚处。
近中切角锐利,远中切角圆钝。
舌侧近中边缘嵴的起源高于舌侧远中边缘嵴的起源。
唇侧切1/3的近中为唇侧切1/3最突处(切缘面观),原则上唇侧切1/3的近中除轴面角外不能切削过多。
3.舌隆突和牙根成形参照切缘线图和舌侧浮雕图舌隆突的大小,从石膏牙舌隆突的左右两侧,各画2条线,见图26。
图27舌隆突的俯视观方法:参照近远中、舌侧线图,正确形成牙根形态,见图27。
图26 舌隆突与凹陷要求:舌隆突需与牙根流畅衔接。
舌隆突需与近远中面流畅衔接。
舌隆突的厚度需与图29一致,不能过厚或过薄。
舌窝不宜过深。
九、牙颈成形参照图28的牙颈线与根冠分界线的位置关系,将其描绘到石膏牙上。
用小雕刻刀的刀腹沿该线勾勒成形。
参照图29,用小雕刻刀沿舌隆突下方形成舌侧牙颈突度。
用小雕刻刀的刀腹再次勾勒舌侧牙颈线。
方法:图28 各轴面的牙颈线形态图29舌侧牙颈突度要求:近中牙颈线高,远中牙颈线低。
唇舌牙颈线不得高于舌侧,至少需平齐。
牙颈线各处的宽度需协调一致。
如轴面角的牙颈线无法正常衔接,表明该轴面角不协调,需先修改该轴面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