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中医诊疗规范一、定义中风也叫脑卒中。
中风是中医学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
它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角歪斜,语言不利为主症的病证。
相当于西医学的急性脑血管病,如脑梗塞、脑出血、脑栓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总体上可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种类。
由于本病发生突然,起病急骤,症见多端,病情变化多端而速疾,有晕仆、抽搐,与自然界“风之善行数变”特点相似,故名中风、卒中。
本病常留有后遗症,发病年龄也趋向年轻化,因此,是威胁人类生命和生活质量的重大疾患。
本病多是在内伤积损的基础上,复因劳逸适度、情志不遂、饮酒饱食或外邪侵袭等触发,引起脏腑阴阳失调,血随气逆,肝阳暴涨,内风旋动,夹痰夹火,横窜经脉,蒙蔽神窍,从而发生猝然昏仆、半身不遂诸症。
基本病机总属阴阳失调,气血逆乱。
病位在心脑,与肝肾密切相关。
病理性质多属本虚标实。
肝肾阴虚,气血衰少为致病之本,风、火、痰、气、瘀为发病之标,两者可互为因果。
由于病位浅深、病情轻重的不同,中风又有中经络和中脏腑之别。
中经络,常见证型有:①风痰入络证治宜祛风化痰通络。
方用真方白丸子加减。
②风阳上扰证治宜平肝潜阳,活血通络。
方用天麻钩藤饮加减。
③阴虚风动证治宜滋阴潜阳,熄风通络。
方用镇肝熄风汤加减。
中脏腑,除见中经络的症状外,还有朦胧思睡或昏愦无知等神志症状。
又可分为闭脱二证:①闭证。
闭证分痰热腑实、痰火瘀闭、痰浊瘀闭证;②脱证。
脱证治宜回阳救阴,益气固脱。
部分中风病人留有后遗症,如偏瘫、失语等,这与病情轻重,治疗和护理是否及时得当有关。
二、诊断标准: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神经科学会1996年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全部经CT或MRI确诊。
脑脊液、眼底检查及头颅CT、核磁共振等有助中风的准确诊断。
早期头颅CT检查有助于鉴别中风属于出血性或者缺血性,还可以区分不同部位的出血,是中风必须的首要检查。
具体标准:1.1、缺血性中风:常于安静状态下发病,发病急骤,多数无明显头痛、呕吐等先兆症状;有颈动脉系统或(和)椎-基底动脉系统的症状和体征;脑血管造影检查显示不同部位脑动脉狭窄、闭塞或扭曲。
造影摄片时应将颈部包含在内;急性脑缺血性中风发作24-48小时后,头部CT可显示缺血病灶。
核磁共振检查提示动脉系统的狭窄和闭塞;局部脑血流测定,可提示局部脑缺血病变。
根据病情可选择:经颅多普勒,血管功能评价。
1.2、出血性中风:既往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病史;突然出现意识障碍和偏瘫;CT表现为高密度影区,出血可破入脑室。
临床上根据患者意识清醒与否、是否昏迷、偏瘫程度等将出血性中风分为三级。
根据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血脂、血糖、凝血功能、电解质、心理测评及智能评测、双下肢血管B超。
2、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于1996年通过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鉴定会通过的标准。
中医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口角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为临床主症的病证。
多因肾阴不足,肝阳偏亢;或因体质肥胖,恣食甘腻,湿盛生痰,痰郁生热,兼忧思、恼怒、嗜酒等,导致经络脏腑功能失调,阴阳偏颇,气血逆乱,而发生中风;肝风内动、痰浊淤血阻滞经络。
