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材料化学论文

材料化学论文

材料化学论文题高温超导材料研班级:2009级3班姓名:梁秋菊学号:200910140315高温超导材料研究摘要:简要介绍了高温超导材料及其发展历史,对超导材料的发展现状和用途进行说明,对目前超导材料的主要研制方法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超导材料研究进展高温应用一、高温超导材料的发展历史高温超导材料一般是指临界温度在绝对温度77K以上、电阻接近零的超导材料,通常可以在廉价的液氮(77K)制冷环境中使用,主要分为两种:钇钡铜氧( YBCO和铋锶钙铜氧(BSCCO)钇钡铜氧一般用于制备超导薄膜,应用在电子、通信等领域;铋锶钙铜氧主要用于线材的制造。

1911年,荷兰莱顿大学的卡末林•昂尼斯意外地发现,将汞冷却到-268.98 ° C时,汞的电阻突然消失;后来他又发现许多金属和合金都具有与上述汞相类似的低温下失去电阻的特性,由于它的特殊导电性能,卡末林•昂尼斯称之为超导态,他也因此获得了1913年诺贝尔奖。

1933年,荷兰的迈斯纳和奥森菲尔德共同发现了超导体的另一个极为重要的性质,当金属处在超导状态时,这一超导体内的磁感应强度为零,却把原来存在于体内的磁场排挤出去。

对单晶锡球进行实验发现:锡球过渡到超导状态时,锡球周围的磁场突然发生变化,磁力线似乎一下子被排斥到超导体之外去了,人们将这种现象称之为“迈斯纳效应”。

超导材料的最初研究多集中在元素、合金、过渡金属碳化物和氮化物等方面。

至1973 年,发现了一系列A15型超导体和三元系超导体,如Nb s Sn V s Ga Nb s Ge,其中Nb s Ge超导体的临界转变温度(TJ值达到23.2K。

以上超导材料要用液氦做致冷剂才能呈现超导态,因而在应用上受到很大限制。

1986年,德国科学家柏诺兹和瑞士科学家穆勒发现了新的金属氧化物超导材料即钡镧铜氧化物(La-BaCuO),其T c为35K,第一次实现了液氮温区的高温超导。

铜酸盐高温超导体的发现是超导材料研究上的一次重大突破,打开了混合金属氧化物超导体的研究方向。

1987年初,中、美科学家各自发现临界温度大于90K的YBacuG g 导体,已高于液氮温度(77K) ,高温超导材料研究获得重大进展。

后来法国的米切尔发现了第三类高温超导体BisrCu0,再后来又有人将Ca掺人其中,得到Bis尤aCuOg导体,首次使氧化物超导体的零电阻温度突破100K大关。

1988年,美国的荷曼和盛正直等人又发现了「系高温超导体,将超导临界温度提高到当时公认的最高记录125&瑞士苏黎世的希林等发现在HgBaCaCi超导体中,临界转变温度大约为133K,使高温超导临界温度取得新的突破。

二、高温超导体的发展现状目前,高温超导材料指的是:钇系(92 K)、铋系(110 K)、铊系(125 K)和汞系(135 K) 以及2001年1月发现的新型超导体二硼化镁(39 K)。

其中最有实用价值的是铋系、钇系(YBCO) 和二硼化镁(MgB2)。

氧化物高温超导材料是以铜氧化物为组分的具有钙钛矿层状结构的复杂物质,在正常态它们都是不良导体。

同低温超导体相比,高温超导材料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在垂直和平行于铜氧结构层方向上的物理性质差别很大。

高温超导体属于非理想的第II类超导体。

且具有比低温超导体更高的临界磁场和临界电流,因此是更接近于实用的超导材料。

特别是在低温下的性能比传统超导体高得多。

高温超导材料已进入实用化的研究开发阶段,氧化物复合超导材料的耐(robust ness)和稳定性已引起材料科学家的广泛重视。

浸泡实验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在不同试剂(水、酒精和丙酮等)、不同气氛(干氮、湿氮和流动氧等)中做周期循环和热时效疲劳试验。

