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混凝土路面滑模摊铺

混凝土路面滑模摊铺

1.14 混凝土路面滑模摊铺1.14.1 适用范围适用于新建和改建公路、机场跑道及停机坪等混凝土路面滑模摊铺施工。

1.14.2 施工准备1.14.2.1 技术准备1. 认真审核设计图纸和设计说明书,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并经监理审批认可,施工前对有关人员进行书面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

2. 配合比设计:配合比要结合地方材料供应情况、摊铺机具和气候条件等进行设计,混凝土必须满足水泥混凝土摊铺的工作要求,可按规范要求掺加适量粉煤灰,以提高可滑性。

配合比设计的抗弯拉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碎石混凝土宜在30mm~50mm之间,砾石混凝土宜在20mm~40mm之间,水灰比(W/C)<0.44,有抗冻要求时水灰比为0.42。

1.14.2.2 材料要求1. 水泥(1) 水泥应优先选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及道路水泥,在中等及轻量级交通道路上可使用矿渣水泥。

水泥强度等级不低于42.5。

水泥中不得掺有火山灰、煤矸石、窑灰和粘土四种混合材料,路面有抗盐冻要求时不宜使用掺5%石灰石粉的Ⅱ型硅酸盐水泥和普通水泥。

不宜采用快硬水泥。

施工中宜采用散装水泥,搅拌时水泥温度不得高于50℃。

冬季施工时水泥温度不宜低于10℃。

(2) 水泥的各项路用品质必须合格,应有产品合格证和出厂检验报告,进场后应取样复试,并通过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根据其试配弯拉强度、耐久性和工作性,确定可使用水泥的品种、强度等级及生产厂家。

2. 石子:石子可使用碎石、破碎砾石和砾石,应质地坚硬、耐久、洁净。

岩石的抗压强度一般不应小于所配混凝土的1.3倍。

砾石最大粒径不得大于20mm,破碎砾石和碎石的最大粒径不得大于30mm,粒径小于0.15mm的石粉含量不宜大于1%。

针片状含量不大于5%,压碎值不小于10%。

3. 砂:砂可采用质地坚硬、耐久、洁净的河砂、机制砂、沉积砂和山砂。

河砂含泥量不大于3%,机制砂石粉含量不大于1%。

细集料应采用中砂或偏细的粗砂,其细度模数应控制在2.3~3.2范围内,不宜采用细砂。

4. 外加剂:外加剂应采用有国家或省级外加剂检测机构认定的一等品。

有产品说明书、出厂检验报告和合格证,产品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

5. 粉煤灰:粉煤灰应采用散装干粉煤灰。

粉煤灰质量应符合Ⅰ、Ⅱ级标准,严禁使用已结块的粉煤灰。

6. 水:宜采用饮用水,或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 63)规定的其他水源。

7. 钢筋:滑模摊铺水泥混凝土路面所用钢筋网、传力杆、拉杆等钢筋应有产品合格证和检验报告单,进场后应取样复试,其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

8. 接缝材料(1) 胀缝接缝板应选用能适应混凝土面板膨胀收缩、施工时不变形、弹性复原率高、耐久性良好的材料。

(2) 填缝材料宜使用树脂类、橡胶类的填缝材料及其制品,各种性能应符合有关规程要求。

1.14.2.3 机具设备1. 主要机械(1) 混凝土滑模摊铺机:摊铺机按铺筑要求宽度在现场进行组装,应特别注意履带行走位置要满足摊铺行进宽度,高频振捣棒要全部有效,布料设备状况应良好。

摊铺开始前,应对摊铺机进行全面性能检查和施工部件位置参数的正确设定。

摊铺机燃料质量要求高,每天使用数量大,工作前一定要认真调配好燃油和润滑油的供应源,配备足够的专用运油车。

(2) 搅拌机(每台最小生产能力不宜小于90m3/h):搅拌机应采用电脑计量的大型设备,混凝土供应量应满足摊铺最低施工速度1m/min的要求,最小的搅拌能力和运输能力为:一次摊铺一个车道时,稳定可靠地供应100m3/h混凝土供应量。

(3) 其他机械:挖掘机、推土机、发电机、自卸汽车、铲车、油车。

2. 小型机具及检测设备:切缝机、钢筋切断机、钢筋调直机、电焊机、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水泥试验仪器。

