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记》阅读训练一、阅读下列文段,完成1-4题。
七月时节,当我们这里的昆虫,为口渴所苦,失望地在已经枯萎的花上,跑来跑去寻找饮料时,蝉则依然很舒服,不觉得痛苦。
用它突出的嘴――一个精巧的吸管,尖利如锥子,收藏在胸部――刺穿饮之不竭的圆桶。
它坐在树的枝头,不停的唱歌,只要钻通柔滑的树皮,里面有的是汁液,吸管插进桶孔,它就可饮个饱了。
如果稍许等一下,我们也许就可以看到它遭受到的意外的烦扰。
因为邻近很多口渴的昆虫,立刻发现了蝉的井里流出的浆汁,跑去舔食。
这些昆虫大都是黄蜂、苍蝇、蛆蜕、玫瑰虫等,而最多的却是蚂蚁。
身材小的想要到达这个井边,就偷偷从蝉的身底爬过,而主人却很大方地抬起身子,让它们过去。
大的昆虫,抢到一口,就赶紧跑开,走到邻近的枝头,当它再转回头来时,胆子比从前变大来了,它忽然就成了强盗,想把蝉从井边赶走。
最坏的罪犯,要算蚂蚁了。
我曾见过它们咬紧蝉的腿尖,拖住它的翅膀,爬上它的后背,甚至有一次一个凶悍的强徒,竟当着我的面,抓住蝉的吸管,想把它拉掉。
最后,麻烦越来越多,无可奈何,这位歌唱家不得已抛开自己所做的井,悄然逃走了。
于是蚂蚁的目的达到,占有了这个井。
不过这个井也干得很快,浆汁立刻被吃光了。
于是它再找机会去抢劫别的井,以图第二次的痛饮。
你看,真正的事实,不是与那个寓言相反吗?蚂蚁是顽强的乞丐,而勤苦的生产者却是蝉呢!1、本文选自《昆虫记》,作者是______(国家)的________(人名)被誉为“昆虫的史诗”。
(2分)2、请结合本文段说说为什么本书既是科普著作,又是文学经典?(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文段分析蝉的生活习性。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本书中昆虫们的一举一动,都被赋予了人的思想感情,它们与人有着丝丝缕缕的相通之处,请结合本文段对以上特点加以分析。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文段,完成下列问题:石蚕靠着它们的小鞘在水中任意遨游,它们好像是一队潜水艇,一会儿上升,一会儿下降,一会儿又神奇地停留在水中央。
它们还能靠着那舵的摆动随意控制航行的方向。
我不由想到了木筏,石蚕的小鞘是不是有木筏那样的结构,或是有类似于浮囊作用的装备,使它们不致于下沉呢?我将石蚕的小鞘剥去,把它们分别放在水上。
结果小鞘和石蚕都往下沉。
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当石蚕在水底休息时,它把整个身子都塞在小鞘里。
当它想浮到水面上时,它先拖带着小鞘爬上芦梗,然后把前身伸出鞘外。
这时的小鞘的后部就留出一段空隙,石蚕靠着这一段空隙便可以顺利往上浮。
就好像装了一个活塞,向外拉时就跟针筒里空气柱的道理一样。
这一段装着空气的鞘就像轮船上的救生圈一样,靠着里面的浮力,使石蚕不致于下沉。
所以石蚕不必牢牢地粘附在芦苇枝或水草上,它尽可以浮到水面上接触阳光,也可以在水底尽情遨游。
不过,石蚕并不是十分擅长游泳的水手,它转身或拐弯的动作看上去很笨拙。
这是因为它只靠着那伸在鞘外的一段身体作为舵桨,再也没有别的辅助工具了,当它享受了足够的阳光后,它就缩回前身,排出空气,渐渐向下沉落了。
我们人类有潜水艇,石蚕也有这样一个小小的潜水艇。
它们能自由地升降,或者停留在水中央--那就是当它们在慢慢地排出鞘内的空气的时候。
虽然它们不懂人类博大精深的物理学,可这只小小的鞘造得这样的完美,这样的精巧,完全是靠它们的本能。
大自然所支配的一切,永远是那么巧妙和谐。
