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领导、同志们:根据省委开展争创“群众满意的窗口服务单位”主题实践活动要求,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践行师德创先争优、办人民满意教育”主题实践活动动员大会,旨在认真贯彻2月28日省委召开的深入推进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活动大会精神,进一步推动全省教育系统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省师德建设工作,努力兑现教育系统“两三年内解决师德建设突出问题”的公开承诺。
省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对教育系统主题实践活动非常重视,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杨新力同志亲临大会并将作重要讲话,希望大家认真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
下面,我先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意义,不断增强投身主题实践活动的自觉性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素质师德为要。
师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和灵魂,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师德水平是人民群众对教师、学校乃至整个教育系统工作满意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尺。
在全省教育系统创先争优活动向纵深推进的关键点上,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党组在广泛调研、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决定开展“践行师德创先争优、办人民满意教育”主题实践活动,动员号召全省党员教师在践行师德上做表率、当楷模,营造良好氛围,激励带动全体教师模范教书育人,打造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为率先建成教育强省、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有力保障。
(一)加强师德建设是提高教书育人本领,做人民满意教师的必然要求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对全国广大教师提出了“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四点殷切希望,他特别指出,“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
广大教师要自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带头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断加强师德修养,把个人理想、本职工作与祖国发展、人民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甘为人梯,乐于奉献,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努力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胡总书记对新时期师德精神的新概括新阐述为我们进一步做好师德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对教师提高教书育人本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国家和我省教育规划纲要实施之年,全省教育系统广大教师,尤其是党员教师,都应积极“践行师德创先争优”,做人民满意的教师。
(二)加强师德建设是改善师风学风校风,创人民满意学校的迫切需要就一所学校而言,师德师风决定着学风和校风,决定着学校的形象和声誉,是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实力的最重要标志,是学校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最强大的竞争力。
我们应从教育发展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师德建设的必要性,增强师德建设的时代感、责任感和紧迫感,认真排查并扎实有效地解决师德师风方面存在的问题,让崇高的师德深深扎根在每位教师的思想中,成为大家的自觉行动与共同追求,努力促进学校师风学风校风的根本好转,建设人民满意的学校。
(三)加强师德建设是践行科学发展观,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具体体现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落实在教育上就是教学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对接受优质教育的迫切需求。
教师的地位、作用和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而师德则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
开展“践行师德创先争优、办人民满意教育”主题实践活动,就是为了切实解决当前师德建设中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着力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准确把握当前师德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长期以来,我省教育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切实采取措施,着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师德建设取得显著成绩。
全省广大教师爱国守法、爱生乐教、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以自己的辛勤劳动,为江苏教育事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涌现出李吉林、侯晶晶、殷雪梅、景荣春、吴邵萍等一大批模范教师,在全社会树立了人民教师的崇高形象,赢得了全社会广泛赞誉和普遍尊重。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对照新师德规范的要求,对照新时期教育工作对教师素质提升的要求,对照学校师风学风校风建设的要求,当前师德建设中确实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也是广大人民群众对我们教育反映比较突出的问题。
在高等学校教师中,有的教师公然在课堂上宣扬违背四项基本原则、违背党和国家政策的言论,造成极坏的影响;有些教师面对市场经济的冲击缺乏敬业精神,不安心工作,到处兼职,而对自己的本职工作敷衍了事,育人意识淡薄,缺乏责任心,对学生的忧乐特别是思想问题不闻不问;有的教师违背学术规范,弄虚作假,打击、排斥学术异己,有剽窃等学术造假行为;有的教师做“挂名”研究生导师,把研究生单纯作为“劳动力”使用,成果署名忽视研究生的学术贡献等。
在职业学校教师中,少数教师以实习实训为由擅自更改教学计划,故意不完成规定的教育教学任务,利用招生、推荐就业等索要、收受财物等。
在中小学教师中,少数教师违反规定,从事有偿家教,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超量增加学生学业负担,热衷于学生考试成绩排名,向学生推销教辅资料和其他商品,收受家长财物等。
在幼儿园教师中,少数教师玩忽职守,不负责任;言行失当,打骂体罚幼儿;不能对幼儿一视同仁,歧视偏爱孩子;拔苗助长,对幼儿实施“小学化”教学等。
当然,这些问题决不是我省教师队伍中的普遍现象,有的只是发生在极少数的教师个别人身上,但它所反映出来的师德滑坡,师德建设的不力现象是确实存在的,而且严重影响的是教师形象、学校形象乃至我们整个教育系统的形象,危害的是学生利益、家长利益、群众利益。
