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场环境风险评估7.5.1 适用范围本部分适用于中国石化油气田联合站、接转站、计量站、集气站、净化厂(站)及各类油品、高浓度污水集中储存设施及其他风险物质储存设施的环境风险识别与等级评估。
7.5.2 环境风险源识别站场内长期或临时生产、使用、储存、转输等涉及环境风险物质的相对独立的一个(套)装置或设施,如原油处理单元、原油罐区、高浓度有机废液处理储存设施、高矿化度污水罐区、天然气(伴生气)处理单元、轻烃处理单元、采油气污水处理单元等。
7.5.3 环境风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1、设施(单元)计算该风险源所涉及的每种环境风险物质的最大存在总量(如存在总量呈动态变化,则按公历年度内某一天最大存在总量计算)与其临界量的比值R:(1)当风险源只涉及一种环境风险物质时,该物质的总数量与其临界量比值即为R;(2)风险源存在多种环境风险物质时,则按下式计算物质数量与其临界量比值R:R=q1/Q1+q2/Q2 +……+q n/Q n式中:q1, q2,...,q n——每种环境风险物质的最大存在量,t;Q1, Q2,...,Q n——每种环境风险物质的临界量,t。
根据R值计算结果划分为:①R<1;②1≤R<10;③10≤R<100;④R≥100四种情况,分别以R0、R1、R2和R3表示。
2、罐组(1)当罐组内只涉及一种环境风险物质时,罐组内最大储罐环境风险物质存在量与其临界量比值为R;(2)当罐组内涉及多种环境风险物质时,分别计算每种物质最大储罐存在量与其临界量比值,取最大R计算;根据R值计算结果划分为:①R<0.4;②0.4≤R<2;③2≤R<4;④R≥4四种情况,分别以R0、R1、R2和R3表示。
7.5.4环境风险控制水平采用评分法对风险源生产工艺危险性、安全生产及设备质量管理、环境风险防控措施等指标进行评估汇总,确定风险源环境风险控制水平。
评估指标及分值分别见表7-5-1与表7-5-2。
表7-5-1环境风险控制水平评估指标指标分值生产工艺(10分)生产工艺危险性10安全生产及设备质量管理(40分)安全生产许可8 安全评价及专项检查情况8 设备质量管理8 消防验收情况8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备案情况8环境风险控制(50分)环境风险防控措施30 建设项目环保要求落实情况10 环境应急预案编制及演练情况10表7-5-2环境风险控制水平环境风险控制水平值(M)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15 M1类水平15≤M<30 M2类水平30≤M<50 M3类水平M≥50 M4类水平(1)生产工艺危险性按照表7-5-3评估风险源生产工艺危险性情况。
表7-5-3 环境风险源生产工艺危险性评估评估依据分值(分)高硫气田开采工艺;10属于高温、高压、易燃易爆等物质的工艺过程; 5不涉及以上危险工艺过程或国家规定的禁用工艺/设备。
0注:高温指工艺温度≥300℃,高压指压力容器的设计压力(p)≥10.0MPa,易燃易爆等物质是指按照GB20567至GB20602《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确定的化学物质。
(2)安全生产及设备质量管理按照表7-5-4对风险源安全生产控制情况进行评估。
表7-5-4 环境风险源安全生产及设备质量管理评估评估指标评估依据分值安全生产许可(8分)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
8 非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或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取得安全生产许可。
安全评价及专项检查情况(8分)存在下列任意一项的:(1)未按要求开展安全评价的;(2)未进行竣工安全验收的;(3)安全评价提出的环境安全隐患问题未得到有效整改的;(4)安全专项检查提出的限期整改(或A类)环境安全隐患未完成整改的。
8安全专项检查提出的环境安全隐患未整改完成的(不含限期整改问题),每一项记4分,记满8分为止;0-8 不存在上述问题的。
0设备质量管理(8分)存在下列情况之一的:(1)检测结果不能满足设备设施质量要求的;(2)特种设备设施检验不满足要求的;(3)未按设计标准建设的;(4)未按规定进行设备设施质量检测、检验的。
8存在下列情况的,每项记4分,记满8分为止:(1)设备设施超期使用的;(2)设备设施降等级使用的;(3)质量检测要求不明确的;(4)设计变更未经主管部门批准的;0-8 不存在上述问题的。
0消防验收情况(8)消防设施验收未完成。
8 不存在上述情况的。
0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备案情况(8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未备案的。
8 不构成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或重大危险源按要求备案的。
0(3)环境风险控制按照表7-5-5评估风险源环境风险控制措施。
表7-5-5 风险源环境风险防控措施评估评估指标评估依据分值环境风险防控措施(30分)事故紧急关断措施(10分)风险源不具备有效的紧急关断措施。
10风险源具备有效的紧急关断措施;0事故污染物围控收集、泄漏监测措施(20分)没有事故状态污染物收集措施。
20存在下列情况的,每项记10分,记满20分为止:(1)没有初期雨水收集措施;(2)未建设事故污水收集系统;(3)事故水储存能力不足;(4)转输能力不够;(5)无事故污染物处置措施;(6)环境风险物质泄漏监测措施不符合要求。
0-20 不存在上述问题的。
0建设项目环保要求落实情况(10分)存在下列任意一项的:(1)环评手续不完整的;(2)建设项目环境风险防控措施不落实的;(3)临水生产设施。