5、结合选文分析《昆虫记》的主题。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结合选段,说说为什么鲁讯将这本书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列举出《昆虫记》中其他两种动物,并说出它们的生活习性。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结合选文,说说作者探讨问题的过程反映了作者什么精神?对你有什么启示?(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分别回答9—13题。
①想看蟋蟀产卵的人,不必花一个钱做准备工作;他只要有点儿耐心就够了。
布封称这耐心是天才;我愿略降一格,称之为观察工作者的最可贵的品质。
我们在四月,或最迟五月,把乡野蟋蟀一雌一雄地单独关在盛有底土的花罐里。
可以用莴苣叶做它们的食物,隔一段时间换一次新鲜的。
容器口上盖一块小玻璃板,防止蟋蟀逃走。
②一些很有意义的资料,就是通过这种简陋的设备获得的。
需要的话,还可以利用优质金属网做的笼子,作为辅助设备。
现在,我们来监视产卵过程,但愿能保持高度警觉,不要错过产卵良机。
③时至六月的第一个星期,坚持不懈的观察工作开始收到令人欣慰的成效。
我忽然看见母蟋蟀站在那里一动不动,产卵管垂直插在土里。
对我有失礼貌的偷看行为,它毫不介意,依然长时间定在一个点上不动。
最后,它拔出自己那把点播种子的小铲,草草扒拉几下,抹掉钻眼的痕迹;它稍微喘口气,又溜达到另一个地点,再度开始往土里插产卵器;它这儿插一下,那儿插一下,所有可以利用的地皮都点播到了。
这情形和大家熟悉的白面螽(zhōng)斯一样,只是操作速度比螽斯缓慢。
二十四小时过去,我觉得产卵结束了。
但为了做到更可靠地掌握情况,我又继续观察了两天。
④两天过后,我开始搜索土层。
卵粒呈稻草黄色,都是有两个终端的小圆柱体,长约三毫米。
它们彼此不接触,竖埋在土里,点播的距离很近。
种子数量多少,取决于一个连续产卵过程中的产卵次数。
整个土层下都发现了卵粒,它们离土表层大约两厘米。
用放大镜观察一堆土,是件很麻烦的事情,根据这样所能观察到的结果估计,每只母蟋蟀的一个产卵过程,大约产出五六百粒卵。
这等规模的家庭,肯定要在很短的时间内接受大幅度裁员才行。
⑤每粒蟋蟀卵,本身都是绝妙的小小机械系统。
卵壳就像一个白色的遮光套,顶部有一个很规则的圆孔;沿圆孔周边扣着一个拱形顶帽,成为一个封盖。
封盖不是在新生儿盲目推顶或割划下被划开,而是沿一道特意准备的、质地极其脆弱的线纹自动开启。
这奇妙的孵化过程。
也应该了解一下。
⑥产卵后十五天左右,卵壳前端隐约看得见一对黑里透红的视觉器官的大圆点。
之后,在圆柱体顶端,恰好显现出一个微型环状垫圈。
这就是正在形成中的断裂线。
不久,透过半透明的卵壳,可以看见里面那小动物身体的细小分节。
再往后,就要加倍警觉,频频察看了,尤其是上午的时间里。
⑦好运气所偏爱的,是那些有耐心的人;它来报答我所付出的艰辛劳动。
经过一种精妙绝伦的加工,微型垫圈已经变成一道强度甚低的条纹;就在这个时候,困在卵中的小生命额头一碰,卵盖便沿着自己的周边分离开去,被顶起来。
随后落在一旁,其景状与注射剂细颈薄玻璃瓶的顶帽断落一样。
蟋蟀从卵壳里出来,犹如从玩偶盒里弹出了个小怪物。
9、文章按照_____________顺序说明蟋蟀出世的过程。
(2分)10、细读文章③⑥⑦段,将下面图示中蟋蟀出世的过程补充完整。
(3分)母蟋蟀产卵点播→卵壳前端出现一对视觉器官的大圆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生命顶起卵盖,破卵而出。
11、文章第②段“现在,我们来监视产卵过程,但愿能保持高度警觉,不要错过产卵良机”一句中,作者为什么用“监视”而不用“察看”,请说说你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