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网络广告论文

网络广告论文

目录第一章引言 (3)第二章网络广告的特点 (3)1.网络广告的成本优势 (4)2.网络广告的传播范围广 (4)3.网络广告的针对性强 (4)4.网络广告的视觉效果好 (5)第三章网络广告的发展潜力 (5)1.中国网民数量剧增 (5)2.网站和中小企业的快速增长 (6)3.上网设备的不断更新 (6)第四章网络广告与营销 (7)1.网络广告寻找“心理认同” (7)2.网络广告的个性化策略 (7)3.网络广告与传统媒体的结合 (8)【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现代广告寻找到了一个新的战场,传统广告的份额不断被稀释。

众多商家在网络广告上尝到了甜头,它的潜力不断被挖掘,为企业创造的价值也在连年攀升。

正因为如此,我们今天要用全新的视角来探索网络广告的发展趋势。

本文主要通过介绍网络广告的特点、发展潜力以及网络广告和营销的结合来探究网络广告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网络广告发展趋势广告营销经营模式第一章引言互联网以其特有的优势,在超越报刊杂志、广播和电视等传统媒介之后,已然确立了第四媒体的地位。

而网络广告正是以互联网为媒介,广告主以付费的方式对公众进行一种信息传播活动。

其目的在于影响人们对广告所宣传产品或劳务的态度,进而诱发其购买行为,从而使广告主获得最大利益。

作为一种新兴媒体,网络广告已经渗入到了我们的生活中,拥有的市场份额和影响力越来越大。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成熟与发展,网络广告具备了一个强有力、影响遍及全球的载体。

当前,网络广告已经步入了相对繁荣的时期,尤其是电子商务的逐渐成熟。

许多商业网站都相继推出了自己的广告服务,有些网站还通过网络广告业务生存了下来,网络广告俨然成为众多网站的主要盈利来源,这一特点在通讯、汽车以及IT等行业表现得尤为突出。

第二章网络广告的特点网络广告基于互联网平台,使其拥有了与传统媒体相比的技术优势。

通过互联网这一技术平台,网络广告在广告的成本、广告传播范围、广告的针对性、广告的视觉效果以及广告的跟踪回访等方面远远超出了传统媒体所能达到的效果。

这些特点主要体现在:1. 网络广告的成本优势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网络广告的制作周期短,即使在较短的周期投放,也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很快完成制作,而传统媒体的制作周期长,且投放周期相对固定。

在传统媒体上发布的广告,在投放后很难再进行修改,即使修改也要付出很高的代价。

而网络广告却可以根据广告主的需求及时变更广告的内容,从这一点来看,网络广告不仅制作成本低,且在广告的灵活度方面很有优势。

此外,网络广在投放成本上也有着自己的优势,一个网络平面广告一年的投放费用也就在几千元左右,在获得同等效果的情况下,网络广告的投放成本要远远低于传统广告。

2. 网络广告的传播范围广通过国际互联网,网络广告可以将广告信息24小时不间断地传遍时间各地,任何有上网条件的人,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候阅读网络广告所发布的信息。

只要消费者感兴趣,他们可以随时重复阅读广告,从而摆脱了传统广告的时间限制。

此外,网络广告的检索功能也是传统媒所暂时不能复制的。

3. 网络广告的针对性强当前,提供免费服务似乎成了众多网站吸收和拉拢用户的重要手段,而这些免费服务同时又为网站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用户信息数据库,包括用户的地域分布、年龄、收入、兴趣爱好、宗教信仰以及婚姻状况等。

有了这些资料,广告主就可以分析市场和受众特点,有针对性的设计自己的广告,并根据用户特点进行定点投放和跟踪分析。

根据提供不同服务的网站页面,广告主还可以投放内容上有着很大区别的广告,使得广告与用户群更加贴切。

4. 网络广告的视觉效果好相对传统广告的而为效果来说,网络广告是多维的。

它能够将文字、图像和声音更好的结合成一体,为消费者传递更多的感官信息,让其身临其境的去感受商品或服务。

网络广告的载体主要是多媒体、超文本格式文件,广告的受众群体可以对其感兴趣的产品信息进行更详尽的了解,使消费者能亲身体验产品、服务于品牌。

这种图、文、声、像相结合的广告形式,无疑是大大增强了广告的实效。

第三章网络广告的发展潜力作为一个新兴产业,网络广告发源于1994年的美国,发展至今已经走过了16个年头,经过这些年的磨练,网络广告已经步入了快速成长阶段。

当然,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内在和外在因素的影响。

从当前来看,我们把和网络广告成长密切相关的因素归纳为:网民数量、各类网站和中小企业的快速增长、上网设备的不断更新。

1. 中国网民数量剧增从上面的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近几年的网民数量都在以每年几千万的速度高速增长。

根据2009年7月份的数据统计,中国的网民数量已达到3.38亿,这也就表明中国有近25%的人口是网民。

就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迅猛增长,世界有目共睹。

我们相信,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面的提高,上网硬件价格的不断降低,中国网民的增长速度仍然会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平。