2.1、病名诊断标准2.1.1主症: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2.1.2次症: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2.1.3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2.1.4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具备两个主症以上,或一个主症两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2.2、证类诊断标准2.2.1风痰火亢: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头晕目眩,发病突然,心烦易怒,肢体强急,痰多而粘,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2.2.2风火上扰: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病势突变,神识迷蒙,颈项强急,呼吸气粗,便干便秘,尿短赤,舌质红绛,舌苔黄腻而干,脉弦数。
2.2.3痰热腑实: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头痛目眩,咯痰或痰多,腹胀便干便秘,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或偏瘫侧弦滑而大。
2.2.4风痰瘀阻: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头晕目眩,痰多而粘,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2.2.5痰湿蒙神: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神昏,痰鸣,二便自遗,周身湿冷,舌质紫暗,苔白腻,脉沉缓滑。
2.2.6气虚血瘀: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面色白,气短乏力,自汗出,舌质暗淡,舌苔白腻或有齿痕,脉沉细。
2.2.7阴虚风动: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眩晕耳鸣,手足心热,咽干口燥,舌质红瘦,少苔或无苔,脉弦细数。
3、症候诊断3.1、中经络3.1.1风痰入络 3.1.2风阳上扰 3.1.3阴虚风动3.2、中脏腑3.2.1、闭证 3.2.1.1痰热腑实 3.2.1.2痰火郁闭 3.2.1.3痰浊郁闭3.2.2、脱证(阴竭阳亡)3.3、恢复期 3.3.1风痰瘀阻 3.3.2气虚络瘀 3.3.3肝肾亏虚4、疾病分期4.1、急性期:发病后2周以内。
中脏腑最长至1个月。
4.2、恢复期:发病2周或1个月至半年以内。
4.3、后遗症期:发病半年以上。
三、中医综合治疗:针灸治疗-毫针中脏腑:闭证以启闭开窍,取督脉、十二井穴为主;脱证以回阳固脱,取任脉经穴,用艾柱灸为主。
中经络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取手足阳明经穴为主,辅以太阳、少阳经穴;肢体瘫痪: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为主,取手足阳明经穴为主,辅以太阳、少阳经穴;病初单刺患侧,有针感后,主穴接针灸治疗仪,针对肌肉瘫痪程度,肌力在0-2级者用连续波与疏密波交替,每隔15分钟换频一次,3级以上以连续波为主,每次50分钟。
瘫痪体针取穴:上肢:肩三针手三针臂中内关八邪。
下肢:环跳股三针悬钟丘墟太冲历兑。
口眼歪斜:取穴:风池下关牵正地仓颊车阳白迎香水沟太阳鱼腰。
上两种同时配用以下疗法:头针:取顶颞前斜线和顶颞后斜线。
闪罐:选用适用于面部应用的口径大小的火罐,于瘫痪局部或所选穴位为中心,连续闪罐至皮肤潮红为度。
推拿:用一指禅推法、鱼际揉、点按患侧。
表情动作训练:对着镜子进行皱额、闭眼、吹口哨、示齿等动作,训练师按体操节奏进行,每个动作做二---四个八拍,每天2-3次。
失语体针:舌三针下关哑门涌泉头针:以颞前线为主。
语言锻炼:嘱患者从单字、双字、成语、常用语逐步练习。
吞咽困难体针:上廉泉天突内关照海头针:语言1、2区。
吞咽锻炼:嘱患者进行吞咽唾沫,少量多次饮水训练。
