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调研材料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方案

调研材料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方案

调研材料xx县阿格图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2012年度实施方案市水土保持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二0一三年二月项目:2012年扩大内需项目xx县阿格图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方案阶段:实施阶段设计单位:xx县水土保持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审定:(水保高级工程师)审查:(水保高级工程师)技术总负责:(水保高级工程师)校核:(水保高级工程师)编制:工程设计:概预算:制图:制表:1 综合说明项目背景xx县阿格图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为自治区发改委以“内发改委投字[2009] 601号文”批复的《xx县2009~2011年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规划》中的项目区之一。

根据《发改委关于等14条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方案的批复》“鄂水保发 [2010] 134号文”批复的《xx县2009~2011年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xx县阿格图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实施方案》及《关于水土保持工程2012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的通知》(内发改投字[2012]1659号文)要求,本期下达综合治理措施面积为 km2.,建设总投资216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173万元,自治区配套22万元、地方配套21万元)。

地理位置及范围阿格图沟小流域项目区位于xx县xx县境内,行政隶属于苏布尔嘎镇,地理位置北纬39°32′37″—39°35′31″,东经109°33′12″—109°36′44″。

最高点海拔1512m,最低点海拔1420m,流域总面积,其中水土流失面积,占总面积的95%,属典型的沙质丘陵沟壑区,是乌兰木伦河的一级支流,多年平均侵蚀模数13000t/。

项目区基本情况自然条件阿格图小流域为黄河一级支流窟野河流域的三级支沟,沙质丘陵沟壑区地貌,海拔1512 m-1420m,相对高差92m。

项目区土壤以风沙土为主,植被类型为干旱草原植被,受干旱和风沙的影响,小流域自然植被稀疏,草本植物主要为苜蓿、草木樨、沙打旺等,人工林主要有小叶杨、旱柳、油松沙柳、沙棘为主,林草植被覆盖度为20%-20%左右。

项目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7-9月份,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8%以上,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现,降雨最低仅为,降雨最高为,10年一遇3-6h最大降水量为70mm,年均蒸发量为1800-2200mm。

平均日照时数约小时,无霜期为155天。

平均风速米/秒,最大风速26米/秒,年均大风日数达26天。

社会经济项目区涉及阿格图村一社和哈拉哈图村一社两个社,总人口185人,农户70户,劳力94人。

人口密度 9人/km2,根据2010年统计年鉴,项目区生产总值为万元,人均年收入5991元,其中农业产值万元,占总产值的%,林业产值为万元,占总产值的%,牧业产值为万元,占总产值的%,副业产值为万元,占总产值的%。

农民人均年产值8000元,农民年均纯收入5991元。

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治理情况项目区水土流失的形式以水蚀、风蚀和重力侵蚀并举,水土流失面积为,占项目区总面积的95%。

项目区壤侵蚀强度共分为轻度、中度、强烈和极强烈侵蚀四个等级,以中度侵蚀为主,,平均侵蚀模数13000t/km2a。

水土流失造成土壤水份、养份不断丧失,土地生产力逐年下降,生态环境日趋恶化,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当地生产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亟待进行治理。

截止2011年底,项目区已完成水土保持治理面积,其中基本农田,人工林地,人工草地,现状治理度达到29%;兴建淤地坝8座,总库容万m3,运行情况良好。

项目建设目标、任务及规模建设任务依据自治区发改委、水利厅对《xx县2009-2011年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阿格图河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实施方案》批复及下达计划,确定本次实施方案新增治理面积为。

建设目标按照阿格图流域实施方案的建设目标,计划全部实施完成后,新增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640hm2,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程度由29%提高到%,预期年保土万t,年保水万m3;植被盖度由%左右提高到%。

水土保持植物措施的实施弥补了该流域以沟道拦蓄工程(骨干坝、中型坝)为主的单一治理模式,转变为沟坡兼顾的综合防治体系。

有效遏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改变农村面貌,实现农牧民脱贫致富。

建设规模通过综合治理,本次新增治理措施面积,水土保持林草措施432hm2,其中:乔木林15hm2,灌木林417hm2,设置围栏,标志碑2座,宣传牌2座。

项目建设情况工程总体布局按照总体布局原则和不同的立地条件,项目区总体布局分为三大类型:1.坡面水保林建设在坡面通过水土保持工程整地措施营造乔木林油松15hm2,通过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植被覆盖度,控制水土流失。

2.沟道灌木林灌木林适应性强,在沟道的沟底和沟坡营造灌木林417hm2。

防止沟道侵蚀。

3.网围栏、标志碑、宣传牌本设计对治理区人口密集、农户分界处采用网围栏进行围封。

设置围栏长;树立标志碑2座,宣传牌2个,布设在人们常活动的醒目地方,起到宣传及警示作用。

工程量及进度安排1工程量项目建设共需材料用量如下:油松万株、杨柴2100kg、沙柳万株、柠条万株、沙棘(沟道)万株,沙棘(坡面)万株。

人工工时万工时。

2施工进度安排项目建设期4个月(2013年4月—2013年8月)。

由于当地劳动力少,主要采用专业工程队施工。

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由于项目建设期较短,监测以现场调查为主,并主要以风蚀、水蚀调查为主。