美国西北大学的Mirkin建议把在其它材料中应用已十分广泛的分子单层表面化学改性(又称“自装配,Self assembly ”)引入到高温超导铜氧化合物中来。

近年来随着材料科学工艺技术的发展,一种在轧制(rolling)金属基带上制造YBCO超导带材的工艺受到极大重视,并被冠以“下一代”高温超导带材或“第二代”带材。

有两种基本技术方案:(1)以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ORNL)为代表的一个方案,称作轧制双取向金属基带法(RABiTS)。

会上Specht报告了基带的退火织构稳定性分析,并在1m 长的取向金属基带上用激光沉积YBCO卜延膜。

欧洲以德国、丹麦等为代表,努力开展高温超导材料工艺及应用研究。

丹麦的NKI批量制造铋系超导带材。

长10m 2000 A的超导电力电缆正在研制中,下一步开发三相、50〜100 m输电电缆。

西门子公司计划到2003年制成20 MVA勺超导变压器。

用于电子学方面探伤的RF-SQUI及卫星通讯用高温超导滤波器也在试制之中。

三、高温超导材料的制备工艺为适应各种应用的要求,高温超导材料主要有:膜材(薄膜、厚膜)、块材、线材和带材等类型。

3.1薄膜高温超导体薄膜是构成高温超导电子器件的基础,制备出优质的高温超导薄膜是走向器件应用的关键。

高温超导薄膜的制备几乎都是在单晶衬底(如SrTiO 3、LaAlO3或MgO上进行薄膜的气相沉积或外延生长的。

经过十年的研究,高温超导薄膜的制备技术已趋于成熟,达到了实用化水平Jc>106 Ac • m=T=77K)。

目前,最常用、最有效的两种镀膜技术是:磁控溅射(MS)和脉冲激光沉积(PLD)。

这两种方法各有其独到之处,磁控溅射法是适合于大面积沉积的最优生长法之一。

脉冲激光沉积法能简便地使薄膜的化学组成与靶的化学组成达到一致,并且能控制薄膜的厚度。

3.2厚膜高温超导体厚膜主要用于HT磁屏蔽、微波谐振器、天线等。

它与薄膜的区别不仅仅是膜的厚度,还有沉积方式上的不同。

其主要不同点在以下三个方面:(1)通常,薄膜的沉积需要使用单晶衬底;(2)沉积出的薄膜相对于衬底的晶向而言具有一定的取向度;(3)一般薄膜的制造需要使用真空技术。

获得厚膜的方法有很多:如热解喷涂和电泳沉积等,而最常用的技术是丝网印刷和刮浆法,这两种方法在电子工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3线材、带材超导材料在强电上的应用,要求高温超导体必须被加工成包含有超导体和一种普通金属的复合多丝线材或带材。

但陶瓷高温超导体本身是很脆的,因此不能被拉制成细的线材。

在众多的超导陶瓷线材的制备方法中,铋系陶瓷粉体银套管轧制法(Ag PIT)是最成熟并且比较理想的方法。

而压制出铋系带材的临界电流密度比通过滚轧技术制备出带材的临界电流密度要高得多。

3.4块材最初的氧化物超导体都是用固相法或化学法制得粉末,然后用机械压块和烧结等通常的粉末冶金工艺获得块材,制备方法比较简单。

但T c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而载流能力J c太低,则不能满足应用的要求,因此必须要提高其临界电流密度。

经过多年的研究,采用定向凝固技术制备出的无大角度晶界的YB^C^O^块材,其J c值可达105A-m'2 (77 K)。

四、高温超导材料的应用综合目前超导技术的发展情况,超导技术可以在以下行业得到应用和拓展:4.1电力超导技术与电力技术的结合将给电力行业的发、输、配电带来革命性的改变,电力行业是超导产业最重要的应用场所与市场。