肢体麻木体针:风池血海脾俞阳陵泉足三里阿是穴梅花针:循经叩刺、穴位叩刺、局部叩刺、刺激强度以患者适宜为度。
闪罐:以患肢局部为主,行闪罐(方法同上)中风后遗症半身不遂体针:肩髃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环跳风市足三里三阴交厉兑阿是穴闪罐:以患肢局部为主,行闪罐(方法同上)失语体针:舌三针、下关、哑门、涌泉。
头针:以颞前线为主。
语言锻炼:嘱患者从单字、双字、成语、常用语逐步练习。
本科室治疗特色: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如控制血压、血糖、抗血小板聚集、降脂等对症治疗。
体针:以十四经穴为主,处方:头颈部:人中哑门风池完骨风府上肢:肩髃肩贞极泉曲池内关合谷八邪下肢:环跳委中太冲悬钟股三针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加减:肢体痉挛采用阳经穴透阴经穴;肢体软瘫用阴经穴透阳经穴;面瘫加下关、颊车、地仓、太阳四百;失语加舌三针;感觉障碍局部配合梅花针中等度刺激;智力障碍加智三针、脑三针、四神针;头针:采用国际标准化头针分区法大脑皮层功能定位取穴区为主辅以靳三针处方: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枕下旁线颞前线顶旁2线加减:智力障碍加智三针脑三针四神针针刺方法:体针操作:以石氏醒脑开窍法为主。
医者手及穴位皮肤用2%碘伏常规消毒后,人中穴向鼻中隔方向快速斜刺进针5分,针刺顺时针旋转15度左右,用雀啄手法强刺激3分钟,至眼球湿润为度;极泉穴在其下约1寸处行雀啄手法使上肢抽动3次;内关穴行雀啄法使针感放散至前臂,同时,使前臂抽动3次,上3穴每天治疗1次,不留针。
合谷穴提插捻转泻法1分钟,留针30分钟;风府穴针刺向下透哑门穴;风池穴向鼻尖;舌三针穴针尖向上刺达舌根部,三针指向舌根呈扇形展开,病人自觉局部有酸胀感即可;环跳穴患者侧卧用6寸长针直刺后行提插重手法,使下肢抽动,针感放射至足部;委中穴提插刺法,是小腿抽动3次;三阴交穴针尖向内沿骨膜向后刺,针感放散至小腿内侧;其余体穴常规针刺,留针40分钟。
留针同时接G-6805针灸治疗仪。
头针操作:用左手固定患者的头部,头穴区常规2%碘伏棉签消毒后,使用华佗牌0.45*30毫米毫针,快速以150夹角进针,针尖沿皮轻微、快速、不断捻转刺入1寸,达帽状腱膜下后,以右手拇指掌面与食指绕侧面持住针柄,快速小幅度捻转200次/分钟,用间断行针的方法,行针约2分钟;间隔10分钟再行针1次,重复4次,共计40分钟。
颞后斜线、顶颞前斜线针刺时,采用连续接力式刺4—5针,每针刺入1.0寸;四神针针尖向前、后、左、右外刺,以扩大刺激范围,每日1次,每周6次,休息1天。
康复训练法:在留头针的同时进行,每次40分钟,每日1次,每周5次。
偏瘫康复训练法:循序渐进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包括:良肢位摆放,牵拉关节,蹲位,站立位训练等,持续时间从开始的几秒到几分钟不等;感觉障碍康复训练法:嘱患者或家属用手拍打或揉搓麻木区域,连续进行10分钟,间隔10分钟,再进行一次,反复3次。
认知障碍康复训练法:记忆力训练(近事记忆、远事记忆等);书写能力训练;注意力及手眼协调能力训练;计算能力;游戏训练如鼓励患者下跳棋、玩扑克等;定向力训练等。
吞咽困难康复训练法:采用洼田式饮水实验【3】进行针对性康复训练。
医者嘱患者两三口喝下一茶匙水,如无问题,以杯盛30ml温水递给坐着的患者,让其“像平常一样喝下”,如此反复进行2-3次,期间,配合发音训练,面部下颌及喉部运动,进食训练等;失语康复训练法:针对患者表现的失语类型进行训练,从单字、单词、双字、成语、到简单的日常用语,数字等等,反复练习,复习,强化记忆;六、科室中医设置设备:我科在治疗脑卒中病中,以体针,头针治疗为主,辅以闪罐,手法,脑电生理治疗仪,微波治疗仪,艾灸等。
对于肢体麻木患者配合梅花针治疗;对失语或吞咽困难的患者配合舌针治疗。
所用中医诊疗设备有TDP 治疗仪,G6805-1治疗仪,单孔、双孔、三孔艾灸盒,刮痧板、脑电生理治疗机,微波治疗机,六和治疗仪,空气压力治疗仪等。
七、难点分析针灸治疗中风疗效满意,尤其对于恢复期神经功能的康复有促进作用,治疗越早效果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