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教条,要和中国国情相结合。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历史,应该了解中国历史状况社会状况,认真地概括提炼。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马克思主义是外来思想,要让国人接受,深入浅出地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
)试述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第一,深受三重压迫,革命性极强。
中国的无产阶级受帝国主义、本国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的三重压迫,受压迫的严重性和残酷性,在世界各民族中是少见的,因而具有强烈的反抗意识和彻底的革命性。
在半殖民半封建的中国没有欧洲那样的改良主义的经济基础,除了极少数工贼外,整个阶级都是革命的。
第二,与农民有天然的联系,便于结成工农联盟。
中国无产阶级大多来自破产的农民,比较了解农民的痛苦和要求,因而能够提出一些得到农民响应的政治口号,其所从事的革命也容易得到农民的理解与支持。
这种天然的联系便于工农结成紧密的联盟,而中国工人一旦得到占全国人口80%农民的支持,就会形成无穷的力量。
第三,高度集中,易于形成强大的政治力量。
中国无产阶级虽然人数不多,但分布集中,便于组织,有利于形成强大的政治力量。
这种集中包括地域集中(主要集中在沿海、沿江的大中城市和通商口岸)和行业集中(主要集中在煤矿、纺织、铁路等工矿交通运输部门)。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十:科学发展观。
形成、背景。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
2.我国在新世纪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
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
重要内容: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指导意义。
1.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2.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注意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3.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要战略思想。
四:为什么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1.所谓理论精髓指的是能使这一理论得以形成和发展并贯穿其始终,又体现最本质的东西。
正是由于这个精髓,才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已经科学发展观的创立和发展。
这个精髓又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2.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的十六大依赖都贯穿着实事求是的精神。
五:结合中国革命建设的历史,谈实事求是(老师附加)。
实事求是中国共产党坚持的思想路线,它包括:1、一切从实际出发;2、理论联系实际;3、实事求是;4、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坚持实事求是有重大的意义:1、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意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
;2、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3、它是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和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历史上,只要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国革命和建设就会取得进步和发展。
如在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正确分析了中国的国情,坚持了实事求是,才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使得革命根据地发展壮大,革命力量发展壮大,在过渡时期,中国共产党正确地分析了当时的国情,坚持了实事求是,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最终使中国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而一旦偏离了实施求实思想路线,中国革命和建设就可能受到损失。
如在大革命后期,中国共产党没有正确认识中国国情,没有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导致放弃革命领导权,使得革命受到重大损失。
在十年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由于没有认识中国国情,没有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导致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国民经济受损严重。
由上可见,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有重大意义,只有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国革命和建设才能取得进步,发展,所以在新时期我们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第三章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1.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2.动力: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而根本动力是工人和农民。
3.领导:帝国主义要将中国变成它们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软弱性和妥协性,无法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中国无产阶级的强大和革命的彻底性,只有它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
4.性质和前途: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1.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2.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3.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三: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依据及其内容。
1.原因:近代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广泛存在,为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提过条件。
帝国主义的间接统治及他们之间的矛盾导致军阀混战,使红色政权获得存在和发展的缝隙。
2.内容: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农村根据地建设和土地革命的强有力保证;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是进行武装斗争和开展土地革命的依托。
四:三大法宝。
1.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策略思想的重要内容。
包含两个联盟:工农联盟和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2.武装斗争。
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强调武装斗争并不意味着忽略其他的斗争形式。
3.党的建设。
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
第四章1. 怎样全面准确地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第一,“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核心,体现了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的统一,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
第二,“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是社会主义在生产关系方面的本质属性。
第三,“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的目的。
“共同富裕”,最能从目的上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它是高水平发展的生产力与基本适应这种生产力发展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最终结果。
2.如何理解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第一,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大力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
第二,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进程。
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建立在发达生产力的基础之上。
第三,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是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不断完善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
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要使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不断体现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第四,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必须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提高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群众以及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和创造才能。
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还必须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努力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先进生产力是用先进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生产力。
第五章二: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内容,科学内涵。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了,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科学内涵:(1)把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
1.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来看,过去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之所以没有搞清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离开生产力抽象谈社会主义,误以为只要不断改变生产关系,提高共有程度就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甚至以季节斗争为刚取代生产力发展,更没认识到社会主义还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
2.从中国具体国情看,我过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主要矛盾更加突出,解放发展生产力问题就更重要。
3.从时代特征看,和平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新的科技革命迅速发展的条件下,世界各国都在抓住时机,加快发展,只有突出发展生产力发展在社会主义本质中作用,才能自觉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住机遇不断发展,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并证明社会主义优越性。
(2)突出情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本质的意义:1社会主义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技水平2 社会主义本质轮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第六章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1.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2.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
3.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长期性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
1.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3.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4.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三、如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统一?第一,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处理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的关系,把二者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统一起来。
第二,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贯通、不可分割。
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
一方面必须充分认识四项基本原则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不断获得新的内容,另一方面又必须在改革开放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以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第三,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最可宝贵的经验,是我们事业胜利前进最可靠的保证。
四:三步走战略的内容。
1.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2.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3.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