正是基于对师德建设重要意义的高度认同和对当前师德方面存在的、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清醒认识,通过开展“践行师德创先争优,办人民满意教育”主题实践活动,着力解决当前师德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以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三、进一步明确师德建设基本要求,采取有力措施,提升全省教师职业道德素养(一)准确把握师德规范要求根据当前师德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广大教师要牢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做到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把全部精力和满腔真情献给教育事业,关爱每一名学生,关心每一名学生的成长进步;刻苦钻研、严谨笃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书育人本领,恪守学术道德,发扬优良学风;勇于创新、奋发进取,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努力培养创新人才;淡泊名利、志存高远,自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加强师德修养,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自觉担负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以人民教师特有的人格魅力、学识魅力和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全社会尊重,努力成为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表率,成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根据我省各级各类学校实际,当前师德建设的工作重点主要为以下四个方面。
1.高等学校教师师德建设方面。
一要坚定政治立场。
广大教师要明确课堂教学和学术研究的区别,在教学言行上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和文化。
二要加强课堂教学。
广大教师要热爱高等教育,更加重视教学工作,认真备课授课,严明教学纪律,教书育人并举,言传身教结合,决不允许轻视教学、糊弄差事。
三要恪守学术规范。
高等学校教师要踏实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决不允许打击、排斥学术异己,严禁剽窃等弄虚作假行为。
注意学术成果署名不忽视研究生的学术贡献。
2.职业学校教师师德建设方面。
一要遵纪守法。
各职业学校教师要尤其注重陶冶高尚情操,文明教风校风,决不允许利用招生、推荐就业等索要、收受财物。
二要加强学生技能培养。
各地各校教师要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提升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三要重视教学质量。
广大教师要将主要精力投入学校教学工作,严禁擅自更改教学计划、故意不完成教学任务。
3.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方面。
一要坚持素质教育。
要将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作为中小学教育的根本目标,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坚持高效课堂,决不允许超量增加学业、排名分数成绩。
二要为人师表。
中小学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广大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好学生榜样,严慈相济地引导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人格品质,决不允许歧视偏爱学生、体罚伤害学生。
三要自尊自律。
广大教师要珍惜自己的工作岗位,做到认真备课教学,将全部精力投入本职工作,决不允许敷衍教育教学、从事有偿家教、接受家长财物。
4.幼儿园教师师德建设方面。
一要爱岗敬业、因材施教。
广大教师要切实做到耐心仔细,关爱幼儿,要遵循幼儿教学规律,做到以活动为主,极力避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决不允许出现玩忽职守的现象,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幼儿。
二要率先垂范、廉洁从教。
广大教师要做到仪表得体、举止端庄,不断提升自身能力素质,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做到家园共育。
决不允许出现悖德败行、误人子弟的现象,严禁收受或变相收受家长任何形式的财物赠予。
(二)强化师德建设责任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各级各类学校和广大教师要切实提高对师德建设的认识,通过不断加强师德建设,着力消除师德方面存在的问题,全面提升教师队伍形象,做到使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社会满意。
1.加强教育主管部门师德建设责任意识。
加强师德建设是各级党委教育工委、教育行政部门和相关主要负责人的重要职责。
要切实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把师德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要把师德建设工作纳入教育事业总体规划,切实做到制度落实、组织落实、任务落实。
要坚持正面教育为主,切实加强宣传教育,营造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促进广大教师自觉加强师德修养,自觉执行师德规范要求。
要把师德教育、培训列为教师进修学习的重点内容常抓不懈。
要建立师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协调相关部门,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进师德建设工作。
2.落实学校师德建设责任。
各级各类学校要把师德建设贯穿于学校管理工作的全过程,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
学校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师德建设。
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学校教代会和群团组织的作用,形成各部门、各方面主动参与、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局面。
要结合本校实际情况,针对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制定和完善有关规章制度,建立科学的、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师德考核体系,提高师德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明确教师师德建设责任。
广大教师要自觉加强师德修养,对照师德标准,认真查找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
党员教师要亮出党员身份,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立足岗位,做出公开承诺,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学校党组织要重点抓好党员教师的师德建设,运用党建和党员教育的各种有效手段,充分发挥党员教师在师德建设上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全面提升教师队伍师德水平。
4.主动接受社会舆论监督。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各级各类学校要建立师德的社会监督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