切缝机应备手扶式切缝机和桁架式切缝机,切缝时应以桁架式切缝机为主,手扶式进行补充,常用的易磨损件要备足。

切缝时水车和发电机要保持良好状态。

1.14.2.4 作业条件1. 基层条件:应对基层的中心线、标高、宽度、坡度、平整度、回弹弯沉值、强度进行检测,基层完工长度不小于4km,宽度应比混凝土板每侧宽出500mm~800mm,确认合格后,认真清扫干净并洒水湿润。

2. 测量准备:依据设计图纸和施工要求对测量数据加密。

测量放线应至少完成200m,悬挂基准绳,并要求旁站监理认可。

3. 传力杆、拉杆、钢筋网准备:做好传力杆、拉杆及支架和钢筋网片的制作和加工,并根据施工进度要求,制作出足够数量的钢筋支架并合理堆放。

1.14.3 施工工艺1.14.3.1 工艺流程施工测量→混凝土拌和→混凝土运输→路面钢筋布设→混凝土布料→路面摊铺→接缝施工→养护→刻纹→灌缝→路面验收1.14.3.2 操作工艺1. 施工测量(1) 摊铺时的高程控制:采用两侧同时拉线方式,拉线桩距面板边缘1.0m~1.5m,间距在直线段为10m,平面缓和曲线段或纵断面曲线段加密至5m。

夹线臂高度应高于路面表面150mm~300mm,夹口到桩的水平距离为200mm~300mm。

拉线材料应使用3mm~5mm的钢丝绳。

拉线长度以100m~150m为宜,两端应设固定紧线器。

拉线必须拉紧,每侧拉线应施加1000N的拉力。

拉线采用单向坡双线式和单向坡单线式(相邻车道连接摊铺)。

单向坡双线式的两根拉线间的横坡应与路面一致。

(2) 摊铺时的方向控制:摊铺机设置了方向传感器,传感器搭挂在拉线上(一侧即可),对行进方向进行调整。

(3) 拉线的保护:拉线设置完成后,禁止扰动。

如在施工中风力达到5~6级,造成拉线振动过大而不稳定时,应停止施工。

2. 混凝土拌和(1) 搅拌站计量:必须采用自动称料及控制系统。

在施工中,搅拌站控制室应打印出每盘的配料数据和误差,按需要打印每天(周、旬、月)对应摊铺桩号拌合料配料的统计数据及误差。

(2) 掺加外加剂:外加剂宜使用水质外加剂,如使用粉质外加剂则应在使用前充分溶解。

外加剂溶液宜在施工前一天准备好,施工中连续不断地搅拌均匀。

为防止外加剂罐有沉淀,每隔1~3d应进行一次清理。

(3) 坍落度控制:新搅拌的混凝土应均匀一致。

站与站之间和同一搅拌站的盘与盘之间,坍落度差别应小于10mm,路面不应看出颜色差异。

坍落度的大小应根据摊铺所需坍落度、运距的长短以及天气情况等因素进行调整。

(4) 搅拌时间的控制:搅拌时间应尽量调整合适,双卧轴式的搅拌机总拌合时间为60~90s(含每盘的上料和出料时间),原材料上齐后纯拌合时间不宜少于25s,最长不得超过高限值的2倍。

在保证拌合料的匀质性的前提下,宜尽量压缩拌合时间,增加搅拌站的生产能力。

3. 混凝土运输混凝土运力的配备应综合考虑施工时的搅拌能力、摊铺速度和运距等因素,总运力以略大于搅拌能力为宜。

运输的车辆,在装料时,每盘间应适当挪动车位,以防离析。

运输途中应防止漏浆、漏料和污染路面。

如在车内超过初凝时间,不得继续使用,并及时清除。

运输时间应根据混凝土初凝时间和施工时的气温而定,具体应符合表1-31的规定。

4. 路面钢筋布设(1) 钢筋的布设方法:面板纵向缩缝处的拉杆钢筋由摊铺机自动打入,而横向缩缝及胀缝处的传力杆钢筋、角隅钢筋、结构物上的加强钢筋、桥面及桥头搭板钢筋则需由人工辅助铺设。

