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混凝土施工质量管理办法

混凝土施工质量管理办法

混凝土施工质量管理办法*〔2019〕24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混凝土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工程的质量、安全及成本,尤其在隧道、桥梁等结构施工中,混凝土必不可少,且占有很大比重。

近年来,我公司承建的特长隧道、高墩大跨桥梁、地铁工程等越来越多,混凝土的用量越来越大,故如何保证混凝土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工程的整体质量。

为加强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在建项目的质量管理。

第二章组织机构设置第三条公司成立混凝土施工质量管理领导小组组长:总工程师副组长:公司本部副总工、安全总监组员:试验检测分公司、混凝土分公司、物资分公司、工程管理部、安全质量监察部负责人。

公司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全质量监察部,由部长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混凝土质量管理的日常事务及相关资料的收集、统计工作。

第四条各单位应成立混凝土施工质量管理小组。

由各单位第一负责人任组长,分管生产领导、技术负责人、安质分管领导任副组长;试验室、搅拌站、物资部、安质环保部、工程技术部负责人任组员。

第三章职责权限第五条公司混凝土施工质量管理领导小组职责权限1、负责混凝土施工质量管理办法的制定、修订与下发。

2、对施工现场混凝土施工质量管理工作检查指导,对出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

3、对各单位混凝土的施工管理情况进行考核和评价。

4、协助现场解决混凝土技术难题。

第六条项目(分公司)混凝土施工质量管理小组职责权限1、贯彻落实公司、业主、监理对混凝土的管理要求,按规范要求对混凝土施工过程进行管理。

2、定期对本单位的混凝土质量进行检查,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

3、按规定定期向公司上报相关资料。

4、对公司、监理、业主及地方政府部门下发的关于混凝土质量问题进行整改,并将整改结果向公司上报。

第四章混凝土质量管控第七条混凝土质量管控工作,由各单位混凝土施工质量管理小组组织实施,严格按规范、标准、设计文件与技术交底进行,对混凝土质量全过程管理。

第八条原材料的质量管理1、原材料必须从经检验合格的供方采购,从源头上保证原材料的质量。

2、原材料的采购应由各单位物资部门根据采购计划购置。

3、原材料进场时,物资管理人员要对材料的产地、数量、规格、品种、包装、出厂合证、外观质量等进行核验;核对无误后,通知试验人员进行抽检,检验合格的原材料,放可发放使用,检验不合格的原材料清退出场,严禁存放在料仓内。

4、原材料必须分批分规格分仓存放,并标明其状态识。

严禁材料混堆、混淆。

砂、石料场应设置料棚防晒、防雨和防尘,堆料场地要进行硬化,并设置排水坡度,清扫的地灰严禁使用。

水泥在存放过程中应有相应降温防潮措施,严禁未经消化(消解)的热水泥直接使用于工程。

5、冬期施工时,原材料应有相应的冬期防冻保温措施(尤其是北方项目)。

6、应做好各种原材料验收记录、抽样检验台帐、消耗台帐、不合格品处理台帐。

第九条混凝土配合比管理1、所用混凝土配合比必须经监理审批,选用时应认真核对其结构砼强度等级、设计要求、施工工艺、环境条件是否与配合比设计要求相符。

2、开盘前应核查库存材料数量是否满足结构砼所需原材料数量,满足后测定砂石含水量,换算施工配合比,发放“砼施工配料通知单”,搅拌司机、试验人员共同签字确认,必要时监理审批。

3、项目试验室应做好阶段性混凝土强度统计分析,根据生产管理水平,对砼配合比进行优化,确保混凝土质量、降低单方砼成本。

4、不同批次、不同进场日期的减水剂进场后,除经检验合格,搅拌站试验室必须对其配合比性能进行验证,满足要求后才准使用。

5、当砼性能满足不了施工要求时,搅拌站试验员在保持水胶比不变的情况下进行微调,并做好调整记录。

其他人员禁止改动配合比。

第十条混凝土拌制管理1、搅拌机应保持状态良好,计量系统精度满足要求。

除每年周期检定校准外,搅拌站负责人应组织搅拌司机、试验员对计量系统每间隔10天自校一次,并做好自校记录。

2、每次开盘前,搅拌司机应对各种材料计量器具“0”点校准,并做好记录。

搅拌司机按施工配料通知单录入砼各种材料每盘重量,试验员核准后锁定。

3、上料前搅拌司机应将搅拌机内积水清净,按先投入细骨料、水泥、矿物掺和料和外加剂,搅拌均匀后,再加入所需用水量,待砂浆充分搅拌后再投入粗骨料,并继续搅拌至均匀为止,每一阶段的搅拌时间不宜少于30s,总搅拌时间不宜少于2min,也不宜超过3min。

