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程力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

工程力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


课外 学时
309
工程力学专业
(三)专业课程(含课程设计、实习或实践、毕业设计或论文等)(63 学分)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专业基础 课程
实践环节
数学物理方法
结构力学
计算方法
计算结构力学
弹性力学
振动与波动力学
流体力学
固体力学实验(一)
固体力学实验(二)
板壳力学
有限元
塑性力学
断裂与损伤力学
高等材料力学
选 偏微分方程数值解法
307
工程力学专业
学基础、工程技术基础等类别相关或相近课程,对于课程名称、内容、学时、学分等不完全相同的课程,需要 经专业负责人确认后,方可认定。对于有先修课程要求的课程,学生需完成先修课程并获得学分后,方可选修 该课程,对于跨跃式选课、自修选课、免修课程等特殊情况,也须经专业负责人签字认可后,方可修读下一层 次的课程。
钢结构
计算结构力学
有限元
固体力学实

验(二)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弹性力学
塑性力学
工程结构抗震
振动与波动力学
断裂与损伤力学
流体力学
固体力学实验 (一)
高等材料力学
偏微分方程数 值解法
建筑工程施工 C++语言
机械强度分析 工程力学基础
结构 CAD

并行算法与程序设计
数据结构

数据库技术及应用
机械设计学
机械 CAD 及优化设计
第二学年
第 1 学期
第 2 学期
第 3 学期
思想道德修养 与法律基础
形式与政策
军事理论
中国近现代史 纲要
形势与政策
计算机硬件 技术基础
现代力学进 展导论(二)
体 育(二)
军训
大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语(二)
体 育(一)
大学英语(一)
大学计算机基础
现代力学进展 导论(一) 工科数学分析 基础(一) 线性代数与解
析几何 画法几何与制
必修 2.5 4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必修 1.5 24
思政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必修 2.5 40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概论
必修
4
64
形势与政策
必修
军事理论
必修 0.5 8
军体类 军训
必修 3
体育
必修 4 16
外语类 外语
必修 12 192
大学计算机基础 计算机类
C 语言程序设计
必修 2
一 学
163002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632010 形势与政策
1660020 体育(二)
1641021 大学英语(二)
第 1820020 C 语言程序设计
2 学
1520060 工科数学分析基础(二)
期 1530010 大学物理(一)
2560040 画法几何与制图 C(二)
2540020 理论力学 B
1198011 军训
1660010 体育(一)
第 1641010 大学英语(一)
1 学
1820011 大学计算机基础
期 1541000 现代力学进展导论(一)
1520050 工科数学分析基础(一)
1520090 线性代数与解析几何
2560030 画法几何与制图 C(一)
1192010 健康教育

学分小计
八、 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九、 学分学时汇总表
课程属性 课程类别
思想政治理论类
通 军事体育类 识 计算机基础类 课 外语类 程 导论类
综合素质类
学 人文社科类
科 自然科学类
基 础
工程技术类
课 经济管理类
程 艺术设计类
专 专业课程(含课程设 业 计、实习或实践、毕 课 业设计或论文等) 程 专业方向模块课程
五、 主干学科
1.力学
六、 课程体系及课程修读要求
主干课程:通识课程;自然科学基础课程(包括数学、物理、化学);工程技术基础和专业基础课程(画法 几何与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弹性力学、固体力学实验、工程科学计算软件等);专业课 程(塑性力学、有限元、板壳力学、断裂与损伤力学等)。
课程修读按知识层次的递进关系,分学期进行顺序修读。选择本专业作为主修专业的学生,需完成自然科
个性课程
第二课堂


必修
课内学分
学时
10.5
168H
7.5
96H+3W
2
36H
12
192H
2
32H
28
464H
20
306H+2W
54.5
616H+17W
136.5 1910H+22W
选修
课内学分
学时
3
56H
8
128H
8.5
10 5 4 38.5
136H
160H 80H 4W 560H+4W
合计
学 分 比例%
课程 属性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课内 学分
11 3.5 3 6.5 2 2 4 4 4 1 3 2 2
授课
176 56 48 104 4 32 62 64 64
40 32
课内学时 实践环节
实验 上机 实践 设计 8 8 8
48
4
24 12
2周
课外 学分
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项目 选修
3
注:个性课程要求 5 学分。学生可根据个人发展计划、自身发展需要和学习兴趣,有目的地自主选修本专业个性课程
及全校所有的公共个性选修课程、专业课程、大类课程或通识课程,建议学生跨专业修读其它专业的课程。大学生创
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列为个性课程,学生可自愿参加,通过后给 3 学分。
调查、社区工作或社会服务活动,参与课外科技文化活动、两组学习、社团活动,代表学校参加各类竞赛活动等。劳 动作为第二课堂的必修环节之一,要求学生必修,但不计入学分。具体内容可参照学校关于第二课堂管理办法。
311
工程力学专业
十一、工程力学专业课程体系配置流程图

通识课程、大类课程
第 1 学期
第一学年 第 2 学期 第 3 学期
七、 所含专业方向及特色
1.工程力学-建工类 特色:优秀毕业生可免试推荐攻读硕士学位,培养力学与建筑结构工程结合的复合型人才。 2.工程力学-工程科学计算类 特色:优秀毕业生可免试推荐攻读硕士学位,培养力学与工程科学计算结合的复合型人才。 3.工程力学-工业装备结构分析类 特色:优秀毕业生可免试推荐攻读硕士学位,培养力学与工业装备结构分析结合的复合型人才。
(六)第二课堂(4 学分)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第二课堂
劳动 健康教育 讲座
课内学时
课程 属性
课内 学分 授课
实践环节
课外 课外 学分 学时
实验 上机 实践 设计
必修
1周
1
必修 0.5
8
选修
1
注:第二课堂要求 4 学分。学生可通过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讲座、社团活动获得学分。讲座主要包括健康教育、现代 科学知识、人文社科知识、学科前沿知识和技术讲座等,8 次讲座记 1 学分,4-1 学期统计成绩;社会活动包括社会
学时
45 25.7 708H+3W
48 27.4 770H+2W
73 41.7 992H+17W
5 2.9
80H
4 2.3
4W
175 100 2470H+26W
(注:H——学时;W——周)
308
十.课程体系
工程力学专业
(一) 通识教育课程(45 学分)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课程 课内 属性 学分 授课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机械工程材料
流体力学实验
复合材料力学
纳米表面工程 及力学
工程热力学

光测力学
Matlab 程序设计
辛弹性力学

智能算法
第二课堂
313
工程力学专业
十二、工程力学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一览
学期 课程号
课程名称
163001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1632010 形势与政策
1192020 军事理论
期 2540050 材料力学 B
2545013 基础力学实验
综合素质类

1632010 形势与政策

学分小计
学 年
163005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1641041 大学英语(四)
1660040 体育(四)
1535020 大学物理实验(二)
综合素质类
学分小计
第 1820041 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
3 学
1541001 现代力学进展导论(二)

学分小计
163003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1520120 概率与统计 A
1641031 大学英语(三)
1660030 体育(三)
第 1
1530020 大学物理(二)
学 1535011 大学物理实验(一)
图 C(一)
健康教育
C 语言程序设计
工科数学分析 基础(二)
大学物理(一)
画法几何与制 图 C(二) 理论力学 B
综合素质类
毛泽东思想和 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系
概论
形势与政策
体 育(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