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国大选

美国大选

美国大选
美国大选的全国选民投票在选举年的11月第一个星期一之后的星期二举行,这一天被称为总统大选日。

所有美国选民都到指定地点进行投票,在两个总统候选人之间作出选择(在同一张选票上选出各州的总统“选举人”)。

一个(党的)总统候选人在一个州的选举中获得多数取胜,他就拥有这个州的全部总统“选举人”票,这就是全州统选制。

全国选民投票日也叫总统大选日。

美国人口最多的加利福尼亚州所拥有的选举人票多达55张,而人口较少的阿拉斯加州只有3张选举人票。

鉴于此,在历届美国总统选举中,人口众多的州都成为总统候选人争夺的重要目标。

从法律说上说美国总统由选举人团于选举年12月“间接选举”产生,并非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但选举人受选民委托、投票意向由选民事先决定,根据各州选举人票归属情况,11月份实际上已经选出美国总统),获得半数以上选举人票者当选总统。

选举人团制度是美国考量联邦主义下的特有制度,是费城制宪会议上主张全民直选总统和主张国会选举总统的代表之间的一种妥协。

选民在大选日投票时,不仅要在总统候选人当中选择,而且要选出代表50个州和华盛顿特区的538名选举人,以组成选举人团。

除了缅因和内布拉斯加两个州是按普选票得票比例分配选举人票外,其余48个州和华盛顿特区均实行“胜者全得”规则,即把本州或特区的选举人票全部给予在本州或特区获得相对多数选民票的总统候选人。

当选的选举人必须宣誓在选举人团投票时把票投给在该州获胜的候选人。

因此大选结果通常在大选投票日当天便可根据各州选举结果算出。

根据程序,美国参众两院还要在次年1月6日举行联席会议,清点选举人团投票结果,宣布获胜者,至此新总统当选程序才算全部完成。

但长期以来,美国总统选举结果通常在大选投票日就已成定局,选举人团投票和国会点票只是礼仪性的程序,并无实际意义。

美国人口最多的加利福尼亚州所拥有的选举人票多达55张,而人口较少的阿拉斯加州只有3张选举人票。

鉴于这种情况,在历届美国总统选举中,人口众多的州都成为总统候选人争夺的重要目标。

美国历史上曾数次发生这种情形,一些总统候选人虽然在大选中获得的选民票少于对手,却因得到足够的选举人票而当选。

这在美国历史上曾于1876年、1888年和2000年发生过三次。

反对这种选举法者认为此系统并不民主,因为获最高民意支持者也许无法成为总统。

支持此系统者则认为这种总统选举法可预防地域主义。

因为在多州获得些微多数普选票的候选人,可以胜过只在一州获得压倒性多数普选票者。

所以为了获得选举人票,候选人必须普遍考虑美国各地区的要求,不能只在乎其中一部分。

出的议员的数目。

美国首都华盛顿所在的哥伦比亚特区拥有3位选举人的名额。

目前美国的选举团共有538名成员。

总统候选人获得的票数如果超过这个数目的一半,也就是获得270张以上的选举人票,就能当选。

如果候选人中没有一人获得的选票达到这个数目,就要由众议员的投票来决定。

每州的众议员合在一起只有一张选票,票数超过半数的候选人当选为总统。

这种情况在美国历史上只发生过两次。

一次是1801年当选的汤玛斯.杰佛逊总统,另一次是1825年当选的约翰.昆西.亚当斯总统。

虽然从理论上来说选举人应当根据选民的意志来投票,但是美国宪法并没有强制他们这样做。

事实上,很少有选举人倒戈,而且这种“不忠实”的选票也很少能改变选举的结果。

一些州的法律禁止选举人倒戈。

普选得票总数落后仍能赢得大选
那么,美国历史上发生过总统候选人普选得票总数落后、却赢得大选的情况吗?答案是肯定的。

到目前为止,这种情况总共发生过3次。

1876年,美国共有369张选举人票。

在当年的总统大选中,共和党候选人拉瑟弗.德海斯普选得票403万6千298张,民主党候选人塞缪尔.蒂尔登普选得票430万590张。

海斯普选得票少于蒂尔登,但获得的选举人票却以185比184超出一张,从而当选总统。

1888年,美国共有选举人票401张。

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本杰明.哈里森普选得票543万9千853张,同时获得233张选举人票。

民主党候选人格罗弗克利夫兰普选得票554万309张,但仅获得168张选举人票。

结果,哈里森赢得大选。

2000年,美国选举人票为538张。

共和党总统候选人乔治.W.布什(小布什)普选得票5千零45万6千零2张,少于民主党竞选对手阿尔戈尔的5千零99万9千897张选票,但布什由于赢得271张选举人票而当选总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