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外科学系统总论
1.肾小球滤过功能 (glomerular filtration function)
2、 肾小管的重吸收 : 原尿中的水分99%由肾小管重吸收;
原尿中的糖、氨基酸、维生素、微量 蛋白等在近曲小管重吸收; 原尿中的钾和70-80%钠由近曲小管、 髓袢重吸收; 其他的电解质氯、钙、镁、碳酸氢盐、 无机磷等也大部份在肾小管重吸收;
2、按发生机理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容量依赖性:水钠潴留引起,限制水 钠摄入 或增加水钠的排泄可望 改善。 肾素依赖性:由于肾素、血管紧张素 醛酤酮系统被激活;或体内扩血管物质活性 下降;利尿脱水常使血压升高。使用转化酶 抑制剂,血管紧张素2受体阻滞剂,B-受体阻 滞剂或手术摘除病肾可使血压下降
(三)肾区的疼痛及肾绞痛:
治疗原则
1、去除病因 2、抑制免疫性疾病的免疫及炎症,调
节机体的免疫反应 3、对症处理、降压、利尿,纠正代谢 紊乱、贫血、Ca、P及血酯异常 4、控制感染 5、替代治疗和器管移植 6、中西医结合治疗
原尿和最后排除体外的尿液不仅在量上 有差别(一般尿量仅为原尿的1/100),而且 在质上也有很大的不同。
3、肾小管的排泌:
远曲小管排泌氢离子:
Co2+H2o-------H2co3-----H+ Hco3H+--Na+交换,这一过程使尿液酸化
远曲小管产生并排泌氨: 谷胺酰胺、氨基酸在谷胺酰胺酶及氨基酸氧 化酶作用下脱胺+H+----NH3,在管腔中结合H+形 成NH4+ 远曲小管排泌钾离子: K+-----Na+交换
肾功能检查与特殊检查
一、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
BUN(2.9-7.5mmol/L)、Cr(小于133umol/L)、Ccr(80-120ml/min) BUN浓度受食物中蛋白质含量,组织分解速度、消化道出血等因素 影响;Cr来自肌肉代谢,其代谢恒定,经肾小球滤过后不被肾小管重 吸收,其对判断肾小球滤过功能较BUN更可靠;
2、肾小囊:为包绕毛细血管球的腔隙。囊壁
分为两层。 脏层上皮细胞 壁层上皮细胞
(二)肾小管:由近端肾小管、髓袢、远端肾 小管组成。 近端肾小管由肾小囊延伸,走行于肾 皮质,下行至肾髓质,管径变细称细段。 髓袢: 髓袢转折入皮质管径变粗形成远端小 管,延伸成集合管再伸入髓质,末端开口于 肾乳头。 肾间质:是充填于肾单位各部分和血 管之间的结缔组织,包括多种细胞成份。
泌尿系统总论
泌尿系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及 有关的血管、神经组成,对维持机体内环 境起重要作用
[肾的解剖、生理概要]
一、肾的解剖、 肾位于腹膜后脊柱两侧,左右各一,形似长豆, 大小约为10-12×5-6×3-4,重约150g左右,左肾 约大于右肾。肾的冠状切面分为肾盂和肾实质, 肾实质又分为肾皮质与髓质,皮质位于肾实质表 面,厚约1cm,肾小体主要位于肾皮质,髓质位于 肾实质内层,厚约2cm,肾小管主要位于髓质。肾 髓质由10-15个肾锥体组成,肾锥体尖端为肾乳头, 肾乳头伸入肾小盏,每一肾小盏包饶2-3个肾乳头, 相邻的肾小盏注一个肾大盏,肾大盏汇合成肾盂, 离开肾门延为 输尿管。
急性肾脏病可有单侧或双侧、持续性 或间歇性肾区阴痛或钝痛,常为肾包膜受 牵拉所致,可有肾区的压痛、扣击通;
肾A栓塞,急性肾静脉血栓形成,肾或
肾周围化脓症等,可出现肾区的剧痛。
结石、血块或脱落组织阻塞输尿管时, 可出现病侧发作性绞痛,并向下腹部 、外阴部、股内侧放射,多伴血尿 。
1)肾小球性:系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增高及负
临床上的蛋白尿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 生理性:体位性,直立或脊柱前凸位时 易发生,可能与静脉淤血有关。 运动、发热、过冷、过热、交感 神经兴奋等。
特点:蛋白量小于1g; 持续时间短; 解除诱因后蛋白尿在短期内消失;
肾小球旁器
位于肾入球小A和出球小A间三角区内,由球 旁细胞、致密斑、球外系膜细胞组成。 球旁细胞主要为牵张感受器,当肾A压力下 降时分泌肾素; 致密斑是一种钠感受器,当肾小管内钠的浓 度减少时兴奋,促使球旁细胞分泌肾素。 肾素能使血管紧张素原---血管紧张素1--血管紧张素2,使小A收缩,血压上升;刺激肾 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
二、肾的血供: 肾A发自腹主A,肾血流量占心搏量的 25%,为全身血流量最多的器官。90%的血 液供应肾皮质。肾单位血循环开始于入球小 A,形成毛细血管球后,汇入出球小A,出球 小A发出分支形成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网。