(2) 传力杆钢筋布设:传力杆钢筋每5m一道,由φ8台式支架钢筋按设计高度架起并焊牢(如图1-8、图1-9所示)。

铺设时,应先在基层上弹出位置线,在卸混凝土前放置好,并用锚固钢筋或射钉枪(垫以薄铁片)与基层固定牢靠,以免卸料或摊铺机推进时产生偏移。

图1-8传力杆布置图图1-9钢筋支架图(3) 角隅钢筋底部焊接短钢筋支架(详见图1-10)。

角隅钢筋与传力杆钢筋同时铺设,并与传力杆钢筋绑扎牢固,接近摊铺机时,应密切注意,以免钢筋端部绞入螺旋布料器中。

(4) 结构物加强筋的布设:结构物上的加强钢筋应事先绑扎成网片,但不宜过长(每片长4m~5m即可),否则会给现场卸料及布料造成不便。

施工时,钢筋网片用马凳筋按设计高度架起,待布料均匀后,再与下一张网片进行绑扎。

桥面及桥头搭板钢筋可参照加强钢筋进行铺设。

图1-10角隅钢筋底部焊接短钢筋支架图5. 混凝土布料布料未配置布料机时,应以挖掘机或装载机辅助施工。

将卸在摊铺机前的料堆均匀平摊在摊铺机前,或对机前(螺旋布料器)局部缺料的区域进行补充送料。

机前的料堆不得高于摊铺机松方控制板顶面,正常高度应在螺旋布料器叶片最高点以下。

供料应与摊铺速度协调,以免造成长时间待料或坍落度损失过大的现象。

采用布料机布料时,松铺系数应视坍落度大小由试铺确定,布料机与摊铺机之间距离视天气而定,应控制在5m~10m范围内。

6. 路面摊铺(1) 摊铺前的准备:摊铺前,应对以下工作进行全面检查:搅拌站是否运转正常;摊铺机性能是否稳定;拉线是否符合设计及施工要求;端模板、振动搓平梁、钢筋是否到位;基层质量是否达到要求并洒水湿润;摊铺机履带行走部位是否坚实够宽,不得有积水或淤泥,以免摊铺机陷入或倾斜。

对摊铺机工作部件进行正确施工位置设定,并将这些有关的施工参数通过试铺调整固定下来,正式摊铺时只根据情况变化进行少量微调。

振捣棒下缘位置应在挤压板最低点以上,间距不宜超过450mm,并均匀排列;最边缘振捣棒与摊铺边沿不宜大于250mm。

挤压板前倾角应调整为3°左右。

振动搓平梁的高度应在挤压板后端以下1mm~2mm,并与路面高程相同。

(2) 首次摊铺注意事项1) 首次摊铺时,在无纵坡和弯道的摊铺起点位置钉与挤压底板相同的4个矩形分布的木桩,其顶面高程分别为挤压底板的4角点高程,后2桩为路面对应点高程,设前倾角的摊铺机的前2桩在路面高程上应加挤压底板前倾角高程。

有路拱应增设拱中2个桩,后桩为路拱对应点高程,设前倾角的摊铺机应在前桩路拱高程上加挤压板底板前倾角高程。

将传感器挂到拉线上,并检查传感器的灵敏度和反应方向,开动摊铺机进入设好的桩位,调整水平传感器立柱高度,使摊铺机挤压底板恰好落在精确测量设置好的木桩上,再校核测量摊铺机底板高程、横坡度或路拱,同时,调整好摊铺机机架前后左右的水平度。

令摊铺机挂线自动行走,再返回桩顶校核1~2遍,正确无误,方可开始摊铺。

2) 在开始摊铺的5m内,必须对所摊出的路面标高、边缘厚度、宽度、中线、横坡度等技术参数进行测量。

机手应根据测量结果及时缓慢地在摊铺机行进中微调摊铺机上传感器、挤压底板、拉杆打入深度及压力、抹平板的压力及边缘位置。

禁止停机剧烈调整高程、中线及横坡等,以免严重影响平整度等质量指标。

从摊铺机起步、调整到正常摊铺,应在10m内完成,并应将摊铺机工作参数设置固定保护起来,不允许非操作手任意更改。

(3) 摊铺1) 连接摊铺时,应将摊铺机后退到前一天做过的带侧向收缩口工作缝(收口每侧20mm~40mm,长度与侧模等长或略长)的路面内,到挤压底板前缘对齐工作缝端部,开始摊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