在封禁治理区的灌木林区域、乔木林区域各设2处监测点位;该流域的监测一方面是记录监测各项治理措施在实施过程中小流域生态环境的变化情况,另一方面通过监测资料的分析评价,指出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为类似项目的规划提供依据。

项目实施后,固定典型小班定期调查植被生长情况、成活率、植被盖度及防治土壤侵蚀效果等,为今后项目实施提供数据支撑。

项目管理组织管理机构xx县水土保持局组成阿格图小流域水土保持工程实施方案的协调监督领导小组对项目建设进行监督。

xx县水土保持局为该项目的组织管理机构,xx县水土保持局负责技术、资金的管理并协调施工过程中的各方面工作。

实施组织管理措施(1)加强主管部门和流域所在镇政府对小流域治理的领导,将流域治理纳入主管部门和镇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并将其作为考核主要领导政绩的主要内容。

(2)实行资金报帐制度根据有关文件精神,要切实加强资金的财务管理,建立专项资金制度,专款专用,实行资金的封闭运行,严格按照投资计划批准的建设内容使用。

项目建成后的管理和管护责任项目建成后,根据“谁治理,谁受益”,“谁投入,谁受益”的原则,合理开发利用治理成果,走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工程总投资及资金筹措工程总投资为216万元,其中:国家投资为173万元,地方投资为43万元。

单位治理面积投资为50万元/km2。

其中:林草措施投资为万元;封禁措施投资为万元;独立费用为万元。

效益分析该水土保持项目实施后,将给该地区带来显着的效益。

其主要包括经济效益、蓄水保土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同时提高流域的防洪能力,保护下游地区人民的财产和安全。

项目实施后年保水能力可达万m3,年保土拦沙能力可达万t。

附图、附表阿格图小流域水土保持工程实施方案地理位置图阿格图小流域水土保持工程实施方案特性表2项目背景与设计依据项目背景阿格图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为xx县2009-2011年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是国家拉动内需政策的要求,我旗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水土保持工作,特别是通过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悖牛川流域治理一、二期项目、黄河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工程、砒砂岩沙棘生态减沙工程等项目成功实施都极大的推动了我旗生态建设步伐。

我旗作为资源型地区,生态破坏较为严重,环境污染较严重,项目区附近群众近年来饱受环境恶化的侵害,已充分认识到改善生态环境对对于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因此对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工作有极大的积极性。

建设任务、目标和规模总的要求合理配置各种水土保持防治措施,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农、林、牧、副、协调发展;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比例,优化产业结构,培育发展优质高效产业,把自然资源的治理保护与开发利用有机的结合起来,融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于一体,寓综合治理于经济发展之中,形成区域经济建设的良性循环。

在措施选择上以适应于当地自然特点和经济发展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林草措施为主。

长期以来,当地的生态破坏较严重,植被覆盖率低,应主要采取相应的林草措施以提高植被覆盖率。

为了增加项目区造林成活率,规划采用工程整地造林,推广水保径流造林技术,降低造林成本。

灌木林带间提倡群众套种优良牧草,建成优质人工草地和乔灌林带,为大力发展商品畜牧业,增加群众经济收入创造条件。

从项目建设的需要出发,按照改善生态环境,兼顾群众生活要求的原则,充分考虑项目资金、物资、劳力的安排和土地资源、水资源等自然条件的可能性分析。

建设目标治理后项目区水土流失治理度由治理前29%提高到%,植被覆盖率由治理前%提高到%,第一年增加水土保持林面积432hm2,占宜林宜草面积的%,基本遏制水土流失。

项目实施后,年拦蓄径流万m3,年均减沙量万t,土地利用率提高到70%以上。

通过林草植被建设,林草覆盖率由治理前的%提高到治理后的%。

地表植被的增加,将提高防风固沙、蓄水保土、涵养水源等生态功能,减轻水土流失和风蚀沙化危害,实现生态环境的明显改善。

通过发展畜牧业和林业建设,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群众经济收入,使人均纯收入平均由5991元提高到7418元。

建设规模项目区本期新增治理面积432hm2,水土保持林草措施432hm2,包括乔木林油松15hm2,灌木林417hm2【沙棘(沟道)47hm2、沙棘(坡面)131hm2、沙柳10hm2、柠条124hm2、杨柴105hm2】,新增封禁网围栏,标志碑2座,宣传牌2座。

设计依据编制依据:(1)《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GB/T15772-2008);(2)《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3)《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GB/T15774-2008);(4)《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验收规范》(GB/T15773-2008);(5)《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6)《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水土保持制图》;(7)《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水利部,水总[2003]67号;(8)《水土保持工程概算定额》,水利部,水总[2003]67号。

(9)《水土保持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SL449-2009);(10)《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管理办法》,办水保[2007]210号;(11)《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管理办法》,(办水保[2005]67号);(12)《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公示制管理暂行规定》,水保[2004]642号;(13)《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农民投劳管理暂行规定》,水保[2004]665号;(14)《xx县2009-2011年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规划》(内发改投字[2009]601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