三、生理功能: (1)生成尿液: (2)排泄代谢废物、毒物、药物和过剩的盐类 (3)维持水电酸硷平衡 (4)重吸收有用物质,如糖、蛋白质及氨基酸 (5)内分泌功能 · 肾素、血管紧张、醛固酮 · 激肽释放酶、激肽、前列腺素 · 促红细胞生成素 · 1-羟化酶 · 肾对许多肽类激素具有灭活作用,如胃泌素、 胰岛素、甲状旁腺素。 、
肾由肾单位、肾小球旁器,以及肾间质、血管、 神经等组成。 每个肾脏约有100万个肾单位,由肾 小体和肾小管组成。 (一)肾小体: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 1 、肾小球:是血液滤过器,成球形,包括入 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组成的血管极、毛细血管袢、 系膜组织。毛细血管袢是由入球小动脉 分出的5-8个 分支组成毛细血管网,汇合后形成出球小动脉。 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分三层: 内皮细胞、 GBM、上皮细胞 系膜组织:支撑、收缩、吞噬等
泌尿系疾病的常见临床表现
一)水肿:是肾小球疾病的最常见症状 1、肾炎性水肿 球管失衡、毛细血管通透性 增加 2、肾病性水肿
(二)高血压 1、按解剖分为: 肾血管性:常见单侧或双侧肾A主 干及分支狭窄或堵塞,高血压程度常较重, 占高血压总数的5-15% 肾实质性:由单侧或双侧肾实质疾 病引起,常在疾病的发展过成中出现,晚 期80%伴高血压。
尿渗透压测定: 尿渗透压是反映尿中溶质的分子和离 子的浓度。正常人每天尿渗透压在6001000MOsm/L之间,晨尿常在800MOsm/L以 上,24小时尿渗透压/血渗透压约为2:1; 浓缩功能障碍时比值下降;血.尿渗透压相 等,表示肾浓缩功能受损。
三、辅助检查: B超、尿培养、KUB+IVP、膀胱镜、 CT、尿相差镜检、SPECT、肾A造影、肾 活检等
(六)尿的改变 1、尿量异常: 正常人每日尿量为1000-2000ml左右, 若每日尿量大于2500ml—多尿
肾性多尿: 肾小管功能不全 急性肾衰多尿期 非肾性多尿: 糖尿病、溶质性利尿、垂体性尿崩、 神经性烦渴或癔病性多尿
每日尿量小于400ml或小于100ml为少尿或无尿。 肾前性:(血容量不足或肾血管痉挛使肾血 流量下降) 肾性: 肾后性:尿路梗阻
(四)尿路刺激征:
尿急(一有尿意既尿急难忍) 尿痛(排尿时伴有会阴或下腹部疼痛) 尿频(尿频数而量不多) 此症在尿感时常见,但无鉴别上下尿路 感染的价值。
(五)贫血: 肾脏疾病的后期,均有不同程度的贫 血,8g以下,常为4-6g,此为肾脏分泌促红 素减少、营养摄入不足、氮质血症对造血 系统抑制有关,应用 EPO可改善贫血。
Ccr=尿Cr(mg/dl) ×尿量(ml/min)/血 Cr(mg/dl)=80-120ml/min
代用公式:Ccr=(140-年龄 ) × 体重
/72 × Cr(mg/dl)
女性× 0.85
二、反映肾小管功能: 浓缩稀释试验:反应远曲小管及集合管功能; 方法:3小时比重测定法; 若一次尿比重达1.020,最高与最低之差 大于0.009,表示肾小管功能基本正常。
5、白细胞尿、脓尿、菌尿:
沉渣尿标本每个高倍视野白细胞数大 于5个或1小时尿白细胞计数大于40万或12 小时尿白细胞计数大于100万个; 蜕变的白细胞尿—脓细胞尿;
多见于尿感,肾结核,急性肾小球肾炎 和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也见于临近 器官特别是生殖系统感染性疾病。
清洁外阴后无菌技术下采集中段尿标 本,如涂片每高倍镜下均可见细菌或培养 细菌数大于105/ml—菌尿,可诊断泌尿系感 染。
2、蛋白尿:每日尿蛋白持续超过150mg。
尿蛋白定性试验是判断蛋白尿的方法 之一,但受尿量影响较大,不如24小时尿 蛋白定量可靠。
蛋白尿按产生机理分
电荷丧失,原尿中蛋白量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而 造成。蛋白尿以此类最常见。 2)肾小管性:肾小管重吸收能力下降所致。蛋白 尿常由B2-MG、溶菌酶、核糖核酸酶等小分子蛋白 质构成,每日尿蛋白小于2g,(血中小分子蛋白质浓度 很低) 3)溢出性:血中有异常蛋白质增加,(免疫球蛋 白轻链、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等)滤过后肾小管不 能完全吸收。
3、血尿:
沉渣中每高倍镜下红细胞数超过3个; 1小时尿红细胞数超过10万; 12小时尿红细胞数超过50万; 尿外观呈洗肉水样、血样、酱油样、 血凝块—肉眼血尿
引起血尿的病因: 1)泌尿系统的疾病:如肾小球肾 炎、泌尿系结石、感染、结核、肿瘤、血 管病变; 2)临近器官疾病波及本系统: 3)全身性疾病:如出血性疾病、 心衰、药物的毒性及过敏反应等;
肾穿刺操作步骤
B超定位
肾穿刺操作步骤
局 麻
肾脏疾病的诊断
功能诊断:
病因诊断:是原发还是继发;
部位诊断:小球、小管、间质、肾血管;