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心理学》知识点汇总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2在该书中教育心理学被定义为:学。
”3动过程,这五个要素和三个过程复杂交织,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系统。
456、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或作用?(论述)答:1①学生在学校生活和学习中遇到各种问题时,教师能够应用教育心理学的理②有助于教师理智分析当前的各种教育现象,反思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行为,形成科学的教育观和学生观,使自己能够始终站在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前沿。
2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等,将这些原则和方法转变为教学程序和教学行为。
3教师不仅可以利用教育心理学的原理,正确分析和了解学生,还可以从心理发展和个别差异的理论出发因材施教,实现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和教育。
4教育心理学不仅为实际教育活动提供一般性的理论指导,也为教师参与教学研究提供了范例。
7、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和现状?答: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复杂曲折的过程,从最初附属于普通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到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并形成完整的体系,大致经历以下四个时期:1、20世纪20年代以前)220世纪20年代到20世纪50年代末)20世纪40心理学的研究范畴。
320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末)20世纪604、20世纪80年代以后)1994年,布鲁纳认为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924目前是,我国教育心理学工作者在还断吸取国外先进研究成果的同时,也在结合我国的教育教学实际,进行着理论和应用的研究,教育心理学在我国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1、2、个体心理发展及其基本特征?死亡的整个生命历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个体心理发展有四个基本3、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和阶段划分?心理发展的阶段划分:个体心理发展分为~出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初期、老年。
4、制约个体心理发展的因素?(本章重点,论述、填空、概念)1、遗传素质和生理成熟①每一个具有正常遗传素质的个体,都有可能发展成为一个具有正常心理发展水平的人。
②③2、环境和教育①②③教育在个体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5、个体心理发展的动力?原因,个体心理发展的根本原因不在外部,其真正的动力来自于内部,个体心理内部矛盾的产生离不开个体的活动,活动是连接主体与客体的纽带和桥梁。
6、7、初中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答:1、初中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①抽象逻辑性;初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属于“经验型”的抽象逻辑思维,而高中生是“理论型”的。
②独立性和批判性;③片面性和表面性;④自我中心性。
2、初中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
自我分化导致初中阶段自我意识具有矛盾性的特征:①自我评价;②自我体验;③自我控制。
3、初中生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4、初中生人际交往的发展特点;1)初中生与父母的关系:⑴与父母的交往频率的下降;⑵父母对交往过程的控制性减弱;⑶与父母冲突的情感含量增加。
2)初中生与教师的关系;3)初中生与同伴的关系。
5、初中生学习活动的特点:①学业成绩开始分化;②学习的主动性和被动性并存;③自学能力提高。
8、高中生心理的主要特点?答:1、高中生性意识的发展特点:①身心发展的不平衡;②异性交往明朗化。
2、高中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①独立意识增强;②自我意识分化;③关心自我评价;④客观自我评价;⑤自尊心增强;⑥道德意识高度发展。
3、高中生世界观的发展特点:通过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和生产劳动,逐渐树立起正确的立场和观点,逐渐学会了用科学的方法分析问题。
4、高中生兴趣和理想的发展特点:①高中生的兴趣发展特点:高中生的兴趣多指向事物的内部规律和深层次的理论,他们不易被外在的情境和表面的特点所左右。
并且学科兴趣发生分化,偏科现象较为普遍。
②高中生的理想:具体形象仍占重要地位,但概括性的理想越来越多。
缺乏现实性,理想与现实差距比较大。
第三章中学生心理的个别差异1、率的个性心理特征。
2、3、两个因素。
4、5、6、7、能力的个别差异与测量?答:能力的个别差异:1性在对客观事物作出判断时,更多地运用自己内部的线索,不易受来自环境2、不同群体的差异;其基本结论是:数学能力的性别差异、语言能力的性别差异、男、女不同的动机模式造成的智力水平差异。
3、发展水平的差异;4、表现早晚的差异。
能力的测量:斯坦福—比内量表IQ=(MA/CA)×100 公式中,IQ表示智商,MA为心理年龄,CA为实际年龄。
8、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答: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的,并且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
能力的发展随年龄增长而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经生理为基础,随神经系统的成熟而提高,较少受文化和教育的影响。
晶体⑷能力的发展趋势存在个别差异。
910、能力发展的教育促进(如何培养和促进学生的能力)?平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的难度、速度,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中要注意扬长避短,既要与学生学习风格中的优势和长处保持一致,又要针对学生学习风格的不足加以弥补。
②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重视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③教师还要重视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
11、气质与气质的特点?12、性格的内涵?13、气质与性格的关系,及性格特征?从气质和性格的起源来看,气质主要和个体先天的神经类型有关,是遗传的产物,带有很大的先天性。
性格主要是后天形成的,环境、教育和社会实践都可以很有成就,也都可以为社会做出贡献。
性格主要表现的是个人和环境14制型。
其中前两种是在我国学者中多数同意的观点。