2. 网站和中小企业的快速增长网站是网络广告的主要投放媒介,根据CNNIC2009年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内地的网站数量已经达到了306万。

对于大多数网站来说,广告是它们的主要盈利点,所以网站的迅猛发展自然是拉动网络广告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

作为网络广告的主要广告主,中小企业在中国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据新华网的统计,截至2009年底,在工商部门注册的中小型企业已达1023万户,其中还不包括数量更多的工商个体户。

它们惊人的发展速度无疑给了网络广告一个天大的喜讯,在这两架马车的拉动下,网络广告势必要迎来一个新的增长点。

3. 上网设备的不断更新手机上网功能的出现,打破了网络连接上电脑独树一帜的局面,由于手机携带方便、价格低廉等原因,手机上网功能得到众人的青睐,特别是年轻人,根据CNNIC的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6月,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已攀升至46%。

和手机一样,一些高端的Mp4、Mp5同样也具备了上网功能。

但是,最近一直高调登场是电视上网,虽然在当前,能够支持上网的电视机价格不菲,但我们坚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上网电视机一定能够走进我们的普通家庭。

对于网络广告来说,这将是一块大而甜的蛋糕。

小结:当前,网络广告的形式主要有:网幅广告(包含Banner、Button、通栏、竖边、巨幅等)、相关文章链接广告、电子邮件、插播式广告、Rich Media(富媒体)。

一些新型广告形式还有路演广告、告翻页广告等。

当今科技日新月异,新的广告形式和上网设备仍然会层出不穷,消费者的需求也会顺应时代潮流,所有的这些对于网络广告来说都是巨大的发展的机会。

第四章网络广告与营销1. 网络广告寻找“心理认同”网络广告在消费者接受方式上与传统广告有所不同,消费者点击广告,其首要因素是心理认同感。

网络广告的传播理念不是推销,而是以消费者为导向,注重吸引消费者,让消费者在心理上产生认同感。

消费者不会去点击那些他们不感兴趣的内容,而是会根据自己的个性爱好,选择能吸引他们眼球的东西。

广告设计抓不住消费者的心理,广告的信息传递、劝导和说服功能就无法实现。

所以,未来网络广告策略还得由传统营销(4P)向整合营销(4C)上转移。

在产品上要更加注重消费者的需求,注重消费者购买产品的成本和方便性,注重与消费者的信息沟通和交流,始终把如何吸引、取悦消费者,并赢取消费者的心理认同放在第一位。

2. 网络广告的个性化策略网络广告是一种互动信息传播的推拉。

网络广告的分类是按照有关的商品信息进行网络信息组织的,等待着向消费者推荐有关的信息。

消费者在个性化的需求驱动下进行广告信息的搜寻,浏览企业的广告,如果该广告是符合要求的,则可以进一步详细了解,也可以通过浏览页面直接发电子邮件到公司,还可以进行更详尽的查询或者直接订货,甚至是根据自己的喜好,定制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

厂商一旦受到消费者的信息,就可以根据客户的要求和建议做出相应的反馈,使出浑身解数来满足顾客的需求,从而将客户留住,真正完成交易。

网络广告的实时交互特征使其成为一对一的沟通模式,提高目标顾客的选择性。

此外,网络广告可以根据特定利益团体或个人的需求,进行广告的投放,这样的不仅不会让用户产生任何情绪,反而会令他们感到非常有用,从而有效增加网络广告的成功率与转化率。

根据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个性化的网络广告能迅速抓住受众的切入点,有效引起受众的好奇心和参与性,从而诱发受众的交易行为。

比如近两年互联网的热点博客,被视为继E-mail、BBS和ICQ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

博客拥有特定的浏览群,针对不同性质的浏览群投放相关的广告,内容的关注度自然会提高,潜在的顾客也会大量存在。

3. 网络广告与传统媒体的结合作为新兴产业,网络广告的公信力和监管措施还有待提高。

当前,消费者还是更愿意接受电视广告,收视率第一的仍然是电视广告,并且其权威性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会被撼动。

既然如此,网络广告就要适应环境,学会与传统媒体的结合运用。

利用网络广告价格低廉、反应迅速、传播范围广阔等特点,企业可以把新产品的信息放到互联网上;但对于建立品牌形象和老产品来说,可以通过杂志和电视传播。

当消费者能够不断温习产品信息并加深印象时,广告的任务就算完成了。

总之,作为一种全新的广告形式,在市场需求多元化、网络媒体继续保持高速发展的趋势下,网络广告的优势将得到越来越多广告商的认可。

中国作为目前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政府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和巨额投资,网络广告市场会更加繁荣。

随着国家监管体系的不断完善,网络广告将凭借其不可比拟的优势在整个广告业中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1) 张建军:网络广告实务.东南大学出版社2) 陈屋芳:中国网络广告发展趋势研究.武汉大学3) 李宏伟:消费者心理在广告策划中的运用4) 何修猛:现代广告学.复旦大学出版社5) 中国经济信息网6) CNNIC数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