4、如在生产过程中更换混凝土品种,必须清洗搅拌机,更换施工配合比,方可进行另一种混凝土生产。

5、首盘砼需经搅拌站试验员测定其性能,满足要求后方可继续生产;生产过程中,每工作班测定新拌砼性能不得少于2次,并做好记录第十一条混凝土运输管理1、运输车辆应保证浇灌连续性,在运输混凝土之前,罐车司机要对罐车进行检查,确保罐车内无积水、冰雪、杂物等。

运输完毕之后要及时清理罐车。

2、做好每车砼运输记录(记录中必须明确混凝土出仓和到达现场的时间),由拌合站与现场负责人签单确认。

3、应尽量缩短混凝土出机到浇灌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小时;砼运输车卸砼前,砼罐应高速旋转搅拌30秒后才卸砼。

4、运输、浇灌过程中禁止任何人向新拌砼中加水或其它异物。

当坍落度不能满足施工工艺要求时,由现场试验人员按比例掺减水剂进行调整。

第十二条混凝土浇筑管理1、混凝土浇筑前的准备工作⑴质检人员要做好模板及预埋件检查(模板的标高、位置与构件的截面尺寸,模板的平整度、强度和刚度,模板接缝的密封性,钢筋与预埋件的规格、数量,保护层预备厚度的检查等)。

⑵现场施工员应检查新旧混凝土施工缝处理,检查料斗、串筒、振动器等机具设备的数量和完好程度;检查水、电、照明等设备的完好程度,并做好应急预案。

2、混凝土浇筑⑴每次浇筑混凝土都要有现场施工员、技术人员及试验人员在场。

特殊及关键工序必须由技术负责人、主管(分管)领导现场值班盯控。

⑵混凝土浇筑之前,现场试验员应测定砼性能,满足要求后按技术交底分层、分区、按顺序浇筑。

⑶隧道二衬混凝土浇筑必须按衬砌台车设置砼浇灌窗口分层、对称(左右)、连续灌注。

不得随意留置施工逢。

⑷混凝土灌注时的自由倾落高度大于2m时,应采用滑槽、串筒、漏斗等器具辅助输送砼,保证砼不出现分层离析现象。

⑸桥梁墩台一次性浇筑高度应按技术交底规定的分节高度进行,并严格控制浇筑速度。

⑹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及时将入模的混凝土均匀振捣密实,不得随意加密振点或漏振,每点的振捣时间以表面泛浆或不冒大气泡为准,一般不宜超过30s,避免过振。

⑺振动时不得碰撞模板、钢筋及予埋件。

插入式振捣器振捣砼时,捣棒应垂直快插慢拔,移动振点位置,不得将振捣棒放在拌合物内平拖。

⑻浇筑过程中,因断电、混凝土供应不及时等原因导致浇筑不连续,致使混凝土达到初凝时间,要停止施工。

应由技术负责人、分管领导、试验人员等共同研究解决处置措施。

⑼浇筑混凝土时,应派专人负责观察模板、支架是否有变形、位移,发现问题立即处理。

⑽试验人员按规定频率制作混凝土试件;现场技术人员填写“混凝土施工记录”。

第十三条混凝土养护及拆模管理1、混凝土浇筑后,最迟不超过12小时进行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