超导技术在电力中的应用主要包括:4.1.1高温超导电缆现有电缆的扩容问题一直困扰着城市电力的发展。

传统的城市地下输电电缆存在着通量小、损耗大、对土壤和地下水有热污染及油污染、土建费用高等问题,城市电力扩容变得越来越困难。

高温超导电缆具有体积小、造价低、高节能、无污染等优点,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终将替代传统电缆。

高温超导电缆的大规模应用能够极大地提高电力输电系统的运行效率,降低运行成本。

目前国际上高温超导电缆的总体发展趋势是研制大容量、低交流损耗、超长高温超导电缆。

据专家估计,高温超导电缆最有可能率先实现实用化和商业化。

4.1.2超导电机:电动机是最常用的电气设备,但传统电动机耗电量极大。

美国工业界专家估计,1,000马力以上的工业用电动机大约要消耗美国能源的25%。

与常规电机相比,超导电机具有节能性好、体积小、单机容量大、造价及运营成本低、稳定性能好等优点,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

供给同样的功率,超导电机的尺寸是常规电机的1/3,制造成本可降低40%,电流损耗可减少50%,运行成本可降低50%。

美国能源部估计,高温超导电动机的低损耗每年可减少数十亿美元的运行费用。

在军事上战舰应用高温超导电机,其舰船体积重量更小,空间布置更灵活,推进系统运行更加可靠,效率更高,控制更方便,调速性能更好,能大大提高隐蔽性,达到高速安静运行,具有重要的军事意义。

4.1.3 超导变压器:常规变压器有许多缺点,如负载损耗高、重量和尺寸大、过负载能力低、没有限流能力、油污染及寿命短等。

在美国,变压器的总装机容量约为总发电量的3-4 倍,其电力系统的网损约为总发电量的7.34%,其中25%为变压器损失。

相比较而言,超导变压器体积小、重量轻、电压转换能量效率高、火灾环境事故机率低、无油污染等优点,在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运行性能、降低成本、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4.1.4超导限流器:限流器(FCL)是一种提高电网稳定性的电力设备。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电网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而传统的限流器很难在短时间内对电网的脉冲电流起到限制作用。

高温超导限流器正好祢补了传统限流器的缺点,其限流时间可小于百微秒级,能快速和有效地起到限流作用。

超导限流器是利用超导体的超导态-常态转变的物理特性来达到限流要求,它可同时集检测、触发和限流于一身,被认为是当前最好的而且也是唯一的行之有效的短路故障限流装置。

1989 年以来,美国、德国、法国、瑞士和日本等都相继开展了高温超导限流器的研究。

当前,国际上适应配电系统的高温超导限流器的技术性能已经接近应用的水平,但大体上仍处在示范试验阶段。

4.1.5超导储能装置超导储能装置是利用超导线圈将电磁能直接储存起来,需要时再将电磁能返回电网或其他负载的一种电力设施。

由于储能线圈由超导线绕制且维持在超导态,线圈中所储能几乎无损耗地永久储存下去直到需要释放时为止。

超导储能装置不仅可用于调节电力系统的峰谷或解决电网瞬间断电对用电设备的影响,而且可用于降低或消除电网的低频功率震荡从而改善电网的电压和频率特性,同时还可用于无功和功率因数的调节以改善电力系统的稳定性。

4.2 医疗4.2.1核磁共振人体成像仪(MRI ):MRI 是通过探测人体各个器官在磁场下感应出的不同信号来诊断病变的一种设备。

传统的MRI 采用常规磁体,磁场小,很难探测到初期的病变,同时,其主磁场处于封闭的磁体空洞内,扫描时需将受检者置于与外界隔绝的狭小空间,易使人产生幽闭恐怖症,大大影响了该设备的广泛应用,低温超导磁体因此被广泛应用于MRI 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