10 不存在上述问题的。
0环境风险源事故现场处置方案(10分)存在以下情况的,每项记5分,记满10分为止:(1)无风险源事故处置预案的或风险源事故处置预案无环保内容的;(2)未按要求开展应急预案演练并记录的;(3)未按要求进行备案的。
0-10 不存在上述问题的。
0*气田净化厂事故污染物围控收集措施完善性判别可参照炼化装置(设施)评估方法表7-6-5及附件2。
7.5.5 环境风险受体敏感性判别根据环境风险受体的重要性和敏感程度,由高到低将风险源周边的环境风险受体分为类型1、类型2和类型3,分别为E1、E2和E3,具体如表7-5-6所示。
如果风险源周边存在多种类型的环境风险受体,则按照重要性和敏感度高的类型计。
表7-5-6 周边环境风险受体情况划分类别环境风险受体情况类型1(E1)•风险源所在厂区雨水排口、污水排口下游10km范围内有如下一类或多类环境风险受体,或处于下列环境风险受体的汇水区域内:乡镇及以上城镇饮用水水源(地表水或地下水)保护区;自来水厂取水口;水源涵养区;自然保护区;重要湿地;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天然集中分布区;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及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风景名胜区;特殊生态系统;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红树林、珊瑚礁等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珍稀、濒危海洋生物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海洋特别保护区;海上自然保护区;盐场保护区;海水浴场;海洋自然历史遗迹;•以风险源所在厂区雨水排口(含泄洪渠)、废水总排口算起,排水进入受纳河流最大流速时,24小时流经范围内涉跨国界或省界的;•风险源周边现状不满足环评及批复的卫生防护距离或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等要求的;•风险源周边500m范围内,或硫化氢浓度大于2%的风险源边界1.5km范围内社会人口总数大于1000人,或该区域内涉及军事禁区、军事管理区、国家相关保密区域;类型2(E2)•风险源所在厂区雨水排口、污水排口下游10km范围内有如下一类或多类环境风险受体,或处于下列环境风险受体的汇水区域内:水产养殖区;天然渔场;耕地、基本农田保护区;富营养化水域;基本草原;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天然林;海滨风景游览区;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海洋生物生存区域;类型1以外的III类地表水、城市景观水体;•风险源周边500m范围内,或硫化氢浓度大于2%的风险源边界1.5km范围内社会人口总数大于500人,小于1000人;•风险源所在厂区位于溶岩地貌、泄洪区、泥石流多发等地区;类型3(E3)•风险源所在厂区下游10km范围无上述类型1和类型2包括的环境风险受体;•风险源周边500m范围内,或硫化氢浓度大于2%的风险源边界1.5km范围内社会人口总数小于500人。
7.5.6 环境风险等级评估根据风险源周边环境风险受体的3种类型,按照环境风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R)、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矩阵,确定环境风险等级。
位于自然保护区内、水源地保护区内的生产设施风险评估等级均为重大。
风险源周边环境风险受体属于类型1时,按表7-5-7确定环境风险等级。
表7-5-7 类型1(E1)——环境风险分级表环境风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R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M1类水平M2类水平M3类水平M4类水平R0 一般环境风险一般环境风险较大环境风险重大环境风险R1 一般环境风险较大环境风险重大环境风险重大环境风险R2 较大环境风险重大环境风险重大环境风险重大环境风险R3 较大环境风险重大环境风险重大环境风险重大环境风险风险源周边环境风险受体属于类型2时,按表7-5-8确定环境风险等级。
表7-5-8 类型2(E2)——环境风险分级表环境风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R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M1类水平M2类水平M3类水平M4类水平R0一般环境风险一般环境风险较大环境风险较大环境风险R1 一般环境风险一般环境风险较大环境风险重大环境风险R2 一般环境风险较大环境风险重大环境风险重大环境风险R3 较大环境风险重大环境风险重大环境风险重大环境风险风险源周边环境风险受体属于类型3时,按表7-5-9确定环境风险等级。
表7-5-9 类型3(E3)——环境风险分级表环境风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R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M1类水平M2类水平M3类水平M4类水平R0一般环境风险一般环境风险一般环境风险较大环境风险R1 一般环境风险一般环境风险较大环境风险较大环境风险R2 一般环境风险较大环境风险较大环境风险重大环境风险R3 较大环境风险较大环境风险重大环境风险重大环境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