2、隧道工程:当洞内湿度低于90%时,二衬混凝土应采取洒雾养护,不得少于7天。

3、桥梁工程:桥梁墩、台、柱拆模之前采用覆盖和洒水养护;拆模后立即用塑料薄膜包裹,防止混凝土内部水分散失。

混凝土预制构件,采取覆盖、洒水养护。

4、其它混凝土(涵洞、挡墙等)采取覆盖、洒水养护。

5、当日平均气温低于5℃时,不得对混凝土洒水养护,按冬期要求进行养护。

6、由试验人员根据折模混凝土强度要求,确定拆模时间,并对现场进行技术交底,禁止提前拆模。

7、拆模按立模顺序逆向进行,不得损伤混凝土,并应减少模板的破损。

8、技术人员应做好拆模记录。

当出现外观缺陷,不影响结构使用时,应及时修补。

第十四条特殊季节混凝土管理要求1、冬期混凝土施工管理冬期施工是指工程在低温季节(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低于5℃或最低气温低于-3℃)的施工。

⑴施工前,由技术人员编制混凝土冬期施工专项方案,并进行交底。

⑵砂石料必须置于防雨雪的棚里,以防骨料冰冻结块;外加剂进场后必须置5℃以上温度的暖棚内,防止外加剂受冻失效。

⑶搅拌机棚内应有暖气或热风机等加温设备,使内部温度不低于10℃;存在结冰可能的水管、外加剂管道等必须采取保温措施;搅拌时间可在原基础上延长50%左右,以确保温度传递均匀;确保混凝土出机温度不得低于10℃。

⑷混凝土运输罐车须用保温棉被保温,合理布置运输时间。

⑸混凝土浇注入模温度不得低于5℃,宜选在一天气温较高时间段进行浇筑;混凝土浇筑区环境温度不得低于5℃。

⑹在养护过程中,混凝土的表面温度不得低于5℃,否则要采取保温措施。

2、高温季节混凝土施工管理高温季节施工是指当日温度达到30℃及以上时的施工。

⑴施工前,由技术人员编制混凝土高温季节施工专项方案,并进行交底。

⑵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不得超过30℃,否则应采取降温措施。

⑶避免在当日最高温度的时间进行混凝土浇筑。

⑷加强混凝土的养护工作。

3、风季混凝土施工管理⑴在六级及以上大风天气下严禁浇筑混凝土。

⑵在已浇筑混凝土的迎风面采用挡风专项防护措施。

第十五条特殊混凝土管控特殊混凝土主要包括喷射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水下灌注混凝土、泵送混凝土、高强混凝土、气密性混凝土、耐腐蚀混凝土、纤维混凝土等。

1、喷射混凝土喷射混凝土是指将具有速凝性质的混凝土拌合物,借助喷射机械和压缩空气等动力,通过管道输送并高速喷射到施工受喷面上,迅速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混凝土。

⑴施工前由工程技术人员编制喷射混凝土作业指导书,并进行技术交底。

⑵优先采用湿喷工艺(严禁干喷)以减少混凝土回弹、粉尘。

⑶严格按规范要求控制喷射距离、角度、压力、喷射顺序和速凝剂掺量。

⑷喷射混凝土的厚度及平整度要满足设计要求,喷射层和岩面之间要密贴,严禁出现空洞。

2、大体积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是指混凝土结构物实体最小尺寸等于或大于1m,或预计会因水泥水化热引起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内外温差大于25℃)而导致裂缝的混凝土。

⑴浇筑前,由技术人员编制施工专项施工方案,并进行技术交底。

⑵试验人员在进行配比设计时,要合理选择原材料,以减少混凝土产生的水化热,在配合比确定后要进行水化热测定或验算。

⑶为减少温度裂缝,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要控制好原材料的预冷却、混凝土内部预埋水管通水冷却、混凝土表面保温、分块分层浇筑等关键环节。

⑷试验人员在规范规定的时间内对混凝土内外的温差进行监控,并对监控结果进行记录。

3、水下灌注混凝土水下灌筑混凝土是指直接灌筑于水下结构部位就地成型硬化的混凝土。

⑴由技术人员编制水下混凝土施工专项方案,并进行技术交底。

⑵灌注混凝土之前,技术人员要认真做好成孔质量检查(孔深、沉碴厚度,孔径、垂直度等)。

⑶灌筑过程中由技术人员做好混凝土面的测定工作,以便摸清导管出口位置及混凝土面位置,以确定是否需要提升导管;试验人员测定混凝土塌落度,当坍落度不在180~220mm时就采取措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