16、气质的实践意义?不能说哪一种气质类型是好的或是坏的;②各种气质类型的人都有巨大的潜力,都可能很有成就,为社会做出贡献;③气质类型的划分是相对的,并没有一个绝对的界限,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很难找到典型的胆汁质、黏液质、⑵科学因材施教:在学校中,学生的气质类型也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活动,使每个人的学习活动带有独特的气质色彩。
为此,教师在教育方法选择和教学17、性格的个别差异(选择题)1819、学生良好性格的培养?(或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第四章中学生的心理卫生1世界卫生组织在其成立时所发表的宗旨性宪章中对健康做了如下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
”健康包括四个方面: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2、心理健康和心理卫生的概念和相互关系?答:⑴心理健康:是指个体没有妨碍其心理效能发挥的困扰,能够充分调动自己的最大潜能,妥善处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良好适应状态。
理状态。
⑵心理卫生:又称精神卫生,是指人类为了维护和促进心理健康而制定和采取的各种卫生原则和卫生措施的总和。
保持心理健康的原则和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①预防心理障碍及各种精神疾病的发生;②根据人生各个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特定人类保持各个年龄阶段心理健康的心理卫生原则和方法;③提供人们在生活、工作的各个领域中活动时,所要注意的心理卫生原则和具体途径;④制定培养健康人格的心理卫生原则和具体途径。
相互关系:心理健康和心理卫生的关系,简单地说是目的和手段的关系,心理卫生是为实现心理健康而采取的方法以、措施和应该坚持的原则。
3、心理健康的现实标准?答:综合国内外的研究,我们提出心理健康的六个现实标准:4、维护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意义?(论述题)答:青少年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很多,如果处理不当,会产生心理冲突、紧张、苦闷等不良情绪,甚至导致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
因此,维护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具有特殊的意义:面临着越来越迅猛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容易诱发心身疾病。
要预防心身疾病,就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使他们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是能否在他们需要时给予必要的帮助,使他们及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解除心理上的烦恼和压力,恢复正常的心理状态。
状态作保证,只有心理健康,才能保持一贯而适当的紧张度,学习中才能有动力、讲策略,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取得好的学习成绩。
相反,如果心理压力过大,是无法适应现代的学习和社会生活的。
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自觉保持与社会发展、时代需要的和谐和统一,有效防止各种心理疾病,减少由于对环境的不适应而引发的危害环境及反社会的心理和行为,从而使整个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得以提高。
5、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特点?慢,学业成绩落后。
对于存在学习障碍的学生,要及时发现和矫治,以免这些学生在长期厌学情绪下产生问题行为,给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及学校的正常教育秩序带来不良影响。
分析引发焦虑的原因,引导他们参加积极而有意义的集体活动,帮助他们用积极情绪代替消极情绪,消除紧张心理,走出焦虑的误区。
②怯懦;对有怯懦情绪的学生更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关心和爱护,而解决他们情绪问题的基础,是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
③忧郁;对于这类学生,教师和家长要注意分析造成学生忧郁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
④恐怖;对于这类学生,教师要帮助学生找到原因,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
⑤易激怒;对于这类学生,教师在了解学生特点的基础上,要冷静、正确地处理,以避免使矛盾激化。
甲等;②心理—生理行为异常,如进食障碍等;习惯性品行不端行为,如经常说谎、逃学等。
学生的问题行为是长期不良环境和教育的结果,其矫正需要教师和家长付出艰辛的努力。
6、如何加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或如何创造适于心理健康的校园环境)“软环境”的作用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其消极影响的直接恶果,是危害学生的心理健康,甚至导致学生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
因此,从改善“软环境”入手,为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教师的工作方式要民主,教师要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处理问题要公平、公正。
神,鼓励和指导教师和学生互相尊重,互相爱护,要正确处理竞争和合作的关系,要注意正确对待考试成绩,不能把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尺度。
进行督促和检查,适时而合理地进行奖惩,形成凡事有章可循、有章可依、遵章守纪的良好风气。
向学生提出适合每个学生实际情况的具体事实,并帮助他们达到既定的目标。
教师本身要心理健康。
7、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让他们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的兴趣、能力和特长,认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③指导学生诚实而平静的分析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帮助他们扬长避短,选择自在成绩面前不沾沾自喜,遭遇挫折时,不悲观消沉、自暴自弃。
和人的需要是否获得满足有密切的关系,所以,教育中应该帮助他们正确认识需要,使他们懂得哪些需要是合理的,应该争取满足,应该自觉加以控制,哪些需要是不合理的,甚至是不道德的,应该加以抑制。
这样可以避免青少年由某种不恰当的个人欲望的膨胀产生消极情绪。
②指导中学生驾驭自己的会感到精神愉快,充满信心。
教师应特别注意创造条件,帮助他们建立起良避免由此而增大受表扬或挨批评学生与其他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③教育学生将自己置于群体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